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侨的奋斗故事
六个梦》是“电影梦的开始”
一切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开始,她名叫婉君。�
琼瑶把婉君的故事,写成了中篇小说,题名〈追寻〉,发表于《联合报》副刊。那时候,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刚刚出版,很受瞩目,〈追寻〉在连载期间,更使读者“惊
艳”。后来她又写了五个中篇,结集为《六个梦》。�
那个时代,中国电影正值起飞,颇具声望的李行导演,看中了〈追寻〉,有意拍摄为电影,于是由他所属的中央电影公司,洽购摄制权,他们要求把《六个梦》这本书买下来,也就是说一口气买下了六个故事的摄制权。�
版权费十分菲薄,但我认为由平面的文字转变为影像的银幕,多么的有趣,琼瑶也深有同感,于是一脚踩进了深不可测的电影梦。
根据〈追寻〉改编的电影更名为“婉君表妹”,放映后叫好又叫座。
接着,李行又拍了“哑妻”,仍然大为轰动。
由于中央电影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要拍的剧本太多,《六个梦》中的其它四个故事,暂时不拍,我们觉得弃之可惜,希望以重金买回全书的摄制权。几经协商,电影公司也就同意了。对中央电影公司而言,非但免费拍了两部卖座的电影,还在摄制权费上倒赚了一笔,何乐不为。但对琼瑶而言,在她的电影基业上,因此而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六个梦》中的其它四个故事,后来都被改拍成电影。
李翰祥挟“梁祝”的盛名,来台成立公司。他认为琼瑶的小说电影感特强,甚至把小说分分镜就是剧本。果然,他“重金拍摄”的“几度夕阳红”,盛况空前。全片特长,分上下部,分别放映,这是少有的前例,卖座更是空前。
李行拍摄了几部健康写实电影后,又回过来拍琼瑶的浪漫爱情剧“海鸥飞处”,在台北首轮整整上映了一个多月。
美梦成真
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有人简称为“琼瑶电影”,非但在台湾地区卖座,也在港澳地区,以及星马、美加等国发酵。任何一位导演或制作人,只要买到了琼瑶的小说,就可以全球“卖端口”,预收定金,顺利开拍。因此,非但她的长、中篇小说,连短篇小说也被“情商”拍摄电影。
白景瑞挟其“意大利电影学院学成归国”的气势,拍摄的喜剧片,有不错的风评。接着,他根据琼瑶〈生命的鞭〉(中篇,收集在《六个梦》一书)拍成了一部清新的文艺片,命名为“第六个梦”(又名“春尽翠湖寒”),掀起“琼瑶电影”的另一个高峰。我们也因一再讨论剧情而结为朋友。
白景瑞很风趣、很好客、很豪放。他的导演费很高,但赚得多,用得更多,常常一收工就带领工作人员吃消夜,找乐子,往往戏一拍完,导演费已经清洁溜溜。所以,他要不断的找寻题材,拍摄新片,难免遇到瓶颈。
有一天,在一场西片试片会中巧遇,他恳切而很激动地说他要到意大利拍部片子,是中国华侨在意大利挣扎、奋斗血泪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爱恨情仇。他虽有这样强烈的意愿,但没有任何剧情的概念,他希望琼瑶为他,不,“为在海外的中国人”写一部这样的故事。他不挑琼瑶现成的小说,而希望她写一部全新的小说。
琼瑶被他的热忱感动,答应考虑,白景瑞却兴奋地握着她手致谢,“就这样,一言为定!”他说。
就这样,琼瑶完成了小说《人在天涯》,演员有当红的林青霞、秦祥林、胡茵梦、马永霖。那时代,出国极不容易,何况要出国拍片,花费更是惊人。但这支队伍还是浩浩荡荡地开拔到罗马。我们曾应邀前去“探班”,记得我们到达罗马那天,正值青霞二十二岁生日,碰巧又是皇冠的“吉祥数字”,我们在海外为她祝寿,很有意思。
“火鸟”的诞生和燃烧
当琼瑶的作品,被电影界“抢拍”的时候,也许是盛情难却,也可能处理合约的经验不够,并没有严格把关。虽然大部份作品都由名家执导,自有其相当的水准。但也有若干投机取巧的制作人,粗制滥造。
既然有些人拍不出理想的成绩,何不自己拍?“自己总比较懂得如何疼自己的孩子”。何况电影看多了,也悟出一些想法,总希望实践一下。于是成立了“火鸟影业公司”,两个电影疯子结集了其它一些美术界、电影界的电影疯子,从圈外踏进了电影圈内。
第一部拍的是“月满西楼”,导演是新手,演员“大胆启用新人”。摄影等技术人员则借用电影界的既有班底。
隔行如隔山哪!看电影容易,拍电影可真难。比如我们想要利用变焦拍出一些唯美的镜头,拍了三天还是变不出来。以目前的电影科技来说,“变焦”真是易如反掌。
拍片总得有预算,但这玩意儿像变魔术一样有障眼法,电影拍不到一半,资金就清洁溜溜,你要拍下去,对不起,追加预算。
好不容易拍好了,发行更是问题,国内好不容易找到了买主,海外呢?我到香港找邹文怀(那时代他还在邵氏公司做经理),却见到了邵逸夫。素昧平生,一谈谈了一小时,大概被我的电影狂热所感染,他慨然承购“火鸟”出品的海外版权。
总算有了“好的开始”,却未必是“成功的一半”。
Ⅱ 关于爱国华侨的故事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仓夷: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念初中二年级的仓夷,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非常愤怒,对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悲痛。他怀着一颗爱国心,向父母亲提出要求回国参加抗战。父母亲同意仓夷回国抗战。年仅16岁的仓夷告别父母亲和未婚妻朱秀金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由于仓夷的出色工作,他成为晋察冀边区深受读者尊敬和爱戴的优秀记者之一。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仓夷因在抗战中立有功绩,1946年,以归侨优秀青年记者,当选为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并任新华社总社特派记者,赴北平分社和《解放》三日刊工作。不幸当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大同县党留村,年仅25岁。仓夷把一生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和抗日卫国事业,其爱国事迹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Ⅲ 爱国华侨的小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
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3)华侨是如何回归中国的故事扩展阅读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Ⅳ 华人华侨的爱国故事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着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Ⅳ 中外名人华侨热爱祖国的故事
1、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4、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
