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短的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⑵ 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如.: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富豪,家里藏书很多。匡衡便请人介绍,去文家当长工。到了文家,他干活既卖力又不要一文工钱。“文不识”觉得很奇怪,就问匡衡道:“你为什么自愿做工,而不要工钱呢?”
“我给您做工,不为别的,只希望您把书借给我,让我好好阅读。”“文不识”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一得到丰富的图书,就像几天没有吃饭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样,贪婪地、津津有味地读啊读啊,读完一册又读另一册。
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着名的大学者。
2、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4、“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小时候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小时候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⑶ 名人或伟人小时候的故事都有哪些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1、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兇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2、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3、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⑷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着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膺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⑸ 收集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大全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拿破仑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小男孩们之间总难免发生“战争”。有一次,上四年级的拿破仑和一个大他两岁的男生“狭路相逄”了。拿破仑身材矮小,怎么能是大男生的对手呢,不一会儿,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猫眼,正巧的是,上课铃响了,拿破仑就跑去上课。下课以后,他又跑去找那个男生,但是这次更惨,嘴巴都变成了“腊肠”。拿破仑可并没就此罢手,他每次下课都去找那个男生,直到那个男生都被他缠烦了。
“你为什么老来找我?你明明打不过我吗!”那男生终于忍不住问拿破仑。拿破仑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他理直气壮地说:“你惹了我,必须对我说对不起!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说对不起为止!”大男孩也许是被拿破仑的话语震撼了,也许是已经厌烦了和拿破仑这个弱小的对手打架,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向拿破仑说了“对不起”三个字。
拿破仑虽然被打得伤痕累累,不过他听到“对不起”三个字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着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
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鲁迅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让人为咱们敬爱的周总理竖起大拇指,据说这是在他12岁就发出的远大抱负哦。
周恩来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毛笔字。 有一次,他和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他快睡。当他走到床前时,突然大叫起来:“呀,我的大字还没有写呢!”说着便又回到书桌跟前。
蒋妈妈见了,忙上前说:“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行!”小恩来用恳求的目光望着蒋妈妈说:“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恩来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
鲁迅应该是我们中国学子的老熟人了。他对人们所做的贡献相信不用琪琪多说大家也都了解。而鲁迅这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时间对他来说半点都不可浪费。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他常说: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想挤,总是会有的。鲁迅一生多病,但是他每天都会学习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纵观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 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林肯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是贫困总是阻挡不住他对书籍的热爱,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⑹ 名人小时候故事有哪些
1、竺可桢努力读书的故事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
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鲁迅酷爱读书的故事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
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着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
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
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
鲁迅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4、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5、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着名的童话家,他的家乡在丹麦一个小镇上。小时候,安徒生家里非常贫穷,父亲是个补鞋匠,母亲帮人家洗衣服,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穷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钱人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跟穷孩子一块儿玩。有很多穷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因此很多时候安徒生是一个人。
有一次,父亲看孤独的在家玩,就说:“孩子,爸爸来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
然而,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
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⑺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1、司马光睡“警枕”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写出《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2、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
3、木匠的祖师-鲁班小时候的故事
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施工,有一定的实践体会。相传鲁班年幼时调皮贪玩,这本属儿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无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时间玩建筑工艺。
如用树枝搭个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砖石垒座小桥;找些树根雕个什么玩意儿……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连吃饭都忘记了。左邻右舍的人见鲁班整天摆弄这些东西,认为他没有出息,说有出息的孩子应该用功读书写字。
小鲁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说明这些人眼光短浅。而鲁班的母亲却不然,她认为鲁班玩得很有意义。她想摆弄这些建筑是很动脑筋的,所以,母亲认为小鲁班很有心计,将来能成大器。于是,母亲鼓励儿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发展他的才干,开拓他的智慧。最后,鲁班终于从贪玩的孩子成长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鲁班年少时,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亲死于吴国,鲁班母子俩要赶去奔丧,可路途太遥远了。小鲁班担忧母亲走不动那么多路。于是,他连夜进行设计,制造了一辆车子。这车子用木材制成,车内安装有木制摇把。
只要摇把一转,就能驱动车子向前行进。不断摇动,可让车子不断向前运动。车子造好后,小鲁班让母亲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劲地到达了吴国。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干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鲁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划破了,血流不止。鲁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锋利,如果用铁打成这样的刺,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鲁班发明了锯,至今人们还沿用这种工具。
鲁班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不浅,不仅后世的木匠尊崇他为“祖师”,还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绩,把鲁班当做勤劳智慧的化身。
4、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的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的时候,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5、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的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的时候,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⑻ 关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要短的
1、岳飞习射
岳飞家庭贫困,忠厚沉稳,很少说话,但是他天资聪颖,能够很清楚的记住很多书,以及书中的解释。他特别喜欢孙吴的兵法,常常背诵这本书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觉。
岳飞的记忆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东西他常常只看过一遍就能够记得很清楚。良好的记忆力使得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他以后行军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传岳飞年少时就力气过人,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发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优越条件使得岳飞更容易练习箭术,他有一位同乡名叫周同。
周同在见到岳飞时,周同能三箭齐发射中靶子,而岳飞则一箭拉开穿透了靶子。这让周同分外高兴,于是将自己最喜欢的弓箭送给了周同。这样岳飞就更加积极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术。
2、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3、孔子勤奋读书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天,他的母亲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母亲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母亲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4、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5、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⑼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1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成龙
成龙6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读书,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成龙天性顽皮好动,经常逃学,带领一帮小伙伴上树、爬墙、做游戏,结果,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就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勒令他留级。
成龙的父亲很生气。他有个朋友开了一个武术训练班,那里的孩子训练很刻苦,父亲就带成龙去那儿受教育。到了那儿,父亲正和朋友说话,一个正在练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个孩子马上又以头支地,恢复成倒立姿势。
看到这个场面,父亲想趁机教育成龙要认真读书,没想到成龙抱住了父亲的腿恳求道:“我也要练武,剃光头!”父亲一听哭笑不得,只好问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龙很干脆地回答。“你不怕师傅打?”“不怕!”成龙坚决地说。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计划落空了,父亲只好带着成龙回家了。
从此,成龙一心想学武,坚决不肯再去学校,父母只好答应让成龙去练一段时间试试,如果不行,就回来好好读书。这样,成龙终于得到了练武的机会,后来练成了一身好武功。
3.周恩来
周恩来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毛笔字。 有一次,他和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恩来快睡。当恩来走到床前时,突然大叫起来:“呀,我的大字还没有写呢!”说着便又回到书桌跟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说:“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行!”小恩来用恳求的目光望着蒋妈妈说:“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恩来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