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如何成佛的真实故事

如何成佛的真实故事

发布时间:2022-02-08 13:23:29

㈠ 佛教故事:佛祖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成佛的

经历了三大阿僧氏劫,修六度万行成佛的。

㈡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开示来说,“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㈢ 如何成佛

明奘法师:明契法师有着丰富的生活和修行经历。她所学的专业是法律,曾为一名律师,也曾服务于美国海军,做飞行员。她出家之前长时间修习禅法,曾去日本学佛。后来出家于柏林禅寺,拜净慧老和尚为师。她在瑞士及其他西方国家也经常讲授佛法,自己也有很多弟子,还经常带他们来柏林禅寺参见师父。 明契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感谢净慧老和尚和明海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做讲座。我非常高兴,每年都能回到柏林寺。在这里讲课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所以每次讲课之前我都精心准备。很感谢明介来做翻译,本来我想让明介把注音标出来,然后可以用汉语讲,可是明介告诉我汉语的四个音调很难把握,所以就只有放弃了(明契法师使用英语演讲,明介现场翻译——编者注)。 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学佛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讲完之后再提问,这种做法是中国传统的方式,不过以后可以试着改变这个习惯。 正如我答应你们的,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怎样成佛。 第一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或者你有志于成为佛教徒,那么你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这个目标对于你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话,那么佛学就纯粹成了一种学术或者文化的兴趣了。其他宗教的教义是基于一本或两本书,而佛教是基于一个巨大的书库。即使你非常年轻、阅读速度非常快,你也无法阅读和研究完所有的佛教典籍。佛教还拥有最宝贵的艺术传承,例如在建筑、雕塑、绘画等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迄今为止,传承下来的最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可能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的犍陀罗雕塑。你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研究这些着名的佛教艺术品,享受佛教艺术带来的快乐,但是这些并不是佛教的全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我们都做过少年先锋队员,戴过红领巾,而佛陀是开悟的一个先锋。他不仅仅是“在路上”的一个先锋,而且已经达到了“终点”——开悟的境地。开悟之后,他花了四十九天的时间,分别用七天在七个地方打坐、冥想。你们可以去参观菩提迦叶附近的佛陀所到过的几个地方。在那段时间,他问自己,有无能力把自己所觉悟到的与世人分享。这也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告诉一个先天性盲人什么是红色,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值得欣慰的是,他决定去试一试,并且用尽其余生一直在传教。在他之后,历代祖师形成了一个佛教延续的不间断的链条,代代传承下来。 请大家仔细听,下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也许觉得自己很谦虚,认为成佛对自己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佛的心理影响下,每当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后就很快乐,认为成佛是下辈子的事,把佛单纯地定格于个体提升的另一层面上。好比一个运动员和大家说自己不行,一定不能赢。如果心里已经有了这种非常消极的想法,成佛也就是不可能的了。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讲,说自己肯定成不了佛,实际上并不是谦虚,相反是在诋毁佛教。这种态度好像在说,佛陀成佛之前所有的努力是为自己做的,这就是在拒绝佛陀给予我们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佛陀拒绝偶像崇拜,仅是希望他的弟子如他那样行动起来,去实践。如果你拒绝成佛,实际就是拒绝佛教的真实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小和尚来这个寺院听赵州老和尚的教诲。当他在寺庙的石塔前停下来时,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后来小和尚见了赵州和尚就告诉他刚才的这件事。老和尚立即明白了老太太的真实意图。我们不应该学小和尚,而要学习赵州和尚。不要单纯地作为一个寺院的参观者,应该明白“一直向前走”(编者注:公案原文为“蓦直去”)的道理,这不仅会将你带到柏林寺,还会带你走上开悟之路。 所以,每一个学佛的人,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应该感激佛陀给我们的这个机会,从这次夏令营开始走向成佛之路。现在你们已经准备好出发走上这个伟大的成佛之路了吗?我听你们在说“是”,那么大家又该如何做呢? 中国有句俗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第一步是试着去学习、了解和修证佛法。在你们学佛之初,一定要找一位明师,获得明智的指点。夏令营是一个最理想的时机和场所。在这里你们可以找到明师,开始学佛之路。不要觉得这是很艰难的事。想一想年轻的悉达多太子,他作为太子完全有无数的理由留在宫殿,享受奢华的生活,而且当时他美丽的妻子刚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对于大家来说,幸运的是,他选择了修行这种艰难的生活,而不畏惧结果怎样。与他相比,我们幸运多了,他为我们留下了他的教义和指导方法。在座的出家师父,比丘和比丘尼都可以给予我们指导。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如何去做,而且我们还有前人给我们的众多指导。一旦你主意定了,有一点要必须明白——禅修之路并不是一个项目。读好书或许有一些帮助,但这无法代替我们的实修,反而可能会成为修行之路上的障碍。夏令营倡导的主题就是让我们“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让修行成为一种当下的努力方向。 现在明白了佛陀给予我们的修行方法及开悟的境地,应该立即开始去做。 有一次,一个出家人问一明禅师如何成道。禅师在他脚下划了一条线,让他从这里开始。其实最好的成道地点是“这里”,最佳的成道时间是“现在”。 柏林禅寺好比是一个火车站,夏令营是火车,将载你们驶上开悟的道路;我就是列车上的一个广播员,提醒你们拿好车票,车票指你们学到的一些佛教知识。这仅是一个比喻。 在开始旅行之前,你需要旅游指南或一本地图册。对于我们修行路上的“地图”而言,历代祖师流传下来的经典即是我们最好的指南。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找一位明师亲自引领你。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可能跟书学到什么东西,因为书是没有办法指导你的学习、回答你的问题的。而指导老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虽然他也无法代替你个人的刻苦努力,但他可以告诉你成佛的每一步该如何走。 第一步,要了解一下打坐或是冥想的方式、意义及如何打坐或是冥想。通常你的导师会告诉你打坐的正确姿势、适宜时间、方法(如数息)等等细节。最重要的部分是学会观察你的念头。请大家仔细地听我说,经过观察你会发现念头并不是你意识的产物,而是大脑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反映的结果。了解了这一事实后,你会发现别人大脑里也是如此。 如果说人类思维活动是一种因果链反应的话,那么所有现象都是无自性的。冥想会告诉你,整个宇宙是完全无自性的,是无始无终的因果链。在宇宙中,所有的现象、事件是不可或缺的,是必然存在的形态。所谓“事件”,可以说任何东西都是一个事件。事件的另一含义就是一种很慢的变化状态,如一栋大楼即是一个事件。所有现象和存在都是一个事件,因为他们都拥有一个事件存在的几个步骤,比如产生、成熟、停留、衰败,直至消亡,佛教里称为成、住、坏、空。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所有的事件、现象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必然要发生的。换句话说,该发生的必然要发生,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 所以,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好坏的评价,就已经失去意义了。因为它本身就是必然的存在,没有好与坏之分。所有事件都是因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宇宙中的事物间相互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对因果链上一个小环节的判断,其实是对整个宇宙的判断。当然我们对宇宙之外的部分一无所知,也就无法做一个更深的对比。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的每一件事。但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只是因果链条的一部分,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在佛教中称作“宿业”。所以,我们应该以无住的、无自性的、慈悲的眼光来看待宇宙的每一个事件。禅是一把“金钥匙”。我刚才已经逐步解释了如何修正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已经看到了佛陀所看到的世界。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成佛了,正如释迦牟尼佛那样变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禅的本义是静修和冥想,但你们必须明白怎样去冥想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请仔细听。当你静坐冥想的时候,你要以一种无住、客观的方式,观照你的念头,观察你的思维活动。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观察到在你的念头里有许多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你就会意识到这些念头根本就不是你意识的产物,并且你还会意识到其他好多东西都会在打坐中发生。千万不要把它学术化,因为这些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限制往往给我们的意识增添更多的混乱和矛盾。 很庆幸的是佛陀发现在人的意识当中存在一块很大的空间是我们从来都不曾使用的。相信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来体会这些不被意识到的意识的存在。记得吗?有时你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但你把它放下一段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或者睡了一夜觉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答案就是来自你的潜意识。科学家也证实了这种潜意识在我们意识中占有更大的空间,但科学并不明白潜意识是怎样工作的。 大脑就像一个黑匣子,我们通常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连同我们理解的内容,反映到头脑里,就像电脑信息的输入一样。然后大脑就会对这些东西整理输出,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复杂的过程也许永远不会为我们完全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意识(不是潜意识)充满了太多的琐事和细节,以至于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利用。
