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华民国 婚姻体制
其实我国历史上都是号称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如《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但这都是名义上的,因为不禁止纳妾,实系一夫一妻多妾制。中华民国时期1930年的民法亲属编虽禁止重婚,但国民党政府司法院1931年院字第647号解释却声称:“取妾并非婚姻,自无所谓重婚。” 所以中华民国的一夫一妻制是名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其实质亦系一夫一妻多妾制。
⑵ 民国时期中国的婚姻有何变化
民国时期是指1912(民国元年)—1949年,这段时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结束、民国建立,政治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社会经济相应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些冲击着城市传统社会结构,传统婚姻制度也受到挑战并开始出现了变动。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从而揭示民国社会的变迁。
在经历了清末维新、辛亥革命到民国成立等长期社会演变之后,民国社会恰好处在“破坏告成,建设伊始”的时间段。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婚姻是附于家庭的,婚姻纯粹是为家庭和宗族传宗接代的需要而存在,“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因此,婚姻带有宗族主义色彩。包办买卖婚姻,男女毫无婚姻自由。按照封建礼法的规定,婚姻缔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①主婚权操与父母、祖父母等尊长手中,实际上是由男性家长行使的。青年男女结婚之前很多都没有见过面,结婚之后才开始培养感情。有的夫妻之间长年累月没有产生感情,却也因为受到封建但由于受封家长制、孝道等伦理观念的支配,两千年来人们无法摆脱而只能牺牲自我,以维系家族,根本不可能期待从婚姻中得到爱和快乐。这是一种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和家族利益的婚姻制度,它和传统封建家庭制度共同维护着宗法一体化的封建统治。
此时的婚姻是公开的一夫一妻制、男尊女卑、实行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此时的婚姻弊端重重,使青年男女没有婚姻的自由,更谈不上自由恋爱。
人类自古至今,所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制)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是以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社会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②
中国传统的家庭与中国的小农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少。而到了19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展。人们离开土地,进入工厂,经济开始独立,使青年男女脱离了父母的支配,此时人们之间的接触,为自由恋爱提供了条件。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是青年男女更为独立,使婚姻的变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宗族理论思想的束缚也是一方面。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封建专制政体崩解,传统社会关系开始松动,旧式婚姻家庭制度也受到影响,尤其是民国新法律的制定,加速了传统婚姻制度的解体。新《民法》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男女经济地位平等、离婚自由,传统婚姻制度正逐步失却以往的政治基础与法律保障。这给了传统婚姻制度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外此时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不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号,而且提出了“废除婚制”、“婚姻革命”的主张;婚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纳妾制受到猛烈批判,一夫一妻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婚姻日益自由,包办婚姻逐渐减少,自主婚姻增多,离婚更加自由,离婚案件增多。
这段时间又有许多青年奋起开始思想大解放。梁启超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恋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③谭嗣同则以自己的婚姻生活实践一夫一妻制原则。二十世纪留学生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他们有西方社会生活体验,更加痛恨传统婚姻制度,对其批判更为彻底。1920年,上海《民国日报》曾开展“关于废除婚制问题”讨论,不少人主张废除婚姻制度,我们要有“自由的人格”,而“自由结婚,是一种彼此相互专利的结婚,是不合于‘自由的人格’的,所以我们要反对之。”④无政府主义者易家钺曾借“社会主义”的标签攻击一夫一妻制,鼓吹“无家”、“无婚姻”;⑤还有一些人把“爱情自由”与“通奸自由”、“性的解放”、“肉欲的解放”混为一谈,造成旧道德的否定与道德的虚无主义之间的混沌与朦胧。1926年自命激进的长虹发表《论杂交》一文,否认一切婚姻制度,侈谈“性”自由。⑥这些过于激进的改革主张否定了一切社会伦理道德,缺乏足够的现实感和严密的科学性,无法正确指导婚姻变革。
