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姻资讯 > 李玫瑾如何给女儿选择婚姻

李玫瑾如何给女儿选择婚姻

发布时间:2023-03-19 12:09:28

① 李玫瑾教授直言:养育女孩要遵循4个原则,女儿长大后更优秀

现在的很多家庭想生一个漂亮又可爱的女儿,早就把以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给丢到了脑后,而且想想自己以后也不用为了儿子以后结婚的事情发愁,真的是觉得女儿比儿子好太多了。

但是有了女儿以后就又是很发愁,自己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养以后长大了才不受欺负这就成了有女儿的家庭很关心的一件事情,有的则是说富养女儿,但是怎样去富养?难道就是像大众那样用钱去砸吗?

其实真正的富养女儿是指的是要多培养女儿的才艺,使其有丰富的内在涵养,多才多艺,最终结果是,男子独立自强,有决策,有担当;女子知书达理,才艺过人,品德高尚。

首先家长要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他们的区别 “男孩来自火星,女孩来自金星” 他们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星球,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比如男孩子有这天生的领地意思,而女孩就有着天生的善良,怜悯心。这都是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一、了解自己的女儿,给女儿一颗善良的心,让她去爱这个世界

首先郑芦就要去通过日常生活去细心地观察自己的女儿,当女儿出现关键期的时候随即给女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多多培养女儿的爱心,陪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女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加女儿的爱心。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变得自私自利。

去引导女儿发现自己身边的爱,想要让孩子变得善良,光用嘴说是不行的,一定要让女儿自己去感受爱,去体会爱是什么,当女儿成熟了一点以后,可以试着让她去发现自己周围那些无形的爱,当她被这些善良和爱感动的同时,自己也就被同化了。

二、做有人缘的女孩

很多女孩子都是比较内向的,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女孩长大以后很难去适应这个 社会 ,也很难结交到好朋友,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去广交朋友。

父母可以让女儿多多去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让女儿多多的在聚会上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同时也要多多的鼓励女儿、支持孩子在正常的范围内的异性朋友可以帮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女儿礼貌交往,比如在和别人见面的时候,应该主动去问喊判带号,和别人交谈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的语气一定要温和等等。

三、让女孩学会独立

很多情况下,家长都喜欢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了,从不让孩子自己去试着尝试,特别是女孩子,父母就觉得她是女孩子更加的需要照顾和关爱。如果长时间生活在这种过度保护的环境中,孩子只会变得优柔寡断、胆小怕事。

应该多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如果一个连自理能力都没冲谈有的人,就算她再优秀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一定不要过分的去溺爱孩子,想一些简单的穿衣、吃饭、刷牙洗脸这些事情一定要从小去让她做,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这都是可以慢慢学习的。

四、调动女孩的艺术天赋和学习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女孩的天赋,比如孩子在语言方面表达的很好、或者在舞蹈方面肢体很协调、弹钢琴对乐谱有很好的理解能力,那么父母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去帮女孩发展,让女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去发展,那样女孩会少吃很多苦。

还有就是去激发女孩的学习潜能,去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家长可以去动用一些教育的契机,去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力,在孩子的兴趣上去下手,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物,那么就带着孩子多去动物园,给孩子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科普类书籍,以此来带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总之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物去让孩子主动地学习,去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

我们眼中的这个女孩,她看上去很普通,是否有想过10年、20年以后自己面前的这个女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会不会还是那样的爱笑、爱哭的淘气包......

是不是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还是也已经成为了一位母亲......

也许家长们会笑着摇摇头:怎么可能,她就是我们掌心的小不点啊!

② 孩子恋爱了,担心对象不可靠李玫瑾教授: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朋友玲玲的孩子2个月,正处于哭闹最严重的时期,在场的另一个朋友说:“2个月大,差不多是哭闹最厉害的时候,家里人只能辛苦点了。”

然后,玲玲问:“那孩子什么时候才好带一些呢?”

在场的7、8位宝妈,集体沉默了。

在我们当中,有孩子小的,才几个月大,有孩子大的,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孩子什么时候才好带,其实,真的没有好带的时候。即便结婚生子,也要为孩子不断操心。

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父母们非常焦虑的时期,那就是孩子处对象的时候。毕竟,找了一个好对象,那么孩子未来想要幸福,也会很容易。但是,找到的对象不靠谱,那下半辈子也够闹心的。

在孩子谈对象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或多或少会打听一下对方家里的情况。但有时候,打听得太多、太细,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反而会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因此,在孩子处对象的时候,有些问题,要问得有水准。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这本书中,就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担心对象不靠谱,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关键所在。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很多人都以为,家有一老的意义,是在于老人能帮衬家庭,却不知,“老”也会存在别样的意义,比如长寿、 健康 。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是在25左右,父母的年龄会在55左右,家里的老人,至少也得有7、80岁了。

如果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在,那足以证明,这个家庭的遗传基因是非常不错的。

想得更深层次些,说明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饮食等,都是不错的。

如果只有少数老人,那么可以简单询问是什么原因过世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遗传相关的问题,就还好。

这一点,果妈身边就有一个案例。

朋友小珠曾经相亲的时候,遇到一个长相帅气,家里还很富裕的男生。两人相处非常不错,但是小珠爸爸拒绝两人继续交往。

因为这个男生的家族,就没有60岁以上的老人,细问知情的人后,才知道他们家人几乎都有糖尿病,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一种。