我们的潜意识对于我们如何超越他人是一个很大的可以利用的空间。现在我告诉你们怎样开掘它。很简单,你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打坐,然后你需要不断的重复无住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观察你的念头,你会看到念头的自性是纷杂而散乱的,你的意识会自动把这些对世界的看法集中到这块意识的区域中去。 如果我们以太理性的方式去研究我们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修行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谁都不能非常理性的用科学的术语把这些东西表述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吸纳这些信息并且非常仔细的观察脑海里那些念头的改变。 当你的大脑接受到了足够的信息后它会反映给你一个真实的现象。在那个时刻,遮蔽你意识的云雾将会被拨开,开悟后的佛性将会显示出来而照耀整个宇宙。那么你下一步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 在打坐过程中你会看到整个宇宙是必然存在的、是完整无自性的。你就会发现你和大家都是这个不可分割的宇宙的一部分。这样的话你就会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且继续在生活中体验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你会把别人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这样也增长你的慈悲心。你会成为石头的兄弟,云彩的表亲。这样你会完全成为一个佛。 你观察释迦牟尼佛像就会发现佛的那种轻松快意的微笑。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努力修行,你将来也会拥有这种微笑,并且是永远拥有。这样的探讨可能很困难,但大家应该有一个信念,不能气馁,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问,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我和在座的法师都愿意帮助你,成为你们的导师。谢谢! 现在大家可以提问了。 请用汉语提问,这样你们大家都能听懂。营员:按照佛教的因果关系,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结果,那么这个世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座的各位营员可能会用科学道理来回答,那么佛教的教义里面,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明契法师:科学和佛教看待世界的起源的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佛教让每个人自己去体验,科学只是告诉你一个结果,一个事实。 请不要把科学和佛教对立起来,我们走路时用哪只腿呢?左腿还是右腿?营员:双腿。明契法师:是的。所以要结合运用科学和佛学来解释世界的各种现象。营员:您所说的成佛实际也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的一个的过程,怎样才能鉴别一个人已经成佛了,我们可能还存在着误解,比如佛不可能生气,不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在您的“佛”的定义里,是否说他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只是他用佛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谢谢!明契法师:佛和常人没有区别。每个常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常人。常人心中的念头和佛心中的念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常人不能明白觉知,佛陀却能明白。
例如你说到的生气这个问题,同样是生气,没有发觉自身佛性的常人会想“我生气了”,佛陀则想“我有了一个生气的念头”。你们能明白这个区别吗?(掌声) 你们听过六祖慧能的故事吗?如果没有听过,最好赶快去了解。这里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神秀写过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因为写了一个对治神秀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才被选为六祖。我们早上照镜子,晚上再照镜子时,镜子当中的那个人还是早上的那个吗?佛陀的心就是一面不沾染任何东西的镜子。营员:律师可以成佛吗?明契法师:律师也可以成佛,律师不是撒谎者,他总是代表了最好的一张脸给法官去判断。 现在请男孩子们提问。你们都成佛了吗?当然你们都是佛,只是你们还没有发现。快点,男孩子们提问!营员:您讲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是因果必然,环境注定的,应当用慈悲无住的态度看待世界,这是不是让我们放弃积极争取的念头?明契法师:这个问题很重要,请再说一遍,防止有的人没有听清问题。(翻译重复问题)没听懂的请举手。(没人举手)下面我来回答。 每个人在世间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因果链的一个部分,佛教并不是悲观处世的。你们都听说过“功夫”吧?功夫(武术)只是被动防守的吗?这要根据情况不同来分别。有时要被动应招,有时则要积极出招。如果你面前有个孩子就快被车压到了,你还会坐在那里打坐吗?营员:释迦牟尼佛是完全觉悟的人,他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没有灰尘落在上面。这就是完全觉悟吗?如果不是,那这样离完全觉悟还有多远?明契法师:在禅宗里我们讲顿悟,这不是完全自闭的开悟。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吧。如果你想看清一样东西,你使用一面干净的镜子还是脏的?营员:干净的。明契法师:这便是你的问题的答案。下一个问题?营员:西方的宗教和佛教的比较,您是很有发言权的,您的看法是什么呢?对于现在的关于灵境的大师,您有什么看法?(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有点答非所问。下面的回答,有的地方翻译错了,还有关于心理学实验的术语“被试”等)明契法师:佛教的心理学远远超前于现在西方的心理学,佛教的修习者已经花费了2500年时间来研习人的内心世界。科学界第一个来研习人的内心世界的人是苏格兰科学家David Hume,他是在两百年前向世界宣布了他的发现。他的发现与佛教的发现是契合的,而佛教在2500年前就做到了。正是因为佛教早已发现并解决了现代心理学的各种研究问题,所以现在西方心理学家对佛教相当的感兴趣。 佛教讲的是“诸法无我”,三年前科学界也印证了这一点。心理学家让被试者(被实验者或实验对象),给他戴一顶帽子,帽子上有很多芯片。他看只有一根指针的钟表,指针“滴答滴答”的快速移动,再请被试者决定自己要举起右手,要求被试者清楚的知道举手时指针在哪里,记录整个过程的大脑发出的脑电信号。结果发现,举起右手的动作先于大脑感知到的那个决定的瞬间。这便科学的印证了“无我”的存在。营员:历代禅师的开悟,见证东西都是相同的?明契法师:是的。历代祖师开悟或见证到的东西都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所有人的佛性都是相同的。佛性相当于每个人都长着一个鼻子,都是一样的。明奘法师:明契法师是很睿智的,不论是演讲还是问答,营员们都感受到了。明契法师的汉传佛学理论研究及修行体验都很深刻。 对于佛法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人如此。给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人讲颜色,是很难的。虽然我们的同学也很睿智,也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思考,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够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希望各位营员能有长远的目光和信心,去深入了解佛教,这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佛法是在公元前两年传入中国的。大概四百年后,鸠摩罗什大师公元401年来到长安后,中国人才对佛法有了全方位正确的认识,此后汉传佛教才真正懂得般若。有深厚的儒家、道家基础和智慧的古人,都要这么长的时间,可见对佛法认识还是很难的。 根据记载,中国人中能证果的从公元五百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才有,六祖慧能以后才遍地开花。这也能看出修行的困难。希望大家发长远的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要停留在粗浅的认识和体验上。 我们再一次感谢明契法师。明契法师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刚刚沿着丝绸之路走过来的,也是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一条重要道路,玄奘大师也是沿着这条路去印度。虽然那时中国人懂得般若,懂得了佛法的根本的精神,但是也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化身佛有没有心的问题,在唐初佛教界争论得很厉害,而且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玄奘大师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去了印度。公元644年回到长安。至此中国人才从佛法的根本精神到具体的微细的理论认识才真正完全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全部。

