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另一个是: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在湖南澧州孟姜山周边地区(今津市、澧县分管的嘉山一带)。故事戏曲脍炙人口。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对故国的眷恋。
白蛇传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飞的凄美爱情故事。
(1)梁祝和天仙配哪个故事是河南的扩展阅读
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另外一种说法为: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时候玉帝却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与丈夫决别。
⑵ 七夕浪漫旅游景点
山西普救寺:寻访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爱之说:普救寺是《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这里记载着崔莺莺与张生相识、相爱百转周折的爱情足迹。
寺庙历来都是清静之地,与风月爱情扯不上关系,唯独这里,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普救寺位于山西晋南永济市(古称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镇里的西厢村,该寺距市区12公里,始建于隋朝初年。普救寺西侧有一座13层、高40米的古塔,叫莺莺塔。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门峡市的蛤蟆塔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此外,还有莺莺坟、莺莺桥、白马将军庙等景点都值得一去。
在七夕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与心爱的人携手一起去领略“待月西厢”及“白马解围”等难于言表的不尽情愫,为古人唏嘘之时,更能让你们珍惜眼前的幸福。
旅游贴士:可从北京自驾前往,京石高速转石太高速,太旧高速-环城高速-太原/罗城出口出,上大运高速-从大运高速出口向右转,下祁县/运城出口,走大运高速,运风高速,下永济,前往238省道,在238省道向右转,到达永济市,西厢村。也可从北京乘到运城的火车,再转大巴前往。
安徽天柱山:天柱山下再忆《天仙配》
爱之说:安庆是天然的情缘福地,不少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与传说发生在这里,如《天仙配》、《孔雀东南飞》等,这里是年轻情侣们寻爱的不错之地。
8月的天柱山,清幽凉爽,潭水与山林相映成趣,散布在山间各处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与董永曾经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山林中,携手步行在天柱山中,与爱人携手走过这里的每一个地方,追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让你们的爱情在此刻升华。山脚下的湖泊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洗浴的地方,七夕期间天柱山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体验纤夫情怀的漂流活动,而放飞心灵的热气球飞翔活动,野外骑术活动等都是增进彼此感情的好方式。
旅游贴士:天柱山距安庆57公里,紧靠105、318国道和合九铁路、高界高速公路,毗邻合肥、安庆空港和长江水运码头,从高速公路可直达天柱山,交通便捷。
汝南梁祝故里:千古绝唱 唯美爱情
爱之说:《梁祝》的爱情故事被千古传唱,成为各时代青年男女追求爱情最高境界的标准。趁七夕这个表达爱意的节日,跟TA一起去梁祝故里寻爱吧。
汝南县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在民间流传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县马乡镇古京汉宫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走进汝南,仍能依稀从那些久远的历史遗迹中感受那段佳话。梁祝树是棵银杏树,传说是梁祝二人在上学期间共同栽下的。如今,这棵硕大无比的银杏树只剩下一个“树心”。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就读的红罗山书院,在汝南西南约70华里处(现属王庄乡),书院建筑在高7米的土台上,四周绿树环合,郁郁葱葱,风景十分优美。相传这所书院始建于东晋,西晋时已初具规模。几千年过去了,虽历经沧桑,但书院昔日的风韵犹存。
旅游贴士:汝南位于河南驻马店市,自驾车的线路可从京珠高速公路驻马店下,沿驻新公路向东28公里;或是107国道驻马店沿驻新公路向东28公里。
云南泸沽湖:女儿国演绎最浪漫的事
爱之说:相传很久以前,泸沽湖边有一对情侣得道成仙,但他们只能骑一匹神马才能上天。后来因为一些误会,情郎独自骑马飞上了天空,神马升空时,马蹄把高原踏出一个大坑。少女因为没有神马无法上天,于是悲痛欲绝,泪水长流,流满了马蹄坑,便形成了今天的泸沽湖。
