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
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
解 释: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㈡ 诸葛亮流传千古的事迹草船借箭发生在哪一场战役中
赤壁之战。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延伸成语
草船借箭 [ cǎo chuán jiè jiàn ]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㈢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是虚构的,其历史原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214年。
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3)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发生在哪里扩展阅读: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㈣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地点
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地点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
㈤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末代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发生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也是发生在建安年间。
在各种史料的记载中,并没有找到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记载。但草船借箭却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历史中,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在《三国志·吴主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权,指的就是孙权。公,就是曹操。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并不是在赤壁之战中,故事的主角也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而是孙权。而孙权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借箭”,只是为了刺探军情。
㈥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几几年
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波澜不惊。只是这时已经大雾弥漫,在此虚实不定的情况之下,想必大多数军事行动都已经偃旗息鼓。
可就在此时,却有一艘艘的船鱼贯而行,驶入江面。一艘船之中,一人惊慌失措,另一人却镇定自若地喝酒谈笑风生。
不久之后,只听见飞矢如雨点般的声音飞射而来。那人依旧镇定自若地喝着酒。天色微亮之时,船上一排排草人扎满了箭。看到堆积如山的箭,主将惊叹不已,并为此深深折服,自叹自己技不如人。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记载。那个利用草船借箭的人便是鼎鼎大名的诸葛亮。
故事的起因在于诸葛亮向鲁肃说了一个军事行动,并千叮万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不料鲁肃未信守承诺,告知了周瑜。
周瑜得知之后,深感诸葛亮之才能在自己之上,迟早是东吴的祸患,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方法来迫害诸葛亮,那就是叫他在10日之内造完10万之箭。
可是,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想到了三日之后有大雾,于是他向鲁肃借来了20艘船和许多草人,前几日诸葛亮并未有任何行动,直到第三日,才叫上鲁肃跟着自己一起去取箭。
鲁肃未曾想到诸葛亮利用大雾弥漫的天气去曹营借箭,如此神出鬼没的行动只有诸葛亮能想到吧。
故事着实精彩。但可惜的是,诸葛亮这一段生平最为杰出的成就之一,却是于史无证的。
这只是罗贯中的“想当然耳”,凭空杜撰出来的吗?当然也不是,历史上确实有过类似于草船借箭的故事。
借箭的故事在三国时期有发生,但借箭的人物不是诸葛亮。而是那个让曹操发出无限感叹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
故事是这样的,公元213年,孙权和曹操在濡须口发生交战。曹操在这场交战中大败之后,坚守不出。这样孙权很被动。
为了探测曹操的军情,于是在一天江上起了薄雾之后,他驾驶小舟驶入江面,悄悄地来到曹营军前,这时孙权船上鼓声震天,曹操本性多疑,在加上此时浓雾弥漫,不明就里的曹操下令弓弩手乱箭齐发。
孙权的船则整齐地受箭。因为担心一方受箭过多而导致船体倾斜,孙权又将船调转过来,另一侧再受箭。
孙权见受箭差不多了,于是命令船队返航。这时的曹操才知道上了当。不过,这段真实的故事也有人将其穿插在周瑜身上。
孙权借箭,并没有用到草人。历史上有记载的用“草”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
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发动兵变,一路攻城略地,但没想到在雍丘遭到了张巡的抵挡。张巡为抵挡叛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镇守40余日之后,城中的箭已经用完,怎么办呢?张巡急中生智,他命人扎了一千多个稻草人,并穿上黑衣服,如同真人一样栩栩如生,然后从城墙里垂下去。
敌军见此,认为是敢死队,马上万箭齐发。直到天明,敌军才知道上了当。第二天张巡故伎重演,所不同的是,这次的草人变成了真人,很快杀退了叛军,救了雍丘之围。
这便是真实的草人借箭的故事。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呼风唤雨的形象,将许多虚构的故事放在了他的身上。
人们爱看爱听,诸葛亮的形象也更加突出尽管诸葛亮的形象虚实相结合,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喜爱,相反,诸葛亮的形象反而更加地大放异彩。
㈦ 草船借箭的地点
“草船借箭”发生的地点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草船借箭”实际上讲述的是孙权利用草船从曹操处骗得箭支的故事。
小说《三国演义》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重新讲述,以突出诸葛亮的智谋。
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述,“草船借箭”发生的地点是湖北省赤壁。
㈧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赤壁之战。
㈨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 )年
你好!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谢谢主!
㈩ 《草船借箭》故事真实发生地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