㈣ 如来佛祖是怎样成佛的故事

如来佛祖是在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

当然了,关于如来佛祖是怎么成佛的说法不止一个,如来佛祖这个词佛教并没有,如来和佛都是佛的称号。比如释迦牟尼如来也可以叫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原型是释迦牟尼,他是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在一次出宫之后,看见了生老病死的现象,出现了想修法的决心。

而他也在一次出宫后,离开了皇宫,开始了苦行。

他跟了很多老师,学习了很多禅定法门,并把它们修道最高境界,后来他发现这些依然不能解脱,于是又离开了这些老师,然后开始苦行。

苦行了很久,释迦牟尼骨瘦如柴,依然不能解脱。后来他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体力,开始禅定,最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之道,并且圆满成佛。

成佛之后,在大梵天的请求下,佛陀开始为众生说法,并逐渐创造了今天的佛教。

㈤ 灵石成佛的故事

这是不可能的。

㈥ 关于佛教佛陀的真实故事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您也许可以去看看索达吉堪布大师译的《释迦牟尼佛广传》还有《百业经》,里头都谈到了世尊很多的故事。

还有,如果您对高僧大德的一些故事也感兴趣的话,我也推介您可以去阅读《白山黑水育奇英》这本书,是讲宣化上人的故事的。“法界佛教总会”这个网站也有其他的法师的故事,比如《达摩祖师西来意》,这个是宣化上人讲述的,跟之前看过的《达摩祖师》(1993年电影版)的那个故事不完全一致,嘿嘿,我觉得电影是电影吧~

因为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也无法跟你说这些一定就是真的,但是我相信是真的就是了~

