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当年那个击败北大学霸,斩获诗词大赛总冠军的外卖小哥,现状如何
2018年3月开始,《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如期开播。前几季就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度、展现了诗词的多方面魅力得到了大家的广泛热议,这一季节目同样热度不小。而2018年4月4日的总决赛上,外卖员雷海为击败北大才子夺得了冠军,节目完美落幕。
即使是现在我们把古人所着作品翻阅,还是感叹文采之斐然。《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把诗词的流畅度推广开来,也让我们认识了像雷海为这样不平凡的普通人。雷海为的故事给我们也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坚持自己的热爱吧,爱着爱着也能够成为自己独特的标志。
B. 平淡却不平凡的快递小哥
昨晚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栏目,两位快递小哥成为节目的主角,受到众人的瞩目。
一个是我已经非常熟悉的雷海为。
之所以熟悉他,完全是因为年初央视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十场的角逐中,雷海为这个既没上过大学,又非科班出身的外卖小哥,竟然击败了北大文学硕士,《诗刊》杂志的主编彭敏,夺得了第三季诗词大会的总冠军!
主持人问他,夺冠的那一刻是不是很激动?雷海为的回答说也没有什么特别激动的,内心反而很平静。但内心是喜悦的,毕竟自己这么多年喜爱诗词,背诵诗词的努力最终开花结果。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卖小哥。一跃而成为万众瞩目的诗词达人,这个转变是他从来不曾预料到的。
面对镜头的雷海为,你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到他内心的变化。高兴也好,平静也罢,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即便当主持人问他,参加完诗词大会,还有没有继续背诗词时,他予以了肯定的回答,而且说相比获奖前,更加热爱了。
如今,他已经熟背了1085首古诗词,并将背过诗词的标题抄写在一张纸上,以备随时拿出来巩固复习。
一位嘉宾听到这个数字很惊讶。他说即便是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子,能够熟背一百首诗词都已经相当了不起,更何况一千多首!
主持人当场点了三首诗词让雷海为背诵,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让电视机前的我咋舌,因为这三首别说背,听都没听过!
接下来主持人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假如有人问你,背这么多诗词有什么用?既不能给你带来物质方面的收入,又不能拿它当饭吃,你该怎么回答。
雷海为想了想说,我只能说,这纯粹是我的个人爱好,它跟功名利禄都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单纯的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读背这些诗词内心才是宁静的,这就够了!
听他这么睿智的回答,我真有些怀疑他真的只是读了初中就出来闯天下的人吗?这种见识恐怕令很多硕士博士毕业的人都相形见绌吧?
另一个快递小哥叫窦立国。
与雷海为的内敛与平淡不同,窦立国一上来就给人一种热情似火的感觉。但节目为何会邀请他,我有些好奇。
原来,他也和雷海为有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他参加某卫视的一档益智类问答节目,最终将北大高材生斩于马下,获得冠军,这个初中肄业的小伙子,一下子令人刮目相看。
因为他小时候读书不怎么行,再加上家里穷,所以早早地离开家去闯世界,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保安、冷盘厨师都干过,最后选择了在当时来说还不算热门的快递行业,一干就是14年!
而他做快递小哥,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印了很多张名片,凡与他有接触的人,他都会发一张自己的名片。而到了重大节日,比如圣诞节,他还会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客户派快件,并附送一份准备的小礼物。
这一系列真诚的举动,让他业务量大大增加。甚至因为他工作认真出色,为人踏实,还得到了一笔大单,一个月就挣了26万!
大多数人,像窦立国这样挣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一般都会选择继续挣第二桶、第三桶金,但窦立国却没有这样选择。相反,他在一位朋友的邀请下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看到那些贫困的父老乡亲,他内心感慨万千,从此也走上了公益助贫的道路。
有一天,他和一个小伙子聊天,俩人家境都很贫寒,都说到了小时候很想看书却苦于没有钱买的经历。后来,俩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公益组织,专门为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送书的活动。于是,他们在城市里到处搜集城市孩子们读过不用的课外书,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将他们运送到那些偏僻落后的乡村,给当地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精神大礼包。
与此同时,上司将公司65个分部中业务量倒数第一的一个分部,交由他管理。他也不负众望,将此分部带领上了快车道,一跃成为公司排名前三的业务分部!
