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故事怎么创编
《跳蚤和虱子》这个故事传达的信息就是告诉了孩子虱子的胸口是红色的,而跳蚤是黑色的,而且跳蚤会一直跳!这种类型的故事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通过故事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让任何动物成为故事的主角,通过编写一些故事将动物的主要形态展示出来,让孩子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就可以了,举个例子:
《狐狸与兔子》
选取了狐狸与兔子这两种动物,先要把两种动物的特征分清楚:狐狸是尖嘴巴、长尾巴、爱吃肉、狡猾!而兔子是三瓣嘴、红眼睛、短尾巴,吃草!抓住了这些基本特征就可以编写故事了:狡猾的狐狸邀请小兔子到家里做客,狐狸准备了满桌子的蔬菜和青草。兔子应邀而至。兔子看到满桌子的蔬菜和青草,问道:“狐狸大哥,都是我爱吃的食物,怎么没有你爱吃的肉啊”?狐狸说到:“我不吃蔬菜和青草,我吃你就可以了,你就是一顿肉肉大餐啊”!兔子明白了:狡猾的狐狸请他吃饭就是一个陷阱啊。兔子撒腿就跑,跑了好久,终于逃脱了狐狸的追逐,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兔子的眼睛累的红红的,嘴巴摔成了三瓣嘴,尾巴也被狐狸咬掉了一大截,变成了短短的!而狐狸因为欺骗兔子,尾巴变的常常的,嘴巴变的尖尖的,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知道了狐狸是个大骗子!
虽然编的不是很严谨,但是大体的意识就是这样,可以根据动物的外在特征来编写故事,大象啊、狮子啊、老虎啊等等。充满童趣或者教育意义最好,让孩子听故事,既学习动物知识也让孩子受到启示和教育!
2. 如何培养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论文
故事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与对话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在故事的海洋中,幼儿不仅能吸收知识、丰富情感,还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但以往的故事教学常常以单向的灌输或枯燥的重复为主要方式,幼儿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禁锢了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改变故事教学单一的灌输或重复模式,使幼儿在创编故事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创造力,成为了我重点研究的课题。创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各种能力协调参与。那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故事呢?如何提高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呢?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部:会听(理解故事)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构成
想让幼儿学会创编故事,首先要让幼儿学会如何听懂故事。众所周知,组成故事的四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缺一不可。当然,直接把这些概念生搬硬套教给幼儿,他们未必理解,而要在听故事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理解。因此,平时我经常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线索清晰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与讲述,并与幼儿一起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有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如我在指导幼儿讲述活动时,引导幼儿按照“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的顺序来表达。运用以上方法训练幼儿思维的逻辑性,使幼儿在对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和语言的日积月累的感受认识中,增长起他们对故事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教师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幼儿
在幼儿园中,幼儿学习故事的途径除了翻阅图书外,最多的就是来自老师的“讲故事”。但讲故事也要注意技巧,切忌一味“读”故事,老师要追求言语、动作、表情的适度运用,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带领幼儿去体会故事中的奥妙,老师只有对故事的内容产生兴趣、共鸣、感动,发自内心讲述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向幼儿传达故事的内容,老师心中产生的形象越丰富,越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感动和共鸣。
3、用随机性提问帮助幼儿解决阅读中的关键性问题
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会突然对某些细节很感兴趣,但由于其注意水平还属于初级阶段,这些兴趣可能转瞬即逝。所以,老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通过随机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以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幼儿对故事画面中的一个小姑娘产生了兴趣,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到:“她是谁啊?她从哪里来啊?”让幼儿带着问题往前追溯,终于发现小姑娘原来是主人公的妹妹。老师又问:“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小姑娘从刚出生的婴儿渐渐长成了现在的模样。而主人公也是这样渐渐长大的。
通过随机提问,幼儿积极探索,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在此得到锻炼,同时幼儿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又不偏离主题,在关注兴趣的同时关注了目标的实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励与保持,理解故事的能力得到潜在的引导与发挥。
第二部:会讲(再现故事)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不断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多说的机会。
1、从重点再现故事中的重要对话到完整地再现故事
