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愚若智是什么意思
大愚若智的意思是:未必有真才实学,往往却装成十分聪明,只会瞎卖弄。大愚若智是从成语大智若愚演化而来,表达的却是和前者完全相反的意思。
1、拼音:dà yú ruò zhì
2、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
3、近义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4、反义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5、出处:现代·余秋雨《君子之道》: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智商有过高的判断。大愚若智,大智若愚。世上真正的高人单纯的像个婴儿。天道无欺,大成无伪,自古以来一切巨匠胜业都直白坦然。
(1)有关大智若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扩展阅读
一、近义词:愚不可及
1、拼音:yú bù kě jí
2、释义:原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愚蠢)逃避责任,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3、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白话文: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二、反义词:大智若愚
1、拼音:dà zhì ruò yú
2、释义: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形容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其言语行为被人看作是愚钝的。
3、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白话文: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
‘贰’ 大智若愚的新理解
前阵子听音频的时候听到一个故事,他讲的是王安石的儿子王雱的故事,写在《梦溪笔谈》里。里面讲到王安石的一个朋友拜访王安石带了一只鹿和一只獐,问王雱:哪只是鹿,哪只是獐。这实在是为难王雱。但是王雱很聪明说: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
这叫什么聪明,这根本是抖机灵么。这就是典型的套套逻辑,跟“四脚动物有四只脚”这种话的一样是没有用的废话。诚然能够说出这样的回答,肯定不算是愚蠢,但是跟真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养的大智慧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其实和愚蠢之人的回答是一样的,都是直接说不知道,所以才有大智若愚。但是这就有问题了,那大智若愚和愚蠢无知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怎么看出来呢?
第一个问题在王雱那个故事中其实就可以体会出答案。大智若愚的人其实是会抖机灵的,但是他们克制住自己的抖机灵的欲望,去追求正确有用的答案。而愚蠢无知是不知道如何抖机灵,也不去追求正确有用的答案。所以大智若愚是一种克制,是一种更高的追求。所以不能体会到这一点的人大多是画虎类犬。这里举一个毕加索的例子。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道理相通。
毕加索是是一个伟大的画家,所以成名之后很多人都去模仿毕加索。但是多数都很失败,在他们眼中毕加索的画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毕加索其实也能画这样的画,
左边是委拉斯凯兹画的西班牙国王,右图为毕加索的临摹,可见毕加索古典绘画的功力是很深的。
所以毕加索是在能够画的像的情况下,故意画的不像,因为他不只要追求画得像,而是要追求其他的东西。毕加索的不像,不是不能而是有追求。这和大智若愚不抖机灵背后的道是相通的。所以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大巧若拙,说的不就是毕加索么。而那些单纯模仿的人其实是真的画不像却说自己是学习毕加索。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许多创业失败的人说:失败就当做慈善了。但是真正的慈善家一定是有能力赚到钱的情况下却故意不赚钱,比如《我不是药神》里面的程勇。他后来是有能力赚钱却亏钱做慈善。这才是真正的做慈善。那些创业失败者只是把失败装扮成慈善。
所以现实中境界高的人和境界低的人表面上很像的,区别在于他们有没有达到中间境界。拿大智若愚来说吧,如果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怎么看出他是愚昧无知,还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大智若愚呢呢?你只要吧那个抖机灵的回答告诉他,看他反应。如果他是恍然大悟,那就说明是愚昧无知;如果他是不以为然,并且指出这是抖机灵,那就说明是大智若愚。
‘叁’ 大智若愚的故事典故
大智若愚典故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搓。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
大智若愚解析
[释义]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语出]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辨形] 智;不能写作“志”。
[近义] 大巧若拙深藏若谷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 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用法] 指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谦虚谨慎。一般作谓语、
定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