在泸沽湖,跟心爱的人泛舟是件惬意的事。住宿建议选择湖边客栈,浪漫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最真切感受泸沽湖的美。清晨可以与爱人沿着泸沽湖骑马游玩,没有喧闹的人群,只需静静地领略云雾缭绕的仙女峰风光及湖面美景,或是划着猪槽船在湖面上轻轻游弋,两颗心会靠得更近。
去摩梭人家里做客是必须的,感受这里的民风习俗,品尝摩梭人的特色食物,听他们讲讲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走婚传统,以及发生在泸沽湖的爱情故事。晚上在酒吧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畅饮,在湖边围着篝火与摩梭人一起狂欢,这个七夕会是你与TA之间最浪漫的事。
旅游贴士:泸沽湖全年平均温度在17度左右, 8月份是泸沽湖的'雨季,高原的天气变化多端,由于阳光直射紫外线较强,请配备墨镜、防晒霜及雨伞。前往泸沽湖,可从北京飞往丽江,之后从丽江乘坐巴士前往泸沽湖,车行约6个小时;路线为丽江客运站-泸沽湖客运站(大落水村)。另外,丽江古城停车场每天8:30有旅游专线车去泸沽湖,先到落水,后到里格。
桂林:田园风光中定格幸福瞬间
爱之说: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世代相传。她勇敢、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不为权势折腰,最后被逼无奈跳崖骑鲤鱼升天而去。虽然故事久远,但目前这里正在上演的《印象刘三姐》相信会把你们拉回刘三姐的那个年代。
有道是,山水催情。在桂林这种有绝世美景的地方,最好的方案是骑自行车与TA一起沿着漓江边的乡村公路骑行,沿途极具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为任何一个景致或是感动而随意地停下来,没准还能听到美妙的对歌声呢。或是乘坐竹排在遇龙河漂流,感受人在画中游的境界也不错。晚上的西街是一定要去的,如诗如画的漓江似少女挥舞着的青罗玉带,从西街的东面飘飘而过,东岭朝霞、书童独秀、龙头山、西郎山、马鞍山、碧莲峰似万朵莲花簇拥着这条古香古色的街道,就在这如仙似画的美景中定格你们的幸福瞬间吧。
庐山:重温原版《庐山恋》
爱之说:以一对青年男女曲折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拍摄的电影《庐山恋》在当时曾感动过不少年轻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未免有些青涩,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呢?
二十多年前的电影让庐山名动天下,这部电影镜头中全面呈现了庐山的美景。游玩之前可以去山上的电影院一起观赏原版的《庐山恋》,感受那个纯真年代的唯美爱情。此季前往庐山,正是清幽凉爽之时,与心爱的人一起在庐山游览,寻找电影中出现的景点,演绎一场属于你们的庐山之恋吧。在庐山可看的自然景观很多,如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涯与三叠泉等,人文景观有美庐别墅、庐山会议会址等,都值得一看。
旅游贴士:去庐山的航运交通便利,南昌机场有飞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班。庐山处于京九线中段,周围有九江站、庐山站、南昌站等,一天之内均可到达庐山。
黄山情人谷:不同寻常的爱情路
爱之说:黄山情人谷的得名,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黄山游玩,邂逅于这条峡谷中。当时,此景区尚未开发,道路坎坷,甚至无路可走。因为迷了路,被困于峡谷3天。这3天里,他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克服了许多困难,最后终于走出困境。因在静谧而美妙的峡谷中度过了人生难以忘怀的日子,他们回到上海后,有10对结成了终身伴侣,其中有不少人还是翡翠谷内初次相识的。如今情人谷没有了以前的坎坷,置身其中但却有了更深的意义。
黄山原本是值得一游的地方,黄山情人谷更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黄山东海最长的大峡谷,素有人间瑶池仙境、天下第一丽水、美好情爱圣地、黄山第五绝之称。就因为有了上述故事,七夕去黄山情人谷过,理由更加充足。
旅游贴士:黄山机场位于屯溪区隆阜,又称屯溪机场,距市中心仅7公里。机场现开通有至北京、广州、上海、合肥等城市的航班,从机场直接到黄山风景区(汤口)需要先坐公交或打车到屯溪汽车站,然后坐开往黄山景区的汽车。
⑶ 中国四大爱情神话故事是什么
中国四大爱情神话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
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
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
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
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三女儿,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
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