因为他的善举,阿里巴巴公司特别邀请他前往美国纽交所,见证阿里巴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的敲钟人。2014年9月19日9时,美国纽交所,作为快递行业"百万分之一"的代表窦立国站在敲钟台上,见证了阿里巴巴上市的历史性时刻。
26万、爱心公益、快递行业“百万分之一”的代表、纽交所敲钟人。这些光环终于让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站在了人生舞台的最中央!
看完这两位快递小哥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正所谓成才的方式千千万,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了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费尽了心机,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按照这样的标准,雷海为和窦立国早就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是不可能与“成功”二字划上等号。但他们二人的人生经历,却给那些戴有色眼镜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上好的大学,出国留学,成为公司CEO是不是才算是走上人生巅峰?我想,看完这一期节目,答案就已经不言自明!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204天
C. 外卖小哥雷海为(从外卖小哥到教研老师)
雷海为 38岁,2018年4月雷海为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同年7月,受邀担任成都田花开学校全职教研教师。李冬 摄
时隔近一年半,雷海为还能清晰记得自己夺得《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场景。
在那之前,他的标签是“外卖小哥”,风雨来雨里去,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杭州城大街小巷,只为谋生。
那段时间,雷海为总共接到20多家工作邀约。喊价最高的是北京一家文化旅游公司:要他担任公司形象代言人,合同为期一年,年薪则是百万。
事后看来,雷海为认为这是自己人生转折点——互联网时代的一次电视节目,把他38岁的人生切割得泾渭分明,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雷海为感叹道。
从送餐员到“雷老师”
那家文化旅游公司开出的百万年薪,让雷海为既惊讶又心动。毕竟这和他送外卖时的收入相比,不啻霄壤之别。
“年薪多是多。但一年之后,我该怎么办?还能做些什么呢?”漫漫长夜,雷海为躺在杭州宿舍的床上扪心自问。
思前想后将近一个月,他决定放弃。
工作邀约太多了,这是雷海为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对于大多数邀请,他的回复是:“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再好好考虑下吧。”
父母等长辈原本希望他回老家,找一个体制内工作,一家人就此团聚,过上安稳生活。但雷海为打从心眼里喜欢诗词,在过往困顿漂泊的打工生活里,是诗词与他相伴左右。
此时,成都一家教育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来找他。在电话里对雷海为说:“我们三顾茅庐请不到你,三十顾茅庐,也要把你请过来。”
这家教育培训学校,想请雷海为去当教研老师,编订古典诗词教材。待遇自然不能和文化旅游公司的“百万年薪”相比,但因为工作内容与兴趣相契合,雷海为最终答应了。
3月末的成都,阴云密布,细雨缠绵。38岁的雷海为穿浅灰色新式中山装,脚踏一双黑色皮鞋,坐在自己约10平米的办公室里。办公桌摆放一叠语文教材;屋内一面墙壁前,立着一个四层书架,四大名着、诸子典籍、《聊斋志异》和《唐诗宋词元曲》等书排列在书架上。
这所教育培训学校教研部的工作区域,位于四川省物资大厦6楼。楼道上,每一个和他碰面的工作人员,都轻轻叫了声“雷老师”。
雷海为嘴角向上微弯,冲他们颔首示意。
在这里,“雷老师”每日工作是,编写古诗词教材和讲稿,或者录制教学视频。有时候,他也给孩子、家长开设讲座,谈论自己学习诗词的心得。
他现在更多地和孩子打交道。参与编纂的两本古诗词教材,是利用对话、图片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诗词的韵律和画面感;2018年9月,他曾带一群小学生去望江楼公园,在望江楼上教他们对联,传授人文典故。行走在竹林幽径上,他还给学生们讲解和竹子有关的诗词知识。