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纳妾制度,使女性的地位处于被掌控的地位,女性永远只能听从男性的指挥。在爱情上,由于丈夫的多妻,使的这些妻也好妾也罢,都得不到一份唯一的真爱。即使有爱,也不能使唯一的专属与自己,这是对女性爱情的不公平和践踏。多少妻妾,为了争宠,发生明争暗斗,搞得家庭生活不和睦,有的家庭甚至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些负面影响不在少数。
民国建立后社会舆论和妇女团体均发出强烈呼吁,“禁止蓄婢纳妾”,“纳妾者以重婚罪论”坚决要求取消一夫多妻制,传统婚姻的一夫多妻制遭到社会的普遍反对。此时的妇女也不再永远处于受压迫地位,他们会为自己的权利而战。妇女已经开绐觉醒,她们已向不平等的一夫多妻制发起冲击,畸形的婚姻形态正受到人们的挑战。社会上的婚姻也开始提倡一夫一妻制度,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家庭和睦。同时,这种观念也受到了社会的支持。这样更加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感情的牢固。
同样,这一时期,父母对儿女婚姻的主动权渐渐消失。离开土地,进入工厂;离开家庭,进入学校等等,以及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传入,使得青年的经济地位独立了,不再要依靠家里的支持,能够主导自己的一切。与此同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种种条件,使得青年开始交流频繁。男女结婚不再建立在相亲或者父母的要求,青年男女之间又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结婚的基础从互不相识,到此时的自由恋爱,相爱而结为夫妇。父母的强求也减少,婚姻的自主权增强。家庭的成立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同时也是为了维系爱情,因此,夫妻关系也日趋平等,传统婚姻中夫为妻纲的观念已在淡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正常的夫妻爱情生活,夫妻感情日臻浓厚。
传统婚姻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侍奉父母,而民国时期的青年男女的婚姻目的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时的知识青年更多是我了浪漫,希望彼此一起生活,走过人生的日子。与此同时,离婚率也提高了。这时男女双方不再为了家族、为了礼教等束缚自己。男女双方认为没有感情或者失去了在一起生活的意义,就会选择和平地离婚。这也是一种告别彼此痛苦的方法。
在这个社会变迁的时期,婚姻制度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说,从婚姻制度的变迁折射出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一时期,人们在思想、生活习惯、处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变革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家长制和男尊女卑、妇女节烈等传统纲常伦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间接导致传统统治基础的初步削弱与分解,推助了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⑶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那些姨太太何去何从
在古代封建社会,我国实行的是“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当时,女性的地位相当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遭到了整个社会的歧视和轻视。而任何一名男子,就算有了妻子之后,依旧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纳妾。
这样的男权封建制度,一直到大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后,才第一次颁布了法律规定男性禁止纳妾的条例。但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大家都自顾不暇,更无人会监督这一条例是否生效。因此,表面上来看已经禁止纳妾,但民间富人纳妾的现象依旧泛滥。
解决的办法比想象中的简单,就是尊重这些女子的想法。若不想接受这样的婚姻,那就离开,回老家或者重新找一个丈夫。若想维持现状,那就保证正妻的地位不变,但“小妾”或者“姨太太”的称呼从此被消除。在这样的规定下,那些姨太太们也都十分满意,她们有的重新结婚,有的维持原状,安心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救生圈认为,这样的规定还是非常合理的。毕竟,这些封建制度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全改过来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虽然“一夫一妻”制度是必然趋势,但面对旧时的制度,也要先保持尊重的态度,在人性化的规定下,最终达到彻底消除的效果。对此,你如何认为呢?