最终,小珠还是选择了分手。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如果父母关系好,对方一般都会非常乐于提到自己的父母,并且说起来的时候,满脸都是轻松、幸福。

一般这种情况下,对方会比较可靠。毕竟,一个幸福的家庭,所教出的孩子也不会太差。

但如果是以下这两种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了。

第一种,提到这个话题,对方缄默其口,又或者顾左右而言其他 ,那么,要么是他对你还有所保留不太信任,要么就是家庭关系非常糟糕,这种多见于父母关系极其不融洽、离异的家庭。

第二种,对象非常指责家庭成员的一方 ,比如自己的父亲不顾家乱花钱,比如自己的母亲只顾着打麻将别的啥都不管,那么这样的家庭就要慎重考虑,毕竟家风不是很好。

总的来说,和一个人结婚,其实,就是和一个家庭结婚。

你以为可以努力过二人的小世界,殊不知,对方家庭可能时不时就会参与其中,在过去、现在、将来,依旧会影响另一半。

闪婚,在这个 社会 是常见的,但是果妈真的不建议家长支持孩子闪婚。因为,“赌注”有点大,这会搭上孩子的后半生!

在结婚之前,果妈作为过来人,觉得家长有两件事情是需要做的。

1、让孩子不要着急结婚,静下心来看待一段关系

恋爱,有朦胧期、热恋共存期、依恋与独立期、平淡共生期。

婚姻,最终走向的就是平淡共生期,这时候爱情就已经转变成了亲情。一般来说,最容易产生结婚想法的,就是朦胧期和热恋共存期,这时候,眼里只有对方的优点。

只有在进入依恋与独立期,尤其是平淡共生期之后,才能理性地看待对方,并且对方的缺点也已经逐一暴露。此时,才是静下心来看待一段关系的最佳时机。

所以,让孩子不要着急结婚,要舍得花时间去考察。

2、深入对方家庭,了解对方成长经历与家庭关系

《今日说法》有一期讲过一个男人冒充军官“骗婚”,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用4年时间交往了11个女朋友,和其中4人结了婚,有3个孩子。

骗局揭穿后,这些女性都傻眼了。

骗子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带女孩去部队院校转一圈,然后说是保密单位。长时间不出现,说是去执行任务。

如果,这些女孩在被骗婚前,多去接触他的父母,就能够避免误入骗局了。

哪怕男人和父母串通好,哪怕父母是请来的高级演员,都是能够露出破绽的。比如聊聊父母工作、男人小时候的成绩梦想等等。

生活中,深入对方家庭去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也能看出这个人不一样的一面。比如,妈宝男,也是能够提前看得出来的。

开心果妈妈寄语

婚姻的相守之道,有一点叫做“难得糊涂”。

只是,恋爱的时候,可千万不能“糊涂”,否则,婚后可就不是“难得糊涂”那么简单了。

③ 怎样才能给女儿一个正确的婚姻观

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做家务,言传身教。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会受到父母的思想熏染,包括人生观、恋爱观、婚携神姻观的形成。
如果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能做对选择的人,是运气,也是父母以智慧、高度和层次的帮助结果。能看到孩子当下看不到的内容,并指引他前行。
关于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父母一定要先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独立的个体,意味着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每个人对于婚姻的理解都是主观的,那么你就不能再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所以能引导孩子去思考,帮助他去确定自己的真正需求,以自己的见识、阅历、经验,才是真正的爱与成全。在孩子长大以后,千万要想好,你能告诉儿女的是什么。分享我最近听到的,一个45岁妈妈的人间清醒。
关于婚姻,你最想告诉儿女的是什么?这个45岁的妈妈,活得很通透。下面就来总结、理解、分析她的想法。

1、不要让结婚成为你的负担,有心理压力。
想结婚你就结婚,不想结婚就单着;对婚姻有需求你就选择,对婚姻没有需求你就取舍。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不存在对与错的人生,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人选择了什么就要承担什么。
不怕你不结婚,就怕你想举贺结婚,可是又害怕承担婚姻里的责任。或者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要先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才可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越是逼迫自己,每天给自己施加压力,想着我到底要结婚,还是不结婚,以及会受到各种因素、环境与观点的影响,你会失去人生的主动权。
如果你都不能做主自己的人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感、需求做选择,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不会过得开心。
对的选择,是选择能让自己真正开心、幸福、快乐、满足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结婚,或者不结婚本身。

2、结婚本来就是一场人生豪赌,谁也把握不准。
没有谁可能在婚前一定认清对方、了解对方、熟悉对方,你了解的,只是恋爱时的对方,等步入婚姻的内容,那又是另外一个对方。即使是同一个人,恋爱与结婚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因为恋爱和婚姻的内容完全不一样,所以人的样子,也会因为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也有本性的暴露等正隐派等。
婚姻也是人世间最现实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人性的所有问题,都会被放大。另外想到安意如笔下的一句话,说:
“人的感情如波跌宕,本来有冒险的性质,任凭你自恃精明,千挑万捡,一样有走眼的时候,结婚还是需要冲动,白头到老更是要运气加福气。



3、人生中最大的灾难,是不幸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结果都一样,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那种痛苦感无异于活着下地狱。
生活上的变故和不如意,也许会让你感到痛苦、崩溃、折磨,但是比起不幸的婚姻,那根本微不足道。
情绪上的折磨,精力上的内耗,直到葬送自己的一生。
婚姻也是两个人合伙的事业,哪怕你不爱你的合伙人,但一定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也不要想着找个人结婚,人生就幸福了,如果不能幸福,那马上就会迎来人生中真正的灾难,最大的灾难。

