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在警察局说杨振宁和翁帆不是爱情,被警察认为我的意思是他们是政治婚姻,我会受处分吗
这个当然是不会的,我相信警察会当你是疯子,言论是自由的但是不能人身攻击杨振宇和翁凡,这样警察就可以拘留你,单纯说他们是政治婚姻是没问题的,警察对你也是采用不理会的态度,
Ⅱ 古代政治婚姻为什么是更多把女儿嫁给对方而不是结为亲家
这问题问得太矛盾了吧!这就跟你你生了个孩子的,让后孩子不叫你爸爸是一个意思啊!!
Ⅲ 皇帝的婚姻只有政治婚姻吗皇帝可以自由选择爱情吗
皇帝的婚姻只有政治婚姻吗?皇帝可以自由选择爱情吗?古代是皇帝建立后全国性的事件,往往这种事不像今天自由恋爱自由结婚那么简单。皇帝基本上一生只站一次,很少废后复立。(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自由名言)这不仅是因为战后是神圣的事件,而且因为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移动了前方的人脉。(另一方面)。
古代皇帝是怎么结婚的,本人可能不想当皇帝
皇帝建立后,战争非常大,物质更加奢侈,很多礼仪都令人厌烦。因此,无论皇帝有多么喜欢的女人,他们都很少引进那些人,投入更多的收入,把宫殿当妾。(一个女人)。
入会费要简单得多。不需要经过层层聘请、祭祀祖先等仪式。只是皇帝亲自下达诏书就可以了。不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
还没有结束,胡先生引进册封,得到皇后的礼物后,谢臣乘车回宫殿后,在圣殿与皇帝敬礼,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站在东西党面前。宫女和保镖分别根据自己的职位和地位站着。
皇后来的时候,方和皇帝举行了大战,其中各种细节更加繁杂。直到庆典结束,皇帝和胡在帐篷里举行宴会吃饭,这意味着“合变”的仪式,宴会结束,皇帝和胡被带到帐篷里换衣服,这时才算结束了饭后。
这样繁杂的仪式一定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整个国家都动起来,所以历代皇帝建立后并不能完全自行决定,必须经过渡渡鸟程序,所以皇帝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废后复立。
Ⅳ 你同意政治婚姻吗为什么不同意你又咋应对父母的
我估计在这里混的,没有谁遇到过政治婚姻!因为有这机会的人,没空在这里回答问题!
政治婚姻不是同意不同意的问题,而是你是否舍得放弃的问题!
政治婚姻,为的就是强强联手,永远牢牢掌控权利,如果你能放弃,就可以选择不同意,如果你迷恋权利,那就服从安排吧,没得选择!
Ⅳ 【请教】什么是“指腹为婚”什么是“娃娃亲”什么是“政治婚姻”什么是“政治联姻”
1指腹为婚,怀着孩子就订下了亲事。
2娃娃亲,从生下来(幼年)父母就给结了亲。
3政治婚姻,出政于政治上的目的而结的婚。(比如皇家与臣之间)。
4政治联姻,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比如公孙干部和文成公主)
Ⅵ 谁可以告诉我“政治婚姻”是什么意思
政治婚姻,就是由行政管理机构严格审核或直接由上级领导给予安排的事实婚姻。
Ⅶ 婚姻是什么意思
婚姻是什么????
热热热!
撑着碎花阳伞
提着脚步
在柏油马路上龟行
感受着烈日的催眠
连思维也变得迟顿了
冷眼旁观身边的车来人往
不乏不对对浓情蜜意的情侣
一个个温馨美满的家庭
或拥或抱或背
好羡慕,好向往
其实一直在想
为何我的幸福让我遥不可及
如同跨父追日
不知足吗?
或许,当然
就我现在来说我是幸福的
有一个家,有爱我疼我的父母
亲情,够了
可是爱情呢?
我不知道他的定义
不知道他的滋味
不相信有他的存在
年龄的增长让我无所谓是谁
可是,完全无所谓吗?
我想不是,更或者我不甘心
也想找一个互许终生的良人
却有如走进了迷雾森林
是不得不无所谓吧
接触人群,接触异性
不断不断的接触
带来更多更多的灰心丧气
我不是无神论者
相信前世今生自有定数
是否,
要用前世的多情来还今生的冷情
想恋爱
不必有结果,不需要婚姻
现在的社会
就算有一纸保证也做不得准了
想归想,有心没胆
为着某些不重要却也重要的东西
死守着我的理念
婚姻是什么?
