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找印度人
印度共和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意为月亮。在中国西汉时称为"身毒",东汉时称"天竺",到了唐代才确定译为"印度"。国土面积 297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界印占区、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居世界第7位,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南北长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约长1600公里),东西宽2977公里,海岸线长6083公里。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三角形半岛上,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隔印度洋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陆地则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等国接壤。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把印度同北面的亚洲邻国隔离开来,只有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和东北的那加山脉有一些通往外部的山口。印度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从北到南既有白雪皑皑的“花雨雪国”,又有森林蔽野的莽莽高原;既有干旱少雨、人迹罕至的拉贾斯坦沙漠,又有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于农耕的恒河平原。
从地理上看,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喜马拉雅山以南和文底耶山脉以北、包括西北部的沙漠和恒河平原地区;二是中部的德干高原地区,它西面较高,向东倾斜,呈南北走向的东、西高止山脉位于高原两侧,两条山脉又分别在东西两部各留出一条狭长的海岸平原;三是克里希那河及其支流通加巴德腊河经南直到海角的地区。这里是德干高原向南延伸的部分,一般称为南印度。
印度最着名的河流有北部的恒河,朱木拿河,西北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内),东北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部的纳巴达河、哥达瓦利河,以及南部的克里希那河、科佛里河等等。其中恒河为印度第一大河,全长30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73万多平方公里,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从气候条件看,印度从北到南兼具寒、温、热三种类型的气候,但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4-6月为热季,7-9月为雨季,10月至第二年3月为凉季。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季气候宜人,最冷的时候只穿一件薄毛衣即可,而且到处仍是绿树如荫,繁花盛开,印度人称之为“粉红色的冬天”。这时也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暑季则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C,即使坐在室内也是汗流使背。从7月份开始,印度洋季风到来,雨季开始,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带走一些暑热。印度全国降雨量变动的幅度也很大。
印度这片广阔的国土上生活着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46%)、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地族、坎拿达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雅族、旁遮普族等十大民族和几十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许多传统的宗教仪式和活动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逐渐演化为不同民族的风俗。
印度的礼仪和禁忌颇多。印度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如见面礼、出生礼、命名礼、拜师礼、婚礼、丧葬礼仪等。各地方的禁忌也随着民族和信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宗教活动的影响在民间遗留下许多特殊的崇拜:他们对蛇、猴子、老鼠、牛等动物有特殊的崇拜。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黄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因此,又出现了林伽崇拜、苦行僧、恒河火葬等特殊习俗 。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可以说,印度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宗教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人都分属于不同的宗教群体。一个人从出生、成年、婚姻、到死亡等人生的重要转折关头,都要经历一系列宗教仪式。
