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个和尚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你好,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不要总是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才能真正受益,不然到头来自己也会遭受损失。
希望能帮到您!
‘贰’ 0131~2018故事中的智慧之《范丹问佛》
读经日期:2018年02月01日
农历:十二月十六
星期:四 天气:阴
读经人员:炜圣,炜圣妈
炜圣:5周8个月
系统读经:第七十二周第四天
亲子读经内容:《易经》干卦第一(第二段音频),《诗经》国风~召南,《成语接龙》第二段音频,《孝经》7-11章。
炜圣妈学习英语:Lesson19,Lesson83。
精彩早课:蔡磊——我是谁?
和永平一起诵读:《易经》半小时。
炜圣妈背诵诗词启蒙:
炜圣妈坚持锻炼:抡胳膊150下,蹲着半小时。
晚上的才艺表演环节,我给大家讲了《范丹问佛》这个故事,这套故事书买回来也很久了,一直还没打开来看一看。因为要参加才艺表演,也因为想要突破自己,临时找书本时看到的这套书。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似乎还不错,寓意也很好,是一套很值得分享的故事书。
最近晚上睡觉前有给圣听村长讲故事,村长讲的故事很好听,而且在讲故事前会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把它设置成问题,然后让小朋友带着问题来听故事。之前在幼儿园听早期阅读的公开课,老师也会设置几个问题,让小朋友们带着问题来看故事书,然后再边讲故事边提问问题。结合这两个案例,晚上我也挑战了一下,在开讲故事前设置了几个问题之后才开始讲故事。由于没有提前做准备,设置问题也是临时发挥的,虽然有先过目一遍故事,但是在讲的过程中还是蛮有挑战性的:要如何讲才能吸引小朋友?语速的控制也很关健,太快了会听不清,太慢了也不行。而且是网上的,得不到互动,也看不到小朋友们的表情,就好像自己在跟自己讲故事一般。其实我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没什么经验,不过还好,晚上讲完故事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让我更有信心再继续往下讲下去。
《范丹问佛》,范丹有什么事情要去问佛主呢?他在去问佛主的路途中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他最后有得到答案吗?假如他最后选择帮自己问,那他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故事简介:生活贫困的范丹去西天找佛祖问怎样才能获得好生活,一路上遇到了员外、土地公公、乌龟,他们分别让范丹帮他们问能使女儿开口说话、升迁、成龙的办法。范丹一一答应了。可他走到西天,当值的罗汉却告诉他,佛祖交代:替人家问事就不能替自己问,替自己问就不能替别人问。这显然对范丹是一个考验,但最终范丹经受住了佛祖的考验,选择替别人问事,最终获得幸福的生活。
假如范丹选择替自己问,那他就会一无所有,还是原来那个穷得叮当响,还得每天起早贪黑的帮财主干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利他的最终结果是利已,心里装着别人,多帮助别人,最后成就的就是自己。(这段话是周老师总结的)周老师的总结得很到位,也很快,听完故事就可以做出总结,并且能总结得这么好,太赞了!当时我在讲完故事之后,自己临时设想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当时自己心里也还没有想好总结。正当我准备编辑文字的时候,周老师虽然简短几句但都切入重点,让我一下子感到钦佩万分。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讲故事,虽然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的,但我相信经验都是慢慢累积出来的,所以我也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一天一个故事的分享与总结,从故事中悟出人生的道理,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意义。我也要在每次的分享中寻找突破口,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来展现给大家。2018,加油!加油!加油!
‘叁’ 有一个总问佛为什么的故事,谁能告诉我一下,不胜感激
四十二章经 宣化上人浅释
这是佛教里最初传入中国的一部经。传入中国后,必须要有人翻译,所以在后汉时,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迦叶摩腾是一个人 ;竺法兰,又是另一个人,他们两位都是中印度的人,一同翻译这《四十二章经》。
后汉就是东汉。汉朝有东汉、西汉。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当时皇帝的年号叫永平,在第三年的时候),这一年是庚申,汉明帝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金人,这个金人头顶上,有一种光,这光是一种圆的光。他从空中飞来,飞到汉明帝所住的殿。第二天汉明帝就问这些文武百官,这时有个太史叫傅毅对皇帝说 :‘我听说在西印度有一种神,一般人给这个神起个名字叫‘佛',现在陛下您所梦见的,一定就是佛了!'这时候有个博士叫王遵,也向皇帝说,周朝留下一部书,这书叫《异记》,有什么奇怪特异的事情,都在这书上记载着。这书记载什么呢?在周书上说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这一年叫甲寅。这时候江河泛溢,江啊、河啊,水都涨了,流到河外边去了;大地也都震动了。这是佛出生的时候,有江河泛溢,大地震动的瑞相。又有五色光,在天上有个太微星,五色的祥光,就贯这太微星。当时有个太史,(太史就是管天文学的,也是管算数的。)他的名字叫苏由。他用《易经》来占卦,一占就占到干卦,得到九五,干卦九五是‘飞龙在天'。得这一卦,他就知道这是西方有大圣人出世。在印度,这个圣人传一种教法,这种教法在一千年以后,就会传到中国来,这是太史苏由占算的结果。
这时候,周昭王就命令人把这事情刻在石头上,记载下来,并将这石头埋在城南边的一个地方,预备将来看看是不是会这样子,一千年以后是不是那种教法会传到中国来 ?
