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姻资讯 > 婚姻是什么季节出现的

婚姻是什么季节出现的

发布时间:2024-09-17 07:44:32

① 婚姻的真谛是什么爱情和婚姻不一样吗

婚姻的真谛

认识了婚姻的“抉择真谛”的人才应该结婚。

婚姻的抉择真谛是──决定成婚时,明知极可能会有更好的人出现,但是此时此地此生,我就是选择了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树林里的两只鸟,不如手里的一只鸟。

眼前即可掌握的小小幸福,大过未来不可测、不可知的机缘。

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幷不是因为他(她)最好、最漂亮、最有钱、最能干……而是因为他(她)是现在最适合我的人。即使有更好的人出现,仍然不会改变。这辈子,有了你我就满足;现在我接受了你,以后你会怎样,我会如何,也都认了。这正是选择的真谛。

你可以继续干挑万选,继续等待前世冤家,等自己更有钱、更有智慧、更懂得看人时才结婚,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选择题──在50岁时与最理想的人结婚,在30岁时与次好的,甚至只是还可以的物件结婚,你会如何选择?

这两者之间极重要的差异,不是十全十美与七全八美的条件距离,而是50岁与30岁之间,整整20年的岁月成本。

如果你认为生命价值高、时间宝贵,在婚后多年发现有更好的物件出现时也不后悔,那表示你早己踏实地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幷且从中得到了相当的收获与喜乐。

当你心动又想行动,情绪正在最佳状况,对婚烟有了正确认识及心理准备时,就可以结婚了。而这时的物件是不是今生最好的,根本是个看起来很实际,其实却很可笑的问题。当你具备结婚的身心成熟条件,无******和谁结婚,都有可能组成幸福家庭。当你全然肯定自己想结婚及经营婚姻时,七全八美的物件就是最好的候选人。

在宽广的未来森林里,也许会有无数只孔雀可以和你结姻缘,可是你宁愿选择眼前的唯──也许只是母鶏或小麻雀,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彼此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去经营婚姻。

对许多黄脸婆和白发王子而言,和对方一起成熟、一起老去,就是一种幸福。对方是不是最好的,根本不重要;外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他们也根本“看不到”。这正是婚姻的庄严与美妙,婚姻不是条件的比较,而是选择的艺术。婚姻是彼此在适合结婚的季节里,潇洒地做唯一不二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重述一下那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吧。

有一个人浪迹天涯,坚持要找一个最完美的人结婚。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找到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结成婚。因为,那个最完美的人告诉他,她也正在寻找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啊。

许多人不成婚,许多人结了婚,仍然得不到幸福,只因他们不值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铁律,不懂得选择的艺术。

如果我们懂得选择的艺术,就知道谁是那个最好的,就懂得婚姻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次创意选择。而这些都得由你自己决定,由你主动去发现。

不浪费生命,不磋砣时间;勇于选择,乐于创造;就是婚姻的艺术。

② 诗经里婚礼习俗

1. 内婚制
"内婚制",就是群婚中的血缘婚,是同一血缘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诗经》所处时代正是我国从氏族社会走向阶层社会一个过渡性时期,血缘的内婚制已基本上瓦解,而比较落后的蛮夷之国如楚、齐等国的贵族,仍然保存着这一风俗。诗经中的《南山》就是内婚制这种特殊婚姻制度的反映,从诗中能够读出齐襄公与其同父异母妹妹文姜之间的恋情。

齐国统治者将手工业作为立国之本,所以一边鼓励发展农业,另一边组织妇女从事织作。妇女们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就有不出嫁的习俗和自由,但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对象,,包括自己的兄弟在内。齐国当时的一种婚俗是长女不嫁,因为这些长女能够自力更生,但根本原因是当时贵族间流行"内婚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窥探我国古代婚礼习俗
2. 媵婚制
"媵婚"是西周时出现的一种陪嫁制婚姻形态,指新娘出嫁时,必须以这位新娘的妹妹或侄女、侄子陪嫁。其陪嫁人员也有明确的次序,新娘有妹妹者,必须以新娘的妹妹陪嫁,新娘没有妹妹者,则必须以新娘的侄女陪嫁,妹妹、侄女均没有者,则以新娘的侄子陪嫁。

天子娶妻,必须有三个诸侯国均送女陪嫁天子之妻,而且每个诸侯国必须要有三个女子陪嫁,加上天子之妻所在国的陪嫁女子,就有十二个女子陪嫁。这种媵婚制度显然违反了一夫一妻制度,但在西周、春秋时期却也已经制度化。

探究其原因,首先,这种"媵婚"制是原始的群婚制和西周以来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在宗法制度下结合的产物。同时,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男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大,地位提高,对女子就有了诸多限制,要求自己的妻子绝对忠于自己。但丈夫掌管家庭的财产大权后,却可以拥有多名配偶,逐渐形成一夫多妻制度,春秋时期的"媵婚"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其次是宗法制度的影响。西周以来,血缘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财产的继承权在自己的血缘内顺利代代相传。媵婚制在客观上可以保证嫡长子继承制这种血缘传承制度的顺利实施。

