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讲好幼儿故事论文
你好:
先不要求论文了,我这里教你怎么写吧,过程如下:
1、读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要输出自己脑子里就必须有东西,所以就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废话吗,要是有那么大的阅读量谁还来问这个问题?哈哈~那我就说说怎么看和看什么。
看什么:根据你自己的论文内容去针对性的看相似的研究论文。
怎么看:你要去看这些论文的逻辑结构,需要哪些实验,试验结果怎么呈现,行文逻辑,还有句式和专业词汇表达,这是在写作中最重要的,你要去看他们的句式,在没有大量练习和积累的情况下,英文写作最快准确率最高的技巧就是套用句式,所以你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时刻留意哪些句式你能用得上然后标记上。
2、大纲
在写英文之前要列好大纲,这个可以用中文,introction要写几部分要介绍哪些内容,results要呈现哪些实验数据顺序是怎样的,discussion的逻辑是怎样的,最终要说明的结论是什么。
这些东西一定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是你论文的核心,英文写作只不过是一种呈现的方式。
3、写
根据你的大纲就开始去找已经发表的论文吧~
思考一下,论文的写作和一般文章有什么区别?
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在第一次开始做科研之前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
是来源于前人通过实践验证的总结好的经验,我们通过这些被验证过的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应用在生活中,
这些都是已经被验证过的知识,一般来说我们在书本上可以直接信任它们,而书本为了帮助我们理解,
非常友好地举例子、打比方、由浅入深来讲解内容。而论文是为了表述新发现,默认读者有相关背景而直接客观陈述理论和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做科研,开始写一篇论文的目的是总结新的经验,
创造新的知识,而最终表述出来的内容可能就只是客观地详细记录已经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判断,
同时我们用到的内容默认读者都是了解的,如果不了解读者应该也是可以找到该领域的其它文献或书籍去学习的。
文章中可以不用友好地去解释本文所需的前置知识(不会循序渐进地讲解所有的内容),
文章也不能主观偏题(没有不恰当的打比方、没有通俗的语言,而是力求客观描述和精确说明自己的逻辑和实验)。
因此论文的行文风格和以前我们看的书以及网上写的技术分享都是完全不同的。
望采纳
B. 科研论文第四讲——建立计量模型
建立计量模型
实证研究可以没有理论模型;但如有好的理论模型作为基础,则更有说服力。
回归分析一般只能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要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常需要经济理论。
即使无法提供完整的理论模型,也应该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
理想情形:从理论模型推导出计量模型(econometric model),即待估计的回归方程。
好的实证论文,需要讲好的“故事”(story),然后用数据来证实或检验此故事。
对于回归函数的具体形式,可考虑线性、对数(变量只取正数且有指数增长趋势)、双对数、非线性(边际效应不是常数)等。
在设定模型时,应尽量使用常识(common sense)与经济理论(economic theory)。比如,将“人均变量”(如人均消费)与“人均变量”(如人均 GDP)相匹配;使用实际汇率来解释实际进出口。
又比如,考虑 FDI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 FDI 起作用需要时间,如果把当年的增长率对当年的 FDI 进行回归,可能没有太大意义。比较适当的做法是,考虑期初的 FDI 对随后五年(或若干年)经济增长的作用(这样做也可缓解双向因果关系)。
如不确定该如何设定计量模型,可借鉴文献中同类研究的模型设定。
模型既不能过于简单(解释变量过少),也不宜过于复杂,而应当保持适当的简洁(keep it sensibly simple)。
在选择解释变量时,“从小到大”(specific-to-general)的建模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偏差较大(因为存在遗漏变量);
“从大到小”(general-to-specific)的建模方法偏差小,却不易执行。实践中,常采用折衷方案,即选择简单而有解释力的模型。
C. 讲一个好故事——学术论文的写作
和自媒体文章一样,学术论文也是有读者的,它的第一任读者是编辑,第二任读者是审稿专家,然后才是其他科研工作者。你的论文首先需要通过审稿才能发表,发表之后,还要追求他引率,这个销售模式,和自媒体文章并无不同(只是可能最原始形式的“自”媒体不需要审稿就能发表)。
因此任何写作都是一样的,核心都是“讲一个好故事”。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这个故事中的“事”就要吸引人,这就是选题。
爆款的自媒体文章自不必说,只要抓住人们的痛点、痒点、嗨点,以此成文,就算文章没有什么转发率,也能保证一定的点开率。
学术论文同样,如果你没有抓住研究的热点或前沿,而是还抱着十年前二十年的问题不放,那这篇文章被编辑和审稿人驳回的概率已经是十之八九了。毕竟,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谁还有时间再去听老掉牙的龟兔赛跑王子复仇呢?