故事不是讲完就完事,可以帮助幼儿开展表演复述,在这种复述形式中,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模仿角色的对话,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复已熟悉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和旁白,在身临其境中运用和领悟局面语言,体验使用优美语言的乐趣。并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完整地再现故事。例如:幼儿在熟悉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后,对其中有趣生动的对话十分感兴趣,并纷纷进行模仿。通过启发,幼儿萌发了表演的欲望,由于故事里有许多描述场景的语句,不能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便一起增添了“旁白”这个角色,这样整个故事就能完整地表演出来了。为了增添幼儿对故事中意境美的感受,我们还为故事配了音乐。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局部到整体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注重词汇与句式的丰富和积累
幼儿受到经验的局限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量比较贫乏,词汇的运用能力相对差一些,往往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一要通过丰富量词、形容词、动词、名词等来帮助幼儿积累词汇,或者创设一些情景让幼儿运用词汇说一句或一段话;二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积累语言素材。有研究表明,语言与经验密不可分,所以我常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故事、童话中优美的词汇、句式并感受理解故事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幼儿在创编故事时就可能仿照它们的语言创造样本。比如,有的幼儿可能在创编故事开头时说“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的小白兔和××……”,幼儿也可能在创编故事结局时说“后来,××就再也不……了”。
3、通过“设疑”,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故事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提问十分重要,因为幼儿学习故事的过程是幼儿自身单向独立隐性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和现有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般的集体故事教学中,由于幼儿的人数较多,给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来了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梳理故事的脉络,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集体阅读中经常有“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做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这些提问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性回答,观察只存在于表面,无法形成幼儿的概念性理解,幼儿的思维无法被有效激活,原有经验无法得到再现与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想象,让幼儿自发地寻求答案。
例如在学习故事《飞天小猫咪》时,老师抛出了两个问题:“1、你还有什么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吗?2、你还想知道什么?”幼儿经过思考后也提出了问题:“1、小猫咪为什么要飞到天上去?2、它是怎么上天的呢?”于是,老师就让幼儿带着这样的思路自由的发挥,他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和小鸟玩,它吹了一个大气球,抱住大气球的绳子就飞上天了。”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看看天上的世界,它坐上魔毯,一念咒语就飞到天上去了。”还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和云朵捉迷藏,它请蒲公英帮忙,风一吹,它就飞上天了。”
这种开放性问题能使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获得了成功、愉快的体验,而且在想象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意识。
4、提供支持性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环境的创设上,我首先开辟了专门的读书角,提供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幼儿图书的阅读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必须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书为伴,以阅读为乐,既丰富了阅读量,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自然能够更好地驾驭故事。其次,开辟“故事加工厂”,提供废旧图书让幼儿重新剪贴、排版、加工,制作成一本本内容全新的故事书,并通过“故事发布台”让幼儿交流共享。在一次次的创造和分享中,孩子们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第三部:会编(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的种类是非常之多的,例如:续编故事、看图编故事、命题编故事等,每个种类也都有其侧重的指导方法。因此,在指导幼儿创编故事时要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
1、在续编故事中帮助幼儿把握好故事发展的合理性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留一个悬念,让幼儿顺着思路把故事编完。幼儿通常会编出许多迥异的结尾,很多都是不乏想象且又合情合理,但也有许多虽天马行空但却与原故事完全不着边际的答案。
以续编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故事中的爷爷随着小孙子约瑟的渐渐长大,把一块奇妙的毯子改成外套、背心等等,幼儿都被深深吸引,我要求幼儿继续把故事编下去。有的幼儿按照“背心—裤子—帽子—袜子”的思路续编;有的幼儿按照“背心—帽子—手套—裤子—手帕”的思路续编等等。显然,其中都有其不合理性。于是,我引导幼儿一起分析布料应该是越裁越少,所以做的东西也应该是越来越小。在把握住了合理性后,幼儿再次续编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我们在组织续编故事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幼儿把握好故事发展的合理性,防止幼儿的想象野马脱缰,让幼儿的想象既超乎寻常又合乎情理。