“半年多了,我已经习惯现在的工作。”雷海为说。与以往几乎不和顾客交流不同,现在他经常与孩子接触,“他们活泼有朝气,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不少。”
工位上的台式电脑桌面,存放着几份需要雷海为编订、审核的教学文档。他打开其中一份,那是宋代词人晏殊写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词的底下,是词牌名释义和词内容讲解,九行楷体字,都是雷海为敲击键盘输入进去的。
编订教材还涉及古典文化知识。为此,雷海为趁着闲暇时间,阅读普及版本的《中庸》和《大学》。他的案头最近摆放一本《古文观止》,时不时会拿起翻阅几页——换了新工作亟需“充电”,这是他面临的工作压力。
“雷老师很随和。话虽不多,但讨论问题时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同事谢强(化名)这样评价他,“他的诗词储备量大得惊人。”谢强介绍,教材中看图猜诗的教学形式,正是雷海为想出来的,这得益于他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时的比赛灵感。
在成都,外卖小哥变成了“雷老师”。
“我不是很喜欢送外卖。”雷海为说,那只是他谋生的权宜之计。
在送外卖前,雷海为还干过很多份工作。2001年中专毕业后,他离开老家湖南洞口县,跑去深圳一家工厂做了半年电工;2002年,雷海为北上,到上海磁悬浮列车工地做起小工;此后,他又曾在洗车场当洗车工,在餐厅做服务员,还做过推销员和礼品销售。
2008年,他去往杭州。在这座第一印象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城市,一待就是10年。
“不算网红”
网络时代,普通人一夜成名已是司空见惯。因理发被收天价费用而获媒体报道的“发际线男孩”吴正强,微博粉丝数已超50万;流浪汉沈巍由于经常在地铁站、路灯下读书,被数千人围观,冠以“流浪大师”称号。
雷海为看过这些新闻,但不觉新奇。4月12日,电话里沉默半晌之后,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觉得自己不算网红。”
去年夺冠后,曾有经纪公司联系他,希望把他包装成网红。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湖南老乡也劝他,要凭借热度好好营销自己。但雷海为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是娱乐艺人,也不愿为赚更多的钱而牺牲自由。
“我不喜欢站在风口浪尖,不喜欢成为焦点。”他说。比起当网红,他更愿意安安静静读书、背诗。
与诗词结缘始于幼年。那是小学一年级,雷海为才7岁,父亲雷长根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读过高中,当过代课老师。雷长根喜欢古诗词,他拿着毛笔,把诗句用工整的小楷誊写到纸片,贴在厨房墙上,逐字逐句读给儿子。小海为不懂诗中含义,但觉得好玩,也摇头晃脑跟着读。
雷长根记得,雷海为从小记忆力过人,“带他读个三四遍,就会读了。”
对诗词的迷恋则始于2004年。那时,雷海为在上海一家书店读到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此前他看电视剧时,曾听过这首诗,一股豪侠之气贯穿全身,令他难忘。读到全诗之后,他十分兴奋,便把《侠客行》背诵下来。
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自学诗词格律,研究诗的结构、音韵和平仄。对诗词兴趣渐浓以后,他开始大规模记诵诗词。
雷海为在白纸上写下自己背过的诗词题目,然后拍照,保存在手机里。做外卖员等餐时、闲暇时或送餐等红灯时,他便打开手机,或是掏出口袋里的《唐诗三百首》,反复记诵。来到成都后,这个习惯依然保留着,“一天不背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如今,诗词题目已经写到第1197首——他最近背下的一首,是李白的《戏赠杜甫》。
雷海为背诵古诗的部分“诗单”。受访者供图
雷海为背诗时,一般先读注解赏析,往往看一遍就可记住。但想要长久记忆,则需反复背诵。“重复再重复,如果要说有什么诀窍,那就是两个字:勤奋。”
他背诗目的很纯粹:羁旅漂泊18年,想在诗词中寻找依托之所,获得精神慰藉。至于借此改变人生轨迹?他“从没想过”。
但雷海为的命运,又的确因为诗词而陡然拐弯。
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后,雷海为被推到聚光灯下,媒体采访、活动邀约纷至沓来。原本用来接单、联系顾客的手机,一下子涌进来上千条消息。电话短信,微博私信,微信留言,全是未读。有朋友送来祝福,有媒体约他采访,有公司邀请加盟,还有诗词爱好者慕名而来,找他探讨炼字和格律。
雷海为预想不到,应接不暇。外卖是没法送了,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半月。久而久之,室友们偶尔也会抱怨:“又带记者来采访了!”