婚姻不是什么
虽是如果
我却还是得接近他
步每个人的后尘
做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
Ⅷ 什么是婚姻制度
1、原始群婚阶段。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毫无节制的***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 中国古代学者无从知道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某些记载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游,乃是男女两性间的自由结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则是两性结合所经过的社会程序。根据类似的表述,学者们推测说:原始群婚之早期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推测,或者说想象。《吕氏春秋》云: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管子.君巨篇》也云: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这一点,在神话故事里也有踪迹可寻。有人说,夏娃是从亚当身上抽出的肋骨所成,那么,亚当与夏娃应该也是上下辈关系。同时,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还与其母合伙生了四子,应该也是远古时期上下辈无序的一种记忆遗留。 2、血缘婚。 它是人类婚姻史上第二种婚姻制度类型,也叫班辈婚,兄妹婚。恩格斯说: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辈份来划分的,在家族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与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的,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也不知是妹妹害羞,还是后世说故事的人害羞,仰或是说故事的人替 妹妹害羞,总之,妹妹用扇子盖住了脸)。 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汉代画像中也有所反映,二人皆人首蛇身,缠在一起。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墓门东侧支柱顶上有燧人氏、伏羲、女娲三人合抱图。燧人氏是伏羲、女娲的爹,学者郑慧生先生认为,燧人是第三者,呵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原始群婚上下无序的特征。而山东费县南武阳东厥画像,燧人端坐中间,两手扶着伏羲、女娲,只玉成二人,自己不再申办奥运-重在掺乎了。南阳画像石中也有发现,伏羲、女娲站在燧人的肩膀头上,应该是燧人退出的意思。总之,伏羲、女娲的故事是原始群婚向班辈婚的过渡。 东汉梁武祠石室里,有这样一幅画像:伏羲、女娲蛇尾相交,两人上方,尚有两小儿,也在相交,他们应该是伏羲、女娲的后代。同时,伏羲下方一男子正在扯伏羲的袖子,女娲下方一女子也在扯女娲的裙子。形象地反映了班辈婚的特征: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共妻共夫。曾有人戏问: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这没错;亚当和夏娃成亲,这也没错,但是,亚当和夏娃的亲家是谁?对啊,诸位有兴趣,就研究一下。 其三,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易经》爻辞里有一段,被学者认为是反映抢亲现象的。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翻译过来即是:一群人乘马飞速而来,不是来抢财产的,是来抢亲婚配的呀。还有一段: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也被学者认为是抢亲过后的情形:抢亲的人骑着马儿飞速而去,山路上留下一串可怜的哭声。 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遗留。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这一手,跟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象抢。而女人臂弯上所戴手镯,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子是被人抢走的。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广西云南僳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抢那么一番。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归。这个,估计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郞所扔的红包。至于河南西南的某些落后山区,直到解放前,仍有抢寡妇的习俗。这可是真的抢,没有事先的约定,谁抢到手算谁的。而寡妇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她们也有武器,那就是月经裤头,月经带之类的,中国社会看不起女人,认为这些东西比较晦气,所以,这些东西是寡妇们保护自己的最佳生化武器。鸦片战争时,广州将军杨芳也用这一手对付过英国侵略者,只是效用不大。 还有好事者,证明《关睢》也是首抢亲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想媳妇想得晚上睡不着,怎么办?王振择先生说,那就只好抢啦。李长之在自己的《诗经试译》中如此解释:好逑,等于配偶,逑,即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冤家。冤家,仇逑,不是抢亲又是什么? 另从辞源的角度,有人开玩笑,说,婚,就是人发昏后的一种行为。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娶妇以昏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者马上据此断定:天黑才敢结婚,肯定是抢婚了。否则,为什么不放在白天呢? 其四,族外婚。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象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保留有班辈婚的习惯,兄弟共妻,姐妹共夫。孩子,称所有的男人为父亲,称所有的女人为母亲。比如,商代仍保留有上古时代的称谓习惯,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亲为父甲、父乙(这个才是武丁的生父)、父丙、父丁、父戊,是为多父;称他的母亲为母甲、母丙、母庚(这个才是他的生母),现代社会,许昌地区的称谓也值得研究,称父亲为爹,父亲之兄为大爹,父亲之弟为小爹。总之,很有意思。而中国旧的婚俗,兄终弟及,姐死妹继,甚至姐妹二人同嫁一人,比如尧女,娥皇女英同嫁舜,大周后小周后同嫁李煜,从上古到新中国新婚姻法执行之前,这些旧俗也一直被社会道义所认可。前几年流行的一个民歌,大坂城的姑娘,歌词里有一句我始终不明白: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你说新娘子为什么要带着妹妹来呢?现在我才明白,估计是妹妹是陪嫁的,实乃班辈婚遗留。刘心武做《人民日报》总编时,刊发一篇小说,《伸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里面也触及了西藏地区的这种民族风情,遭到中央民族大学藏族大学生的抗议,导致刘心武下岗。总之,不管是做学术,还是做文学艺术,都得讲政治。否则,政治找你的事儿。 这里想说些多余的话,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春秋以后,“天神感应”说也不再有市场。可是到了西汉,人们为了拍刘邦的马屁,不惜给刘邦他爹戴个大绿帽:刘媪刘大妈在山坡上睡觉,龙附其身,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嗨,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一手,自污! 