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㈡ 为什么男女结婚有那么多习俗要遵守
因为风俗习惯都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习俗,对于结婚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这些风俗习惯都是通过老一辈人一点一点的传承下来,当自己的子女结婚的时候就会按照上一辈人结婚的习俗走下来,可以说,这些风俗习惯已经存在时间太久了,成为了人们必须要遵守的习俗,从内心深处就要去遵守这些风俗习惯,其实并没有人强求一定要遵守,但是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了。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婚礼办的完完美美,所以在整个婚礼举办的过程当中,也会遵从各地的风俗习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遵守,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
㈢ 中国婚姻有哪些习俗
闹 新 房
闹新房,亦称看新妇、戏新妇等,是传统婚俗中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闹新房的重点在于戏弄新娘;但也有称弄新婿的,是把对象转移到新郎身上。四川部分地区的闹新房习俗更奇特,是撇开新郎新娘,专寻做公公婆婆的开心。而各少数民族的闹新房习俗,益呈姿彩多异。同样,有关这一习俗的起源问题,也有多种答案。
明代学者杨慎曾提出闹新房源于晋代,依据见晋人葛洪《抱朴子·疾谬篇》:“俗有戏新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谩对。甚为鄙黩,不可忍论。”但是近世学者杨树达先生则提出,闹新房之俗汉代已有,依据之一便是《群书治要》引汉末仲长统《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山东莒县沈刘庄汉墓中,曾有一幅被原考古报告称之为“男女亲吻图”的画像石:
下格刻三人,一男一女居
中对立,二人引臂相互拥抱,
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侍
女,举手推亲吻女子的头部。
人物的上端似为帷帐,用以表
示室内之事。
刘玉新先生经实地观摩后判断,这幅“亲吻图”应是“闹洞房图”,是弥足珍贵的反映汉代婚姻习俗的实物资料。其实,《意林》辑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里,还提供过汉时闹新房闹出人命来的一个案例:汝南人杜士家娶新娘,宾客们喝完喜酒后戏闹取乐。张妙把杜士捆绑起来,捶打二十下,又将其倒悬,以至死亡。地方官受理杜家告状,认为此乃乐极生悲,非故意杀人,故未判张妙死罪。原文没有点明是杜士娶媳妇,还是替儿子娶媳妇。倘若其身分是公公,则四川闹新房之俗,可谓古已有之了。
清人龚炜认为闹新房习俗起源于战国晚期,由河北一带向其他地区传播(《巢林笔谈续编·嫁娶恶习》)。近年来讨究闹新房话题的学者,多赞同此说。依据出自《汉书·地理志下》等。大意是,燕太子丹广纳宾客,搜罗勇士,以维护燕国的安全。为此,宾客们调戏他的姬妾美人,亦无所谓;太子丹甚至主动献美以结宾客的欢心。这种看重宾客轻视女眷的行为,对民众影响颇大,导致一国形成愚悍轻薄的风气。“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所谓闹新房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形成的。
王绍玺先生对上述看法提出疑问:燕太子丹的“阴养壮士”是燕王喜二十七年(前228)的事,下距六国被灭,仅七年时间。因燕太子丹的行为而演成一种社会习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同时,王绍玺根据《诗经》、《九歌》及《仪礼》、《礼记》中的有关描述,指出闹新房的原型,应是曾作为一种新婚礼仪的“看新妇”,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里,就有庄公娶回哀姜夫人时,让朝臣和同姓妇女一起看新妇的实例。早先的看新妇,很可能是行礼如仪,文质彬彬,但“看”与“闹”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闹新房是看新妇的发展,由“礼”变“俗”的时间,至少比燕太子丹的养士早半个世纪以上,而其雏形则形成于春秋时代(《闹新房小考》,载《国风》第三卷第三期)。