成名的消息很快传到家乡。2018年5月15日,雷海为回到家乡洞口县岩山镇菱角村,被聘请为“岩山镇乡村振兴文化大使”。
雷海为的父母如今居住在老家。老两口身体尚且健朗,无需他人照料。偶尔种些玉米、蔬菜,日子过得怡然自得。63岁的父亲雷长根说,儿子给自己挣足脸面。在菱角村,乡亲父老纷纷夸赞雷海为“有出息”。
登门拜访者也明显增多。回家探亲时,有诗词爱好者来雷海为家里,和他探讨诗词。但也有人并非真心喜欢诗词,而是“过来凑个热闹”。
去年7月,以他命名的“雷海为杯全国诗词大赛”,由岩山镇政府举办启动。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值得提倡,也有人说,这是在“过度消费”。
“世俗世界的老实人”
雷海为还能火多久?他不知道,也不在意。“渐渐淡出公众视线,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似笑非笑地说。
从杭州来成都后,他的生活渐趋平淡。媒体采访、活动邀约比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之后的那段时间少了许多。工作尘埃落定以后,也较少遇到各式各样的邀约。
初来成都,雷海为想到的是唐人王建写的《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是一首称赞女诗人薛涛才情拔众的诗。
他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杜甫草堂。在草堂深处悬想世事,脑中浮现的是杜甫那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他觉得可以谈论诗词的人更多了: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与同事探讨如何编订教材时,往往也会论及诗词优劣。
“雷海为对诗词入了迷。”他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他。
如今,他租住在成都北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周遭被绿树掩映起来。房子在14层,面积86平米,是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客厅摆放两张酒红色沙发,靠着墙壁放置两张长方形桌子,还有几条椅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家具。
他生活作息规律。下班回到家,往往独坐在客厅,看会书、浏览新闻,每晚十一点之前准时入睡。闲暇之际,他会煮面条、下饺子,或是穿上从杭州带来的汉服,冥然兀坐,背诵古诗词。
2019年3月22日,雷海为在自己租住的房屋内吹箫。李冬 摄
“我已经习惯一个人了。”雷海为说。在2017年之前,他一个人住在杭州城中村的小单间里。后来与室友合租,过上群居生活,但并不常和他们交流。不过如今,孤独的感觉偶尔也会强烈袭来,尤其是在他参加完一场聚会,独自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
呜咽的萧声,偶尔会从雷海为的租房里传出。他喜欢吹《茉莉花》和《笑傲江湖》,在他看来,音乐是纾解寂寞的方式之一。有时候,他也想念在杭州的朋友,但内心更喜欢如今的生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觉得自己挺幸运,也可以说是天道酬勤。”
曹鹏曾是雷海为在杭州时的室友,两人一同挤在一个四人房间里,度过一年多时间。
他回忆,以往下班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在看视频、打游戏,雷海为则闷头背诗,或是看书,抑或用手机软件下棋。他印象中的雷海为,“沉默寡言,不怎么和人聊天,是世俗世界里一个很老实的人,也可以说很‘佛系’。”
“他走到今天的前提,是坚持自己所爱,做了很多准备。”26岁的曹鹏说。
2018年,雷海为离开杭州后,原来的群租房因被曝光不能再住,曹鹏搬了家。他换了工作,但仍在送外卖,每天昼夜奔波,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
在曹鹏看来,雷海为无疑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尽管相隔千里,两人仍不时微信聊天,谈论工作生活。曹鹏想长留杭州,但杭州房价高企,未来该如何规划他说不清楚,“也不知道”。他希望这位远在成都的朋友,能依靠自身才华,买套房子、买辆车,安心地生活工作。
“材不材间过此生”
去年,雷海为做了一个梦。梦里他重回舞台,现场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比赛。在梦里他既非参赛选手,也不是嘉宾,而是一个“吃瓜群众”。
在他的设想中,如果没有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他现在或许已经回老家,承包起一片橘林,做起养殖创业。2017年参加比赛时,他没想过要拿冠军,也未给自己设定目标,“夺冠之后反而内心平静”。
“人生起起落落。经历多了,才觉得心态很重要。”雷海为说,“我现在不会那么在乎成败得失。”
在雷海为看来,生活压力总不可避免,比如婚姻。年近不惑,雷海为还没找过对象,终身大事一度让家人头疼。“和你一起长大的,孩子都读初中了!”父母喜欢拿他和村里同辈人作对比。往年春节回湖南老家时,他被亲友安排着相过几次亲,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感情方面,我觉得自己挺失败的。”他说。
雷海为身着汉服游历名山时的留影。受访者供图
雷海为缓解压力的方法就是背诗。在古诗词中,他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压力。背诗读书,就是为了能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去面对现实。”
雷海为理想中的伴侣,是《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他自己则想成为令狐冲那样的人,“洒脱、幽默,过着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
时至如今,雷海为并不掩饰自己对世俗意义上圆满人生的渴望。他计划长留成都,存几年钱,买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接着组建一个家庭,就此过上安稳生活。
“他(雷海为)一个人在外面,只希望他保重身体,好好干出一番事业,等老了以后再回来吧。”雷长根说。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这是他最喜欢的两句词,源自辛弃疾的《鹧鸪天·博山寺作》。词中典故出自《老子》《庄子》,大意是说要在有味与无味之处求得真正的快乐,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度过此生。
“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雷海为说。他觉得“现在工作挺好”,如无变动,想长期做下去。
3月22日下午,雷海为走进天府广场地铁站。他一路静默无语,没人认出这是曾拿到《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外卖小哥”。地铁车厢内,雷海为看着窗外闪烁的广告,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消融在人群之中。
成名后,一切仿佛“渐渐归于平静”。
■同题问答
新京报:过去一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雷海为: 过去一年,我最大的改变是职业身份的转变。之前是杭州一家公司的普普通通的外卖送餐员。而现在,是成都这所教育培训学校的全职教研老师。
新京报:你心中“新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雷海为: 对于新青年的标准,从年龄上讲,我觉得应该在18-45岁;从精神层面讲,应该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
新京报:未来,你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什么期待?