2、在看图讲述中启发幼儿寻找关联的线索
看图讲述活动,特别是看图续编故事、看图填补讲述、实物拟人讲述等活动,要求幼儿必须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去看看、想想、说说画面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找到情节的关联线索,使孩子把因问题割裂开来的思维连贯起来。可以先指导孩子观察再启发提问:“画面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并要求孩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首先……再……最后……”等关联词语把故事情节表达完整、连贯。
如;在看图填补讲述《小兔遇险记》的教学中,要求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出示的首图与尾图,找出首图与尾图的关联线索,然后编讲出小动物们战胜大黑熊的经过。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积极思考,设想出多种战胜大黑熊的办法。幼儿的想象丰富极了,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过河的办法;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打大黑熊的办法;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躲起来的办法;有的幼儿还想出叫大象来帮忙的办法等等。面对这么多办法,我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认为哪个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这又需要幼儿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思考和比较这些办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然后选出他们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并讲出理由。在整个讲述活动中,幼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探索能力。
另外要关注的是,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幼儿注意的特点,向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图片,因为只有当图片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才会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卡通片中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造型不拘一格,深受幼儿喜爱,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3、在命题编故事中帮助幼儿搭建生动活泼的故事场景
创编故事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命题编故事”,即在没有任何图片或提示的情况下,让幼儿根据命题创编故事。在创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整体故事的框架与主体的吻合,又要兼顾细节是否有趣生动吸引人。这就需要幼儿既具备一定的整体架构能力,能够架构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又要有很好的细部处理能力,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心理活动。在幼儿刚刚接触到命题时,会显得很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就这样一个空洞的命题展开叙述。这时,我们可以先帮助幼儿搭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场景或构建一个框架,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展开叙述。慢慢地,幼儿的思维不再局限了,想到的也就多了。
以命题“谁的花皮球”为例,幼儿并没有被命题给套牢,直接就以寻找花皮球的主人入手,而是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小动物们快乐地在草地上游戏,它们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一会儿玩捉迷藏。可是,矛盾发生了:小猫由于没能轮到玩老鹰生起了气,大家都说小猫太小气了,小猫一气之下就独自回家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猫一直没有出现,独自玩耍去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更是不可思议:一天,大家在小河边玩耍的时候看到了小猫的花皮球,可不见小猫的踪影。于是大家拿着花皮球来到小猫家想送还给小猫,可小猫并不在家,而且小猫家门口积了一层灰,看样子已经几天没回家了。大家觉得可疑,就又回到了小河边,发现河边有搏斗的痕迹,小猫很可能是被大灰狼捉走了。于是,大家一起商量营救小猫的办法。天黑了,小动物们来到了大灰狼的洞穴前,小狗学起了狼叫,把大灰狼引出了洞穴,大灰狼出洞时,正好绊到了绳子,一张大网从天而降,把大灰狼紧紧的包了起来。大家一拥而上,打死了大灰狼,就出了小猫。故事的结局是温馨的:小猫看到大家那么关心自己,感到很惭愧,但大家一点都不介意。第二天,草地上有出现了小猫活泼的身影,它还带来了它的花皮球和大家一起玩呢!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又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啊!幼儿把花皮球作为了线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热闹活泼的游戏场面;有伙伴间闹矛盾的场面;有智斗大灰狼的惊险场面;还有小伙伴冰释前嫌的温馨场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已跳出命题的框框,不被命题所局限。而这些能力正是在上文提到的各种教学手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它们都源自幼儿的已有经验,真是信手捻来,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通过三个步骤的有机结合与合理实施,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我相信,只要通过科学而又系统的指导,认真扎实地打好基础,一定会诞生更多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