还有一说,把闹新房习俗的起源时间更往前推。如有的学者指出,它是原始时代掠夺婚的遗迹。“那时一个部落的男子确实是用暴力到外边从别的部落为自己抢劫妻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8页)。抢回妻子后,马上举行婚礼,女方部落则循迹追踪而至,企图抢回,此即“闹新房”的原初意义,实质上是大打出手。随着掠夺婚向交换婚、聘娶婚的过渡,“抢婚”、“抢亲”逐渐流于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侦察、下手、袭击、追赶、接应等一系列原始婚俗的再演,最后仍免不了“闹新房”:由女方部落追踪而至者(其实是前来参加并对婚礼给予认可的客人),对新郎实施种种象征性的惩罚。所以,早期的闹新房概以新郎为戏弄对象。如正史上记载,南北朝时入主中原的鲜卑族,就保持着这种传统:参加婚礼的女方的妇女,用木棍抽打新郎,新郎不得还手。甚至北齐文宣帝高洋娶段韶的妹妹时,段韶之妻元氏也照样使用“俗弄女婿法”,杖打皇帝。皇帝不便“免俗”,又因此怀恨,事后对段昭说:“我会杀尔妇!”吓得元氏赶快躲藏起来(见《北史·后妃下·段昭仪》)。至于鲜卑族后来受汉族文化影响,闹新房的内容由“杖女婿”变为“戏新娘”,这当然有一个进程,而这一进程对汉民族自身而言,不过是在此之前就早早完成而已。
又有人认为:从人类婚俗的发展轨迹看,掠夺婚现象的大量出现,当是在对偶婚制度已趋向稳定之后。在此以前,曾有过一个族外群婚制阶段,人类文化学者称之为“普那路亚家庭”,即几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或姊妹几人拥有一个丈夫。这种婚俗,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迹可寻。而闹新房的源头,就根植于从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转折的过程中:平辈的兄弟或姊妹,在新婚之夕,用戏弄新娘或新郎的方式,借以伸张他(她)们已经失去的权利。纵观目前某些民族中流行的闹新房习俗,也确实多由同一家族、同一村寨的平辈男女青年充当“闹”的主角。这一观点似乎不但能使“戏新娘”、“弄女婿”的现象得到合理解释,而且对解开闹新房起源之谜也具有理论意义。
此外,周作人曾有过闹房之俗“即初夜权之一变相”的说法,黄华节亦认为,除非拿“初夜权”的观念来说明,否则闹房的起源问题便无法解决。黄氏的论证方法是:先就闹房习俗的本身加以辨析,可归纳出三个共同点:一,闹房是宾客的权利,无论闹到什么地步,主家都得忍受;二,主家以宾客之闹为荣;三,胡闹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在“越闹越发”、“人不闹则鬼闹”之类的俗语中已暗示出来,这也正是解决闹新房习俗起源问题的关键。再看“初夜权”,是指新婚的初夕,新郎的同族和亲友都有接近新妇的权利,以后新妇才归新郎独占。它和闹新房习俗有同样的特征:一,行初夜权的种族,承认族员亲友在新婚若干日内有接近新妇的权利;二,他们如此行事,并非玩玩而已,而是负有严重的使命;三,人们相信如果不让别人先享受新妇的童身,那么她以后的唯一占有者——丈夫——如首先亲近她,就会有灾殃。这样一经比较,闹新房习俗与初夜权是同一个模型铸造出来的风俗就毫无疑问了。为新郎除邪去煞,是初夜权的根本观念,也是闹新房“越闹越发”、“人不闹则鬼闹”的正当意义。但两者性质虽属相同,形式毕竟两样,所以只能说闹新房习俗是初夜权的遗俗。从初夜权变为闹新房习俗的过程大约是这样,初夜权所从属的社会制度已成过去,一夫一妻制随着私产制度一同成立,人们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妻子供族人优先占有,于是把“初夜权”旧制柔和化、游戏化,把实际的“交接”变为形式的戏谑,那便是古人所谓的“戏妇”、今人所谓的“闹房”。
但是,也有人对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初夜权”风俗表示怀疑。对此,黄华节的研究结论是肯定的。他认为,前述《汉书·地理志》中关于燕国“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的描写,分明就是“初夜权”在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陈迹,亦是“闹新房”的最初的露脸(《闹新房》,原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21、23号)。
在对闹新房习俗“追根寻源”的同时,人们还对闹新房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功能提出各种解说。有的说是借取闹吓退新房中鬼煞的,有的说是通过“虐恋”以满足性冲动的,有的说是夫妻爱抚行为的强制性预演,以除去新娘对夫妻应行之事的羞耻的……但是,以上这些解释是否准确,都要等到闹新房习俗的起源和形成之谜彻底解开后,才能获得答案。