后来在周穆王的时候,天地又都震动了,有白虹十二,十二道白虹,就是《楞严经》上虹霓那个虹。白色的虹贯日,白天有这么十二道白虹贯者太阳。佛圆寂的时候,虽在印度,但中国也都看见了。所以佛出世,这不是偶然的。佛在印度出世,中国江、河都泛滥了,水很大的,所有大地都震动了。佛圆寂的时候,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贯日,当时有个太史叫扈多,他又用《易经》来占算,他
知道这是西方印度的大圣人入灭了。周昭王二十六年,岁次甲寅出生的大圣人,现在入涅槃了,这是佛的出生和入灭,虽然印度离中国这么远,但是中国也都知道,中国人当时也有会算数的,都知道这情形。
从周穆王到后汉明帝时,大约有一千年左右了,所以汉明帝作梦,梦见佛。在永平七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甲子。皇帝就命令蔡愔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印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两位就和蔡愔、秦景、王遵回到中国来,这时候是永平十年了。因为他们来的时候用白马驮经,所以汉明帝就造一个白马寺,他们回来的这一年叫丁卯。
等到永平十四年五月一日,就有中国五岳山(编按 :五岳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道士来障碍佛教,这就是前面讲的把经烧了,结果道教的经都给烧了,佛教的经没有烧,佛的舍利就放五色的光,到空中结成好像一个伞盖似的,罩着所有的大众,大众见到这情形,就都相信佛教了。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铙。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十三章是说人怎么样能得知宿命,佛告诉我们怎么样得宿命呢 ?就要会道,会道就是明白道。
‘沙门问佛' :有个沙门来请问于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什么因缘,怎么样修行,修什么法门,才能知道宿命通?‘会其至道':就明白真正的道理了。
‘佛言' :佛就告诉他了。‘净心守志':你要清净其心,要守志,守着你这坚固的志愿。你发什么愿,你就要守着。你不可以才发了愿,过了几天自己又不算了,又说我把这个愿撤回来,这是不可以的,这就不是守志了。你若能净心守志,把心里的黑暗,心里的妄想,心里的贪嗔痴都去了,守住自己这个志愿。‘可会至道':自然就会明白真正的道。真正最高的那个道,好像什么呢?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告诉你。
‘譬如磨镜' :就好像磨镜子一样。‘垢去明存':尘垢去了,没有了,那明就现出来了。现出来的明,就是
宿命通。‘断欲无求' :你把欲念断了,无所求了,到无所求处,什么也不求了。‘当得宿命':能这样子,你就会得到宿命通。所以我们人修道,一定要没有一切杂念,没有妄想。你要是能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你修什么法门,都很快会成功的。你若尽有一些妄想、杂念、贪嗔痴,在肚子里头装满了,那当然你修什么法门也不相应了。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修行的人,一定要先断欲去爱,把这欲念先断了它。再无求,什么也不求了。你有所求就是苦,无论求什么,求不到,就有个求不得苦。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各位要注意的。
修行修什么 ?修行就是把我们的妄想修没有了,欲念修没有了,这就是有功夫了。你把你这些嫉妒、障碍、贪嗔痴,都打扫干净了,就会得到宿命通。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第十四章是说明善,没有什么能比得过真正的修行,这是最善的。大,就是证得真实的理,这是最大的。
‘沙门问佛' :有一位沙门就请问佛。‘何者为善':什么是最好的事情呢?是应该做的事情呢?‘何者最大':什么事情是最伟大的,最要紧的?是最应该做的呢?
‘佛言' :佛答复他的问题,就说,‘行道守真者善':你能修行真正的佛法,这就是最好的,不要修旁门外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呢?就是不自私,大公无私,忘人无我的。不要有一个自己,要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一举一动都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自己明白了,也想教他人明白 ;自己得到利益,也愿意其他人得到利益,不是自私自利的。能这样子,这是最善的。行道守真是守真理,不要守虚妄、不实在的那种法。修行要明白真理;不明白真理,那就不是守真,能守真这才是最好的。
‘志与道合者大' :你的志愿和你所修行的道合而为一,你能证果,得圣人果,或者证阿罗汉果,或者行菩萨道,这都是最大的。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第十五章告诉人忍辱的力量是最大的,能灭一切的垢,明白得也远。
‘沙门问佛' :又有一位沙门请问于佛。‘何者多力':什么事情是最多,力量最大的呢?‘何者最明':什么事情是最明了呢?最有智慧呢?
‘佛言' :佛答复这问题,就说了,‘忍辱多力':若能忍辱,你那力量就大;若不忍辱,就没有力量,你忍辱的这种力量,是没有穷尽的。为什么它这力量大呢?因为‘不怀恶故':它就是一种善的力量,没有恶的力量在里头,完全是善的,不怀恶故。因为你是善的,这力量就没有穷尽。
所谓柔能克刚,软的能克硬的 ;弱能胜强,软弱的能把刚强的胜了。我常跟大家讲,牙为什么会掉呢?就因为它硬;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就因为它软。你就算活到几百岁,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没有人掉舌头的。舌头就因为它软,能忍辱,所以忍辱的力量最大。‘兼加安健':又兼上它还平安、健康、健全。
‘忍者无恶' :能忍耐的人,一定不会做恶的。‘必为人尊':你不做恶,一定会得到人的尊敬。‘心垢灭尽':你心里的自私自利、贪嗔痴,种种染污的念头,那些欲心,要是把它灭尽了,就‘净无瑕秽':你清净得一点毛病也没有,一点瑕疵也没有,一点染污的心也没有,就只是清净心。‘是为最明':你若能把心里的黑暗去尽了,这才是最光明的,最有智慧的。
‘未有天地':在没有天地以前,‘逮到今日':到现在。‘十方所有' :就是从无始以来,十方所有的,‘无有不见':没有看不见的。‘无有不知':也没有不知道的,就是从无始劫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知道。‘无有不闻':也没有一件事情没有听过。‘得一切智':为什么能这样子呢?就因为你得到一切智。‘可谓明矣':这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明了,真正有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