在印度,寺庙林立,最华丽、最有气势的建筑大多是寺庙。无论是印度教的寺庙,还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无论是锡克教的金庙,还是佛教、耆那教的庙宇,都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寺内香客如织,烟雾缭绕,梵呗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印度教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教,还有佛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袄教、部落宗教等等。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开始实行绿色革命,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农业和服务业为印度最大的经济部门,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黄麻、茶叶、甘蔗、油籽和棉花。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的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近年印度发射了自已设计和制造的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并具备生产核武器能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软件出口达63亿美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印度第六大出口创汇部门。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5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物、宝石、化肥、化工产品、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品为:棉纱及棉织品、珠宝制品、医药及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农业及相关半成品、皮革及其制品、海产品、铁矿砂等。印度历届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贫困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2. 哪里娶老婆便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七个娶老婆最便宜的国家。
吉尔吉斯
这里以前有一个“抢新娘”的习俗,男人看中女孩,“抢”回家就行。因为这里认为女方进入男方家中就是不洁,必须接受婚姻。现在这里结婚分为指腹婚、摇篮婚、幼年婚和成年婚,这里早婚情况比较普遍。而且结婚男方家中只需要给予响应的牲口,9的倍数就可以。这对于他们家家养殖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保加利亚
这里有一个疯狂的新娘市场,在这里你只需要花费两三万元就可以买到新娘,而且保证是处女。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很奇特的风俗,点头不算要投算。
尼日尔爾利亚
这里盛行一夫多妻制,男人越强妻子越多,而妻子也都以拥有的姐妹多而为荣。这里娶妻彩礼也就五六百美元。
泰国
泰国旅游,针对欧洲市场,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导游。家中男人不干活,让女人去找游客,进行生活上的陪伴,被称为“租妻”,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无限期的租用下去。
越南
很多云南农村,都盛行买越南新娘。这个如同开彩票一般,有人花几万获得了一个漂亮又能干的妻子,也有人娶的妻子跑了,最后人财两空。
印度
在印度这个社会中,女性地位极其地下,娶妻不需要彩礼。有需要彩礼的地区,支付一些牛羊就可以娶回家。乡村地区甚至用农作物的种子都可以换到妻子。而在印度,带了鼻环的女子就表示有主了,如同牛羊一般。
洪都拉斯
这里有最着名的“换妻”市场,对没错,是换妻,而不是买妻。每隔三个月这里就聚集一次集市,在集市上,所有的男性都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妻子。
其实反观这些国家的民俗,不难看出这些国家女性地位的地下。不像在中国,女性的地位非常高??哎,不说了,再不去搬砖,媳妇都没着落了。
《哪里娶老婆便宜?带你看看这几个国家,最后一个不花钱》
3. 合法交易婚姻,保加利亚的新娘集市是怎么回事
个人感觉,合法交易的婚姻是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自由恋爱,男女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力,是一种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但是,实际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国家或者地区,依然是一种买卖的关系,在保加利亚这个国家,买卖新娘而是一种特色的婚俗。
再次,保加利亚新娘市场,是保加利亚卡莱德兹人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并不是人们心中想想中的那种买卖婚姻,每个国家的习俗不一样,婚姻的形式也不太相同,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婚姻自由,这也是一种实现婚姻自由的一种方法,寻找自己幸福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新娘集市也算是一种现在社会的征婚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知道,满足更高需求的男女双方,更能满足你情我愿的结婚理念。