3. 如何在故事创编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文献综述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从古至今有了很多的科学发明,涌现出了相当多的科学家,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没有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中国的学生得过很多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冠军,至今却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禁深深的思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我想这可能与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也有一些小的体会。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真正的把素质教育的精髓领会、贯通、实施者却寥若晨星。说白了,科学研究靠的是创新力,而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死记硬背、记住唯一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的高分低能的现状,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能力,而在各种能力中,创造力的培养显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是相当重要的。而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人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开发。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要得到及时和科学的开发,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幼儿的创造性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发展起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幸运的是,今天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孩子的启蒙教师,更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就更应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则很容易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与生俱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正是有了这种好奇心,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如今,虽然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都比较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只是重复原有经验,再现原有水平,缺少想象和创新,致使我们在进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时,只是一味的在原有水平上和幼儿讨论某个话题。 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必须营造轻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听筒当医生,用积木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师说了算。要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给孩子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拥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再次,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师应先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当教师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理解幼儿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幼儿创造,并从中找到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方法。 二、必须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潜力 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安排,孩子执行;老师制定规则,孩子服从约束;老师判断对错,孩子服从判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最可贵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简明扼要的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 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音乐活动时,幼儿会创编出鞋子穿在手指上,或袜子套在头顶上;又如在绘画教学中,一名幼儿把苹果画成了方形,老师发现后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幼儿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幼儿道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幼儿早日培育出方苹果;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
4. 如何引导中班孩子创编故事的策略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 2、 尝试根据图画提供的线索,看图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我是小作家》幼儿用书第 12—15 页。 写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卡片。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描述各幅图的内容,并尝试读出图 画文字。 2 请幼儿想想这些文字或图画,与时间、人物、地点还是与 事件有关。 3 出示“时间”卡片。请幼儿读出幼儿用书上表示时间的文 字(早上、晚上、下午、雨天) ,教师可请幼儿再列举其他 例子(昨天、今天、星期一、上个月、去年、 、 、 ) 、 、 、 。以此 类推,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地点。 4 引导幼儿利用书中提供的时间、人物、地点,并加上自己 的想象,创编故事。例如翻开幼儿用书第 12 页,向幼儿提 问: 什么时间?(早上。 ) 有什么人?(爸爸。 ) 在什么地方?(浴室。 ) 做什么事情?(自由回答,如唱歌。 ) 1 教师把幼儿的答案串起来, 成为一个小故事, 例如 “早上, 爸爸很早就起床了。他今天要参加唱歌比赛,在浴室里, 他一边洗脸,一边唱歌。 ” 2 请幼儿用幼儿用书的的图画创编故事。创编完成后,组织 幼儿分组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幼儿创作的故事可能天马行空,教师应赞赏幼儿的创 意,不要用对错去叛判断故事。 可用“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 ”引 导幼儿讲故事,例如: “早上,爸爸在浴室里开音乐会。 ” 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时, 在四个要素中加入形容、修饰与想 象的成分,使故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活动评价: 理解故事由四个要素构成。 能投入故事创编的活动。