新京报:未来,你对国家社会有怎样的期待?
雷海为: 要对那些好人好事的社会正能量给予鼓励、奖励,社会的道德体系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D. 外卖小哥登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技惊四座,对此你怎么看呢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第四期的舞台上,来了一个技惊四座的选手。他的定场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透着着自信而坚定。他的长相被现场嘉宾打趣为:长得有些“着急”。他轻松答对了八道题,最终以总分93分的成绩惜败小选手骆子愚。他就是雷海为,一个80后的外卖小哥。
又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励志故事。雷海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首先不能丢了梦想,同时,更应该活出情趣,活出味道。只要你的生活中有一份值得牵挂的东西,并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你永远都是那个活得最有滋味的人。而生活也必定会回馈你一份厚礼,值得你永生铭记。
正如主持人董卿对雷海为的肯定:“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E. 从雷海为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雷海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爱好诗词,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夺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从雷海为的故事中带给人们的启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爱好一件事就须专注去做、坚持去做、努力去做,怀揣着梦想去做,终有一天,皇天不负有心人,你一定能成功!
F. 你从雷海为身上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淡定的生活态度
雷海为是安静而纯粹的。
雷海为,即使明知道毫无回报照样一往无前,把诗歌读出最美的样子。
G. 史上最励志的外卖小哥雷海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说得真好!
记得上大学时,一位室友酷爱计算机。当年,计算机还属于新鲜事物,一个学校也没有几台。
想上机操作,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帮老师打扫卫生,帮老师录入文字,干一切杂事,换来宝贵的上机机会。
而当时能学到的内容,无非是打打字,学学BASIC编程一类的东西。
我们都笑话他净干没用的事,但他却乐此不疲。后来,我们快毕业时,有一家不错的单位刚好新上了电脑,无人会操作,正好室友在场,演示一番之后,对方马上就决定留用。
那时候,懂电脑的太少,能够会基本的操作已算高人。
从此,室友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后来辞职创业,也有小成。比我们当年笑话他的同学们,人生的层次高了不止一个级别。
曾经,上海市浦江电表厂一位小工的故事流传甚广。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有一位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懂英语。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
但彼时,光大家觉得他厉害也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厂里。再后来,这位小工成了国家的外交部长,他的名字叫杨洁篪。
有句话叫“上天眷顾笨小孩”。刚上初一的时候,老师要求班里每位同学都要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每天都要坚持写日记,每学期都要读名着。
有一些同学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有一些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一些同学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但有一位笨小孩,把老师的要求一直坚持了下去,一直到高中,到大学,到参加工作以后。
而坚持的结果是,他作为理科生在高考时,语文拿下了全校的最高分,近些年在报纸上发表了几千篇文章。
那个笨小孩,就是我。
真的,上天不会辜负一个默默努力的人,我们的每一次努力和付出,都会在将来得到回报。
而且,除了世俗的收获,我们还会得到一个大家看不到的回报,那就是生命有了寄托后的快乐。
正如雷海为所言,读诗、背诗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能得到快乐,这才是最主要的动力。
要知道,在雷海为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背诗的时候,并没有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
有评论说得好,诗词于雷海为的最大意义,倒不是让他在舞台上技惊四座,一夜成名,而是在每一段风吹雨淋的奔波路上,在每一个孤独的异乡之夜,那一首首穿越千年时光而来的唐诗宋词,给了他直抵内心深处的温暖和慰藉。
这恐怕是对雷海为的坚持做出的最好的诠释。从本质上讲,世俗的成功与出名,只是我们努力的副产品。
我们默默努力的真正作用,是能够让我们的生命感到宁静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