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2、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她是秦朝始皇时期的美女,在新婚不久时(一说新婚之夜、或者洞房的次日、或者结婚第三天),丈夫万杞梁(或作万杞良、万启良、万喜良、范喜梁、范杞良等)被官差捉去服徭役:修筑长城,修葺山海关。
孟姜女想起北方天寒,不远千里为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在十月初一日抵达长城,却被告知杞梁因水土不服,已病死了,尸体与大量其他瘟疫、过劳而死的民工一起埋葬于万人坑,并因官方对城墙位置的迁徙,他们的坟墓竟沦于长城之下。
孟姜女放声大哭,八百里长城为之倒下,却发现城下都是民夫的白骨,她向上天许愿希望能找到夫婿的骨骸,于是她以发簪刺破了自己手指,滴血在一堆枯骨之中,鲜血附着在一具枯骨上,孟姜女痛哭一场,把衣服盖在此具尸骨上,将之掩埋,当场投海自尽。
3、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地主,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做祝英台。从小祝英台就聪明好学,但是由于是女儿身,学堂不收女孩子,祝英台看着坐在里面念书的孩子羡慕不已。于是,她萌生女扮男装要去上学的想法。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
于是她就一大早跑去了学堂。学堂第一天认识一个男生叫梁山伯,不仅学习好还人品好。两个人都很爱学习,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形影不离。表面上称兄道弟的,但内心里祝英台就慢慢对梁山伯有了爱慕之情。
同窗了三年,到了要分别的日子,祝英台恋恋不舍的走了,以为再也见不到梁山伯了。没想到,没几个月后,梁山伯因为思念她,登门拜访。傻乎乎的梁山伯这时候才发现祝英台,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两个人笑而不语,却明白了彼此的真心,早已难舍难分了。
没过多久,梁山伯就兴高采烈去祝英台家提亲。可是祝英台父亲觉得他太穷,不同意这门亲事,就把女儿许配给了富二代马文才。绝望的梁山伯听到这个消息就大病一场,最终因病去世了。祝英台为了和梁山伯在一起,一直就没有断过和家里的斗争。反而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一下子镇定了。
她穿上一身红衣,走进了轿子里。父母以为她认命了,便十分高兴。敲锣打鼓的轿子一直走到林间小道的时候,路过了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命人停下轿子,走到坟前,突然就开始放声大哭,哭的地动山摇,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坟墓也裂开了。
祝英台伴着这声音,想到梁山伯那温文儒雅的样子,纵身一跃,跳进了坟墓。瞬时间,天气恢复了宁静,雨过天晴。人们看到,一对红色的蝴蝶从坟头缓缓地飞了出来,越飞越远,相伴离去。这也就是这对璧人化作蝴蝶的故事,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4、白蛇传
故事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白素贞设计与许仙在断桥相识,而后许仙爱上了美丽的白素贞,两人结亲。
白素贞经常用草药给村民治病,村民由是很感激许仙夫妇。他们过上和美的幸福生活。可是好景不长,金山寺住持法海告诉许仙白素贞其实是蛇妖欲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许仙将信将疑。为了确证妻子是不是妖怪许仙于是在端午时骗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的白素贞却把许仙吓死了。
为了救许仙,白素贞不得不上天庭盗仙草灵芝来救活许仙。可是,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只好上金山寺要人,水漫金山以至于希望法海放人,但是金山下的百姓却遭了殃、生灵涂炭。最终,白素贞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与许仙永世不得相见。
5、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处的,它见之于史乘、类书、笔记、子集之中较早的有三四处。普遍地认为他是汉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东北部,至于他卖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发生地点,则说法不一。
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时候玉帝却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与丈夫决别。
⑷ 天仙配故事发生在哪里
这个故事的发源地是安徽省当涂县详解如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流传久远,也是最为生动感人的民间神话传说之一。那么,"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中的丹阳就是安徽当涂丹阳镇吗?而丹阳镇的黄塘村董山里姓董的董氏家族与董永有无关系?
