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婚姻的由来,为什么叫"结婚"
古老时代结婚叫“抢婚”。所谓抢就是男子未经女子及其家人同意将女子强抢回家,迫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昏”的上部“氏”旁是“下”的意思,“昏”的意思就是太阳落下的那段时间。很显然这个解释跟“娶媳妇”的含义差距甚远。但是如果大家理解古代人原始婚姻的习俗,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意思了。
太阳落下后,还没有完全黑的时候,这是最好机会,因为这个时间既能看清女人长得好坏,又不易被人发现,即便发现了也便于隐藏。女人抢到家生米煮成熟饭,女方家也就没有办法,只好承认这门亲事。这就是古代习俗的“昏时嫁娶”。后来人们就在“昏”字前加上一个女字旁,成为现在的“婚”字。
② 结婚这个词起源于
新中国成立前(古代)的叫法:成亲。新中国成立后叫法:结婚。英文叫做:Get married。
③ 婚姻古时的写法与含义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
P.S 其实我更喜欢这个解释:
昏因——昏头的“昏”,因果的“因”,结婚是昏头的原因。哈哈!不过是假的。
④ 婚字的由来
“婚”字的由来: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女”指新娘。“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婚”字。
⑤ 古语中【婚姻】的意思
古代婚由昏来,姻由因而来。《说文》:”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呼昆切〖注〗𣄾、𣄼,古文。“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𤔿,籒文婚。呼昆切。“ ”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婣,籒文姻从𣶒。于眞切。“ ”因,就也。” 《释诂》:”因,亲也。“ 《康熙字典》载:”【正字通】明有因礼、因䌹。又【六书正譌】借为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又叶乌前切,音烟。“《白虎通 嫁娶篇》又云:”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曰“不惟旧姻”,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
综上所述,婚姻古作昏因,指婚嫁行为本身,在这个层面上说是指结婚亦可解。
而层主所言指双方父亲之婚姻,也有相关文献记载:《尔雅 · 释亲》:“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左传 · 昭公九年》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服虔曰:“妇之父曰姻,王之后丧父,于王亦有服。义故往吊。”(疏)
是又有“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或“妇之父曰婚,婿之父曰姻”之说
《唐律 · 户婚律》:居父母夫丧嫁娶条疏议:“共为婚姻者,谓婿父称婚,妻父称姻。”
可见后世仍依婿因昏时迎娶妻子,妻因夫而来归,谓之婚姻之义,把它上升为双方家长的概念,盖婚姻二字含义原自相联系,可以互通。
⑥ "婚姻"一词的由来
“婚姻”一词是表示男婚女嫁这件大事,在很多古书中“婚姻”这个词,常写成“昏姻”,可见“婚姻”是从“昏姻”变化来的,那么“婚”和“昏”这两个字为什么可以通用呢?
原来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婚礼并不是像今天这样是在大白天举行,而是在昏暗的夜间进行的。有一本古书《白虎通》,其中关于《嫁娶》是这样写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意思是说:嫁娶的仪式是在昏暗的夜间举行的,所以才叫做婚啊!
我国古人历来把男人当作阳,女人当作阴;白天当作阳,黑夜当作阴,所以男
人娶女人往女家迎亲在黑夜进行,也表示阳去阴来的意思。
为了让迎亲的气氛与昏暗的黑夜相对应,新郎必须穿黑衣、戴黑帽、蹬黑鞋(这种打扮如今在北方很多农村还在流行),新娘乘坐的花轿也是黑色,专门有人高举火把为新人开道。
古代这种结婚仪式在黑夜里操办,总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到了唐朝,黑夜迎亲这一风俗就渐渐改在白天了,但“昏姻”一词永远留在古书中了。
选自:《中国民间掌故精选》
⑦ 婚姻在古代被称为昏因,除了这个古人们还有何讲究
从古至今恋爱与婚姻就是人类两大永恒不变的主题,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传五千多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姓结合”。从最原始的部落“群婚”到三妻四妾,再到现代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夫一妻制”,既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与礼仪完善过程。
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伊始,就为“礼仪”形成提供了天然沃土。当“礼仪”开始萌芽并经历发展与成熟期之后,最终在成为了古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一般认为华夏礼仪以“周”为最,“周礼”诞生之后华夏民族从蒙昧开始走向光明。
民国时期虽然已经逐渐摆脱古代婚俗制度的束缚,但是对于婚礼仪式却尤为重视。每当有新人结婚之时就会有主婚人念诵“贺辞”:“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这段婚礼“贺辞”不仅表达出了对新人美满婚姻祝福,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代婚俗礼仪的源于流传。其中,“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其实就是古代婚俗礼仪的核心。而“桃花灼灼”、“ 瓜瓞绵绵”则是对美好姻缘的最美祝福。
笔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婚姻自古以来,其实就是人类不断繁衍与延续的标志性礼俗。在古代社会婚姻并不是适婚男女的私事,它会牵涉到家族、社会关系甚至政治等多个层面。所以为了让“昏因”更具利用价值,古人才会在其内涵中不断增加附加值。
这其实也是古代婚俗礼仪出现的一个根本因素,适婚男女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古代婚姻主角,但事实上在古代婚俗的束缚之下,很多人甚至从未体验过婚姻的幸福感。因为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才是古代年轻男女结婚的重要意义。
⑧ 为什么婚字是女字旁
“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所以有“女”字旁。
婚,汉语常用字,读作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男子娶妻,黄昏举行喜宴,又引申为合法的配偶关系。
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是远古抢婚的遗风。因昏夜光线不明,要靠耳听动静。故甲骨文借“闻”作“婚”字,写作(甲骨文)。像一人侧耳细听的形状。金文字形变化较大。除保留了“耳”形外,增加了“爵”和“女”的字符。后期金文写作(金文5)。
用“昏”作声符,攴“(手持器械形)则准确地反映了抢婚的要素。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小篆)。隶书据此写作(隶书)。隶变后楷书写作“婚”。
(8)婚姻二字出自哪里扩展阅读:
婚嫁 :泛指男女婚事。
婚配 :结婚(多就已婚未婚说)。子女两人,均未婚配。
婚姻 :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他们的婚姻十分美满。
婚礼:结婚仪式:举行婚礼。
婚约 :男女双方对婚姻的约定。
⑨ 婚姻二字产生于父亲制度确立以前对吗
婚姻二字到底产生于哪个年代,是无从考证的,不过只要婚姻幸福就行了,不必考虑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