⑷ 民国时期如何谈恋爱
当时只有少数精英的才会有自己的自由恋爱的,多数都是父母包办的,婚后才恋爱。
最出名的有10个人的恋爱故事。
还有一本书 《叫民国时期的恋爱》
核心提示:最被人言说的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
最被人言说的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
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望一个安稳的家。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都和这位大才女有着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纵使外界对于林徽因有多少种解读,她临终前交待刻在她墓碑上的,是建筑学家林徽因。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在包办婚姻中最是幸福的爱情:胡适和江冬秀
胡适的婚姻是包办的。江冬秀,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与胡适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远。他也抗拒过,不过胡适与鲁迅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抗争到底,而是很快妥协了,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胡适很快适应了这场包办婚姻,并与江冬秀越过越和睦。
蒋介石曾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其实这不过是对胡适惧内的调侃。胡适每次和太太照相时,总是让太太坐着他站着,还颇为得意。胡适有个癖好就是收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当他发现当时只有德国、日本和苏联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时,就下推断说有怕老婆故事的是民主国家,没有的是专制独裁国家。他还提出了着名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和太太厮守一生,其实惧内不过是玩笑话,谁都知道这个“惧”,完全是由爱产生的。
最老实却又霸道的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看张不被打动,有人传言沈竟然要自杀。张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张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拿着一大包文学名着敲开了张家的大门。沈鼓起勇气说到:“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欣然同意,张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八个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沈从文为我们留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最传奇的师生恋: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是一位“英雄”,他还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许广平决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鲁迅的亲密伙伴,也是着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
以文会友向来都是中国的浪漫传统,而以文结缘则更是一段佳话。原本素昧平生的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杂志中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就是爱情定则的讨论。鲁迅虽思想激进,却迫于母命与无爱的朱安女士结婚,长期为旧式婚姻所羁绊与煎熬,而许广平当时也受着娃娃亲的困扰。有着相同苦恼的两个人在交流不同的爱情观的同时,渐渐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后来许广平成为了鲁迅的学生,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最终修成正果。 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毫无疑问,他们二人共同谱写的一曲爱情之歌,不但是至感人心的,也是激情浪漫的。
最凄美绝怨的纯真爱情:林淑华与徐惠民
林淑华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而徐惠民出身于贫寒之家,在给林淑华做家庭教师时,两人深深地相爱了。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除了贫富的差距,还有吃人的封建礼教。心高气傲的徐惠民在林淑华家人的侮辱和林淑华的爱中痛苦地挣扎,最终决定一定要在上海出人头地,他选择了在圣约翰大学读医科,一路走来分外艰辛,而林淑华为了爱的承诺苦苦地等待了八年,却只换来两年的相守。徐惠民的离世留给林淑华一生的追忆,她用手中的笔记下了他们爱情的点点滴滴,于是《生死恋》的结集出版,既是对他们爱情的纪念,也实实在在是民国时期绝版的爱情白皮书。
最是昙花一现的风光爱情:郁达夫与王映霞
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着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郁、王之间渐生罅隙。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更传闻王婚后曾为戴笠堕过胎,致使夫妻反目,王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愈裂愈深,终至最后在新加坡恶脸相向。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这对当年的“神仙侣”最终以“协议离婚”而分道扬镳。