至于您所说的“真正信他所说的不是假话”,也许您也可以网络一下 “智悲德育网 初机学佛,如何回答不信佛人的诘问”这篇文章。 O(∩_∩)O~

下面黏贴宣化上人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册中提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在佛还是太子的时候,车匿陪着太子到东门去游览,因为太子觉得宫中很闷。先到东门去,看见一个女人在那儿生小孩,这个女人又哭、又喊痛,叫得不得了。太子就问车匿说:
“这是干什么呢?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哭叫呢?”
“这是一个女人在这儿生小孩子呢!”
“喔,生小孩子这么痛苦啊?”这个女人把小孩子生了。
太子也不高兴了,说:“回去了,不出去游玩了!”
第二天,太子说:“我们到南门去游玩,到南门看看。”到南门一看,看见个什么人呢?看见一个老人老得不得了,头也晃,眼睛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聋,牙也掉,迈步也迈不动了。太子问车匿说:
“这个是什么人?”
“这个人老了,老得这样子。”
“人老了,就这么样子?啊!这太辛苦了!”于是太子又不愿意去游历了,就回来了。
第三天到西门去,见着一个病人,病得很厉害的。太子又问车匿说:
“这个人他怎么了?这样子哼哼呀呀的,这么痛苦的样子!”
“啊,这个人病了!”
“喔,有病就这么辛苦?”太子又不去游历,又回来了!这见着生、老、病了。
第四天到北门去,就见着有一个人死了。太子就问车匿:
“这个是干什么的?”
“这个人死了!”
“喔,死了!死就这样子啊?”
正在这儿觉得很难过的时候,就来一个比丘;比丘穿着袍、搭着衣,这样子从太子身边过。太子就问车匿说:
“这个是干什么的?”
“喔,这个?你问问他就知道!”
于是释迦牟尼佛就问这一位比丘说: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个出家人。”
“什么叫出家人?出家人是干什么的?”
“我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就不受生、老、病、死苦的拘束。若离开生、老、病、死苦,就了道了,不生不死,可以成佛的。”
“喔,那你可以教我吗?怎么样出家?你可以做我的师父吗?”
这个比丘本来是净居天人,故意变化一个比丘来度太子的。太子一问他的时候,他把锡杖往地上一顿一戳,踊身虚空,就到天上去了。太子就也没有法子学道,也没有法子出家,又回到宫里去了!
这个时候,在印度有一些个相师,就对他父亲、母亲说:“太子如果在七天之后不出家的话,他就可以继
转轮圣王的位。”就是整个世界所有宇宙的国家,这些国王都要受他的管辖;意思是只要留住他七天,之后,就可以继转轮圣王的位。于是他的父亲净饭王就派出军
队,把这座城周围给围起来,里外交通都断绝了;就像现在戒严,下戒严令了,谁也不准到里边去,谁也不准到外边来。就这样把太子给围到宫里头了,把东宫给看
起来了,使令东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里外交通断绝,也就是给封锁了──现在的新名词叫“封锁”。再一个意思,就是“戒严”了;戒严,不准里边的人到外边来,
也不准外边的人到里边去,这消息断了。
为什么净饭王把太子的消息都给断了?因为他听相师讲,如果在七天之内,太子不出家,过了七天之后,
悉达太子就可以继转轮圣王的位。转轮圣王管一四天下的,一四天下就是整个的世界。这整个世界,不是单单我们这南瞻部洲──现在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就是南瞻
部洲,还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这叫“一四天下”。这一四天下,一日一月、一个须弥山,这叫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算一个“小千世界”;一
千个小千世界,是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转轮圣王管的一四天下,就管这样的一个世界。
那么净饭王把这个太子给看起来了,可是太子因为有大善根,虽然被人看起来,他还不迷。净饭王当时选
了很多美女,都放到宫里给太子来娱乐。太子见着这一些个美女,也就等于没有看见一样;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
“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在这个时候,这个净居天人在天上又现身了,他对悉达太子说:
“太子啊!你是不是贪图这个世间的五欲,就把你宿世的愿力忘了呢?你宿世发的什么愿,你现在还记得不记得了?”
“我没有忘,但是现在我也没有方法啊!”
“你如果没有忘,还想要出家修道的话,我可以帮助你!”
“你帮助我,那最好了!”
太子就命车匿──就是这位优波离尊者,备车拉马。把马给备好了,车匿和太子就在后园子里头,预备冲
出去。正在这个时候,四大天王──你们到过中国,看见那庙前边,有个拿琵琶的,又有拿那些个什么的,共有四个,就是这四大天王─每一个天王托着一只马足,
就把马连悉达太子带车匿一起,都给带到虚空,从虚空飞出去,腾云驾雾就走了。一走,走了有三由旬,然后就落到雪山了,于是太子就在雪山修道。这时候,天人
的感应,在那个地方有产麻、麦,太子一天就吃一颗麻粒、一颗麦粒,这么维持他的生命。
当时,有父党的亲属三个,母党的亲属两个,随着佛在那儿修行。有三个因为不能受苦──太子在那儿受
