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岭南有哪些民俗
1、花市
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早出现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代,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最早的花市。
2、舞醒狮
舞醒狮是传统舞狮中的一种,至今仍然流传于广东以及广西两省的一些地方,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其中舞醒狮是在广东和广西两省,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都很有名气的一种舞狮派系。舞醒狮要具备很高的级数要求和条件。到现在为止会舞醒狮的人已经不多。
3、木鱼歌
木鱼歌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是广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属于弹词系统。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木鱼歌流行于晚明,到清代以后极为兴盛。
4、波罗诞
南海神庙的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广东省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5、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1)岭南大地春天的故事在哪个省扩展阅读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岭南文化吸取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诞生了陈献章、湛若水等儒学大家,开创了明代心学先河;诗人张九龄、屈大均享誉全国;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全国以至世界。
清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唯一窗口,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文明;近代,岭南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孕育出以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岭南的文学、岭南画派、粤剧等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岭南教育近代更领教育革命之先。
2. 《春天的故事》的资料~详细~
歌曲背后的故事
1992年,该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
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叶旭全、蒋开儒(词)、王佑贵(曲),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当时改革开放的情况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2)岭南大地春天的故事在哪个省扩展阅读:
春天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代表曲)
《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的歌曲。由深圳女歌手刘绍文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决赛上首唱,而于1994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版本则由董文华演唱。
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3.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讲述的是南澳大地上的什么真实故事
邓小平在深圳设立开放特区
4. 求歌名 望山山有情,望水水有意~岭南大地春来早
没有歌名,出自《刘三姐》。
男:望山山有意 望水水有情 漫山翠竹映碧水 风吹流水水有声 哎 合:山外还有青山在 好山好水生春风 人间自有真情在 多情尽在山歌中
5. 关于春季的现代诗
1、《给春天的一封信——春天春天》作者:吴止境
我本早慕,卿覆迟来?
你若倾心,我必久等!
你若迟到岸,我会变河船。
君若随风来,花间自相逢。
春天春天,树在山上,禾在田野。
春天春天,我在人间,大地等你。
春天春天,永世爱你,不作改变。
春天春天,我本早慕,卿覆迟来。
春天春天,你若倾心,我必久等。
春天春天,你若迟到,我会变老。
春天春天,向来顺苍,菲薇忤意。
春天春天,你在哪里,世人皆觅。
春天春天,你送清风,我着绿衣。
春天春天,我有盛情,缘何难却。
春天春天,阡间久候,陌上花开。
春天春天,你若欢愉,靥见芬芳。
春天春天,风流云散,天下有赞。
春天春天,君来随风,花间相逢。
春天春天,雨知君来,不请自临。
春天春天,情倾茂物,叵至鸿归。
2、《比春天更春天》作者:赖杨刚
比春天更春天,
就是大大小小的拳头,
把风的飘逸固定在树枝。
鸟鸣流动桃红,比春天更春天。
就是你越来越蝴蝶,
我越来越花儿朵朵,流水打开翅膀。
每一次飞翔,都呈现香。
每一个方形的沉默,
都响着滚圆的丁当。
比春天更春天,就是,母亲能把病痛,
当成容器,装酒,或茶。
就是父亲把疲惫当成刀子,
在骨头上,剔出鱼。
四脚蛇,青蛙,
叹息也带着雨水的春天啊,伸个懒腰就成全庄稼。
我那跛脚的爷爷,
急不可耐地扔掉拐棍,在草地上踢一场毽子。
一脚把月落,踢成了,
日出。
3、《春天啊春天》作者: 燕赤霞
春天,曾经写诗的人,
已走上不同的道路。
我常常在梦中赶赴,
一场又一场孤独的,
诗歌之宴。
在那个即将,
曲终人散的时刻,
琴声还在为谁而响。
我带着自己的诗,
带着背影上的风尘,
带着跋涉的双脚上的泥巴,
以及眼睛里的梦境。
这一切都是我从千里之外,
那个名叫西秦的地方,
披星戴月带来的。
现在,风吹着象头山,
岭南大地春光无限,
我多么想,在此刻,
结束漂泊,幸福生活。
我多么想,在此刻,
放弃空想,好好工作。
把写诗的笔和纸,
投入大海,
热爱军营和祖国。
4、《春天的故事》 作者:梁飞梦絮
春天真是很美好,
春天有美丽的阳光,
春天杨柳青青万物复长。
春天的梦想引起春天的故事开场,
爱的萌芽花的海洋,
激情燃烧红火的生活光芒。
满怀春天的豪情促进事业的发展,
春天的故事有无穷的爱的力量。
那满面春风迎笑成功的来到,
涛涛的江水推滚前浪。
站在船头招手东方的春阳,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微笑,
春天的阳光照到大地一片红亮!
5、《我爱春天》 作者:一蓑烟雨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要用婉转嘹亮的喉咙
在草坪上唱响春天;
可是我不能——我爱春天!
假如我是一条江河,
我要用清澈明亮的体液
在田野里润湿春天;
可是我不能——我爱春天!
假如我是一朵白云,
我要用洁白无瑕的身体
在天空中擦亮春天;
可是我不能——我爱春天!
假如我是一片浪花,
我要用嘶声力竭的呼喊
在海洋底唤醒春天;
可是我不能——我爱春天!
6. 春天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春天的故事指的是由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现在一般比喻改革开放取得的良好成果。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7. 《春天的故事》所说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所说的历史事件就是当年的“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中国和世界,从一开始就很不太平。刚刚经历了“八九”风波的中国,许多事情尚未理顺头绪,接连又遭遇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
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8. 《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
一、《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深圳女歌手刘绍文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决赛上首唱 ,1994年10月由董文华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演唱。
二、《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下一个圈”,首次提出要在南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2年,邓小平又来到南方“在南海边写下诗篇”。这次南方谈话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深圳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1994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了中华大地,简单通俗的歌词背后,讲述了一段厚重而深刻的历史。
而亲自执笔书写这段历史的,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蒋开儒和叶旭全,他们都生活在深圳,亲身感受了特区的巨大变化。
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笔触,和亲切感人的语调,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1994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播由歌唱家董文华演唱的版本,从此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久唱不衰。
1997年的春晚之后,《春天的故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了改革开放歌曲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