欢迎大家讨论!
4. 为什么印度总有新娘出逃的事情发生
在印度北部落后的封建社会,新娘的买卖很流行,尤其是在哈里亚纳邦。有一个特殊的人口贩卖市场,但在印度,新娘总是离家出走,因为她们低价出售妇女和未成年女孩,为穷人和老人当妻子。被拐卖的妇女经常受到男方家庭的虐待,做繁重的家务,生儿育女,再被丈夫拐卖。
所以印度总是会有出逃的新娘的,因为他们总是受到殴打,而且还是被贩卖过去的,印度还是比较封建的国家,而且总是会有家暴出现了。
5. 保加利亚的新娘市场,少女与寡妇价格差距大,真的假的
保加利亚的新娘市场,少女与寡妇价格差距大,少女的价格远远大于寡妇。
这样看起来,保加利亚的新娘市场是解决男人婚姻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价格公道,童嫂无期,不满意就退货,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真是令人羡慕,比我们现在高昂的彩礼,而且还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强多了。心动了,好想去呀!
6. 在古印度的家庭和婚姻富有怎样的特点
在古印度,家庭的形式为父系家庭。父亲是一家之长,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孩子以及男系方面未婚的亲属。富裕的家庭笈多王朝时期的金币,有1600多年历史。还有仆人和奴隶。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力。据古希腊作家阿利斯托布鲁斯记载,咀叉始罗城经常有些因贫困而无力嫁出自己女儿的父亲,把女儿带到市场,敞开她们的上身,供人观看。若哪位男子看中了而且女子的家长也同意,谈好条件即可成亲。在吠陀时期,父亲甚至有权出卖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家庭子女中,儿子的地位要高得多,在家庭教育中也更受重视,因为儿子能传宗接代,这与中国封建思想中的子女观极为相似。儿子们在宗教上也有特殊的地位,婆罗门教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主持父亲的葬礼,只有儿子奉献的祭品,在天国的祖先和父亲才能收到。《爱达罗氏梵书》说,儿子对父亲来说是一条“救生船”,女儿带给父亲的则是悲伤。印度家庭中“重男轻女”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在日常生活中,儿子与女儿所受的教育是有极大区别的。
球形的量器婚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古印度独特的种姓制度和浓厚的宗教氛围,使印度人非常看重婚姻。一个人要通过结婚,才能建立家庭、生育后代,才能实现法、利、欲和解脱。但在严格的种姓制度下,婚姻有种种限制,不同种姓者之间不得通婚。尽管后来出现不同种姓者通婚的情况,但低种姓男子娶高种姓女子还是被禁止的。
在婚姻对象选择上,除种姓外,家庭财富、年龄、容貌、健康状况、知识等都是要列入考虑范围的。婚姻关系确定后,一般都要订立协议。
在古印度有女子出嫁随带嫁妆的习俗,这与古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女儿不能继承财产,所以人们就通过这种“合法”的方式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做为嫁妆,并借以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慢慢这种风俗变成一种习俗,许多家庭因为无力办置嫁妆或只有较少嫁妆而导致许多社会悲剧。古印度还有童婚的陋俗。童婚的流行,原因有二:一是女儿年幼,好做安排,绝对听从命令,二是为保女子的贞操,早日嫁出,以绝后患。童婚给广大印度妇女儿童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7. 印度婚姻习俗种种是什么意思
印度民族复杂,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少数民族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支,他们在印度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更有奇特的风俗习惯,就连挑选生活伴侣的方式也各有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试婚:男女婚前可同居,以便互相了解和确定婚姻关系。男的到女家后,居住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几周,多则数月。如果双方满意,则可结婚。若双方性格不合,男的要给女方的父亲一笔钱,作为赔偿,然后方可回家,婚事就算告吹。但若女方已经怀孕,两人则非结合不可。今天在古吉拉特邦的皮尔族和阿萨姆邦的古喀族中这种风俗尤为流行。
抢婚:男方的人把女的抢来成婚。抢婚分为三种,一是强行抢婚,二是默契抢婚,三是礼仪性抢婚。
强行抢婚即在姑娘及其父亲不同意的情况下,把姑娘抢来举行结婚仪式。大多数民族经济较为落后,男多女少,则采取付款娶妻的作法,即付一笔身价费给姑娘。如男方钱少,姑娘身价费高而无力支付时,便设法强行抢妻。这种风俗,自古就有,相传至今。从前,在印度的那加族、霍族、皮尔族、贡德族以及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和中央邦的一些少数民族中非常盛行。后来,由于政府的限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文明宣传的加强,这种风俗在日益减少。但是,有些少数民族为了维护这种旧的风俗传统,改头换面地创造了一些抢婚新花样。例如,在贡德族中,只要父母同意就可抢婚;喜马拉雅山谷地带的波迪亚族也是如此;在柯亚族、蒙达族和比尔豪尔族等民族中则采用另一种办法:姑娘如不能轻易抢到手,男子可藏身于庙会或其它公共场所,待机而动,只要遇到机会,就往姑娘头上戴番红花。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姑娘归他所有,与此同时,社会也予以承认。