㈣ 男女结婚,有哪些所谓的“规矩”
首先,给予对方空间,人啊,犹如手里一把沙子,握得越紧,滑落的落多;其次,隐私问题,即使是夫妻,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隐私权,并非不告诉你就是不爱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两个人走到一起实质是两个家庭走到了一起,对彼此的家人互相尊重。
㈤ 结婚习俗有哪些一定都要依习俗吗
感谢父母这个环节当初是我自己要求加进婚礼流程中的,我不喜欢把婚礼当成是show来搞,多点真诚和用心才是最实在的,我有在网上请台湾最出名的婚礼动画制作公司“易雷希”做了一个成长光盘,记录的都是我和我老公还有双方的亲友的最珍贵的照片,也有剧情,配上音乐和文字,加上司仪的煽情功力,效果蛮不错的,听说在台湾那边早就流行了,你可以考虑一下。他们做的质量很不错的说。你可以去网络搜搜看。
结婚习俗1: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结婚习俗2: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结婚习俗3: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结婚习俗4: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结婚习俗5: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结婚习俗6: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结婚习俗7: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它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结婚习俗8: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结婚习俗9:闹洞房
花烛之夜,素与新郎相好的亲友,~~~这里就省略不说了,你懂的。
结婚习俗10: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结婚习俗11:回车
俗称“转马”。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返回家中。
㈥ 结婚一般有哪些礼节
一、结婚当天礼仪有哪些
1、上下婚车
记住从头部开始微微向下低,避免头饰或头纱撞到车门框上破坏头型效果。再稍微弯腰,小心翼翼地坐进去~新娘出嫁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万不可毛手毛脚,慌慌张张!有些地方有习俗新娘上车或者是下车是由新郎抱着上下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慢!要稳!不然和新郎一并摔倒实在是太过尴尬。
2、户外行走
出门建议选择轻便的婚纱或者中式嫁衣为出门礼服,因为这样会便于新娘行走。当新娘自己拖着裙子走的时候,最优美的动作是轻轻提起婚纱的前中部,但不要提的过高,以不影响走路而露出脚尖为宜,注意事项:一定不要驼背!下台阶时,应在新郎的协助下慢慢走,千万不要出现新娘摔倒的事情。
3、新娘入场
不管你是在哪里候场,都一定记得让伴娘或督导记得时刻为你整理裙摆!特别是选择大拖尾的新娘!一个没有褶皱的裙摆会让你的气质加分不少!入场的时间事先和主持人约定的好,督导会提醒你不用心急。
㈦ 新奇的婚姻爱情风俗有哪些
世界上各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示爱情的风俗习惯。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男女青年恋爱时,常以手帕作为礼品相互赠送。
刚果青年常常把一只烤熟的鸟送给爱人,并且说:“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
马来西亚沙捞越的伊班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青年男女总是在迎远客庆佳节的时候,在由酋长主持的民族舞蹈中用舞姿倾诉爱情,只要两厢情愿就可以成亲。
雪茄作为信物
在拉丁美洲苏里南的东部,有一个名为嘎利比的印第安人部落,约有600多人。他们以捕鱼、游猎和种白薯为生,住的是四面敞开的棕榈棚,睡的是吊床。
青年人的婚姻,必须由父母做主。小伙子如果爱上了姑娘,由父母出面,带着雪茄拜见女方的父亲。雪茄有各种类型,说媒时带的雪茄越精致,情义越重。
如果女方父母接受了雪茄,说明同意这门亲事。如果不同意,两家父亲会避开婚姻问题而闲聊起天气或捕鱼来。当然女方家不会收下雪茄。
