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东汉咏史中咏叹了哪个故事

东汉咏史中咏叹了哪个故事

发布时间:2022-02-11 21:50:24

㈠ 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怀人伤己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怜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兴沧桑之感 ②借古讽今,敲警世之钟 ③怀古伤今,抒家国之叹

㈡ 中国古代有哪些感人的咏史诗

六朝和唐代的咏史诗,较多借史抒情,风格悲凉沉郁,宋代咏史诗则较多议论,富于哲理,立意新颖。[2]

咏史诗汉代六朝
现存最早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组诗的先河。南朝萧统《文选》卷21专门收录咏史诗。[2]

咏史诗唐至五代
唐末胡曾开咏史之风,自此咏史诗更为流行,除胡曾外还有汪遵、周昙着名咏史诗人。[2]
唐末诗人胡曾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咏史”名集的诗人,撰有150首七绝,编为《咏史诗》一书,每首俱以地名为题,旨在评论古今得失,以议论为主,并非偶然感兴所作,亦不在乎词藻,他的咏史诗是从唐末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的黑暗现实出发,藉历史事实来抒发自己感时纷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怀,关心、同情人民的痛苦的同时,又讽刺、批判统治者,寄托了渴望“中兴”的理想。学者对其咏史诗的艺术价值方面评价不一,辛文房认为其诗“擢于中等”,王夫之评为“足之议论立而无诗允矣”,《四库存目提要》则评为“兴寄颇浅,格调亦卑”,总体而言文学地位不高。但另一方面,胡曾咏史诗正因不重词藻,故显得浅易通俗、明快流畅,风格质朴平易,且忠于史实、立论公允,因此自五代至明代,胡曾的咏史诗广泛流传,为儿童读物,或与《千字文》和《蒙求》等蒙学书籍合刊。[2]
汪遵与胡曾同时同辈,《全唐诗》中收录他的咏史诗五十九首,全属七言绝句,风格与胡曾近似。其诗绝大部份为怀古诗,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见解。寄托了对实际生活的深沉感慨。有藉历史人物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又有藉描写历史兴亡故事来警告统治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2]
唐末五代时周昙撰写《咏史诗》,共七绝203首,诗后有“讲语”,解释有关史事。周昙任职国子直讲,以《咏史诗》向后唐君主进讲。周昙咏史诗文学价值亦不高,明代胡震亨批评为“拙恶不成句”。传播亦不如胡曾咏史诗广泛。[2]
唐至五代咏史诗还有敦煌诗歌,蒙书中以诗歌体编撰的《古贤集》全篇以八十句七言诗成篇,相似与胡曾、周昙的大型咏史组诗,此敦煌诗歌材料可结合咏史、蒙书、诗歌等,也开拓了中国文学敦煌变文研究讲史性变文(如《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等故事题材)的发展,采讨如何从咏史、讲史到历史演义。[2]

咏史诗宋朝
宋朝时由于雕版印刷盛行,促进了包括史书在内的书籍流传,也使人易于积储历史传记于胸中,再加以取舍剪裁写成咏史诗。这时期以陈普的《咏史》组诗为代表,与前代咏史诗相较尤以“翻案”类型之咏史诗最为突出,翻案类咏史诗摆脱了过去咏史诗因循蹈袭、陈腔滥调的缺点,标榜史识超拔,以创意妙脱蹊径,具有新奇、意外、层深、自得之妙。[
1、《赤壁》 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2、《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唐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
5、《泊秦淮》 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6、《咏荆轲》 陶渊明·魏晋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
7、《黍离》 诗经·先秦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8、《咏史》 左思·魏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
9、《蜀相》 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10、《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11、《题乌江亭》 杜牧·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
12、《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
13、《滕王阁诗》 王勃·唐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14、《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
15、《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1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18、《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纳兰性德·清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19、《赤壁歌送别》 李白·唐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
20、《正气歌》 文天祥·宋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㈢ 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哪个故事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着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收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任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常悲伤,痛感于“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终于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间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事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来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斑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后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也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更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历来评论班固此诗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行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的杰作。 (潘啸龙)