默契抢婚即双方家庭商定,某月某日男家前来抢亲。确定了日期,男方便带着亲朋“袭击”女家。女方的家人假装受伤,呆在家里不动,便把姑娘抬到马上,和男青年一起被带走,姑娘故作呼喊哭唤之状。用这种办法,显示男青年的勇敢,并表达对姑娘的爱情。
礼仪性抢婚即男女青年双方情投意合,但遭到父母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庙会、节日的机会,男青年应姑娘的要求公开给她头上涂红,这样父母也只好同意他们成婚。若还不同意,就会有五老会的人出面给他们调解。
考验婚: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子利用庙会、节日等机会,当显示出自己的体力和才干为强者后则有权挑选姑娘为妻,古吉拉特邦的皮尔族就采用这种办法。在洒红节时,人们举行一种名叫“高尔·格泰劳”的舞会。在舞场中央竖立一根竹竿,上面挂有椰子和红糖。未婚姑娘在竹竿四周围成一圈,圈外再围一圈未婚男子。青年们尽情地跳舞,在跳舞过程中,男青年要爬上竹竿取下椰子和红糖,需奋力冲破姑娘们的舞圈。这时候,男青年个个争先恐后,拼命冲挤;姑娘们竭力阻拦,不让他们冲进圈内。有些男子的衣服被撕破,有些男子的头发被揪掉。此时此刻,受伤流血,男青年们也在所不惜。最后,哪位青年冲进圈内,首先拿到竹竿上挂的椰子和红糖,就算他获得了胜利。这样,他就有权挑选在场的任何一位跳舞的姑娘为妻,并且可以不付分文,立即带走。
服役婚:婚后新郎先在岳父家做工服役,到一定时间,相当于付完姑娘身价费后才能把妻子带回家去。这是一种在买卖婚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婚姻风俗。有些经济困难的小伙子,因付不起姑娘的身价费而不得不采用这种办法。当然也有些是婚前服役的,即男青年到女家后,凡是能做的活儿,他都得做,服役时间长短不一。最后把劳动所得,作为姑娘身价费支付。付清了身价费,即可完婚。今天,印度的贡德族、白伽族、凌格考尔族、古吉族、阿耶茂尔少数民族中的穷人仍然采用这种方法成婚。比尔豪尔族则时兴一种未来的岳父把姑娘身价费借给未来女婿的办法,实际上也属这一种。男方借债后,要到女家干活,以抵债务。干活期限不定,直到付清债务为止。今天,在喜马偕尔邦的古杰尔族和北方邦的柯斯族中很盛行。
换亲婚:这是一种两家的姑娘交换成婚的办法,即甲家的姑娘嫁到乙家,而乙家的姑娘再许配给甲家。这样,两家互相交换,免付姑娘的身价费。贫寒之家,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在印度,除迦西族禁止采用这种办法外,其它少数民族大都采用。
私奔婚:男女双方相爱,但因遭到父母的反对或因付不起姑娘的身价费,一对情人就双双私逃外地,结为夫妻,过些时日再回到家里,社会便给以承认。这时,父母自然也就无计可施,只好同意。这种结婚方法,不举行任何仪式。今天在蒙达族、霍族、桑塔尔族等少数民族中还颇为盛行。从前少数民族中由于不盛行童婚,所以,上述结婚办法相当普遍。今天由于童婚盛行,此种结婚办法日益减少。
强求婚:如果一位姑娘爱上一位青年,或已订婚而男方还在拖延婚期,或男青年同意又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要设法同那位青年成婚就得采用这种办法。其做法是,一天,姑娘带上米酒,突然闯入男方家里,对她的突然闯入或赖着不走,当然会遭到男方家里人的反对,男家为千方百计把她赶出门去,会施展种种手段。例如,在火里投放辣椒,使室内气味刺鼻,难于忍受,全家都到室外,只把姑娘一个人留在屋子里;或者往姑娘身上泼热水,甚至遭受一顿毒打,要么不给她送饭吃。而和她要好的男青年这时会偷偷给她送饭,并鼓励她努力坚持,不要灰心。姑娘经受住了这些考验,便会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不动,就算她获胜。男方父母也只好同意。今天,印度的比尔豪尔族、奥郎沃族、格麻尔族,蒙达族、桑塔尔族等少数民族中还流行这种婚俗。
8. 世界各地都有哪些奇怪婚俗
贝尔果婚
贝尔果婚 尼瓦尔人是尼泊尔的土着民族之一,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如今保留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古代建筑,大都来自尼瓦尔人之手。在尼瓦尔人家里,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女人会成为“寡妇”。因为尼瓦尔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岁之间),会跟象征着永恒婚姻的贝尔树果实举行婚礼,这个结婚仪式在尼泊尔语中叫“益喜”。
贝尔果婚仪式在尼泊尔语中叫“益喜”。如今已演变为一个盛大节日。所有尼泊尔未成年女孩(据说是12岁之前),只要家境好有条件给孩子装扮的都可以参与。这一天小姑娘们穿上鲜艳的衣裙,挂满精致的首饰,额头中央点上吉祥红痣,在祭司的主持下,由母亲外婆等女性长辈的陪伴下对着贝尔果行礼。
很多尼泊尔人信仰印度教,而贝尔果婚的新郎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他们相信,“益喜”后的女孩能够一生拥有西瓦大神的辟佑。
阿联酋 电话离婚
2001年6月,阿联酋的一名男子用移动电话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向她提出离婚,经法院判定,这一离婚程序在法律上生效。这是该国第一起移动电话离婚案。
当地有关法律规定,在符合有关条件时,丈夫只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我要离婚”三次,他就可以主动和妻子离婚。但是,如果丈夫只表达了两次或更少,那么,在三个月内,他还可以改变决定。但是作为妻子的女方却没有这种权利。