媵婚制这种婚姻形态在《诗经》中也有反映。如《韩奕》这首诗就描写了韩侯娶妻时,陪嫁的女子多得像彩云一样,紧紧跟随他的后面,也表明了诸侯地位显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窥探我国古代婚礼习俗
3. 收继制
"收继制"也叫"烝报收继制"。因实行收继制时要祭祀祖先,以希望在心灵上得到安慰,故此称。

"烝婚"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婚"是指兄长或者叔叔死后,弟弟娶寡嫂,侄子娶婶母。也就是说寡居的妇女可以由原丈夫的亲属收娶为妻子。

诗经中《墙有茨》云:"墙有茨,不可埽也。"收继制是在当时社会被人们所公认的一种家庭制度,是符合周代当时道德的婚姻形式。

首先,这是家族或国家立宗种与繁殖人口的需要。在宗法礼制社会里,男女婚姻宗旨就是传宗接代,维持本宗族人口的繁衍,后继有人。另外,这是外交、政治联盟的需要。春秋时期,称雄争霸,此起彼伏,为巩固本国的地位,国与国之间往往以婚姻为手段,建立联盟以提高增强国家地位。

《诗经》体现的古代婚姻爱情观
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观念

《诗经》中谈到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诗篇很多。首先是与男女相遇、约会有关的诗。如《郑风·野有蔓草》篇中讲一对男女在野外因邂逅而产生了恋情。

其次是表达自由与相思。《鄘风·柏舟》记载了一位少女要求婚姻自由的呼喊。《诗经》中的第一篇《雎鸠》描写某一男子对一女子的相思之情。恋爱是自由的,如果一方不中意对方,也可以拒绝,如《诗经·召南》中的《行露》篇就描写了一位女子拒婚时的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窥探我国古代婚礼习俗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观念

《诗经》时代是礼乐时代,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婚礼则是礼制中十分重要的。所以男女婚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男女到了合适的婚嫁年龄,要由媒人介绍。《诗经》中不同诗歌都表达了对媒人的重视。如《卫风·氓》篇中就有因为没有良媒,所以不能成婚的情况:"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除了媒人之外,父母的态度也是婚姻是否能成的关键。《齐风·南山》篇中讲娶妻时应当么办,"必告父母。"《郑风•将仲子》也有类似描写,这首诗细腻的表达了姑娘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向爱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诗经》中存在的婚姻爱情观念,反映了婚姻和恋爱自由,男女间可以不受干扰的恋爱,但不得不说同时也存在着婚姻由父母长辈做主的现实。两种观念看上去矛盾,但实际上共存。

这种矛盾,也反映出西周至春秋时社会发展的复杂。周王朝实行教化,所以婚姻由长辈做主这种观念被社会广泛接受;但民间有原始社会的遗风和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能,就使自由婚姻的情况出现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窥探我国古代婚礼习俗
三、"门当户对"观念

"门当户对"就是指男子和女子出身要一致,出身良贱不同的男女不得为婚。

《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君子"并非泛指一般男子,而是指贵族男青年;"淑女"也不是泛指一般女子,而是指贵族女青年。"君子"求"淑女",意在门当户对。

《卫风•硕人》先从庄姜的身世写起,体现她的身份与卫侯相配。

四、"嫁娶及时"观念

古人对于婚期、婚时、婚龄都是颇为讲究的。《卫风•氓》中"秋以为期"就是说女子与氓约定以秋天为婚期。《邶风•匏有苦叶》的"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也说明婚嫁是在秋冬时节。秋冬是收获之后较为空闲的日子,并且此时人们经济上相对宽裕,因此选择在秋冬时节举行婚礼是合乎情理的。

在周代,男子的适婚年龄在二十到三十之间,而女子的适婚年龄在十五到二十之间。实际上,当时人们普遍实行早婚,因为早婚才可早育以繁衍后代增添劳动力。因此当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亲友就要开始为其婚事做准备,而未婚男女也会抓紧时机寻找意中人。

《诗经》中《召南•摽有梅》篇便是最好的证明,诗篇写待嫁女子见梅子成熟落地,感叹青春去不复返,希望有男子能勇敢地向自己求婚。

阅读全文

与婚姻是什么季节出现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编制聘任副科级是什么意思 浏览:696
为什么感觉爱情那么痛苦 浏览:387
为什么婚姻需要形式感 浏览:661
兰溪哪里有爱情 浏览:265
乙肝五项什么样是健康的 浏览:642
在婚姻中长大的读后感怎么写 浏览:785
走进婚姻做了什么准备 浏览:415
当婚姻产生信任危机如何道歉 浏览:847
婚姻如何延续下来 浏览:20
幸福从哪里找谜语是什么 浏览:799
幸福家智享套餐怎么样 浏览:222
如何鉴定爱情真伪 浏览:548
爱情102爱什么意思 浏览:380
龙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郑州哪个区 浏览:976
健康证查乙肝五项多久能拿到证 浏览:581
英语教学故事活动有哪些 浏览:965
85牛男和86虎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308
沈阳市市直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469
美女在哪里喂羊子 浏览:783
婚神星在摩羯的女人婚姻如何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