㈣ 龚自珍《咏史》运用了哪些典故

《咏史》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稻粱谋”,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这两句,犹如一柄两面见锋的尖刀,一语双关,既讽刺了读书人埋头故纸堆中讨生活、不问世事的卑琐精神面貌,实质上又斥责了朝廷的专制
诗结尾两句,借用田横殉难的历史典故来刺世讽时:
田横曾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刘邦即帝位后多次招降,以封列侯相许,但田横及部下五百壮士不为名利所动,全部自尽。诗人用这一历史上着名的知义守节的壮士事迹与东南:文人的无耻行径对照,一方面反衬忍辱偷生的文人,“田横五百人安在”乃是对现实生活文人灵魂的呼唤;另一方面,再一次戳穿了朝廷对文人始以高压相胁、继以名利相诱的伎俩。末句“难道归来尽列侯”,以诙嘲调侃的口吻结束全诗,锋刃内含而又无比犀利。

㈤ 开创中国咏史诗歌的是谁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

㈥ 东汉班固的什么作品开创了咏史的题材

东汉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㈦ 咏史的作者是

东汉文人五言诗《咏史》的作者是班固
咏史作者:
晋代文学家左思
《咏史》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咏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㈧ 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

“咏史”是咏叹古人古事以抒怀的一种旧题。以“咏史”为诗题;最早见于东汉班周的《咏史》诗,班周的《咏史》诗,直书史实,缺乏诗味,被锤嵘评为“质本无文”(《诗品序》)。左思的《咏史》真正开拓了“咏史”诗的艺术领域,既承前人,又有创新,把咏史与咏怀二者交融。清人何焯评左思《咏史》:“咏史者,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何焯的评说点出了左思《咏史》诗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成就远超前人。
左思的《咏史》诗内容主要是寒士内心的平及对当时掌权士族的茂视与抗争。左思生的西晋时代,沿袭东汉后期的士族势力重新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把持在士族手中,从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现状。身低微的庶族寒士很难进入政治中心。左思身寒门,虽其妹左芬(FEN)被选入宫为妃,自己得迁居京都,任命为秘书郎,但终不被重用。他壮志难酬,借史抒怀,写下了《咏史》八首组诗。
现就《咏史》第二首进行赏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句“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揭示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不合理现象,诗人对造就这一社会不合理现象的“门阀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表达出不满、厌恨和无奈的情绪。清人何焯评:“左太冲《咏史》‘郁郁’首,良图莫骋,职由困资地。托前代自鸣所不平也。”(《义门读书记》)用这句话评说此诗的主旨,是中肯的。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共分三层。
诗的首四句,通过描写自然界中茂密葱郁的大松树生长在山沟底,萎靡不振的小树苗却生长在高高的山顶上的不合理现象,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这一不合理自然现象的原因,是生长地势高低的不同。
首二句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是对自然界不合理现象的描绘。“郁郁”茂密葱郁的样子。“涧底松”,指生长在山沟底的松树,喻才高位卑的寒士。“离离”,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山上苗”,指生长在山顶上的小树苗,喻才疏位高的士族。诗句巧妙运用方位词“底”与“上”,构成了松与小树苗生长地势高低的对比,借以隐喻社会中才高位卑的寒士与才疏位高的士族地位高低的悬殊。修饰词语“郁郁”同“离离”意义上的对比,为诗人的褒贬奠定了基调,情感抒发隐而未现,寓讽刺于含蓄之中。
诗的第三、四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是针对首二句诗描述的自然界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原因揭示。“彼”,那个,代指“山上苗”。“径寸茎”,直径为一寸的茎杆。“径”,直。“阴”,遮盖。“此”,这个、代指“涧底松”。“白尺条”,白尺长的树枝。“条”,树枝。大意是说,生长在高高的山顶上的小树苗,用自己直径为一寸的茎杆,竟然遮挡住了生长在山沟底树枝百尺长的大松树。由于生长地势的差异,大松树的所需,反而被小树苗夺走了。
前四句诗,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现象,实质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合理现象,暗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高低,贵贱的对比,表现含蓄,形象鲜明。情感抒发隐而未现,为下文汹涌澎湃的情感宣泄,储蓄了力量。读者初读至此,也会心有疑问:自然界既已如此,人类社会又将如何?