据报道,这位男子给妻子发了内容为“你为什么迟到?我要跟你离婚”的短信后,夫妇俩跑到法院询问,他们是否已经算是离婚了。该法院家庭咨询人士称,这种离婚案被确认为有效。
拼婚
拼婚最初兴起于美国、日本,近年传入中国。2008年,这股风潮终于从北京、上海刮到了广州,并迅速风靡珠三角。
拼婚-途径
拼婚这些拼婚者主要在QQ群或论坛上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流,再回到现实生活中,一起操办婚纱照、酒席和蜜月旅行。其中拍婚纱照、尤其是旅游婚纱照,是最热门的拼婚内容。还有新人在拼婚之余,交到好朋友,计划一起生宝宝,继续“拼产房”。
拼婚-具体方面
一、旅游婚纱照
兴起的到名胜景区拍婚纱照的“旅游婚纱照”,也成了拼婚的最新内容。几对新人在QQ群里约好婚纱照的外景地点,比如海南三亚、凤凰古城等热门景点,然后一起租车、订酒店房间,合请专业摄影师……如果只是一对新人外出拍旅游婚纱照,一对一的服务和相关费用比普通的旅游或婚纱摄影都要贵得多,但如果几对新人团购,就能谈到更低价格。“具体来说,4对新人,一般能便宜一半。”一名从事婚纱摄影的人说。
拼婚二、拼婚纱、拼酒席、拼家电、拼婚车
筹备婚礼时,许多新娘会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而犹豫。租婚纱,一套婚纱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了;买婚纱,那是一次性的消费品,不但价格昂贵,穿过一天后就要束之高阁。于是有人提议,不如两人合买一套婚纱轮流穿。于是,两位准新娘各出一半钱,这样就会节省一定的费用。
买好婚纱,接着就是拍婚纱照了。两家一起拍婚纱照也会有一定的折扣。之后,还有去酒店洽谈婚宴酒席。酒店经理看到一下子来了几十桌生意,就同意打八折,又节省了费用。“如果一起买家具家电、购置婚庆用品,岂不是能省更多钱!”于是,两人到家具店、家电大卖场,经过讨价还价,又省了一大笔钱。
婚礼举办前夕,到同一家婚庆公司,循环利用婚礼现场的布置用品,如烛台、拱门、气球、伴娘礼服等,还邀请同一个主持人。
还一起去批发喜糖、烟酒、请柬等等婚庆用品,使用同一辆奔驰牌主婚车。各自的婚礼办下来,会省一大部分费用。拼婚有利于提高婚姻质量。
儿童新娘-在印度
儿童新娘在印度,每年5月左右都是儿女们举行“集体童婚”的传统节日,许多父母都在为10岁左右的年幼儿女张罗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有的甚至是被父母抱在怀里完成结婚仪式的。
6岁出嫁,8岁被赶回娘家
现年11岁的马尼玛住在安得拉邦一个贫穷村庄中,她6岁就在父母安排下嫁给了一名20岁的男子。马尼玛说:“结婚时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惟一知道的就是必须离开家里,我不停地哭泣,说我不想离开家,但最后仍然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家里。”然而,马尼玛的婚姻并没能持续多久,两年后丈夫就和她离了婚,将她赶回娘家,使她成了一名8岁的离婚。0女人。童婚的梦魇至今仍留在马尼玛的脑海中,当记者问她是否还想再结婚时,玛尼玛拼命地摇着头。
每年5月都要举行集体童婚
在每年5月的结婚旺季中,印度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许多父母在为10岁左右的儿女张罗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14岁的简格丽是众多不幸儿童新娘中的一个,她11岁就嫁给了一名大她20岁的酒鬼货车司机,可结婚3天丈夫就出车祸身亡。年仅11岁的她成了寡妇,由于婚礼没登记,她无法获得任何赔偿。
新娘集市-与相亲
新娘集市,其实就是一个相亲的集市,在中国古代通过媒人往来传话,男女双方约定日子见面,俗称“相人”、“相女婿”、“相媳妇”等,一般都是男到女家,也有女到男家的。见面这天相亲的男女都特别注意个人的形象,力争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如果男去女家相亲,一定要梳洗整容,衣帽一新,痴苶的男娃们,父母或家长还要教他到女家后怎样敬烟敬酒,怎样说话称呼,怎样端饭待人等,然后在媒人和父母或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女家,其举止大都是拘禁呆板有余,潇洒大方不足。
男女相亲相中之后,女方父母或家长在媒人陪同下,带着女儿(或不带女儿)去男方家“看过活”或叫“看家当”,全面接触男方家庭成员,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几亩、房有几间、窑有几孔、畜有几头、院落布局、室内摆设,斟酌女儿过了门是否有好日子过。过去有些家徒四壁,室如悬罄的贫寒之家,为了给儿子成就亲事,在女方“看过活”这天只得向亲邻借用家具、摆设、被褥以充体面,蒙混过关,讨得对方欢心。“过活”看上了,即可顺利成亲。
新娘集市是说当地民间男女相亲,相当一部分是在集上、庙会上男女进行所谓的“会面”。只要双方互相看上,就可以结婚了。新娘集市也是相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走婚
走婚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 ,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并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也因此而使得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牵系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离婚茶
