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杭州西湖有哪些传说
西湖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贰’ 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
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主要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苏小小的故事、柳浪和莺姑娘的故事、花港观鱼的故事、断桥的故事等。望采纳!
‘叁’ 西湖的景区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西湖的景区的历史故事:
1、雷峰塔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湖
‘肆’ 关于西湖的传说(100字)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伍’ 杭州西湖的故事有哪些
和杭州西湖有关的传说,最最人尽皆知的当然就是白蛇传了,一场断桥相会,让多少人第一次来杭州西湖就直奔断桥,虽然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断桥后,都会觉得失望,但我想说那一定是你没有发现断桥的美,断桥只有在清晨或者夜深人静时分,人少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那种静美。这里讲几个除了白蛇传以外与杭州西湖有关,而且如今来杭州旅游仍能有一些遗迹可寻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是中国有名的民间爱情故事,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而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是有史料记载的,当初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杭州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共同读书并萌生爱意的。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上,始建于唐,最初是一座寺庙,后来改辟为书院,至今仍留存有“万世师表”的牌坊和一座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遗物。如今,万松书院的景点“万松书缘”已成为新新西湖十景之一。
济公传说
济公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他最初在浙江台州的国清寺出家,后来在杭州西湖边的灵隐寺居住,最后又住在雷峰塔对面的净慈寺。济公佛学造诣颇高,而且懂得医术,虽然举止疯癫,却经常救治百姓,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此民间有许多许多关于济公的传说。不管那些传说是真是假,今日来到西湖,仍然可以去与济公有关的灵隐寺、净慈寺内逛逛,感受一下。
岳飞传说
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大家也不会陌生,岳飞虽然不是杭州人,在西湖边却有一座岳王庙,这是因为岳飞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就是在南宋临安也就是如今的杭州。现在,在西湖边栖霞岭下的岳庙内,除了有岳飞墓和启忠祠外,还可以看到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的跪像,大家可以去祭拜一下民族英雄,顺便诅咒下秦桧等奸臣。
‘陆’ 关于西湖盛景的传说有哪些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
玉龙和金凤舍不得明珠,随之下凡了,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他们的眼泪则变成了湖中的3座小岛,人们把这3个岛分别取名为“湖心亭”、“三潭印月”和“阮公墩”,又称为“蓬莱三岛”。
传说渤海外有3座神山,分别是蓬莱、瀛洲和方丈。这3座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
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
在道家经典《列子》中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传说当时蓬莱岛原来共有5座,那另外两座去哪里了呢?关于消失的两座山,还有一个故事。
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但5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
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担心这5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15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5座山顶住。分为3班,60000年一换。
这5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5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6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
于是岱舆和员峤两山便沉入了大海,所以就剩下了3座山了。人们把西湖中的3座岛分别命名为“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为“瀛洲”,阮公墩为“方丈”,也是为了纪念这3座岛上的美景。
至宋元时期,人们在蓬莱上建造了湖心寺,后倾圮。在后来清代地方志《西湖志》就有记载:“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至1552年,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这就是湖心亭的前身。
据明代钱塘县令聂心汤的《县志》中记载:“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
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1688年圣祖仁皇帝御书“静观万类”4字,又于阁上御书“天然图画”额。1727年重加增葺。
另外在后来清代地方志《湖山便览》也有记载:“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孙孟访得之,建亭其上,名曰‘振鹭’,未几圮。”
“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
存留下来的湖心亭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的北面。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
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3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
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湖心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登楼四望,不仅湖水荡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风林立。亭的西面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壮观。
游人登此楼观景,称为“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昔人有诗写道: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在湖心亭的南边,便是“三潭印月”。一登岸,迎面来的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
这些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
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亭”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的情趣。
“三潭印月”与湖心亭相互呼应形成对景,更加增添了游人在湖心亭眺望的美景。
‘柒’ 西湖的传说是什么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比较着名的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东坡肉》、《葱包桧儿》等。
1、《白蛇传》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
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遂结为夫妻。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
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2、《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
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苏小小》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4、《东坡肉》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5、《葱包桧儿》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监安大理寺,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桧夫妇。
相传有一天,杭州有一家卖油炸食品的店主王二店主,捏了两个人形的面块比作秦桧夫妇,将他们揿到一块,用棒一压,投入油锅里炸,嘴里还念道:"油炸桧"吃。这就是油条的来历。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杭州风味小吃――葱包桧。烹调时,选用上白粉制成春卷皮(或叫薄饼)再裹上油条、葱段,在平底锅上反复压扁,直至烘烤到金黄色,再抹上辣酱或甜酱即成。
油炸桧店的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而油炸桧(油条)冷了以后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
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
烤完后王二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得知这样小吃的名字后,一时,市民争相购买,恨不得一口吞下“油炸烩儿”。
这一方式很快被各地仿效。“油炸烩儿”也因此而流传全国各地,成为着名的早点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湖
‘捌’ 关于西湖的传说
http://lhxx.nease.net/wskt/yuwen/xihumingdi/xhcs/
西湖传说
西湖的来历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苏小小 八卦田 蚕花娘子
茶祖宗 初阳台 打龙王
东坡肉 豆腐桥 飞来峰
凤凰山 和尚戏干隆 呼猿洞
华家池 画扇判案 金牛湖
猫儿桥 梅花碑 石人岭
望仙桥 尉迟恭造寺 乌龙
吴山第一泉 小黄龙 杏婵
油炸桧 玉泉 月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