第二层,包括诗的第五句至第八句。诗人在结构上过度自然,由第一层描写的自然界不合理现象,引入到人类社会现象的不合理,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社会中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诗的第五、六句“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就是对人类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描写。“世胄”,世家子弟。“胄”,后裔。“英俊”,有才华的寒士。“沉下僚”,沉落于低微的官职。“沉”,沉伦,沉没。“下僚”,职位地位的小官。“僚”,官。此二句诗,点名了世家子孙无功劳而位居高位,有才华、有能力、有报复的位卑寒士却沉落于低微的小官。“世胄”与“英俊”,“蹑高位”同“沉下僚”的对比,揭示了类似自然界不合理现象在人类社会也亦然存在。此二句诗在内容上同诗的首二句相呼应。
诗的第七、八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揭示了造成人类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原因。“由来”,指由来已久。“一朝”,一作一朝一代解;一作一朝一夕解。以朝代累计或以日累计,我认为以日累计在程度上更能实现由来已久,所以解作后者更为恰当些。这两句诗,点名了造成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原因,非才华、能力的悬殊,而是决定于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且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诗人情感抒发由隐而现,如山洪爆发,直抒胸臆,深刻批判了“门阀制度”对出生卑微寒士们仕途的阻碍,对人才的摧残、压制和迫害。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此制度的不满,厌恨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门阀制度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诗人意识到凭借个人能力是无法推翻此制度的,从而也就传达出一种忧郁的无奈之情。诗人感性和理性情感相结合,既说明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清醒认识,也点名了一代寒士对人生前途无路,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悲叹。今人吴调公评:“如果前二句中的一‘蹑’一‘沉’还属于冷眼观察,那么二句转入‘地势’和‘由来’地揭示,就表现为诗人痛心疾首和大声疾呼了。”(《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诗人抒发了自己出生身寒门,不受重用的个人遭遇,也喊出了当时一带寒士的心声。淋漓尽致的情感宣泄,深入人心,为寒士们唱响了一曲高亢之歌,树立了一面反抗门阀制度的旗帜。这两句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千古佳句,构成了诗的核心诗句。结构内容上,既与第五句、第四句诗想呼应,又引领下一层诗的内容。
第九、十句诗“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中的“金张”,指汉代金日殚(Dī)和张汤两家。史书记载,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金张两家世代是宫廷中的宠臣。班固《汉书•金日殚赞》:“夷狄之国,羁虏汉庭。七叶内待,何其盛也。七叶字武至平地也。”又《汉书•张汤传赞》:“张氏之子孙相继,自宣,元已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余人。功臣之后,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这两则材料,充分说明了金张世家在地位上的传承和势力之高。“七叶”,七世。“珥”,插。“貂”,指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宫中冒上插貂尾。此二句诗,诗人批评了金日殚和张汤的子孙后代,他们凭借祖辈传下来的事业,七代人都无功受禄。他们犹如山上的“小树苗”,确“世胄镊高位”。碲
第十一、十二句诗“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是诗人紧承前两句诗所举的反面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举的正面材料。“冯公”,指汉朝冯唐,文帝时已七十左右,仍是小宫,仲郎暑长。“岂”,难道。“伟”,卓异出众。“白首”,头发白了。“招”,被招见。“不见招”,不被招见,意谓不被重用。诗人运用强烈的反问语气,点名冯唐的伟大,但由于他出生卑微,头发胡子白了,都不被皇帝重用,仍是一位小宫。冯唐犹如“涧底松”,也只好落得“英俊沉下僚”的悲惨命运。金张显贵不过是作为反衬,目的是在于突出冯唐之悲。诗人以冯唐自喻,实际是为自己而悲。诗人列举正反事例,通过对比,表现了“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诗人紧扣《咏史》这一标题,“先抒已意,而以事证之”,(清张玉颖《古诗赏析》卷一)对社会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抨击。
此诗比兴,对比,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抒发由隐至现,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左思咏史,实为咏怀,做到了咏史与咏怀的水乳交融,真可谓“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对后世文人创作“咏史”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㈨ 跪求左思<<咏史>>的背景资料,拜托啊!~~