④ 李玫瑾教授:养儿有三忌,养女有五忌,父母若懂孩子能少走弯路 ,怎么了

经济情况好了,一个家庭的孩子也少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各位家长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有时对育儿理念的错误理解,反而可能“办了坏事”。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教育儿子和女儿的差别,她认为养儿子和养女儿不相同,包括性格塑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因材施教。

但具体怎么教,许多家长心里也犯懵,要么溺爱生祸端,要么矫枉过正。

01案例

王先生夫妻俩结婚比较晚,30多岁才有了一个儿子。

妻子对儿子十分疼爱,不求有什么大出息,只要平安健康就好,以至于事事包办,生怕孩子有什么危险,宁可自己多做点。

其实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教养过程中,父母都不能大包大揽,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心,为长远发展做打算,别让孩子走弯路。

切勿为了一时的爱,耽误了孩子的一生,这便是“害”了。

举报/反馈

⑤ 如何评价李玫瑾教授

知道李玫瑾教授,也是因为药家鑫,因为当年药家鑫的一句“担心农村人难缠”激起了围观者的愤怒,加之药家鑫的残暴行为,让人们对他恨之入骨,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玫瑾教授在坐客央视时,对药家鑫的犯罪心理进行了分析,她结合药家鑫经常弹钢琴的习惯,提出了“激情杀人”的说法,最终刺痛了大家的神经,让她一度饱受质疑,受到严重的抨击。

看到这个提法,当时我也感觉很诧异,药家鑫的行为怎么能和弹钢琴混为一谈呢?但是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冷静思考,李玫瑾教授讲的不无道理,她用了专业的犯罪心理学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而没有感情用事。后来,我又看了她对马加爵犯罪心理的分析,更加确定她对犯罪心理学,尤其是未成人心理的研究的专注和深入。

我看了很多李玫瑾关于教育的讲课,她从婴儿到幼儿、再到青少年,每一个阶段都分析的细致入微,而且都能切中要害,她在婴儿的教育阶段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必须要自己带,而且我记得她现在好像一直在建议,让生完孩子的母亲享受六年的带薪假。

对于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建议家长们好好听一听看一看,尤其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我感觉还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她能够从根源上找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和解决的办法,她可能不会让孩子成才,但可以保证孩子的心理 健康 成长。

李玫瑾教授是搞心理学的,但更重要的是她是搞犯罪心理学的。她的经验之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她对罪犯的观察。她的意见建议也是告诉大家如何从原生家庭着手,不让孩子长歪到不可收拾。这的确是一个片面的角度,但却很有效很直接。特别是现在中国的父母,真正懂孩子早期教育的很少。李玫瑾教授的很多建议的确能给为人父母的不少帮助。比如如何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如何不宠溺孩子,如何给孩子她最需要的爱等等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和方法。

看到有些人批评她的心理学理论过时,应用错误。这也正常。她那个年龄段的人当初学心理学的时候不就是弗洛伊德理论正盛行的时代么。再说哪一个理论不是在被不断完善中的?你怎么就知道你现在学的东西再过二三十年不是过时的东西呢?与其太细究那些学术的东西,不如像李玫瑾教授一样,把高深的理论化成浅显易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提示,给更多家庭带去好处。她讲座里犯的某些错误,你就用理论和实践来分析指出,提出你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建议。这才是真正的观点碰撞,对观众听众都大有益处。一味的批评,甚至漫骂,除了说明你很嫉妒,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今日说法说过一个16岁少女杀害自己母亲的案例,当时请的就是李玫瑾教授,记得她当时说她认为造成这个家庭的悲剧的起因是父亲对女儿缺乏交流与沟通,什么事都是自己做主,不经过女儿的同意就强行替她做选择。

说实话,我真觉得此时的李玫瑾教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她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很让人省心的那种,所以体会不到自己若是摊上这么一个混账孩子自己是什么感觉,难道她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平时交流沟通就很多吗?

药事件,李不是因为激情杀人而被网民们骂。激情杀人,大家是能理解的。而是因为她他对于为什么连续杀8刀的一个解释,弹钢琴的动作,成为一种习惯动作,于是在捅人的时候捅了8刀。

这种理论,源自认知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术语叫做行为迁移理论。但是行为迁移不可能发生在从钢琴到杀人这件事情上。行为迁移和认知迁移是有非常严格的条件的。说明她没有掌握这种迁移的条件。

对于迁移发生的条件,有两种要素要求综合考虑,第1个就是,训练任务与迁移任务要具有相同的要素才可能发生。

第2个就是。迁移并不会发生在任务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是否获得对训练任务的概括化理解。

对于认知迁移和行为迁移,在学习,教育和宇航员训练,军事训练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必须要准确掌握发生的条件才有可能应用于实践。

不管如何,对于弹钢琴的熟练化动作,都不可能迁移成杀人的习惯性动作。

另外从她的各种视频和言论中可以看出,她受到的理论背景影响,主要来自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比如说他认为小孩五六岁,没有学会规则以后就永远不可能培养出规则感了。这就是典型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原生家庭决定论。而事实上,心理学术界早已经抛弃这种原生家庭决定论了。人的人格是终身成长的,这是目前心理科学学术界的共识。