5.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创编故事的兴趣
为什么逢十进一,这件事情是和我们人长的,你看,这是几个手指头?十个啊,我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没有六指儿,这是五个,这也是五个。绝大部分人是长了十个手指头。你看十个手指头,数学就逢十进一,这件事情好像很凑齐一样。他是有关系的,我告诉你怎么来的。逢十进一是这么来的。
我们的祖先,从树上转移到地下。从树上那叫爬树,摘果子吃,那叫什么?叫类人猿。然后从树上转移到地下,可以直立行走了,浑身有毛,但是可以直立行走了,那叫原始人。我们的祖先是要通过打猎来生活。一开始我们的祖先没有那么聪明,就是每天打的猎物就仅仅够当天吃的,甚至当天还吃不饱,所以这个猎物是没有剩余的。后来生产力发达了,发达以后就有了简单机械了。比如说棍子,用石头弄成的那个石刀。有了简单武器,打的猎物就多了。打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计数问题。计数问题怎么计?很简单,手里没有其他东西,只有手指头。打一个兔子,掰一个手指头,再打一个,再掰一个。因为咱们的祖先那时候都没有上过小学,也不参数奥,所以他不懂这些东西。所以,再打一个,再掰一个。掰完一个再掰一个,这个掰完了。然后还接着打,又掰一个,又掰一个,掰完了。掰完了,这堆一堆兔子,这十个手指头已经掰完了,麻烦了,猎物还要接着打。而且这手不敢松开,一松开就乱了。这个怎么办?这时候,我们的另外一个祖先,我们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是一伙人,另外一个祖先稍微聪明一点说,你看你笨的,来我告诉你一个办法,搬一个石头放到这堆兔子上边。然后你就把手松开吧,重新把开始下一堆。再把十个手指头掰完了,再搬一块石头放在这堆兔子上边。然后就可以数下去了。那么这就是十进制的思想。我考虑考虑啊,就是说十位上的一,就代表个位上的十。为什么逢十进一,因为十位上的一,相当于这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代表十个手指头。所以是十进制。如果我们当时我们的祖先是六指儿的话,那就变成十二进制了。那么我们从十进制,我们反推,无论他们考古的人是不是这个结论,我们从现在的十进制,我们反推,我们的祖先也是长着十个手指头的。那么人你给孩子讲讲这些东西,让他理解了十进制是个什么意思,那么他会觉得数学还是有意思的。
我们说除了十进制还有二十进制。二十进制是怎么来的?英文当中有一个词叫Score 这个词。那么这个词除了表示正方的,还表示二十。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短语叫A score of peoplej 就是指二十个人。那么这个二十进制是怎么来的?二十进制是说玛雅人,什么叫玛雅人?古代的玛雅人他们是生活在南美的地方。现在我们看世界地图的话,就在下边这一块。像巴西、古巴、阿根廷。南美洲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南美他们的祖先是玛雅人。那么玛雅人因为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像我们的祖先那么好。我们的祖先多少是穿着鞋的。不管他们的鞋好不好,他们是穿着鞋的。他们是数手指头的。南美这个地方气候很炎热,所以他们的祖先是没有鞋穿的。他们是先数手指头数完了以后数脚趾头。所以手指头加脚趾头加起来是二十,所以留下了二十进制。历史上玛雅人是按二十进制来计算的。我们说英文,这个英国文化,它是很多文化汇到当中,玛雅文化是它一个分支。玛雅文化汇到英国文化,然后留下了这个词叫Score,表示二十进制。你们可以查字典,它而二十的意思。这个是玛雅文化汇到英国文化的一种痕迹。实际上除了十进制、二十进制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进制问题。
比如说六十进制,什么是六十进制啊?我们钟表是六十进制,那么60 秒是什么?一分。60 分是什么?一个小时。所以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上小学,你可以这样讲一讲,我相信从此孩子就记住了。而且不用死记硬背了。逢十进一,逢十进一,这样就没劲了,也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6. 简述创编儿童生活故事的几种方法
创编儿童生活故事的方法为:
1、故事名称要出奇不意,任何一个在听故事的儿童名字都可能成为故事的名称。把儿童的名字编入故事当中便于儿童增强记忆力,由于名字是他天天都要接触到的一个东西,所以把故事当中的某些情节在适当的时候与他的名字链接,他的记忆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故事内容要有声有色,任何一种声音、任何一种动物都可能编为故事的内容。儿童学习有一个显性的特点就是形象性与直观性。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否则,他们听不了几分钟就会如坐针毯,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3、故事选材要结合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事或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儿童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他们在有限的活动过程中存储在脑海中的表象不多,所以他们脑海中记住的也往往是前些日子发生过的事或最近才接触过的事。如果我们在编儿童故事时不能把握好幼儿的这一特征,那么,他们的兴趣就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7. 简述创编儿童生活故事的几种方法
一、写作内容
写发生在幼儿身上、身旁、有趣味、有意义的事,写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人物:顽皮的人、老实的人、好笑的人、聪明的人、犯错的人、爱学习的人。
事件:高兴的事、难忘的事、烦人的事、激动的事。
二、选材立意的要求
1、体现孩子积极向上、纯真美好的思想感情;
2、重视孩子们富有幻想色彩的生活情景;
3、重视小题材包含的大主题,即以小见大。
三、确立主题
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不说谎、讲卫生、不迟到、不挑食、不损害公物、听妈妈的话、帮助他人、学会分享......
要了解的知识:水的变化、月亮的变化、船儿的原理、过马路的常识、睡觉的姿势......
好的性格:坚强、好奇、专心、自己动手、团结友爱、勇敢、机智......