那如何去寻找好的选题呢?我想,最硬核的一点是要加强学习,增大摄入量,见多识广,才能知道今天最前沿的、最被关注的问题的有哪些。另一点是要“走心”,就像今天领读内容说的,要通过“赠送礼物训练”方式,来提高我们在写文章中找准读者定位的能力,对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章,他引率高的文章认真研究,仔细揣摩,看看人家讲的是什么故事。
其次,别忘了你是在“讲故事”。
既然是讲故事,那文章的布局就非常重要了,要有逻辑,有层次,有高潮,偶尔有金句。
一些好的自媒体文章会先抛给你一个问题,然后逐层剖析、解答这个问题。记得六神磊磊有一篇文章叫《说说桃谷六仙:什么叫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文章先解释了什么叫易怒体质,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文章更进一步地告诉大家,易怒体质的人身上,还伴有一种易哄体质;那什么是易哄体质呢?又具体解释、举例。最后,到底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好,进行深度分析。这样一个流程下来,读者就不自觉地被勾着走了,直至读完全文,并且还在作者的嬉笑怒骂间大呼过瘾。
回到学术论文。
虽然学术论文的写作有它固有的范式,不外乎“引言”“试验介绍/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但学术论文的写作并不只是简单地把研究素材塞到这些框里,按照框架完成一篇格式标注的论文,而应该是在做研究之前就先停下来想一下,手头的研究素材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以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先后顺序呈现,要怎样做、怎样写,才能让别人觉得“嗯,他真的解决了一个问题”。
山口拓朗说:“在开始动笔之前,文章是好是坏,十有八九就已经定了”。
“引言”部分,给了你一个提出问题的绝佳机会,在这个环节里,你顿时化身上帝,可以点评他人的工作,指出现有研究的重要不足,或者指出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这个不足和问题要有意义,要让人产生“不解决就完蛋了”的紧迫感。
好,现在你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读者会很好奇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就到了“试验设计/研究方法”部分,你的单个试验或者局部的研究方法可以不一定是独创的方法,但它们组合起来,必须是一套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能多方面印证结论的方法。读者会对你这个方法能得到什么结果产生期待。
你去“结果”部分叙述研究结果,不能只介绍那些一般性的、读者能自然接受的结果,更要去重点关注一些初看不那么合乎逻辑、在试验设计之初没有预料到、甚至是和大众认知相悖的结果。读者这时已经伸长了脖子,等着看你怎么圆这个结果。
在“讨论”部分,全文达到高潮,你从某一角度展开分析,甚至补充试验、增加数值模拟……你深入论证,合理而圆满地解释了这个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与引言提出的问题再次呼应,你又进一步提出了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读者开始在内心为你点赞。
你把重点结论归纳出3~5条,写入“结论”部分,这些句子,将成为你这篇学术论文的“金句”,等待日后被他引。
至此,读者已经跟着你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得到了他们满意的答案。
最后还要注意,你要讲的,是一个“好故事”。
好的故事要能够引发大家思考。《三国演义》流传数百年,至今里面的许多故事依然被人们传颂和讨论,因为这些故事里好看的不只是斗争和权谋,更有人性的光辉和阴暗,而这些永伴人类前行的深层次问题,才是最直击读者内心的,最能引发讨论和思考的。
写作,可以追热点,也应该追热点。但追热点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是为了带着读者去进一步深度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故事的背后是怎样的经济环境、时代环境、文化环境,人性如何与这些环境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对于一件事,知道来处和去处,能让人心安。
学术论文也是,在你提出结论、传达思想的时候,要去重点表述那个科学问题,而不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只有破解自然奥秘、关于“道”而非“术”的文章,才是可以持续不断被阅读和引用的好文章。
而要做好这一点,关键问题还是学习、学习、学习、思考、思考、思考、练习、练习、练习。
D. 科技论文写作中"讲故事"是怎么一回事