小明讲的心理学,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传播正确的科普心理学知识给大众。

~~小明讲心理训练

最近看了很多李教授的视频,讲的案例都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让我们可以更多的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

李教授也讲到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其实也告诉我们,如果你错过了孩子6岁之前的教育,又错过了孩子12岁之前的教育,那么18岁之前的教育就真的不能再错过了。

讲到心理学,我既认同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对人的决定性影响,也认同阿德勒的发展心理学。

对还没定性的青少年来说,对自我多数情况下没有清醒认识,一边想摆脱家庭的影响一边又会用家庭对待他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世界,造成迷茫和困惑,做出很多极端的事。其实还是童年的经历在决定着现在的行为。

为什么我也认同阿德勒的发展心理学呢?现在有一大批心理有点毛病的人,跌跌撞撞的走过了最难的青少年时期,摸爬滚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正视问题,且知道怎样克服问题,这样一群人是走出来的人。也有很多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依然在遭受童年经历的侵害。

人格是可以发展的,前提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

一句话评价就是,一个经常跨过界的犯罪心理学专业人士。

我有一个做警察的朋友,在多民族混居且民风彪悍的地方做警察,却支持证据先行和沉默权,非常值得佩服的一个人。

为什么提这个人,因为药八刀事件后,他认为不应该因为激情杀人这四个字去质疑李玫瑾。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至少从专业上来讲,她那套在警察实务中是有可操作性的。

但是,药八刀并不是激情杀人,在药家鑫案审理的时候,药说得很清楚,他杀人,是因为那是农村人,他怕被讹。这意味着他是经过思考然后去执行的,不是俩人吵架,抄起一板砖砸人头上。

李玫瑾在要素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做了一个被媒体不断放大的判断,这就是她争议的最初,也是她跨界的表现之一。

理论上,要素不齐,专业人士根本不应该发表判断。但考虑到媒体干预的因素,如果只出现一次,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杀母案发生的时候,她仍然不管不顾地把责任全面推向家庭。

根据报道,兇手遇到三个问题1.半岁成为留守儿童2.7岁发生车祸3.和母亲共同居住。

其中除了中间一条,有一定发生概率,其余两条,在中国的普遍性有多大,看看春运火车票多难买,就知道了,如果留守儿童=杀人犯,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差不多都有了杀人的能力,中国居然十几亿人,是不是很奇怪?

而中间那一条,7岁发生车祸,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指出车祸造成什么生理性问题(比如,如果前额叶受损,会使部分行为不受自己控制)。如果由此产生创伤后的心理问题,显然也不是靠爹妈的爱能够解决的。

后来在锵锵三人行上,对药案,还有马加爵案,她发表了一套她的价值观,一个是爱可以战胜一切,一个是性冲动的男孩子容易犯暴力错误。

爱与美这事和我的价值观不符,我是金牌女王那套逻辑,和你一样惨甚至比你更惨的人,没有去犯罪,你去犯罪,只能说你有问题。

第二个观点嘛!我是认可的,扩展说一下,李玫瑾还原马加爵案,认为,马加爵在假期看黄片,召妓,被室友知道,打牌的时候,被室友提出来,羞愤杀人。

马加爵案年头比较长,所以,这个是可能发生的。降低性的耻度,使性压抑不至于到犯罪边缘,这点我是认同的。

这里要说的是,在那期节目中,她承认她对高学历的青少年有偏爱。

她目前从事的第二个事业,是 育儿 专家事业。这个就属于明显跨界了。

心理学作为一个科系,下属多种专业,儿童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完全是两个门类。当然,是有互通的,这令得她的 育儿 观点很容易显得似是而非。

从大面上来讲,我并不认同她有资格去大谈 育儿 。原因很简单,样本不够,量不够,质也不够,并且偏向性明显。

李玫瑾有一个女儿,据她说很优秀,但一般来讲,在亲妈眼里,自己的孩子都很优秀。不信你去问冰箱男的妈,她儿子优秀不优秀?

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李玫瑾的女儿属于中等偏上,可能可以再靠上一点。这个偏上还包括很多先天和环境的因素,有一个做教授的妈,不管是基因还是生活环境都要优于其他孩子。在父母同等学历,同样的城市,甚至同样的小初高中的情况下,有多少比她女儿优秀的?有多少不如她女儿的?

这只是一个样本,而且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样本。如果以此来论断李玫瑾的 育儿 经是成功的。那么,那些在棍棒底下成长的,有一样学历,差不多人生的人,但父母的学历更低,成长环境更易恶劣的人,难道能证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正确性吗?

哦,提一句,以中国那代人的 育儿 经验来讲,后者的样本量大概更足够一些。

这道理就和郑渊洁把他的孩子培育成才或者不成才,都不足以证明中国教育好与不好。

她的另一个样本来源可能来自于犯罪者和案件幸存者,比如她常拿来说的,善良可以救命。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绑匪绑架了很多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对凶犯做了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这一屋子的孩子(还是救了他自己,忘了,有兴趣可以查一下,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这仍然是孤证不立,同样的,我们可能可以找出更多的案例来说明善良可以要命。这只能说,在这个案件里,这孩子的一句话对凶犯有良性的触动,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更多时候是没有触动。

而犯罪者角度上,她把她的爱是一切理论用得非常得泛滥,嗯,就是滥。好像只要孩子在爱里成长就不会犯罪一样,别逗了,给你一个天生反 社会 人格,你爱他,他接收得到吗?这不是再基础不过的犯罪心理学的问题吗?