最具电影色彩的爱情:冰心和吴文藻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未来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1923年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冰心代同学找弟弟找错了,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样遇到了吴文藻。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获得爱情后的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而吴文藻在求婚信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冰心的理解: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婚礼。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他们美满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最是难以评说的爱情:徐志摩与陆小曼
爱与幸福似乎存在着一种吸引,但又存在着一种抵制,或许纯粹的爱是难以融入世俗之中的。军校高材生王庚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以后,他的同学隔三岔五就来他家里蹭饭,一来二去把他的妻子都给蹭走了。这个蹭饭的男子叫徐志摩,而这个才貌双全的妻子是陆小曼。他们的爱情轰动却难容于世人,这徐志摩领着陆小曼去找老师梁启超证婚时,就被老师大骂。有才情的人容易感情冲动,陆害怕这个感情丰富的才子移情别恋,对其看护甚严,不许徐再有取妾的打算。徐对陆用情专一,可是徐死后,陆却与翁瑞午同居,陆小曼依然相信爱情?还是我们没有参透爱情的真谛?而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言语来评说。
最是心心相印的爱情: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媛。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杨绛先生回忆说:“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再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因为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
据说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清华才子,在家里对杨绛关怀备至,钱钟书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个传统一直到老。
最是迟到的美好爱情:陈寅恪和唐筼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往往被演绎得风风火火,好看却虚假。我们都期待相濡以沫的幸福归宿,这才是心安之所在。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与赵元任成为同事。陈“愿有家而不愿做家”,“赖”在赵元任家不走,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肠,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还不成家,就说:“寅恪,这样下去不是事呀!”陈答道:“现在不是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了。”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呀!”于是赵元任夫妇与他人合谋为媒,将唐筼介绍给陈寅恪。两人一见钟情,陈有大才,唐亦巾帼不让须眉,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一代大儒年近四十才找到自己的家。有人说唐筼好像是专门为陈来到这个世上,陈死后不久,唐也离开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民国时期十大爱情故事,民国十大情侣.htm
⑸ 民国名人们的原配夫人们,为何全都遇到始乱终弃的命运
民国时期,是个动荡的时代,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思想信仰都是处在剧变之中,受西方传入的新思想影响,民国时期的人们思想上更为开放,更向往自由,尤其是在婚姻问题上,讲究自由恋爱,你情我愿,对于老式包办婚更是不屑一顾。
民国闻人们大多出过国喝过洋墨水,思想境界上比之普通人更为高上一筹,封建式的老旧婚姻更是他们强烈抨击、厌恶的对象,然而非常遗憾的处在大时代变革中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因种种原因往往成为了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为了冲破家庭束缚,解开封建枷锁,他们或者逃避婚姻,或者冷漠新妻,总是以极端方式表示与旧社会的决裂,这也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生活极其不幸的所谓的“原配夫人”。
她们在极好的青春年华,将一生奉献给了一个陌生的男人,然而除了得到一个貌似光鲜的“名份”外,其他就如浮云般不可触及。这是她们自身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于氏
1876年,17岁的袁世凯在河南老家成亲,妻子是沈丘于氏。
据说于氏的祖父是淮阳首富,于家是典型的家长式封建家族,对于女子的教育,遵循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而于氏知识修养欠缺,对新生思想新生事物也比较抵触。
对于这样一位元配夫人,袁世凯自然是不满意的,两人唯一的成果也就只有长子袁克定了。在一次接见公使过程中,于氏在面对外国人的握手礼时根本不知道手往哪里摆,这使得袁世凯对她越是看不惯,也就逐渐冷落了。
卢慕贞
卢慕贞是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出生于广东香山的书香门第之家,十七岁时与当时十八岁的孙中山结婚,生下了三名子女:孙科、孙?约八锿瘛?/p>
卢慕贞的父亲卢耀显曾经在海外经商,家里条件优越,卢慕贞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型女性,当孙中山在外奔波革命事业时,他在家里尽心尽力操持家务,让孙中山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卢慕贞携子女赶到南京伴随在孙中山身边。1913年,孙中山赴日本考察,卢慕贞也是一同前往。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在日本期间,宋庆龄开始担任中山的英文秘书。1915年两人相爱,正是在同年9月,孙中山与卢慕贞摊牌提出离婚。面对同盟会元老们的强势支持,卢慕贞却很是理解地同意了离婚。当年10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成婚。
离婚后,卢慕贞几经转折居住在澳门,直到1952年去世。
赵春桂
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是曾经救过张作霖的富户赵占元的女儿,她嫁给张作霖时张作霖还没有发迹,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两人生有一女二男:张首芳、张学铭、张学良。
