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顶碗少年在叙事中对不同人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描写,其中哪个细节最打动你说一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2. 顶碗少年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句子
1、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
2、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3、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4、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5、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3. 学习了顶碗少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 ,不要一有挫折就放弃,这样是不对的,要像顶碗少年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第一次时间不够,现在改了,希望采纳,谢谢!).
2.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 。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于拼搏.
4.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的作者介绍、中心思想、如何分段以及它的段落大意。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介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往往就会取得成功;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诚挚的帮助会使困境中的人铭记终生.
2,通过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进行概括.
3,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读文的感受
9 顶碗少年
一,教材说明:
"我"多年前观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告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最后终于获得成功.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回忆二十年前发生的事,可见启迪之深.
二,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其中"屏"为多音字)及新词语,认读2个字.会读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难点)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4,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难点)
5,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 ,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可这样设计:那位同学观看过杂技表演 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观看表演时你有哪些感受 (有条件可播放顶碗杂技表演录像.也可出示图片)图中(录像中)的少年在表演什么杂技
教师适时介绍,顶碗杂技需要演员头顶一叠瓷碗,并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身体要保持平衡,不得使碗掉下来,才能使表演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次顶碗杂技表演吧!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交流,汇报)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会很容易初步了解到这篇课文写了一位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表演失败后,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
2,抓住重点句,深入理解.
作者把这场顶碗表演形容成"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语句,体会着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 为什么
3,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对少年,观众的描写,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理解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体会少年胜利的原因.
第一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难度大,表演失败.
对观众的描写:
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
观众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面对第一次挫折,顶碗少年又怎样的表现 说明了什么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假如你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表演的失败及观众的倒彩,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说说你当时的心里话.
少年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气馁,而是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
抓住时机指导朗读,体会.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对观众的描写: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有些观众失望了甚至轰少年下场,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想 心情会是怎样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老者的外貌,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说的话.抓住时机指导朗读.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最终第三次表演终于获得了成功.
4,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
胜利的原因:
少年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表演功底
老者的鼓励
第二课时:体会"我"受到的启迪,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读全文,回忆第一课时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重点段的意思
1,读课文第6,7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给了"我"怎样的启迪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 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1)课前收集资料,积累事例
(2)讲一段话,完整,通顺,连贯
3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为两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概括段落大意.
引导:读第一,二句话,思考第一部分所讲的内容究竟是谁的经历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谁的感受.
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练习概括段落大意,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同时让学生领悟到,本篇课文主要是作者"我"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抓住:少年的表演,"我"的感受(全,简)
要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师生评议.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时,前两次均告失败,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记叙了"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身处困境的人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语.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
4,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教学难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三,教学建议:(具体可见后附的教案设计)
(一)透过李斯特的三次"微笑",感受"钢琴之王"的人格魅力
1,课前了解李斯特的资料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李斯特——"钢琴之王"
姑娘——身处困境而冒充李斯特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的人.
了解故事的原委,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3,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 "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他为什么要微笑 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默读课文,联想上下文,想一想李斯特的微笑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写出自己的感受.
(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时间要充分)
4,交流反馈,练习朗读
第一次微笑: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第二次微笑:示范指点,充分鼓励(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第三次微笑:师生同台,助人到底(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李斯特的三次微笑和姑娘的两次流泪,一次感言
第一次微笑——诉说原委(辛酸的泪)(羞愧)
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
第三次微笑——感悟真谛(铭记终生)(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羞愧)
抓住人物的表现,练习朗读,可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5,理解重点句,动笔表达写感受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如黄金般珍贵:李斯特的帮助使姑娘的琴技进步,使姑娘摆脱困境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动笔表达,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
注意:"感受最多的地方"是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等有较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其中某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体谅与无私的帮助等.如果学生对姑娘为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出外谋生以及在冒充李斯特学生后感到羞愧等感受较深,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放任自流,主次不分.
李斯特: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11*金色花
建议老师看教参63—65.
一,重点要求:
1 认读6个字.
2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重点)
二,教学建议: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
抓住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可暂不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一部分:(1至4自然段)"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至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至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金色花.
2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仙人掌成活——不美,"我"不再关心它.
仙人掌长大许多——丑陋,"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为什么大笑 )
仙人掌开出美丽的金色花——"我"流泪,感到惭愧.
3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学生阅读,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解决课后第一题.注意交流时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
讨论:"我"曾无所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
从全篇考虑,抓住重点段(第8至16自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答案:
(1) 仙人掌生存条件的艰苦:一小盆泥土,面对的是阴晴雨雪.
(2) 很长时间没人关心它,不浇水也不施肥等.
(3) 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3 当堂落实词语和句子的抄写.
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
12*百合花开
建议老师看教参65—68.
一,教学要求:
1 认读5个字.
2 能说说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
3 能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4 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二,教学建议:
(一)导入:
1 出示百合花的图片:这是什么花 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2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吗 百合花原本是一株野草,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开花前后的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了解百合花开花前后的经历.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9自然段)百合花刚刚诞生时就知道自己不是野草,它要用开出话多的方式来证明.面对杂草,蜂蝶鸟雀的冷嘲热讽,它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信念.