这套理论最大的恶,就是犯罪者皆可同情,如今只要有男的杀人了个认识的女的,甚至杀了人全家,就拿感情纠纷说事,就是这个理论过度推广的恶果。

对犯罪者成长环境和心理生成的归因,只适用于预防犯罪,不适用于犯罪以后的开脱。这一点,至少在国内是非常混乱的。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的重要人物,李玫瑾在这一后果上有没有一点责任?

而基于爱是一切的理论,她又提出了三年产育假的逻辑,理由是,要在孩子三岁以前给到足够的爱。

她提了一个反向的方式,说有些人在三岁以前玩命打孩子,因为孩子在此之前没有记忆,要打服了,以后有记忆了好带,还不记仇。

我不知道这个反向方式是从哪来的,人类幼崽出于生存需要,是最可爱的阶段。换句讲,人家就是照着成年人类产生保护欲的方向长的,说惹毛了,再可爱也不管用了(或者可爱度不够)开揍那是有的。有目的,且目的不是杀人(比如杀女婴),而是教育,这也太违背人性了吧!

她基于这个不太合情理的 育儿 方式提出反驳,指出孩子在三岁以前虽然没有显性记忆,但是会有潜意识,所以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爱。

其实人家反向也是表示孩子会有潜意识,能打服呗!

还是那句话,人类幼崽出于生存需要,是最可爱的阶段,所以天然感受到的爱就不会少,再多不是溺爱啊?

接着,她又提出,不能给孩子一直换照料的人,因为这样孩子会混乱。所以要一个人来带,建议给母亲三年产育假。

人类不是群居动物吗?认识更多的同类,并且产生联系,本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好吗?既然三岁以前的潜意识这么重要,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人类本来就应该和很多人类共同生活的思维模式?

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乱?

卡伦·霍尼和多萝西·迪纳斯坦告诉我们,男性对女性的恐惧, 特别是他们在婴儿期对母性的主体力量的恐惧 ,都 历史 性地具体化为对于女性的诋毁——《阁楼上的疯女人》

卡伦霍尼是19-20世纪的心理学家,死于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说,在李玫瑾开始从事心理学专业之前,关于婴儿时期母亲对于婴儿的影响已经有了论着。如果她试图转业到儿童心理学方向,从专业角度往 育儿 专家发展,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在这些已有论据中,寻找可以反驳的理论,而不是拿着自己普普通通的心理鸡汤往死了灌。

退休老太太有发挥余热的心,我们能理解,但目前看来,李玫瑾的余热显然有点毒。

李教授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看过她对教育的一些分析,我特别认同,尤其是李教授不会把孩子的所有过错归结到孩子身上,而是归结到教育,孩子结交坏孩子是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她认为一个人脾气大那么她的童年一定是有缺失的,有些人并不是有意脾气大,而是控制不住自己!

很多视频中子女不孝被骂,近期播出的电视剧《都挺好》引发共鸣、十几岁的孩子杀人,难道是孩子的错?很多人建议将14岁不服刑事责任这个年龄降低,有什么意义?你把一个14岁孩子判30年能干嘛?父母干嘛去了,没教好才应该进监狱不是吗?所以很多父母都是放养,出了事一点也不自责!

还有就是对于小孩子如何教育,李教授的很多话也能让很多人醒悟,各个年龄段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打骂吼!总之,多看看这些视频有好处,也不说过分夸谁,捡有用的听!

谈谈我的看法,三点。

作为一个罪案剧的爱好者,对犯罪心理学和犯罪心理侧写比较着迷,李玫瑾老师除了是国内犯罪心理侧写领域的数一数二的专家,还有一个专业领域,就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预防。

她经手的真实案件何其多,绝不是什么样本不足,相反,是接触了足够多的某些类型的犯罪人和犯罪行为,在研究其与幼年家庭教育的相关性时形成的自己独到的理解。

所以说实话,李老师的观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怎么培养出好孩子,而是怎么才能不整出熊孩子,这么看来,应该都是实实在在得来的血的教训,起码值得家长一听,给自己提个醒。

李老师赞成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观点: 就是在孩子年幼时,6、7岁至多青春期之前,是形成影响一生的重要观念的时期,这个观念会指引在人遇事之时,一瞬间的下意识反应,很多时候决定人一生的就是这一瞬间。

比如,药家鑫案件,按照李老师的分析药家鑫在幼年时期,家里过度强调学琴的重要性,在练琴这件事情上极为严苛,一旦练琴时犯了错打骂特别要命,导致药家鑫在犯了错这件事情上内心感受极度恐惧,没有形成犯了错不可怕,可以改正和弥补的朴素观念。

所以到后来开车撞到人,他在一瞬间的念头不是补救,而是杀人掩盖错误,这也是李老师为什么说药家鑫是激情杀人的考量。

再比如,马加爵的案子,其实是因为灭口,因为马加爵出身贫困家庭,他印象最深的观念就是家人常说的人穷志不穷,穷人也有气节,所以当自己招妓的事情被室友发现,并在牌桌上被人拿来威胁时,为了保全所谓气节面子才走了错路。

但是以上所说绝不是为了犯罪人推脱,恰恰相反,我们要归因,要吸取教训,起码我觉得药家鑫和马加爵案里,包括前段时间热议的高中生不堪妈妈唠叨,开车门跳江的惨剧,就是因为幼年家庭教育中欠缺了生命教育。

“人命大于天”——不管是别人的命还是自己的命,都是最宝贵的。

恰恰这个最最应该植入内心的朴素观点被忽视了。

在幼年时,该有的观念没有植入孩子内心,而不该有的错误念头却根深蒂固。 这就是很多犯罪人童年生活的养育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理解李老师很多的其他观点:

比如三年产假的提议,其实是提倡幼儿时期亲子陪伴,隔代教养很容易出现的就是:重物质轻精神,缺乏人生观的指导教育。

比如幼年教育要奖惩有度,惩罚的作用在于将正确观念深深烙进孩子的心里,一生受益等等。

李老师是犯罪心理学家,不是 育儿 专家,她的观点有她专业背景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不应该是深入全面长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特点,尽可能多的学习尝试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么?