科技研究是一项艰苦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思想煎熬的工作,科研兴趣需要导师的引导和培养。社会分配给从事科研的资源是有限的,科研资源需要导师竞争赢取。应该、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但是找到一个具体、可行的而又能有科技创新的课题一般是不容易的,所以科研课题需要导师确定。导师可根据研究生的具体能力、实验室的目前条件和对本专业科研进展的认识一般可为研究生选一个可有突破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导师可为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进展把关和反馈,可帮助研究生或同研究生一道将所做的工作提炼成一些科学问题来撰写成论文发表。
E. 硕士论文写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没有问题意识。例如写成教材,只有“述”,没有“论”。有的在职同学会把论文写成法律指南或工作手册,例如“关于显着性认定的研究”,通篇都是认定显着性的实务介绍,并无“研究”。又如“集体管理组织收费机制研究”,主要探讨如何收钱。论文必须有问题意识,此处的“问题”是指理论上或制度上有讨论必要的命题。如果理论上或制度上的方案都是清晰、合理、无争议的,只是实际操作不尽人意,通常不构成法学研究意义上的“问题”。假设盗窃罪的理论和制度都没有缺陷,实际生活中偷车现象严重,可能构成社会学的问题,但不构成法学意义上的问题。
2、题目中的限定没有意义。例如“网络环境下的**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研究”,但写出来的内容与传统技术或商业环境无异。
3、文题不符。例如,题目是“药品数据保护研究”,但内容主要讨论TRIPS中药品数据保护义务的解释,这就是内容过窄。也会出现内容过宽的问题。
4、不知界定核心概念。对于论文的核心概念必须给出定义,即便理论上存在争议,也应当在分析的基础上选定本文认为最合理的定义作为论述前提。
5、论述违反逻辑规则。某文研究“商品化权”,在概念分析部分得出的结论是“采商品化权说”。所谓A概念的B说,即“以B解释A”。例如,“知识产权的无体财产权说”,即“认为知识产权是无体财产权”。商品化权的“商品化权说”无疑是同义反复。此文的观点是反对创设“商品化权”,又处处用“商品化权”的表述,属自相矛盾。
6、稻草人谬误。某文指出一个立法缺陷:专利法第*条没有表述立法目的与原则。立法目的只会写在目的条款中或有待学理和司法去解释,没有任何具体规则条款会表述立法目的。捏造一个问题去批判,有如扎死一个稻草人。
7、引入不相关或无意义的内容。某文研究商业秘密的保护,专门用了一章谈论商业秘密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价值。对此二者的价值,主流观点无反对意见,除非本文是探讨商业秘密保护的正当性(尤其是质疑正当性),否则没必要论述。
8、虚假比较研究。绝大多数论文都会设一章“比较研究”,任意堆砌一些外国立法或案例,但与后文的论证毫无关联。既无比较,也无研究。论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有相关性,只有当国外的制度是论文评论、援引、分析的对象并服务于结论时,引入才是有意义的。建议最好不设专章堆砌国外制度,可在讨论某一问题时将国外制度作为作证自然引入。
9、章节设计不合理。例如,某些章没有节或只有一节,显得结构不平衡。把本为包含关系的内容设计成并列的章,不合逻辑。
10、题目表述和翻译不恰当。学位论文的表述要庄重、简洁、明确,避免冗长,尽量不用副标题(除非有必要)。一般表述为“论**”或“**研究”,不用“刍议、初探、新探”或“对**的研究”。英译的介词用小写,其他单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
F. 如何提升自己科研论文中“讲故事”的能力
写论文和写小说一样,制造冲突,引起悬念,激发好奇心,感动中国。讲以往研究的矛盾之处。引入调节变量解决这个矛盾。(制造冲突:研究之间的冲突)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啊,以前A研究者讲喝水有助于减肥,B研究者讲喝水会导致肥胖。卧槽,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我有必要研究一下,喝水和减肥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啊,喝水会不会导致减肥,是由情绪调节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喝水会导致肥胖,情绪积极的时候喝水减肥。这也符合以往研究,A研究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啊,情绪积极的比较多。B研究的群体是博士生,博士写不出论文很蛋疼啊,所以情绪低落的比较多。所以,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哟。喝水减不减肥,受到情绪调节。你还可以考虑的有,校园欺凌受害者,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失独老人。一切可以攻击人们泪点的群体都是值得研究的。