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

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9 08:13:03

A.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由元稹编撰。原题《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其中主角张生原型就是元稹本人,然后元代王实甫又据此改编成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改悲剧为喜剧,张生和莺莺终成眷属。

B.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

这篇传奇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他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

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

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全文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充满了一种诗意美,是唐传奇中带有诗化倾向的佳作。



(2)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扩展阅读: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以其曲折生动的爱情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小说创作。

此前的传奇,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而《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

《莺莺传》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故事广泛流传,北宋以降,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传奇等。直到现当代,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C.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原题《传奇》。

D. 石壕吏所叙的故事发成在唐代有名的什么这一事件中

安史 之 乱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有"诗史"之誉。然而诗人并非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是怀着一颗炽热的仁者之心去审视国难民忧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宁静,垂老未得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quot;"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长歌当哭:"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天地终无情","塌然摧心肝"。他记下了战乱时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青壮年全都上了战场,新安吏只好捉少年充军;石壕吏夜间突袭捉人,也只能带走一位老妪;潼关吏正加紧修筑城防;新婚的妻子含泪送别新郎;"子孙阵亡尽"的老人悲愤无奈地出征;无家可归的老兵已无须与谁告别。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但深明大义的人民却强忍悲痛而同仇敌忾,勇于为国分忧。诗人笔下的老妪、新嫁娘、垂老者、无家者,都富于可敬的牺牲精神。诗人写出了这些普通人朴实无华却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后人读之不免一洒"千秋之泪"。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军。诗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画地再现了诗人的这次亲身见闻。叙而不议,这是杜甫此类诗的特点。诗人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耐人寻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墙走"的老翁,这是多么不平常的时期!"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令人惊心。而老妇的陈辞,更是催人泪下。就是这样一位老妇,竟然真的被带走了。这或许是那位老翁"逾墙"时不曾料到的吧?

《唐诗镜》云:"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唐宋诗举要》引吴曰:“此首尤呜咽悲凉,情致凄绝”。

E. 西厢记故事源于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

F. 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着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G.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颇负盛名,被贾仲明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作为崔张故事的改编本,该剧充分发挥杂剧文体的特点,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于小说、诸宫调之外,另塑典范。

《西厢记》杂剧发扬了戏曲的特点,借时序使抒情与叙事达成完美的融合,成就一种新的文本范式,一部万载风流话本。王实甫的《西厢记》,也由此成为文人杂剧写作的精致代表,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经典。

内容简介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

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H.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的主要矛盾是由崔张二人各自的追求与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莺莺传》中,张生见到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就想买通红娘与莺莺私合;当红娘劝其“因德而求娶”,即派媒人通过正当途径来求婚时,张生答曰“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张生既爱莺莺之美色,又难舍功名;他与莺莺的婚姻障碍在于唐代社会的门第观念与自身的思想约束,是其自身“情”与“志”的矛盾造成了莺莺的悲剧,而重功名轻别离的选择,正是唐代士子文人的真实写照。

(8)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扩展阅读:

《西厢记》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赋予西厢题材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从维护礼教及“女人祸水”的说教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对礼教的时代高度,批判了“始乱终弃”的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以崔张相偕出走抗议终获美满团圆,代替了传奇中莺莺被离弃的悲剧性结局;作品矛盾冲突的性质也由《莺莺传》中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演变为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

I.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莺莺传》。

《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9)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扩展阅读:

《西厢记》创作背景: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J.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一般都认为《莺莺传》是王实甫撰写《西厢记》的蓝本。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

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应试。

需知: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

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

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莺莺传》里的张生其实就是元稹自己当年与崔莺莺的故事,张生为元稹自寓。

阅读全文

与故事源于唐代的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知道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情况 浏览:742
为什么一些人的爱情很难 浏览:6
安溪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 浏览:629
兰蒂一家的幸福生活吧逗是什么犬 浏览:354
什么名画是美女 浏览:966
两位绝世美女你喜欢哪个 浏览:778
如何培养成年子女的经济意识 浏览:508
中国怎么样娶老挝美女 浏览:651
追求物质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138
成年人的爱情怎么聊天 浏览:498
幸福满满是什么短语 浏览:118
飞机失事美女叫什么名字 浏览:964
丝路花雨故事出自哪里 浏览:436
二美女相冲是什么生肖 浏览:412
中国南部经济中心在哪里 浏览:631
健康证怎么样安全吗 浏览:845
74年虎男正月出生婚姻如何 浏览:369
爱情犯罪电视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741
美女你是阜阳的哪里呢 浏览:697
美女裤内裤里面长什么样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