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5、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Ⅵ 华侨爱国的故事
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李登辉。
李登辉(腾飞)祖籍福建同安,父母为南洋群岛华侨。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诞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时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相伯),担任复旦总教习(即今教务长),兼课中国公学。一九○七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共和报》主笔,作国际宣传。辛亥革命军兴,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邀他为外交部长,他以“不会做官”而婉拒之,仍在沪主持复旦教务。一九一三年,复旦监督(相当于今日之校长)马相伯年老退休,校董会董事长孙中山先生推他继任。一九一七年复旦公学扩充为复旦大学。
李登辉从一九○五年回国后从事教育,主持复旦,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达四十年之久。他中年时儿女殇亡,后又丧偶,乃以校为家。国民党政府一再邀他为“立法委员”,他始终不就,而专心教育。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病逝沪寓,时年七十五岁。
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清朝末年, 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 要在瓜分中国之后, 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 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 中国的土地和物产,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 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 多种, 味道十分醇美, 不但风行全国, 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 年万国博览会上, 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Ⅶ 华侨怎样可以回归祖国国籍
如果你的国籍是中国,那么你回国就算归侨,找侨联。
如果你现在的国籍非中国国籍?那么你就不算华侨,跟随父辈回国算侨眷,自己回国算外籍华人,要做入籍申请。找公安局,当地中国使馆
华侨: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归国华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简称归侨。不论年龄大小和何时回国,都是归侨。来华定居的外籍华人,在恢复中国国籍后,也称归侨。
华侨学生:指回国学习未在国内定居的华侨。
归国华侨学生:指从国外回来定居就学的华侨、简称归侨学生。不论年龄大小,就读何种学校都是归侨学生。
侨眷:指华侨在国内的眷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媳妇、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儿孙女、外孙儿孙女、抚养人和生活主要来源依靠华侨的其他亲属。
华侨回国后,其国内的眷属仍视为侨眷。
外籍华人在华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与侨眷范围相等同(享受侨眷待遇)。
外籍华人:指原是华侨或华人后裔,后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者(国内有关优待华侨的政策一般可以适用于外籍华人)
申请对象
(一)加入中国国籍:外国人或无国籍人。
(二)恢复中国国籍:曾经具有过中国国籍的外籍华人或无国籍人。
(三)退出中国国籍:中国公民。
受理机关
在境内,为定居地的县(市)、地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
在境外,为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处或驻香港、澳门特派员公署。
申请手续
(一)填写申请表:
1、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填写《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书》。
2、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填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3、申请退出中国国籍的填写《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书》。
上述申请书(表)一式三份,每份申请表(书)贴上申请人二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相片,并另附一张相同的相片,供签发证件使用。国籍申请书(标)由申请人用钢笔逐项、准确、如实地填写,字迹要清晰(儿童或本人无力填写的可由他人代填,但要在“代写人”处签字,申请人在“申请人”处盖章或按手印)。
(二)申请人要求加入(或恢复、或退出)中国国籍的书面申请。
(三)相应证明:
1、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
(1)外国护照或旅行证件复印件;
(2)外国人居留证复印件;
(3)定居身份确认表复印件;
(4)恢复中国国籍的,提供曾经具有过中国国籍的相关证明;
(5)加入中国国籍的,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所生的子女,须提供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相关证明。
1、经批准加入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在60天内办理入户手续,申领居民身份证。
2、被批准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后,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出入境手续按中国公民有关规定申请办理。
3、被批准退出中国国籍后,即丧失中国国籍。出入境手续按外国人有关规定办理。
收费
(一)手续费人民币50元(按人头计算)。手续费在受理时交纳,由受理机关收取,不论国籍申请批准与否一律不予退还。
(二)国籍证书按人头收费,每人200元人民币,由受理机关收取。