我印象中,有一个实验室研究失独老人这个群体,每次例会报告,大家都要哭得稀里哗啦。这种研究送审,审稿人也会为之动容,从而高抬贵手的。建议谨慎考虑的主题有:性少数群体讲以往研究懵逼之处。引入中介变量解决这个懵逼。(制造冲突:现状和直觉的冲突)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以往有很多研究都发现,这个家里是不是很有钱(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小学生的欺凌行为。你看啊,A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的言语辱骂越多,B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攻击他人行为越多,C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孤立他人的行为越多。这不符合我们的一般直觉,让我很懵逼啊!有钱人养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更有素质吗?我得想想,是什么因素让有钱人的孩子反而不友善了。我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我发现啦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大家看的电视节目不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常看资本主义进口的片子,宣扬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穷人的孩子没钱看进口的,常看社会主义片子,宣扬和谐社会。
G. 如何讲好故事的论文
故事通常有六个重要元素:人物、背景、矛盾、行动、高潮和结局。科研论文中的“故事”也可以围绕这六个元素展开。
H. 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档案学研究生
研究生发表论文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必须的一件事,但是很多研究生初次接触论文的时候难免会出很多错误导致投稿难。那么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总结了如下一些技巧。
1、 注意语言表达
虽然科研论文可以说是对他人“讲故事”。但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之处,个人认为,主要在于逻辑性与连贯性。表达方式应以顺叙为佳,不宜像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内容详略得当。该简略之处就要言简意赅,该详尽之处就要清晰全面,不要写成“流水账”,也不要写成“意识流”。
结构要合理。可以按“提出问题(立论)→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总体思路来谋篇布局。摘要、正文和结论的相关内容,要前后呼应。
语言通俗易懂。论文是给别人看的,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就一定知道。要使用书面语言,避免使用网络语言。语句长短合适,少用累赘的长句与跳跃的短句。
遣词要恰当得体。比如,“推测”、“推断”与“推定”,语气是有所不同的(在英文文献中,常用的是suggest、indicate、maybe之类“容他性”的词语)。注意错别字。避免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留下缺憾。比如,将“风云二号”写成“风韵二号”,“碳酸盐”写成“碳酸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分号与顿号不分,一“逗(号)”到底等。
建议同学们在闲暇时,可以多看看汉语言工具书。同时,也呼吁素质教育阶段,要切实重视母语—汉语的教学质量。
2、数据、术语严谨规范
严谨规范,是科研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数据分析,避免“张冠李戴”。对数据进行判别时,不要将属性为A的对象,用B作为参照标准。计量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相关行业规范。
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并不是小数点之后位数越多就越精确,而是要与获得数据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一台精度为5%的仪器进行观测,数据应写成“19”,而不是“19.2”。
不能简单地照搬仪器报出值。高于检测上限、或低于检测下限的数据,应该用“>检测限”、“<检测限”、“未检出”或相应的英文缩写等表示。
标注要详实。比如,采样位置图,应该有比例尺、方位、坐标、图例及说明等参数。图版中使用专业符号、代码表示对象时,应该附注相应的文字说明。
I. 人家说做科研写论文就是讲一个故事,讲故事我现在在看论文看文献,完全没有故事的感觉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