四、情节设置
1、设置人物:主要任务、次要人物。
2、安排环境:无法解决的难题和逆境。
3、设置悬念或者波折。
4、交代结果或者原因:好的结果,、坏的结果。
5、引导思考。
表现手法
1、夸张
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
如果我们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没有血肉,灵魂无以附丽;没有夸张,幻想则不能得到表现。在童话中,只有当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的时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价值。”
2、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拟人
拟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
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拟人虽然是将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食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但它们并不能脱离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缘于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
8. 创编幼儿故事
音乐王国里,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异常热闹,可0却把自己锁在家里……她站在窗前,眼泪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止似地流着,此刻,她心里充满着伤心失望,脑海里浮现出她在王国礼堂里的遭遇:音乐王国开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大部分居民都聚到王国的大礼堂里去了。0在这一天早上,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礼堂参加盛会,礼堂里,各个身份不同的音符们聚到了舞台上,奏出流畅动听的乐章。突然,音乐戛然而止,在场的人惊呆了,啊!原来是0站到了舞台上,来宾们唱不下去了!大礼堂一下子发出抱怨声:“臭哑巴,好好地站那干嘛……”有的人干脆喊:“快滚!”一句句难听的言语深深地刺痛着0的心!0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谁让我是个哑巴?谁让我这么不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那一刻起,0就有了这样一个愿望:她渴望自己也有一副好嗓子,能唱能跳,这样便可以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渐渐抚平了0的伤痕,却并没有把0的愿望带走,也没带走她的梦想!
这一天,0正独自走在大街上,突然迎面撞到了一个行色匆匆的人,0抬头一看,惊讶极了!原来是音乐王国第一音乐学院的音教授,前些阵子在礼堂里的他是那么的精神抖擞,可今天,面容明显憔悴了许多,黑眼圈也悄然爬上她的眼眶。0被他吓了一跳,连忙用手势比划着:“音教授,怎么了?你出什么事了?”音教授一挥手,说:“别提了,一提我就来气!我那些学生……哎,上课没纪律,唱歌那叫一股脑,弄得我一个头两个大,真是吵死了!”音教授的一番话勾起了0的记忆——大礼堂里那无休止的喧闹……0抬起头用手比划道:“教授,让我试试吧!也许我可以让他们正常上课呢!”教授半信半疑,可0冲他自信满满地一笑,教授于是带了0去音乐学院。
“哆嗦哆咪啦……”真的一点也不夸张,音量是大型菜市的好几倍!0走向他们,心中想着:我一定可以做到!果然,疯狂舞蹈着的学生们立即停了下来……音教授兴奋极了,向0疾步走去:“0,从今天起,你再不是哑巴了!你将成为音乐王国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从今天起你要每天来这儿上课,从今天起,你就叫‘休止符’了!”0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音教授的话在0的心里掀起层层涟漪:音乐王国第一学院——自己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可因为自己是个哑巴,‘哑巴’在音乐王国里永远都被歧视……可现在不是了,与音教授的偶然相遇改变了0的命运——她从一个哑巴变成了一个受人重视的‘休止符’了!0多么高兴呀!
虽然0没有实现让自己拥有一副优美嗓音的愿望,可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此也找到了快乐,她不再自卑,不再哭泣了。而这时,0也意识到,原来,自己想要的就是快乐,0的梦想实现了!
9. 结合幼儿特点论述如何进行幼儿童话创编论文
您好,如果是要结合幼儿特点论述进行幼儿童话创编论文的话,一定要通过幼儿思想方面的特征特性来了解清楚
10. 怎样掌握幼儿故事的创编及技巧
。既然孩子们如此喜欢听故事,那么作为幼儿老师的我们应该为他们讲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白雪公主》?《大灰狼》?还是《灰姑娘》?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选择了这些故事,但遗憾的是作为信息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这些经典的故事早已成为了家长启蒙家教的首选。当您满怀激情的向孩子说着:“从前,有一个皇后……”或“从前,有个王子要举行一个舞会……”的时候,许多孩子会天真的打断:“老师,我听过了……”或“老师,我也会讲……”尽管如此,有的老师也许会耐心的把故事讲完或是换过一个传统的故事,孩子也许还是会认真的看着你的精彩讲演,但此时孩子的兴趣却是所剩无几。所以,创编故事在此时就尤显重要。 【关键词】 创编 故事 技巧 现代教育思想明确指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只有创新, 一、故事名称要出奇不意,任何一个在听故事的幼儿名字都可能成为故事的名称。 首先,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当中,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距离,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心中一直熟记着他们。幼儿教育学中指出:幼儿是否听教师的话,是否专心听课,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是重要的因素。