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凤凰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着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② 《三国演义》古城会故事简介
在刘备败于曹操后,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失散了,其中关羽被曹操军包围。曹操派张辽,游说关羽,同意暂时归降曹操。
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于是关羽挂印封金,留柬告辞,立刻保护二位嫂嫂去找刘备。关羽保护二嫂往古城走来,途中听说张飞在古城,喜不自禁,急忙前往相会。张飞因关羽久居曹营,怀疑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许关羽进城,并出城责备。关羽正在为自己进行表白的时候,秦琪的舅舅蔡阳率军追来,张飞更加怀疑,于是关羽杀了蔡阳以表示自己对兄弟的一片赤胆忠心。张飞知道自己错怪了二哥,刘备也出面讲情,误会解除,兄弟重又相聚。
(2)古城的故事有哪些扩展阅读:
古城会在《三国演义》第28回,回目是“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在古城相会前,关羽千里走单骑,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第六将就是后来要为外甥秦琪报仇的蔡阳。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京剧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古城会》又称《古城记》或《斩蔡阳》,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常与《灞桥挑袍》、《过五关》连演,总称《千里走单骑》。
③ 丽江古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木府坐落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占地百余亩,气势恢宏,美轮美奂。木府是纳西族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这个坐落于丽江古城,甚至曾与故宫相媲美的宏大木府的主人,就是横跨了元、明、清三朝,历时470余年的木氏土司家族。
木府
从元代开始,为了便于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中央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土司制度。中央王朝将各个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封为土司,形成了诸多:“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这些少数民族的土司家族,完全成为了他们所占据土地上的土皇帝,土司的职位也世代传承,与皇帝无异。甚至许多土司在其统治的土地上仍实行着奴隶制,对其领土上的居民更是生杀予夺。
这些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土司们,由于在其领土范围内极大的权力,聚集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军队也完全私有。很多土司家族甚至传承了数百乃至上千年,横跨了数个王朝。经过以百年为单位的积累,土司们往往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富可敌国,有的土司也逐渐滋生了野心。
着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就是在万历年间平定播州世袭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当然,有因野心叛乱的土司,也有爱国的土司。明朝末年,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白杆兵,就是着名的女将军、四川总兵、石砫土司秦良玉麾下的土司精兵。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落后的制度及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以部族为单位实行着奴隶制或农奴制,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对部族拥有着绝对的权力。纳西族也不例外,木氏家族的先祖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成为了纳西族的部落首领。
元朝忽必烈灭亡南宋时,曾经经四川、云南首先灭亡了大理。在途经云南时,纳西族首领,木氏先祖,果断的投靠了忽必烈,被忽必烈封为了茶罕章管民官。这也是木氏先祖最早成为土司官之始。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建立大明后。洪武15年,明朝大军征讨云南。木氏先祖阿甲阿得再次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投靠了明朝,也因此,阿甲阿得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木”。木姓的来源也来自于朱元璋的“朱”,去掉了一撇一捺。
木氏土司在明朝达到巅峰,他们北上与吐蕃争夺土地,并大力在统治范围内开采矿产,兴修水利,推广中原文化。统治范围除传统的丽江外,还一度达到了西藏、四川边界,成为了云南三大土司之一,更以富庶闻名。木府作为木氏土司的统治中心也达到了它的巅峰。
到清朝时,木氏土司依然延续着对丽江及周边地区的统治,但是势力已不如明朝。清朝雍正元年,清政府对西南土司开始了改土归流,木氏土司失去了对丽江地区的世袭统治。但木氏家族对于当地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木氏土司自元代开始,到清朝雍正年间截止,历经22世,470余年。
④ 楼兰古城的故事
在负有盛名地汉唐时代地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座着名地楼兰古城。它地遗址位于塔里木盆地地东部,罗布泊洼地地西北边缘。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提到这座城市。这样看来,楼兰王国在当时已经是众所周知了,它在中西地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地桥梁作用。公元前77年,汉朝皇帝将楼兰地国名改为鄯善。 昔日绿草遍地,车来车往,门庭若市地繁荣古城—楼兰,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地只是“城廊巍然,人物断绝”地不毛之地。 现在,由于探险和考古发现不断进步,楼兰文明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荟萃了东西方文明地楼兰古城最显着地特征是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了起来。在宗教信仰和物质习俗方面也均表现出这种特点。 如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尉犁县营盘古城附近发掘地一座汉晋墓地,出土文物包括汉晋地绢、绮、缣、丝绣、织金锦、汉代铁镜,这些物品都带有明显地中原风格,已发掘出了带有中亚风格地麻织面具、黄金冠饰、金耳环和金戒指等,还有来自波斯安息王朝地玻璃器皿和古希腊罗马风格地毛纺织品,等等。可以说当时天下地宝物很多都聚集在这一座小小地墓地之中。 这种多元文化地格局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地基础。塔克拉玛干沙漠文明从地域位置看处于各主要文明地边缘,似乎是一个“文化边缘地带”,而实际上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展现地舞台,是各种文化聚集融合地场所。 楼兰古城出土地汉文木简和文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当地行政机构和驻军地各项公文及公私往来信件,从中不但可以看出楼兰城地军事力量和状况,和各屯区农业生产、水利与生活地一些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楼兰城内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地情形,如城内设有仓库、客馆和医院,有制造铁工具和兵器地手工业,有以谷物丝帛作价地商业活动。