那些叉着腰评判别人的,指手画脚纸上谈兵的,要么你没孩子,要么就是干啥都爱找标准答案。

可教育孩子这件事 是一门广深的学问,绝不是依靠哪一派理论或者哪一种观点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更何况它是绵延一辈子的人生课程, 哪会有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呢?

居然有人说原生家庭对人影响的定论被否定了!一个职场心理专家真的就去研究职场吧!先不说这个定论是近几年才被放大来说的,就说原生家庭影响的问题。

我们大部分人,原生家庭会陪伴我们人生的前20年甚至更多。父母如果在前五六岁没有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只能说明父母就是如此,他们改不了,那么日积月累除去前5.6年,剩下的十几年又会如何,难道不是影响?

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大吗?如果不大为什么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在南方那边会那么严重?那边生男生女的固有思想是一代传一代的,他们的父母鄙弃女儿,她们大多数也会认为女孩就是不如男孩。这难道不是家庭影响?如果说这个问题太大,那换个。

家庭暴力婚姻不幸,没有人在20多岁未婚时会想过以后会过得不幸福。也许你的父母幸福美满,但如果你的婚姻不幸带给孩子的伤害又是多少?现在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吵架暴力离婚,而导致不愿结婚的?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伤害不可估计。你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你骂人说脏话,孩子也会。你认为小错误不算错误,熊孩子就是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无所谓。

所以,家长要做好人,孩子才好做人。

专业的犯罪心理学知识我不知道,对那个领域也不了解。

知道李玫瑾教授是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个李玫瑾教授分析马加爵事件的视频。

在这个视频中李玫瑾教授对待马加爵的父母的态度和评价让我对李玫瑾教授印象很深刻。她说马加爵的父母很淳朴很善良。马加爵的父母在知道自己的儿子犯了这么不可饶恕的罪时,马加爵的父母让自己的儿子回来认罪。同时,马加爵的父母带着他们全家在每个受害人家人长跪不起,乞求原谅。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人犯罪,有时他的家庭也会承受莫大的压力。很多犯罪人家人是很善良的,犯罪人可以不顾自己,但是的行为不但对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庭带来了伤害,也对他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伤害。

后来看了几个李玫瑾教授分析的案件,药家鑫案件,白银案件,章莹颖案件。其实,我个人还是很认同李玫瑾教授分析的思路。如果大家有谁不认同李玫瑾教授的观点,其实可以当做一个故事听,或者是当做多一个看待这件事的一个角度。

让我深深的喜欢上李玫瑾教授的一点就是她所做的公益。

她说过一个犯罪分子,很年幼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跟着年迈的奶奶,稍微长大一点就出去流浪,没有谋生的能力只能靠偷维持生存,然后被抓起来了,接触的也是一些不务正业的犯罪分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放出来依然没有很好的谋生能力,常常还是会犯罪。这样恶性循环,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像这样的人在年幼的时候我们 社会 要给予一定的关怀。

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小孩,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己的工作事业很重要,挣钱很重要,但是小孩的成长更加重要。

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视频推荐大家看看,值得一追。

⑥ 育儿专家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平庸的一生,却过得很幸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会感到迷茫, 所以有些父母也会选择寻求专家的帮助。 有些人认为专家拥有更为丰富的 育儿 知识,所以能够培养出更为出色的孩子。正因如此, 很多父母在 育儿 方面也会选择向专家学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正因如此, 她在 育儿 领域有着极高的权威。 而大众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她的女儿在读书、工作等各方面都会足够出众。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玫瑾教授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她认为心理阳光比智力更加的重要。所以很多父母都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李玫瑾教授却相反,她曾经说过,她宁愿自己的女儿考不上 名牌大学,也一定让她生活的快乐。

而在女儿写作业的问题上,李玫瑾教授在访谈中曾经表示, 她要求女儿必须在晚上十点就上床睡觉, 而女儿作业没写完,她会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话告知老师女儿作业没写完的原因, 因为她担心女儿超过十点睡觉, 隔天会因为睡眠不足所以没办法专心听课,所以希望老师能够谅解。

而她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 她女儿的数学曾经考过15分。 而女儿表示自己已经很努力在学数学,但却怎么都听不懂。而李玫瑾教授也给予了女儿鼓励, 后来也建议女儿选择一个不考数学庆携的专业。

而女儿一直对音乐感兴趣,也提出想要当音乐老师,而李玫瑾教授也选择支持了女儿的选择。 而现在她的女儿已经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虽然平庸,但却过得很幸福。

看到李玫瑾教授女儿的现状,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说到:" 自己女儿考15分还有脸教育别人怎么当父母。"