20世纪的50年代,戏剧作家陆洪非根据《织锦纪》、《槐荫记》创作了黄梅戏《天仙配》。故事是说:董永卖身葬父,来到傅家湾给傅员外帮长工。勤劳而善良的董永,被天上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所感动,因而七仙女向往人间自由的生活和纯真的美好爱情,来到人间与董永在"槐荫树"下结为夫妻,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该剧在全国上映后,一时"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着作当涂县董山里董氏家族的人说:董永就是他们的先人。其实,"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的发源地在当涂丹阳早已流传开去。去 年,笔者随政协调研组调研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机会,就丹阳董山里为《天仙配》故事发源地一说,进行了一些了解和考证。
在丹阳镇政府负责同志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自然村董山里,这里青山秀水,景色怡人,更使我们感到一些神秘感。
经过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保管《董氏宗谱》的董氏家人们,使我们看到了很难看到的修纂于民国三十四年、被董山里董氏家族人密藏完好的一部《董氏宗谱》。宗谱的编撰者是《安徽通志》当涂联络站主任陈鹏飞。谱中有关于董永的记述和"千乘董永失母养父之贷资以葬"句(《中国人名大词典》董永条目有注:"董永,后汉千乘人"。"千乘",地名,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
眼下,我们所看到九点多平方米面积的白布做成的"董氏宗图",虽然年久变色,但图案清晰可见。"宗图"的最上方,有四幅彩画,董永携带一把红雨伞与七仙女的"路遇",栩栩如生。"雨伞"使人"萦绕"起黄梅戏《天仙配》董永的唱词"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情景。
天仙配据董山里董姓人的口述和文化站工作人员朱志文的介绍,"丹阳"究竟在哪里?江苏、安徽等地都在寻找。蹊跷的是:2005年12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位于江苏偌大的一个董永村竟然无一人姓董,但村里大部分人都知道,董永村原来有两个非常大的家族,一个姓董,一个姓陈。董、陈两家因为家大业大,人口众多,传说以"陈家锣、董家鼓"来通知吃饭。大惑不解的是,不知何时,董氏大家族突然消失了。而我们了解的,安徽的当涂县丹阳董山里董氏后人占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八十。每到农历三月初一,是董姓家人吃宗酒的日子。此时他们悬挂董氏宗图顶礼膜拜,显然是祭奠董永和七仙女。
"丹阳"地理位置独特,安徽、江苏两省的省界线穿镇而过,街巷相连。从距离、位置看,分别位于安徽、江苏两省交接的董山里和七仙山在地理意义上是属于一个丹阳。近几年,当涂县丹阳镇在对"天仙配"故事发源地的挖掘和考证上,做了不少的工作,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我们希望"深藏闺中人未知"的"董永与七仙女"这段美丽凄婉的民间故事发源地,柳暗花明。而在由政府主导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问题上,如何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
⑸ 梁祝是哪个地方的故事是用什么唱的
梁祝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但祝父却将英台许配马家。山伯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关于“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发源地也有众多说法,但经过众多权威专家研究考证认定,“梁祝”故事源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不容置疑,并由此形成梁祝传说源自中原之说获得了我国史志界的认同。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着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也曾来此采访。2003年10月18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在驻马店市举行的首发式,更确立了梁祝发源地是汝南的理论地位。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CENTER]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梁祝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梁祝赏析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一、梁祝十奏
梁祝 钢琴独奏
梁祝 双电子琴独奏
梁祝 二胡独奏
梁祝 古筝独奏
梁祝 排笛独奏
梁祝 小提琴独奏
梁祝 吉他独奏
梁祝 手风琴独奏
梁祝 萨克斯独奏
梁祝 扬琴独奏
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