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

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一定创新。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外编卷二)对咏史诗的流变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概括得相当准确。清人何焯则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 “变体”,并不为错,然而左思之“变体”,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西晋时,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很难进入政权中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左思出身寒微,虽然为文“辞藻壮丽”,却无进身之阶。大约在左思20岁时,其妹左棻因才名被晋武帝纳为美人,左思全家迁往洛阳,不久,他被任命为秘书郎。但毕竟出身寒门,终不被重用。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他壮志难酬,写了《咏史》八首以抒怀。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如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世胄占据高位,寒士屈沉下僚,这是门阀制度造成的,并且由来已久。第七首慨叹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位贤才的厄运。这些人都有大才,又都出身寒微,作者写他们未遇时,有穷困致死、身填沟壑之忧;感叹:“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这是对古代门阀制度的控诉。

《咏史》其四前半极写王侯贵族的豪奢生活,后半写辞赋家扬雄生前之寂寞及死后的不朽声誉,以反衬贵族之速朽。其六云: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举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诗中赞扬了荆轲、高渐离等卑贱者慷慨高歌、睥睨四海的精神,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蔑视。作于平吴之前的第一首云:“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自信可为国立功,但其终极目标却是“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第三首借着赞扬段干木和鲁仲连,肯定寒士能为国排忧解难,又不图封赏,歌颂他们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最能表现左思气概的是第五首: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这首诗先写宫延和王侯第宅之豪华,接下来用“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将前面的渲染一笔抹倒,对功名富贵表示了极度的鄙弃。他说自己只愿作一位像许由那样的高士。此诗末尾“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二句,是这组诗中的最强音。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 “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钟嵘《诗品》还说左思的诗“出于公干”,公干即建安诗人刘桢。在论及陶渊明时则说“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钟嵘标举“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这是很有道理的。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㈩ 班固的《咏史》是东汉前期还是后期

东汉前期。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着名诏令。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活动于东汉明帝、章帝时期。作有五言《咏史》诗。

阅读全文

与东汉咏史中咏叹了哪个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0年健康指甲油有哪些 浏览:886
什么是能源经济 浏览:187
王者荣耀经济领先消息在哪里设置 浏览:183
婚姻选错了怎么生活 浏览:315
经济台大江大河演到多少集了 浏览:92
中央经济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浏览:788
大彭镇经济如何 浏览:509
什么地方卖美女 浏览:880
为什么说属猪人的爱情贵人是蛇 浏览:607
动漫鬼故事一般都有哪些 浏览:746
在事业单位如何和人相处 浏览:488
支付宝里医疗健康是什么意思 浏览:567
南京经济圈对无为有什么好处 浏览:774
兰陵王有多少经济 浏览:460
在什么地方可以听张震讲故事 浏览:368
1年时间怎么复习事业单位考试 浏览:946
完美的美女是什么意思 浏览:456
故事来自哪里 浏览:882
幸福的左岸mv是什么时候拍的 浏览:272
讲故事大赛在哪里报名 浏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