甚至有的网友认为,普通父母也能够教出这样的孩子, 所以专家养成一个平庸的女儿是不值得炫耀的。

很多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他们会认为, 孩子平庸就意味着父母教育的失败

然而有数据显示, 社会 上有5%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精英, 而85%的孩子过上平庸的人生 ,而10%的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会成为 社会 的底层。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精英, 但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的成长。

平庸并不是失败, 有远见的父母也不会怕孩子平庸 ,平庸并不是碌碌无为,所以他们更怕的是孩子不幸福、不快乐。

着族禅名学者周国平曾经说到, 如果一个人已经尽了力,但得到的结果却不是最好的, 而只是次好,甚至是次次好,那也应该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同样的,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那么无论结果如果, 父母都要坦然去接受它。

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要做的就是 将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就像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她并没有逼女儿去学, 而是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 ,并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父母, 千万不要拿孩子的不足去和别人的优点相提并论 ,而是应该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过上幸福、开心的生活。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誉穗伏同, 所以适合的教育方式也就不相同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认识到,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欲望。

我是尼莫妈妈 育儿 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⑦ 李玫瑾:如何给孩子找对象,睁大眼睛看清这2点

孩子找对象,挑对人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说: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一个人的成长在家庭,所以探究他的来历,我们往往要追溯到他的家庭成员。李玫瑾教授表示掌握这2点,将对孩子的婚姻至关重要。

大多数人二三十岁时谈恋爱,他们的父母通常是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大概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家里的基因不错。哪怕家里只有一位长寿老人,也是能说明这家人有长寿基因的。

这是从生命 健康 上来考虑,而且,老人的长寿还能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良好,饮食合理。

最主要的是,家有长寿老人,说明子女对待老人不错,这家人秉性没有太大问题。试想,如果子女不孝,啃老或是算计老人钱财,对待老人态度恶劣,老人生活得战战兢兢,又怎么能活得开心长寿呢?

老人长寿,也意味着老人教子有方,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好的家风,是可以代代传递的,进了这样的家庭,又怎会不安心呢?

了解过家里老人之后,就需要了解对方父母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两人结婚,婚床上睡的是六个人,除了夫妻,还包括对方的父母。

这就足以看出,婚姻,其实是2个家庭的事。

一个人的根在原生家庭,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和对方聊一聊他的父母。如果他谈起自己的父母,一脸幸福,滔滔不绝,比如说到:他父母感情很好,爸爸幽默、妈妈贤惠。

这种人的家庭就非常好,说句夸张的话,可以闭着眼和他结婚。

因为大家在这一点上都能达成共识,那就是幸福有爱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同样有爱。

如果对方谈起父母,一脸不耐烦,还总是抱怨:“说他们有什么意思,你是跟我过,跟他们没关系,我们家的事你少管。”

又或者是“我爸是酒鬼,一发疯就打我妈。”“我妈就爱打麻将,输了钱就和我爸吵。”

这种要么是原生家庭带给了他创伤,要么就是家风不好,父母酗酒,母亲不顾家,这些情况的家庭一定要慎选。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孩子站着父辈的肩膀上看世界,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睦的家庭背景,会让孩子拥有一个 健康 平和的好心态。

这样的孩子一般心理 健康 ,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会比较好相处。

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完美的伴侣。

即便婚前精挑细选,处处考察,经历了考验步入了婚姻。但并不代表婚后的生活就能够一帆风顺。

再好的恋人,再浓烈的亲密关系,都需要两人共同维系,用心经营的。

婚姻生活里守住底线,把握大原则和关键问题,其他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不必计较较真。

婚后生活相处慢慢磨合,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两人互相包容,携手前行,才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⑧ 李玫瑾: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长大后这4种缺陷就越明显


有不少家庭正处于这样的状况中,那就是父亲负责出门赚钱养家,而且是一年到头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望老婆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妈妈的陪伴,对于父爱是怎样的,这些孩子只是模模糊糊认识一些基本的,很难体会到父亲的陪伴。

像这样的丧偶式 育儿 ,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会产生难以弥补的伤害,这也让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曾经的一句话:“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不仅难以管教,长大后这几种缺陷就越明显。”

1、难管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关心周边的孩子,那些不听话很叛逆的孩子们,往往原生家庭孙野环境不完整,要么缺少父亲的陪伴,要么是缺少母亲的陪伴,又或者是父母出远门打工,孩子交给老人带。

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总有一种爱是缺粗谈席的,而如今缺少父爱的孩子占比更高。 缺少父爱的孩子,不仅难以管教,长大了也会变得叛逆,不愿意与父亲交流等等。

2、孩子的婚姻观念受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则凳喊子对于异性的认知是父母开始的,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将母亲作为异性榜样,将来寻求伴侣时,会在无意中以母亲作为参考,挑选比母亲更优秀的异性,女儿也是如此,会把父亲当作偶像。

如果一个家庭有女儿,并且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观念,对于择偶对象缺乏榜样,容易让女儿在婚姻中吃亏。

3、性格不够自信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能够继承父亲勇猛阳刚的气质,做事果断有自信 。但是长期缺少父爱,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现缺陷,最直接体现的就是不够自信。

比如学习举办某些家长活动,有些体能类型的活动,妈妈上场并不占优势,所以这时候需要爸爸出场,并且拿下好成绩,也会给孩子留下一个榜样,孩子会更加自信,反之,孩子长期缺少这些不起眼的榜样,也容易变得自卑。