和幼儿讲故事时,如能把他们的名字编入故事中,幼儿会感觉到他们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倍感亲切,因此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其次,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中,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为老师在讲自己而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还会为老师会讲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断思考,因而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他们听故事时是思考的。以往的故事都是以一些动物、植物或着名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尽管它们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随着日子逐年地推移,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被众多的幼儿熟悉。幼儿在听这些故事时,他们找不到新奇的感觉,不符合幼儿学习要新奇、直观、贴切生活的特点。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当中便于幼儿增强记忆力。幼儿记忆的规律告诉我们:幼儿要想记住一个事物,他必须通过把自己新近接触过的一个表象在头脑中反复加工,才能深深的记住这个事物。反之,他很快就会忘记这个新鲜事物。由于名字是他天天都要接触到的一个东西,所以把故事当中的某些情节在适当的时候与他的名字链接,他的记忆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二、故事内容要有声有色,任何一种声音、任何一种动物都可能编为故事的内容。 幼儿学习有一个显性的特点就是形象性与直观性。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否则,他们听不了几分钟就会如坐针毯,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在幼儿故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多穿插一些有关与声音的描述部分,如“当一个小朋友走到圆形王国门外的时候,突然他的四周响起了喵、喵的叫声。再往前走,他发现小狗、小鸡、小熊都在那里……汪、汪、汪,唿、唿。”阵阵动物传来的叫声使幼儿好奇大增。他们有的更是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掌。其次,在幼儿故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更加牢牢的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如“当小明继续往前走,他才发现他的前面已没有路了,此时的夜静悄悄的,连自己的心跳声都似乎听得清清楚楚。”如果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突然“嘘”的一声以后就渐渐地把自己的声音放小,幼儿肯定也会被故事中突如其来的动静转变带动得鸦雀无声。如此一来,幼儿的兴趣陡然大增。再次,我们应该在幼儿故事的创编中多编写一些描绘生活中美丽画面的部分。通过有声有色的编写故事内容,幼儿就会走顺其自然地走进你所设计的教育情境当中。 三、故事选材要结合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事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但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他们在有限的活动过程中存储在脑海中的表象不多,所以他们脑海中记住的也往往是前些日子发生过的事或最近才接触过的事。如果我们在编幼儿故事时不好好把握好幼儿的这一特征,那么,他们的兴趣就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对事物明白得越透彻,他就会越发想去了解它,他越是想去了解它,他就越了解它。幼儿也不例外。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这样能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符合每个人五种需要当中的成就需要。如果你讲的故事中许多事物和许多事情都是他最近才遇到的,他会感到由衷的开心与满足。因为他越往后听他越会发现,这些事就在前些日子还发生过,他也知道一些。如去年发生美伊战争的时候,我就在故事里编写了这样一段内容“有一天晚上,零蛋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自己来到了伊拉克。轰隆隆,周围的爆炸声在一阵又一阵的响起,他眺望了一下四周,才发现,此时的房屋早已倒塌,而人们饲养的羊群更是在绝望的在叫个不停。零蛋想:战争多么残酷呀!” 四、故事既要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又要力求推陈出新。 天线宝宝、蓝猫、奥特曼战士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三个形象。他们为何会如此的喜欢天线宝宝、蓝猫与奥特曼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典型的特征。天线宝宝圆圆的脑袋瓜子上长着两根长长的天线,孩子一看就记忆犹新;蓝猫那卡通的画面与淘气的表情着实让孩子过足了一把隐;奥特曼战士的伟大形象更是让孩子连效仿都来不及。如果我们在创编幼儿故事时能够注意典型形象的塑造,肯定能让孩子久久都难以忘怀。如在我创编的一个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头圆圆的,长得像个零;身子圆圆的,像个零;连双脚也是圆圆的,像个零;所以大家都叫他零蛋。”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子一般不可能是圆圆的,而双脚更不可能存在是圆圆的情况,而故事中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卡通形象,所以孩子一比较变很轻易地记住了它。值得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典型被塑造出来了,我们不能重复的去使用,不要有了个奥特曼战士,又来了个马克曼战士,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得被高度集中。所以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推陈出新也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五、故事要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 教师讲一个故事不应该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应该注重故事的教育性和启发性。由于故事法属于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接受教育并受到启发。因此,在创编故事时,我们不能失去故事本身的教育性与启发性,而追求一种所谓的课堂效果。否则,幼儿故事的创编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