在滇西(指云南西部)一个叫诗礼的“穷乡僻壤”,这里生活着祖祖辈辈与泥土打交道的人们。他们在红土地上生生不息,爱情结婚生儿育女,过着苦荞巴巴和面糊的清贫日子。苦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之中的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婚姻解体的一千种可能。
可是,面对离婚,滇西人没有城里人的小气,他们虽没有多少文化,可是一旦爱情之舟搁浅在现实的沙滩,他们既不会大吵大闹,也不会痛不欲生,更不会出口伤人,他们会选择一个吉日,用喝茶的方式解决自己感情问题,顺其自然地走向各自的生活目标里。
抢婚
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产生于母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室韦、靺鞨等族有抢婚习俗。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些民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这种遗俗。
有偿婚
婚姻其一,买卖婚。即以女子为货品,男方以支付金钱和其他等价物作为成婚条件的婚姻。买卖婚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继掠夺婚之后出现的,盛行于私有制的各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普遍通行的嫁娶方法。
买卖婚的方式多用于买妾。《礼记-曲礼》:“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有时也用于买妻。买卖婚手续简便,如同去市场购买物品。买卖婚的对象通常是女奴隶、奴婢、或为生活所迫而鬻卖的良家妻女。据史书记载,妇女被出卖时按色论价,如估价不实,卖出还可以索回再卖。处境最惨的是被卖来卖去的的妇女。
按中国封建法律规定,某种犯罪的妇女可以由其夫嫁卖,某种犯罪妇女或罪犯家属则由官府嫁卖。这种嫁卖是一种惩罚措施。
在整个古代,买卖妇女无时不有,如果遇到灾荒瘟疫的年月,就更为常见。
其二,交换婚。亦称互易婚,即双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换为子妇或男子各以其姐妹交换为妻婚姻。
其三,劳役婚。即男方为女家服一定劳役,以此作为成婚条件的婚姻。由于以力代财,所以这种婚姻中男子的地位较低。
聘娶婚
聘娶婚聘娶婚自古以来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最初,这种婚态表现为男方送一定的礼物、金钱给女方家里,女方若是接受了男方送的礼物,婚约就算成立。传说这种聘娶婚起始于伏羲氏,当时”以俪皮为礼“,即以雌雄一对鹿皮作为婚姻的聘礼。此后,聘娶婚的内容和程序逐渐增多,除预备聘礼外,还有接待应酬媒妁,听从父母意旨,祭告祖先等形式。
如:《礼记·曲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斋戒以告鬼神。”
《礼记·文王世子》:“娶妻必告(庙)。”
《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战国以后,文人们把各地的流风遗俗以及散见于前人着说中的记载收集、编撰成《六礼》,并逐渐成为统一的聘娶形式,历代流传。
9. 保加利亚的买“妻”市场,个个明码标价,是真的吗
保加利亚的买“妻”市场,各个明码标价,是真的吗?
网络上传出了很多保加利亚买妻市场的照片,并且说在这个市场中女孩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果男孩子觉得女孩子不错,就可以花一点小钱把女孩带回家当成妻子,还有的人说保加利亚的这个市场竟然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是国家承认的,这也令我非常的震惊。
既然已经有了相关的照片证据,那么就说明这个市场是真的存在的,明码标价也是真实发生的,只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市场,都已经是如此发达的现代,这种市场竟然还没有被早日取缔。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每一个人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个体,那么他一定就是平等的,适合一个物品一个商品有所区别的,一定也是不能够被随意的买卖的。一个女生会结婚会成为别人的妻子,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对于保加利亚的女孩来说,这也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噩梦,去挑选,没有权利去决定,只能够站在那里供别人挑选,完全由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要这个男人看得上,他是然后拿出一点点钱,就能够随便决定这个女生的去留。虽然我们不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的传统,但是我们应该谴责这种行为,也希望这种现象能够被早日取缔,让更多的女孩拥有更多的权力。
10. 印度有哪些奇葩的婚恋习俗
印度是个多元传统文化的国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奇怪的风俗。在这个迷信盛行的国家里,许多人的思想和精神都是带着迷信色彩的。
印度婚宴分两种不同的套餐,分别提供给素食者和吃肉的。印度人不吃牛肉,狗肉,蛇肉,作为宠物的兔肉也不吃。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套餐,不是用碟子,而是用一片很宽大的树叶盛的,既环保,也免去洗碗的麻烦。
宴会过后,新娘一般会大哭一场,这点和国内农村婚礼有点相似;这其中既饱含新婚的喜悦与羞涩又不乏对娘家的眷恋与依依不舍,从此新娘将与她的丈夫一起开始他们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