Ⅷ 关于海外华侨的爱国故事!急急急!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仓夷: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念初中二年级的仓夷,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非常愤怒,对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悲痛。他怀着一颗爱国心,向父母亲提出要求回国参加抗战。父母亲同意仓夷回国抗战。年仅16岁的仓夷告别父母亲和未婚妻朱秀金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由于仓夷的出色工作,他成为晋察冀边区深受读者尊敬和爱戴的优秀记者之一。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仓夷因在抗战中立有功绩,1946年,以归侨优秀青年记者,当选为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并任新华社总社特派记者,赴北平分社和《解放》三日刊工作。不幸当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大同县党留村,年仅25岁。仓夷把一生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和抗日卫国事业,其爱国事迹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
王兆松: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着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王俏云:
据称是亚洲首位女飞行员
王兆松先生有9个儿子、5个女儿,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58年前后,海南物资匮乏,他的大儿子王国泮从马来西亚寄回麦片等食品,发派给众乡亲。他还将海口房产租金捐献给文昌华侨中学、南岛小学等作办学经费。
王兆松的家训是:无论你懂多少种文字,会讲多少种方言,在家一定要讲海南话。家庭成员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儿们,最独特的该数大女儿王俏云。她出生于吉隆坡,念完中学后加入马来西亚雪兰峨俱乐部,当上飞行员,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曾登载过她的事迹,称她是“亚洲第一位女飞行员”。
王俏云生性好动,爱打羽毛球,喜欢骑电单车在马路上兜风,这在当时是少见的,她还是女青年会的会员,爱跳舞。开飞机,这在当年不仅是女性不敢问津,连男士也很少参与的活动,她是家中惟一对遨游碧空感兴趣的人。当她大着胆子向父亲提出要飞行的志愿时,得到父亲的支持。她很有天赋,在雪兰峨飞行俱乐部学习12个小时后,就能独自操纵飞机的升降了。
王俏云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曾夺得多项飞行奖状,也曾多次遇险。最惊险的一次是1937年,她独自驾机飞行到海边,飞机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紧急降落,就在飞机降落在地面时突然翻覆,双翼及骨架均毁坏不堪,而她却吉人天相,安然无恙。
开飞机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轰动一时,更让人钦佩的是,在日军侵犯中国时,她曾要求加入中国空军,驾机轰炸日军阵地,为同胞、为国家雪耻报仇,但由于当年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不收女生,王俏云报国无门,当不成现代花木兰。
不久后王俏云来到香港,加入当地的飞行俱乐部。对她来说,驾战斗机保卫祖国领空的意愿已经无法实现,但可以指导青年人学习飞行技术,使他们考入空军学校时,能更快掌握驾驶技术,更好地执行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这同样是为国效劳。
这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姑娘,当时很流行唱粤剧,为公益活动筹募经费或为慈善机关筹款时,她曾多次粉墨登场。然而,她饰演的不是娇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云终身未嫁,于1971年因心脏衰竭在马来西亚离世,终年58岁。
王俏云的外甥杨庆达,也是一位飞行员。几年前,香港着名影星成龙和杨紫琼来吉隆坡拍摄《警察故事》的电影时,驾驶直升机的机师就是王兆松的外孙,王俏云之妹王莲梅的次子杨庆达。还有一次马来西亚有巴士发生意外,直升机应召到山谷协助拯救工作,当时的机师也是杨庆达。
曾侄孙三兄弟:
延续爱国爱乡情怀
王兆松的嫡子孙全部都在国外落地生根,他们时常回家乡寻亲问祖。其曾侄孙继承了曾叔公王兆松在国内的产业,也延续了曾叔公的爱国爱乡情怀。
早年,王兆松在海口市得胜沙建有王兆松楼,此楼五层高,1995年重修过,现租作服装批发行。王兆松的曾侄孙王录理、王录义、王录勇就住在这里。他们成立了王兆松有限公司,经营商场、旅业、养殖业等。三兄弟很像他们的曾叔公,非常热心公益事业,除了捐资建校,还在文昌中学、南岛小学设立了王兆松奖学金。又在文昌家乡拉电、修路、架桥,竖路灯,并成立基金对路灯和道路进行维修。
王兆松先生在家乡捐建的教学楼中,好多已经有七八十个年头了,由于岁月的磨砺,这些楼舍已经破旧不堪,三兄弟商量着重修先辈遗产,代先辈造福家乡。1998年,三兄弟回到家乡文昌清澜,看到曾叔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捐建的南岛小学破旧了,便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10多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新建起一幢教学楼;会文镇冠南小学的兆松楼也旧了,三兄弟又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20万元重修旧楼。2003年,在文昌中学校庆95周年的纪念典礼上;三兄弟以王兆松有限公司名义捐出75万元,开工重
Ⅸ “华侨”一词是怎么来的
基本解释
[overseas Chinese] 华人侨居外国者
详细解释
侨居国外的 中国 人。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 中国 留 英 的学生也分两派:一派是内地来的,一派是华侨的子孙。”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我们不能把华侨估计太低,他们在海外亲身受到压迫和痛苦,老实说,比我们工商界还要爱国。”侨、归侨是指哪些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为了适应工作中的需要,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对上述概念做出了具体解释:
一、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