苦,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那三个人不能受苦,就说:“这样修道太苦啰!这得什么时候成佛呢?我们都走啰!”这三个人因为受不了这种的苦就走了,到鹿苑去修
道。等到天女送乳的时候──天女用牛奶煲粥给太子喝,那时太子瘦得骨瘦如柴,非常难看;等喝了牛奶粥之后,这身体自然就又都胖起来了。剩下的两个人说:
“太子以前能受苦,现在他不能受苦了。他这样子,牛奶粥都喝,这他不能有什么成就啰!他受不了苦了,我们都要走啰!”于是这两个人也走了。这父党之亲、母
党之亲五个人都走了,剩一个谁?就剩一个车匿。
这个车匿,就是优波离尊者。所以他说,“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我亲自见着佛在六年之中,行这难行的苦行,忍这难忍的苦行。亲见如来降伏诸魔:我
亲自见着如来降伏诸魔。怎么降伏诸魔呢?太子本来在雪山可以成佛了,他因为恐怕世人误会,说是成佛一定要受苦,才能成佛;于是就不在雪山打坐了,走到菩提
树下。坐到菩提树下,他就发愿;发什么愿呢?他说:“我坐这个地方,如果不成佛,我始终不起于座,我始终就在这儿坐着。”于是坐到这个地方,就不起身。
坐到第四十八天的时候,天上六欲天的魔王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十二种的变化。那么他梦醒了,这魔王也会算,会观察的,他看一看,我为什么做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梦呢?一观察:“喔,菩萨坐到菩提树下,就要成佛了!啊,这是不可以的!我一定要去破坏他的定力!”
怎么样破坏太子的定力呢?就派魔王的四个魔女到这儿来。四个魔女的相貌都生得非常的美貌;你看,
魔,就是妖怪!她虽然是妖怪,也不愿意丑陋,Don't like ugly, like
beautiful.(愿意美貌)。这四个魔女就到这儿来扰乱释迦牟尼佛的定力,怎么样呢?现三十二种媚相;媚,就是妖媚。现三十二种的媚相,总而言之,
就是引诱释迦牟尼佛,想要叫他生出一种凡心来,没有定力,生出凡夫爱、欲这两种的心。可是释迦牟尼佛既没有爱,又没有欲,虽然不是木头、石头──说“人非
草木,孰能无情?”但是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境界上不被境界转,就是方才我所说的“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不被魔女这种魔力所摇动。
这些魔女虽然再美貌,这个诱惑的力量虽然再大,佛也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如如不动,坐那个地方如
如,一点都没有动心,不生爱欲心;能以“对境心不起”,对这境界上不动这种心,对境无心。这个时候,佛就作一种不净观。什么不净观?就前几天,不是讲的
“九想观”,现在他作个不净观。佛就想:“喔,现在你们来骗我了!你们虽然相貌生得美丽,不过也都是带肉的一具骷髅,九孔常流不净啊!眼睛就有眼眵,耳朵
就有耳垢,鼻子就有鼻涕,口就有口水、黏痰,这是七孔不净;再加大、小便,更是不净了!又周身毛孔每一个毛孔里头,生得好多虫啊!周身都不清净,污浊邋
遢!”
这样一想,啊,把这四个魔女,都给观得像个老太婆似的,老态聋钟。这四个魔女一看她自己,又互相一
看,你看我也老得这么样子,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她看她也是鼻涕黏痰,周身都不洁净,周身都是虫。她们这四个魔女对面互相一看,也就作起呕来,也就吐起来
了,互相这么一吐。她们互相知道都是老得这个样子了,没有法子骗释迦牟尼佛了!于是都跑了!跑了;佛把这个魔给降伏了。
这个魔王看四个魔女回来,没有法子,于是就亲身率着魔子魔孙一齐来,想要把释迦牟尼佛给杀了。释迦
牟尼佛那时候怎么样啊?还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也不生恐惧心,在那儿坐着入了无诤三昧,不和人争斗。这个时候,你要是动念哪,魔王他魔来,因为你若是有
念头一动,就和魔会接触上;你念头不动,他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这个魔王也不能恼乱释迦牟尼佛,魔王也跑了,回去了!
佛又怎么样制诸外道呢?制诸外道:又者,有一个外道师,他的名字叫“申日”。他怎么
样啊?他在饭里头下毒给释迦牟尼佛吃,预备释迦牟尼佛一吃这个饭,就把佛毒死了。释迦牟尼佛看见这个毒饭来了,还照常吃。佛先这样想:“我心里没有毒,我
吃这个毒也不会死;我内里头没有毒,它就不会发生作用的。”于是把这毒饭吃了,也没有毒死,也没有事情,这是一种。
又者,有外道的法师嫉妒释迦牟尼佛。因为在印度,佛没出世以前是婆罗门教;这婆罗门教,也是一种外
道的宗教。在佛没成佛以前,这个外道很盛行的,人人都去拜这些外道做师父;等佛一成佛之后,这外道的弟子就都去拜释迦牟尼佛做师父。好像老迦叶、目连、舍
利弗,这原来都是外道的人,都来拜佛做师父。有个外道就妒忌,把象用酒给灌醉了,将五头醉象牵到佛要经过的地方,预备把释迦牟尼佛给撞死。因为象醉了,什
么也都不管,这个醉象力量最大,没有人可以制服得住。就这么预备五头醉象,要把释迦牟尼佛给毁坏了。殊不知,这五头醉象冲着释迦牟尼佛来了,佛把手一伸,
由五只手指头上,就变出五只狮子。这五只狮子一出来,五头醉象都吓得,喔,大小便也都来了!就自己趴到地上,几几乎给吓死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制诸魔外这种
的力量,这都是优波离尊者亲自见到的,所以说“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㈦ 佛是怎么成佛的