族外婚还有一些变种,比如有关女儿国、丈夫国的故事。1981年《哈尔滨日报》报道,南美洲巴西边界,有一个女儿国,全国没一个男人。每年到一定的日期,从另一个哈姆诺族过来一批男人,和她们配合成婚。男子离去后,女方生子。来年再相会,女孩子被留下,男孩子被抱走。另,我国古文献有关记载也比较多,《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女子之国。《三国志》《后汉书》等载: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但这个解决不了生男咋办的问题,所以郭璞注《山海经》,云: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至于《西游记》里,大家都知道老猪同志进了女儿国,喝了人家女儿河里的水,怀了胎,最后又做了人流。至于丈夫国,《山海经》与《淮南子》都提及过,既然女儿国都是自力更生,自己生孩子,那丈夫国怎么解决子嗣问题呢?《太平御览》卷361引《玄中记》: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从背肋间出(我估计跟金蝉脱壳差不多),产子二人,其父则死,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这些天方讲夜谭式的故事,应该是族外婚的变种吧。 其五,对偶婚。 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 这个我信,人是感情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她)在众多可能的对象中,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对偶婚的产生,它是普那路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 其六,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多妻。注意啦,如今,这传统在中国大地有发扬光大的苗头。 《***宣言》称: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话说得太好了。在中国,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财产继承,包括王位继承,都需要有个亲疏远近,慢慢的,大家就分清爹亲还是爷亲了,这一点,在商朝的王位继承里有所反映:商朝早期,大都是兄终弟及,无弟传子,汤至南庚,弟死后传兄之子。商朝中期,阳甲至于祖甲,兄终弟及,弟死后传弟之子。商朝晚期,祖甲之后,父死子继完全代替兄终弟及。 一句话,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子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Ⅸ 小孩子问我为什么成语“秦晋之好”中的历史故事是政治婚姻,怎么解释清楚
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婚姻两方可能没有自愿的意愿,但在那年代,政治婚姻能达到长时间避免了战争,人民平稳过生活,是种贡献。
Ⅹ 什么叫政治联姻
皇室与贵胄联姻,也是一种门第婚,即是在社会最高层次进行的,它任何时候都起着维护双方家族政治、经济的作用。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如北宋初年,它更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起着巩固皇室政权的作用,关系着政局的安危,成为政治联姻。它的主持人拿着子女的婚姻作为政治工具,不顾及他们的意愿,它自然是排斥性爱的,很难给婚姻当事人创造幸福。封建的包办婚姻把一切人都包括在内,胄子也不能幸免,它实在是一种恶劣的婚姻制度,政治联姻尤其如此。
说起政治联姻,目的多种多样,多为皇帝拉拢各友邦或是亲信大臣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是大臣之间的一种以政治为目的的婚姻。但是说到和亲,就比较单纯了,多是不同种族或者是原来的敌对国家之间一种共同谋求和平的方式,最着名的大概要算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这段和亲显然是呼韩邪单于以臣的方式请赐婚,很明显他的地位是在汉朝之下的,是他谋求和平的一种手段。而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匈奴自败于汉武帝后,内部产生分裂,一部郅支单于打败了另一部呼韩邪单于,而后者投降了汉朝,曾于甘露三年,入长安见汉宣帝,从而确定了臣属的关系,而郅之单于恐于汉朝的兵力,终于举部西迁。可以说,呼韩邪单于的目的很明显,一为修好汉朝,恐汉朝反悔和约;二是怕另一部单于反攻,可以在汉朝那里得到援助。虽然后来单于所说的“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并没有达到,但是可以说这次的和亲是成功的。而从汉朝的利益来看,多了一个抵御外敌的屏障,也是很有好处的。昭君在匈奴共生三子,也由于这层关系,两国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到了唐贞观年间,正是唐朝国力最强盛之时,因此各国派来和亲的使节就有不少,这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贞观十四年,吐番赞普松赞干布谴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这段历史在民间流传甚广,就是“五难婚使”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史实,但是在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唐朝在当时的统治地位。当时吐藩和唐朝是交战国,曾经多次发生战事,这次的和亲,从吐藩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投降称臣之意,显然着次和亲在历史上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不论是“昭君出塞”还是“文成公主入藏”,从政治的角度来讲,都是促进和平和发展的,是为了国内的稳定的一种政治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从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文化,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交流。例如昭君带去了汉朝一些先进的农业工具,改革了匈奴的一些游牧制度,而文成公主大量教育,卫生,文化,佛教的书籍,还有粮食,蔬菜的种子和生产工具,还传授了历法,纺织,水磨等知识。而吐藩也相应的派使者入唐学习,当然经济交流也就发展起来了。可以说,这两次的和亲在政治,经济,农业,文化多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亲也是国家实力强弱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古代的和亲,不禁想到了现代外交,其实古代的这种和亲制度就是一种外交的手段,但是在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今天,显然这种手段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用一句名言来解释就是“弱国无外交”。回顾我国悠久的古代史,不禁为灿烂的文明骄傲不已;而看看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又不能不为国家的盈弱而汗颜。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又在世界政坛上找回了自己泱泱大国的尊严,从踏入联合国,到中美建交,新中国的外交是比古代外交史更能另人自豪的,这不也同样说明着中国的进步,中国的成长吗?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深深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