4、长大后社交能力差

家长们为了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在过节时都会带上孩子一起走访亲朋好友的家,并且嘱咐孩子要与人问好。其实这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学会去尊重他们,也在无形之中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如何去与人打交道。

但是缺乏父亲陪伴这样的“丧偶式 育儿 ”,妈妈往往会觉得孩子缺少父亲的培养,所以会对孩子十分疼爱,不舍得让孩子受苦,让孩子活在没有危机感的“舒适区”里。

而长期活在舒适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与人打交道时不会换位思考,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在社交能力上表现比较差。

虽然以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环境来看,爸爸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来源是没错,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如今 科技 发达的时代,陪伴孩子也变得多样化起来,经过父亲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是能够借助智能手机,与孩子通个视频,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不仅增加亲子间的感情,也能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只要自己想要陪伴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彼此的感情共鸣。

⑨ 女儿早恋做父母的如何去跟她交谈

女儿早恋,父母应当这样做:
1、态度不要强硬,要晓以利害。告诉她有好感轿笑前很正常,父母可以理解。
2、但是如果自己的前途未卜,以后的结果无法把握。
3、可以让她自己订个目标闭清,考上心仪的升烂大学,再谈感情。

⑩ 如何养育出优秀的女儿李玫瑾建议:坚持5个原则,让孩子有担当

作者/青青

编辑/青青

当生了女儿以后,不少家长就开始想怎么培育女正弯扰儿,才能让女儿在这个 社会 当中立足,乃至拼出自己的人生而不依赖于其他人。那么,在这里 育儿 教授李玫瑾就表示,坚持五个原则,才能让孩子有担当。

不过在这之前,如何养育出优秀的女儿,还得靠家长自省,比方说家长如果有这三个错误的养女儿习惯,那么也会给养女儿这件事造成不小的影响。

第一:要求孩子做个贤妻良母

有些家长因为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总是认为女子不如男,因此,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也会变得格外传统落后。比方说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是朝着让孩子自主独立的想法发展,而是给孩子灌输一些以后怎么当别人的贤妻良母这类的话。

如果长期这么教育孩子的话,孩子以后就会真的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嫁人生育,而不是完成自己的理想,或者实现经济和人格独立。

第二:娇生惯养

虽说女儿要富养,然而娇生惯养却不是合理的富养方式。因为娇生惯养的孩子,会特别依赖父母,即使出去 社会 了,仍旧会以依赖别人为主,这样的孩子不懂得进取,总是想通过别人的帮助过活。因此,女儿千万不要娇生惯养,更不能溺爱。

第三:施加太多压力

不少重男轻女的家长,总是认为女儿以后要嫁出去,因此跟女儿表示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以后嫁出去要从她身上拿回来。

或者说以后举旦女儿结婚一定要让对方入赘,通过这样的话,女儿即使对婚姻有憧憬也会慢慢抹淡直到恐婚。

由此可见,以上三点确实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按照李玫瑾教授所说的五点培养孩子呢?

原则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的责任心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孩子在人际来往或者职场闹樱工作当中,责任心非常重要,这事关别人对你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责任心非常低下,那么别人对孩子就会不信任,以至于不愿意来往,上司也不会愿意把重任交给孩子。

原则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就如上面所说,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迟早要相夫教子因此不如早点学点家务活,这样说法是错误的。应当让孩子知道是为生活的自主独立而学家务活,而不是为了当贤妻良母而学做家务活。

:

原则3: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并非是瞎吃苦,而是毅力和恒心。做一件事倘若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很容易中途放弃,因此,家长需要教育孩子怎么沉得住心吃苦,然后通过坚持完成一件事,这样才能锻炼出孩子的恒心。

原则4: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

我们除了身体以外,精神和心理的 健康 也要注意,如果孩子容易悲观的话,那么很容易被挫折给打败,甚至因此变得消极和颓废。

因此,通过好的家庭氛围渲染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可以说非常重要。

原则5:培养孩子的勇气

无论什么困难,假使有勇气的话,那么相对来讲事半功倍,因为这些困难和挫折都是需要自己推自己一把才能前进去尝试甚至超越。

如果没有勇气的话,那么很容易中途退却,导致自己无法迎接挑战,因此,给孩子培养勇气可以说很关键。

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只要父母用心对待,女生也会对自己的父母敬孝,因此,不要用重男轻女的目光看待他们。

并且,在教育和资源培养上也不要用以往传统落后的观念,只有用平等的角度培养孩子,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才。

阅读全文

与李玫瑾如何给女儿选择婚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全国哪些省美女最多图片分布 浏览:122
漳州事业编制第一个月工资多少 浏览:960
爱情里走过哪些弯路 浏览:342
白娘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浏览:498
无矛盾的婚姻怎么处理 浏览:578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词语成语有哪些 浏览:536
凑合的婚姻有哪些 浏览:286
台湾婚姻法有哪些 浏览:687
双鱼座放弃爱情说明了什么 浏览:935
305暗示什么意思爱情 浏览:596
事业编管理工资一年涨多少 浏览:587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是什么学院 浏览:831
如何让业主充满幸福温度 浏览:689
咖啡经济学怎么样 浏览:602
幸福的伤痛是什么原因 浏览:396
涉嫌经济案件在看守所能关多久 浏览:798
推开窗是故事里的人什么歌 浏览:607
如何跟事业心重的男人谈恋爱 浏览:999
资本主义初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 浏览:123
有妈在就幸福是什么歌 浏览: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