1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明白地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2 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说,他老人家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3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这桩事。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真的是有根据的。

4 有很多人《阿弥陀经》念得滚瓜烂熟,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他:“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他就呆着,不知道!哪里晓得他老人家成佛的法门,就在《弥陀经》这一句,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是有口无心!

5 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他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为什么?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我不修这个方法,我还会修别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

6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们点破,我们怎么能知道?说老实话,《弥陀经》我也念了几十年,也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读了大师的要解,这才恍然大悟。

7 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大家相信,如果说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能成佛,大家就摇头了,不相信了。这是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

8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万缘放下;真的放下了,其他的什么都不搞了。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其他的都舍弃了。

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asp?id=8159)

㈧ 佛教故事:佛祖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成佛的

佛祖释迦牟尼是在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

㈨ 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释迦牟尼放弃
六年苦行生活
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
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


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
。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
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
即圆成菩提道果
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
趺坐四十八天
,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
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㈩ 如何成佛

要回答此问题,就要先解释佛!
佛:拥有智慧的人!
智慧: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本质是涵盖一切现象的集合体,也即站在全面角度上!

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是因为被表面现象迷惑,站到了片面的角度上!

按照片面思想去行事,得到的必定是有局限性的结果。

比如当代科学家开始质疑:当时震惊整个世界的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即万有引力定律。存在局限性!

局限性,说明在某个范围或某些条件之内可行!

如果超出此范围或有一个条件不具足,则带来巨大的风险!

然而范围与条件没有固定的,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的人生充满了风险!

于是有人发出了,人生如赌局之感慨!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智慧——得不到全面!

福报:健康长寿,生产生活所需的财产物资充足!

与福报相对的即是恶报!

恶报:疾病、灾难、贫穷、战争等等烦恼!

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人得到圆满的福报,即不夹杂任何恶报的福报!

所得到的都是夹杂着各种恶报!

其根本原因:片面思想!

片面条件具足时享福,片面条件一旦发生变化,立马带来烦恼!

然而条件时刻在变!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不变的!

所以我们在痛苦与幸福之间轮回!

但是幸福往往是很短暂的,也就是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如何能得到智慧与福报!

也就是说如何能站到全面角度上,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而离开片面角度!

这个世间能做到吗?有这样的人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有!

此人就是佛陀!

佛陀是梵文音译!

意思是:圆满觉悟的人!即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站到全面角度上的人!

而我们凡夫正好相反:是完全迷惑的人!即不能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停留在表面上!站在片面角度上!

下面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尊者,代我们广大片面众生,恭敬的向佛请教的问题!

此问题便是:如何能站到全面角度上,而不被片面迷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解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浅解】如同佛说的一样,我听到的。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阿难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佛陀圆寂后,为了让佛陀讲述的经典能利益后人。于是集结经典。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智慧之经——佛经!

一时,为什么不把时间具体化?原因是本经是佛陀说的一切现象的本质!本质是永恒不变,不随时间变化的!是全面涵盖一切现象的整体!所以用一时!如果不是本质,而是站在片面的角度上说的!那片面会有局限性,有时效性!必须标注时间!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陀49年间的教化工作,大部分在舍卫国完成。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也是佛陀的弟子。该国有位乐善好施的长者,经常接济鳏寡孤独,因此人称“给孤独长者”。他对佛陀有着虔诚的信仰,为请求佛陀来波斯匿城讲法,打算盖一个讲堂。城中最好的地皮,是祗陀太子的。太子不想出售,却又不愿撕破面子,于是婉言说“如果你能将用黄金打成的叶子,铺满八十顷的地,我便卖给你。”于是给孤独长者倾家荡产换来金叶子,一片片铺地。铺到还剩一小块地方时,金尽财竭。当太子得知长者此举乃是为了供养佛陀时,深受感动,于是对长者说:“你不要铺了,我们两人共同建造吧。”因此,这个讲堂叫“祗树给孤独园”。这个园林是佛的大本营之一,佛陀经常在此说法。

与大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聚在一起!