此外,文书还记录了一些有关城内居民与户口、法律等方面地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文书是当时楼兰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地真实写照。 然而,公元4世纪以后,这样一个绿草遍地、人口繁盛地绿洲却瞬间消失了。黄沙漫漫,盖住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地一切。一望无际地沙漠代替了昔日地绿洲,只有丝绸之路上留下地斑斑白骨暗示着这曾经是一个商旅云集地贸易中转站。文明就这样突然中断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一切呢?从楼兰古城出土地汉文简牍中可以知道,当时楼兰王国地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又联想到楼兰处于沙漠之中,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当时地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源日益不足,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最终导致了楼兰文明地覆灭。楼兰人不得不放弃他们曾经坚守地故国,四处逃散,而文明也就消失了。楼兰古城的消失是一个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的悬案。古孔雀河是楼兰古城唯一的淡水源,楼兰古城东部虽有浩瀚的罗布泊,但因是个咸水湖,所以无法饮用。据史书记载,4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河湖干涸,草木不生。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楼兰人来说没有水便失去了生命。以渔牧为生的古楼兰人被迫大批转移,从楼兰古城遗址得到的汉文简牍可知,楼兰士兵的口粮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甚至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导致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水源日益不足。 在出土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纪录,因而水这个关键因素的缺乏,导致了古楼兰的废弃。水断城空的观点一度被人接受。多年以来不少科学家一直认为罗布泊是个游移湖,从罗布泊的形成之日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而楼兰古城正好依水而建,难道罗布泊游离不定造成了古楼兰人的被迫迁移吗?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探险队多次进入罗布泊。专家根据罗布泊湖底钻探取样后,碳-14年代测定认为,近1万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大的干湿波动,但始终没有离开罗布泊洼地,罗布泊只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了涨缩变化,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增大,流进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而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罗布泊的面积也缩到了最小,1964年前后,罗布泊就彻底的干枯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当罗布泊干枯时,生活在两岸的楼兰人会不会抛弃古城去寻找另一个有水的湖泊呢?这似乎与水断城空说不谋而合,但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罗布泊水量多次变化而楼兰也未重现昔日的辉煌。看来水断城空的理论难以自圆其说了。
⑤ 丽江古城的故事,传说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历代均为滇西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进入丽江,曾在大研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元初大研居民已有千余户。明初大研建设和集市贸易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大旅行家徐霞客记述大研“居庐骈集,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大研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高原集镇。由于大研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初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大研古镇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周边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为内地通达印度的重要集镇。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框则成“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在大研镇不设城墙。
如今的大研古朴、典雅、幽静。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清溪,排排垂柳在微风中摇曳。数不清的小巷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晃若迷宫。大街小巷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引着众多的游客。
虎跳峡是金沙江中的一段峡谷。金沙江夹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峡而过,有7道瀑坎,18处险滩,水声如龙吟虎啸,此段峡谷即令人神往的虎跳峡。虎跳峡长约20公里,落差213米,江面与玉龙雪山高差3900米,峡谷最窄处仅30多米,一入峡中,天如缝,江如龙,浪飞溅,涛如雷,令人胆颤心惊。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爱发怒,二姐澜沧江爱着急,三妹金沙江沉稳娴静。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来到丽江石鼓镇,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姑娘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毅然转身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图:俯视长江第一湾)。父母派玉龙、哈巴两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两人跑累了,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轮到哈巴守候的时候,玉龙睡着了。金沙江姑娘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了优美的催眠歌。她一连唱了十八支,哈巴听着听着也睡着了。金沙江姑娘乘机从他们的脚掌间溜了过去。玉龙醒来,见金沙江姑娘早跑到东方去了,而哈巴还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头,随即转过背去痛哭。两兄弟从此化成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哈巴的头变成一块巨石落在江中,形成了虎跳峡,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变成了虎跳峡的十八滩。
⑥ 关于平遥古城的故事和传说。
平遥古城的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编辑于 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