赵春桂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很是到位,是个不可多得贤内助,她常常为张作霖排忧解难,处理张作霖与兄弟间的关系。然而等到张作霖功成名就,赵春桂已经人老珠黄,不可避免地喜新厌旧戏码上演,随着矛盾加深,两人越行越远,赵春桂终在郁郁寡欢中于1912年去世。
朱安
朱安是浙江绍兴人,她与鲁迅的婚事,完全是由鲁迅的母亲一手包办,并未征求鲁迅的同意。鲁迅也是在1906年被老太太从日本骗回老家才完成的婚事。
鲁迅曾多次对人说,朱安是他母亲的太太,不是他的太太,那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因而他很是不愿意和朱安在一起,也不愿意和朱安同房,他也曾想到过离婚,但又顾虑到那个年代离婚对一个女人产生的重大影响,而无法痛下狠心。
朱安对鲁迅很敬重,称之为“大先生”,她尽心尽力地服侍着老太太,希望有一天大先生能够回心转意。朱安曾经认为,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即使大先生不喜欢她,她只要肯努力,慢慢地往上爬,总是能够爬上去的。然而,许广平的出现,把她的所有幻想给打破。
绝望过后,朱安有些死心了,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侍奉老太太身上,对于鲁迅的原配夫人身份,她也始终难以释怀,临终前还希望葬在鲁迅坟墓旁,而她最终未能如愿,被葬在了西直门外保福寺。
张琼华
郭沫若早在十岁那年就订过婚,女方后来夭折了。过了几年后,父母又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乐山苏稽镇张家的女儿张琼华。
张琼华读过书,认识字,家庭出身与郭沫若属于门当户对。郭沫若对这桩婚事却是很不满意,无奈之下,被迫举行了婚礼,但他坚决不与张琼华同房,结婚后第五天就跑去了成都求学。
从1912年结婚到1980年去世,长达六十八年的人生生涯里,张琼华一直过着守活寡的日子,但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封建理念,她孝敬公婆,恪守妇道,而不敢有任何的想法,封建制度吃人从来不吐骨头,在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张幼仪
张幼仪算不上是封建式女性,她曾就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接受过先进教育,而她与徐志摩的婚姻却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徐志摩对于这段婚姻很是反感,在1918年生了长子徐积锴后,就出国留学去了。之后,虽然也把张幼仪接到了身边,徐志摩也是很不愿意,只是把张幼仪当成是家里人强加给他的陌路人。等到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不顾一切地追求,就连张幼仪有着二个月身孕也不管,非得要离婚。1922年生下次子彼得后,张幼仪在与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两人也就此正式离婚。
张幼仪之后独力扶养两个儿子,彼得不幸早夭,徐积锴成年后在美国做了土木工程师,有着家庭的财力支持,她的生活倒不凄惨,还曾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显示出超高的经商头脑。后来,张幼仪去了香港,与医生苏纪之结了婚,晚年生活过得还是不错。
王明华
看过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人,对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以及曾经的爱人孟小冬应该不会陌生,然而福芝芳之前,梅兰芳还有一位原配夫人王明华。
王明华是旦角王顺福的女儿,比起梅兰芳还大上两岁,王明华与梅兰芳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两人生下了一儿一女,大永和五十。为了更好地照顾与支持梅兰芳的事业,王明华去做了绝育手术。没想到,儿女相继不幸去世,为了梅家传宗接代着想,在王明华的坚持下,才有了后来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姻缘。
之后,王明华、梅兰芳、福芝芳三人相处得不错,生活过得还好,只是没有福芝芳那么常被人提起。
毛福梅
毛福梅与蒋介石是同乡,于1901年嫁给了蒋介石。两人的结合,也是很具封建传统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因而感情基础极为薄弱,外加上两人无论是年龄学识以及思想文化都具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只能使两人在感情上越行越远。
1905年,蒋介石即远赴日本求学,聚少离多下,两人感情也逐渐转淡。1910年,两人的儿子蒋经国出生,依然未能改善两人感情。到了1913年,蒋介石身边已经多了一位妾姚冶诚,两人的婚姻实质上已经难以修复。
1921年,蒋介石的母亲病逝,办完丧礼后,蒋介石召开家庭会议,宣读了对毛福梅的休书。也就在同年12月,蒋介石在上海迎娶了陈洁如。然而,两人的离婚手续直到1927年,才正式办妥,因为当时蒋介石要娶宋美龄。
在“离婚不离家”的原则下,毛福梅最终同意了与蒋介石的离婚,走完了法律上的程序。至此后,她虽然不再是蒋介石的妻子,仍然住在蒋家,蒋家的族谱上也依然写有她的名字。
按照这样下去,毛福梅的生活应该是不差的,可是没想到1939年日军飞轰炸了溪口,毛福梅不幸遇难,享年57岁。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⑹ 民国时期 婚姻自由吗
倒也未必。给你举几个例子:
1、徐志摩的原配是张幼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徐志摩不喜欢张幼仪,后来更是直接离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部剧叫《人间四月天》,让人认识到了徐志摩生命中另外两个他曾爱过的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就是自由恋爱结的婚。
2、孙中山的原配是其兄长为其娶的。俗话说长兄如父,也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后来孙氏家谱中的妾室,以及后来甚至没有进入孙氏家谱中的宋庆龄,都是自由恋爱的结的婚。
3、张学良的原配是于凤至,是张作霖和于凤至父亲定下的娃娃亲,也可看作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之后广为传颂的,却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赵一荻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也是自由恋爱,虽然赵四小姐直到50多岁才真正成为张学良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