这时,到了世尊吃饭的时候!世尊:佛的别称!十方三世中最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此人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听此人的教导,将消除心中所有的迷惑!立马得到真实的受用!

世尊穿上袈裟,托着饭钵,去舍卫大城化缘。到达城中,不分贫富,不论任何条件一律平等的挨家挨户去化。化完以后,回到出发地。吃完饭,收起袈裟与饭钵。洗洗脚,开始静坐!

佛是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的人,所以佛的言语行持都是智慧。我们凡夫看不出来!

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这就有了以下的发问?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浅解】这时,长老须菩提尊者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而向佛直白:“难得!世尊!如来,如同圆满智慧应化的来者。善于巧妙的保护诸菩萨的心。菩萨,即将达到全面的人。善于巧妙的嘱咐提示菩萨。

世尊!无私行善的男人或女人,要站在全面角度上!即用全心,用真心!应如何站,如何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经文】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浅解】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如同你所说:如来善于巧妙的保护诸菩萨的心,善于巧妙的嘱咐提示诸菩萨。你当下认真听。为你解说:无私奉献的男人或女人。要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应如同佛一样站,如同佛一样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经文】“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浅解】“明白了,世尊!与会的大众中还有愿意听的,欢喜听的,欲望要听的,已经得到全面,想得佛印证的。请共同开示吧!”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同佛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所有一切现象之类:

1.卵生的:鸡、鸭、鱼、青蛙、乌龟、蝴蝶等等。

2.胎生的:蝙蝠、海豹、海狗、海豚、狒狒、穿山甲、狐獴、食蚁兽、海獭、人等等。

3.湿生的:陆生的真涡虫、蚯蚓、陆生医蛭类、蜗牛、蛞蝓、团子虫、鼠妇和两栖类等。呼吸空气的动物,生活在陆上高度潮湿的环境里,皮肤湿润,保护结构不完善,体内水分易于蒸发。白天生活在洞穴中、木石下、堆积的落叶中,只在夜间湿度较高和下雨时外出活动。但也有皮肤能分泌粘液,和以壳覆被软体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化生的:没有经过死亡,直接变成另一个形态的!比如化蝶,蛆变成苍蝇,等等!

5.有色的:有形体的!

6.没有形体的:空气、电磁波、思想、味道等等。

7.有想的:能思考的,比如人,动物。

8.无想的:植物、矿物等等。

9.非有想,非无想:境界很高的人。

以上所有都是六根所现的相!

即看到的色相,听到的声相,闻到的气味相,尝到的味道相,摸到的触相,想到的相!

六根就是心!

也就是心中所现的一切相!

我全部把他们集中起来,这个不漏掉任何一个现象的集合体,就是全部的心了,就是全面角度了!就是佛说的无余涅槃!

用这颗心,即站在全面角度上,就不会被片面现象迷惑了!

如此方法来消除片面现象的迷惑!但需要集中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

实际上根本无法集中!

为什么?

因为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这个集合体里面的!也就是所有现象都是心中相!

如果不离开心中!是不会看到全面的!

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全面真面目,只缘身在全面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迷在真心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身在真心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心在真心中!

所以, 然而我们怎么见真心?怎样站在全面角度上?
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离开真心中的身或心!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四相中,我相是根本!即以我为中心!自私!

所以学佛,首先要无私!否则不得受用!因为山中见山!心中见心!见到的只能是片面的!

在真心【中】见,即站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上见,是见不到的!
只有离开真心【中】,就是真心了!
即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真心了!就成佛了!

就两种:【圆满的真心】与【真心中,即片面】

也就是说,不是在心中就是在心上!

不是在心上,就是在心中!

不是在全面,就是在片面!

不是在片面,就是在全面!

不是凡夫,就是佛!

不是佛,就是凡夫!

心中即是心上!

片面即是全面中!

凡夫即是佛!
其实本来就在圆满的真心中!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然而我们迷惑于心中相,而生活在了心【中】!不能得到圆满的真心!即成了凡夫!
所以佛与凡夫就在一念之间!
一念取心中相,心中念,心中想,心中猜,心中认为,心中推测,喜怒哀乐,贪嗔痴,五蕴等等即是凡夫!
一念离一切相,即是佛!
如何一念离一切相?
最简单的方法:一念阿弥陀佛,即是佛了!
如果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则是自私!是凡夫!
念佛,念佛,念念佛!
每个心念都是佛!
一句佛号,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令间断!
阿弥陀佛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浅解】综上所述,须菩提!菩萨站在全面角度上,即用真心!

应该离开全面内,即集合体内,即真心中,所有的现象!而行于利益全局!

所谓离开色相,离开声相,气味相,味道相,感觉相,想到的相。即六根能现的所有相!

也就是心中所有相!

去利益全局!利益整个心!利益真正的自己!由此可知:真心中的那个身相不是真正的自己!

须菩提!菩萨应如此利益全面,离开现象!

为什么?