扔石子表达爱情
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男女双方在挑选对象时,由女方采取主动。如果姑娘往一个小伙子家里扔石子,就表示他看中了这个小伙子。
此外,还有在过“特斯吉纳达”节日时,姑娘偷偷抢小伙子头上裹着的汗巾或脖子套着的项圈,然后赶紧跑开。如果小伙子在姑娘后面紧追不放,就表示他同意了这门婚事,就可以双双来到部族长老处,要求为他们证婚。
相亲不能相见
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婚丧嫁娶的习俗也十分奇特。按照埃及人的传统婚姻习俗,婚前男方不能直接去会见女方,只能托自己的母亲或姐妹代为相亲,回来再向男方转告。
如果对女方满意,就把订婚礼物送到女方家去。
迎亲的那天,新娘坐在一辆用华贵的克什米尔毛绸以及玫瑰、蔷薇等鲜花装饰的花车上,由新郎的母亲在前面开路,新娘的母亲在后压阵,在一片吹吹打打的鼓乐声中到达新郎家。
新郎冒冒失失前去迎车,但新娘却扭扭捏捏不肯下车,经新郎再三恳求才下车。这时,为使来宾们顾不得细看新娘新郎,新人的亲戚就将大把大把的小金币和银币撒向众人。
夜幕降临时,人们手持花束和彩灯簇拥着新郎向清真寺走去,新郎在那里做两次跪拜礼后再回到新房。这时急不可耐的新郎揭去新娘头上蒙着的面纱,紧坐在新娘的身边,小两口亲亲热热地共饮一杯甘甜的泉水,以示永生相爱,白头偕老。
一杯咖啡定终身
在南斯拉夫中部地区,如果哪一位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就可以到她家里去求婚。女方家一般热情接待。接待小伙子的东西都是用好吃的食物。
小伙子在吃喝的时候,尽情地倾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尽情地谈论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小伙子的倾吐和憧憬无论如何好,并不意味婚事成功。那时他还往往充满着希望。
当主人家把一杯咖啡端到小伙子面前,让他品尝时,成功与否才见分晓。原来,咖啡的味道含着成功与失败的信息。咖啡如果是甜的,那么,这门亲事就算同意了。如果是苦的,则对不起请你另找别的姑娘吧!
以勇订婚
乌干达的卡拉莫贾人到了16岁,经部落的长老许可就获得成人地位,从此便可物色伴侣了。每逢喜庆日子或求神求雨等重大活动时,部落的长老便组织全部落的人出来跳舞。这是青年男女们求爱的最佳时机。
小伙子们在短短的卷发上插着一根色彩艳丽的鸵鸟毛,身披他们亲手杀死的最凶猛的野兽,如狮、虎、豹的皮,踩着鼓点,在姑娘们面前欢快地跳呀、唱呀,如数家珍地重复着他们的战绩,如某年某月杀死过几只猪兽,抢过多少头牲口等,以显示自己的勇敢精神。
姑娘一旦被小伙子的赫赫战功所打动,就会倒向他们的怀里,以示愿终身相随。要是姑娘不露笑容,表情冷漠,这说明小伙子尚欠勇猛。
这时小伙子在一激之下猛地冲出人群,直奔深山去斗猛兽,或只身闯入其他部落去抢牲口。说不定在当天晚上就背着一只豹子,或赶着一群牛羊去见姑娘。
姑娘一见到小伙子的战利品,就会堕入情网从而定下终身。
婚礼中的新旧借蓝
新,就是新娘结婚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做的,标志着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就是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表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借,就是新娘手里拿着的白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蓝,则是新娘身上披着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象征着新娘对爱情的忠诚。
㈧ 汉族传统婚姻习俗有那些礼节
三书六礼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㈨ 巴基斯坦的男女婚姻都有哪些习俗
男女青年之间的婚姻,大多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办理。没有嫁妆或嫁妆不足的姑娘则被人看不起,这已成了当前巴基斯坦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一些城市,妇女开展自助运动,她们成立“妇女社会委员会”,集资帮助穷人家的姑娘购买嫁妆和筹办婚礼。
㈩ 男女结婚之前有哪些风俗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遵守当地的风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