第二部分:(10-12)百合花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第三部分:(13-16)几十年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到"百花谷地"欣赏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骄傲,只是默默的开花.
2 默读课文,思考:百合花开花前后分别有哪些经历
边读边画出相应的语句,做出批注.要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梳理.
3 讨论交流汇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5 写出自己的感受
6 汇报,生生互评,师生评议.
7 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3
建议老师看教参68—70.
第一题给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可安排学生查字典解决,要联系词语的意思,掌握部分多音字的用法.也可先复习本单元的生字及其词语,在复习中巩固正确的读音.重点是巩固拼音规则.
第二题: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可结合相应的语境真正明白成语的意思.把成语写正确.
第三题:为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要通过不同句子中的同一个词语意思的不同,了解到我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结合具体的句子选择词语的意思.(通过举例句加深印象)
补充举例:
这里的气候很温和.(不冷不热)
一轮明月升起在东方的夜空.(表示方位)
我们为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第四题:说说省略号在下面句子中的作用.
1 认识省略号(要利用教材坚持长期训练)
2 读句子体会
3 说出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还有其他动作,没有全部写出;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第五题:阅读短文训练
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见教参69页)
关于口语交际与习作:
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有紧密的联系.要在充分安排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安排本次习作.
附教案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教学重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会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你了解李斯特吗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钢琴之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让我们共同来
1,自读课文,看看"钢琴之王"微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2,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3,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大家学习本文要注意什么 (词语解释,正音,文章顺序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的题目是《"钢琴之王"的微笑》,那么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 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联想上下文想一想:"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他为什么要微笑 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可以做简单批注.(课件展示问题)
2 学生自学,填写表格(练习册)
3 交流反馈,除此体会三次微笑的不同.
4,检查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二,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李斯特的"三次微笑"
1,回忆,梳理李斯特三次微笑的不同.(利用表格)
第一次微笑:
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引导分析: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笑
姑娘:羞愧,诉说原委(辛酸的泪)
朗读相应的语句.
第二次微笑:
当李斯特听完姑娘的解释后,是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会微笑着鼓励这个姑娘 为什么提议与这个姑娘同台演出
(示范指点,充分鼓励)
读相应的语句,假如你是当时的姑娘你的心情怎样 会怎样想 你觉得李斯特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
第三次微笑:
读李斯特的语言,你从他微笑中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
(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读姑娘说的话,她当时的心情怎样
第三次微笑——感悟真谛(铭记终生)(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羞愧)
2,分角色朗读全文,指导朗读,评读.
三,理解重点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理解重点句
1,是呀!在李斯特"微笑"的帮助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她内心的深处的耐人寻味的话语.
出示: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2,联系上下文,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如果……即使……也"对句子的表达有何作用 "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人
李斯特: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二)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1,提出要求: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
2,提示学生:"感受最多的地方"是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等有较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其中某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体谅与无私的帮助等.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感受,评价修改.
(如果学生对姑娘为帮助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出外谋生以及在冒充李斯特学生后感到羞愧等感受较深,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放任自流,主次不分.)
板书设计: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李斯特 姑娘
和蔼可亲 辛酸的泪
充分鼓励 激动的泪
助人到底 铭记终生
善良大度,真诚助人 知错悔过
因时间有限,你只说"单元教学要求",《语文实践活动》,《"钢琴之王"的微笑》教学设计.做好演示文稿(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于29日下午三点前到大兴二小安装课件.告诉我你所用的时间.
5. 顶碗少年
1.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得启发
6. 顶碗少年的最精彩片段
5~7自然段
7. 读完顶碗少年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悟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有信心和勇气,敢于拼搏,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8. 巜顶碗少年》你从文末体会到了什么
中心思想编辑
表现了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但仍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要敢于面对困难。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乐观、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顶碗少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在艰难困难中敢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4感悟心语编辑
一位英俊的少年,三次扣人心弦的表演。面对失败,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选择了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过程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们应该和顶碗少年一样,无论背负多重的责任,面对多大的打击,都不能轻言放弃。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机会见证成功的一刻,才会成为命运真正的主人。
欢迎采纳!!!!!!!
9. 急急急!!!从顶碗少年文末的省略号中你悟出了什么得到的启发是什么越多越好!!
4* 顶 碗 少 年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着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着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着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10. 读了 顶碗少年 有感......
拼搏
--读《顶碗少年》有感
题记: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胜利,才是最高的享受。幸福,属于生活中无畏的拼搏者。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2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看下一个表演!下去,下去!”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他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居里夫人为了寻找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射线经常要把20读千克重的容器般来般去……提炼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下倒和灰心。整整坚持了4年终于成功了,以好几万吨的矿渣是提炼出110克的镭化合物——氧化镭,它具有极大的放射性。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和顶碗少年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不别的,正是那一次次失败后的拼搏。他们并没有像“大雪天吃冰条——凉了心”一样丧气和灰心,而是通过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要顽强拼搏就会成功;在山穷水尽时博一博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