如果菩萨离开现象,而利益全面!

其福报不可想象与计量!

为什么不可想象与计量!

因为想象到的,还是心中相!

可计量的,还是心中相!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浅解】“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虚空可想象与计量吗?”

【经文】“不也,世尊!”

【浅解】“不能,世尊!”



【经文】“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浅解】“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想象与计量吗?”


【经文】“不也,世尊!”

【浅解】“不能,世尊!”



【经文】“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浅解】“须菩提!菩萨离开现象,而利益全面。所得福报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想象与计量。须菩提!菩萨只能按此教站。”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浅解】“须菩提!你以为如何?能以身相见如来吗?”

【经文】“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浅解】“不能,世尊!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为什么?如来所说的身相,即离开我人众生寿者相后,所说的身相。即站在全面角度上,所说的身相!”

比如我们开车行驶在马路上,马路上无任何行人与车辆!

我们开车时,看到的路况!与车载导航看到的路况!有什么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见片面,旁观者见全面!

【经文】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凡是相中看相,都是片面的,局限性的。如果见诸相,是离开我人众生寿者相后,则见真如本来!即离相看相,离开庐山,看庐山!”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世尊!能有众生,听到如同全面角度,而说出的章句,让人生真实的信心吗?”

此段经文,说明了佛大慈大悲!告诉我们,虽然智慧虽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说!不是能说的人,我们就应该相信!应该相信哪种人呢?继续看!


【经文】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不当作全面说,如来圆寂后,后五百年。有保持离开我人众生寿者,而利益全面的人。说这些章句中能让人生信心。以此为真实的全面。应当知道此人不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处打下的圆满善根基。已经在无量千万佛处打下的圆满善根基。听此章句。乃至一念生纯信的。须菩提!如来的智慧加持下,使得这些众生得如同全面的无量福报。为什么?是这些众生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变化相。”


【经文】“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浅解】“没有全面的相,也没有:离开相后看到的全面相。即离开庐山,看到的真面目!为什么?是这些众生如果心求相,必定是站在了我人众生寿者的片面角度上了。”

【经文】“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浅解】“如果求全面相,必定是全面中求全面,心中求心,山中看山!为什么?如果【求】离开相后看到的全面相,也站在我人众生寿者的角度上了。根本原因故:

不应该求全面相!这是我们学佛人常范的错误:相上求见性!说白了是心中求心,山中求山,全面中求全面罢了!

不应该【求】离开片面相后,看到的全面相!

其实我们本来就在全面角度上,就在集合体上,就在真心上!我们凡夫为什么得不到全面角度,得不到真心!

只不过是迷惑在了,全面之中的片面!集合体中的现象!真心中的相!

而失去了全面角度,失去了真心!

这就是佛在大乘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离开片面,就是全面了!不用再求一个全面!

那是心外求心!心外无心!

以全面义理的缘故,以真心的缘故!

如来常说:

你们这些修行者,知道我说的全面,就好比度你们离开片面的迷岸,到达全面的悟岸的竹筏!

竹筏是虚构!即所有一切现象的集合体!即涅槃!是用来帮助你们离开迷惑的!

也就是说竹筏比喻全面!

说白了,如来所说的全面也是比喻全面!

实际上全面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一旦说出来,必定是全面中!即心中!即集合体中!则必定是片面,是现象,是相!

所以只要离开了迷惑,就开悟了!

只要离开了片面,就是全面角度了!

不需要另外再求一个全面相!

所以竹筏都应该舍弃,更何况离开迷惑后,看到的全面相了!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浅解】“须菩提!你以为如何?如来得到全面了吗?如来说站到全面角度上了吗?”

【经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浅解】须菩提说:“按我解佛所说义理:无法确定而确定的全面叫全面角度!无法确定而确定的全面,如来可说。为什么?如来所说全面,全不可求,不可说,离相,离离相。所以者何?一切贤者与圣者的,皆以:无,为全面。才有了差别!

贤者为了全面而无所住!即离开全面中!

圣者以无所住,即离开全面中,作为全面!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拿念佛做比喻:

全心于一念!

一念阿弥陀佛,即是离一切相!即是离开片面,离开心中!

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即是我,自私自利!

念念佛,即成佛!

贤者为了念念佛,而无杂念!

圣者以无杂念,作为念念佛!

阅读全文

与如何成佛的真实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和面包我应该选哪个 浏览:859
肝健康如何检查 浏览:265
发财树与幸福树哪个名贵 浏览:652
中国经济依赖日本的哪些方面 浏览:991
生命线婚姻线怎么样 浏览:85
患癫痫病的人婚姻会怎么样 浏览:245
雪锋的故事都有哪些 浏览:294
如何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浏览:5
如何查看自己的事业编 浏览:127
明天怎么吃食物健康 浏览:862
三黑风暴根据哪个故事改编 浏览:952
美女说哪里都累 浏览:527
焦作幸福家园小区怎么样 浏览:564
男生友谊和爱情哪个重要 浏览:916
2021新经济元年怎么样 浏览:246
集体经济分红证明怎么写 浏览:816
在医院要用什么健康码 浏览:839
美女卖鱼怎么卖 浏览:703
不被认可的婚姻婆家什么忙也不帮 浏览:269
五通区经济怎么样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