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玫瑾:如何给孩子找对象,睁大眼睛看清这2点
孩子找对象,挑对人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说: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一个人的成长在家庭,所以探究他的来历,我们往往要追溯到他的家庭成员。李玫瑾教授表示掌握这2点,将对孩子的婚姻至关重要。
大多数人二三十岁时谈恋爱,他们的父母通常是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大概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家里的基因不错。哪怕家里只有一位长寿老人,也是能说明这家人有长寿基因的。
这是从生命 健康 上来考虑,而且,老人的长寿还能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良好,饮食合理。
最主要的是,家有长寿老人,说明子女对待老人不错,这家人秉性没有太大问题。试想,如果子女不孝,啃老或是算计老人钱财,对待老人态度恶劣,老人生活得战战兢兢,又怎么能活得开心长寿呢?
老人长寿,也意味着老人教子有方,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好的家风,是可以代代传递的,进了这样的家庭,又怎会不安心呢?
了解过家里老人之后,就需要了解对方父母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两人结婚,婚床上睡的是六个人,除了夫妻,还包括对方的父母。
这就足以看出,婚姻,其实是2个家庭的事。
一个人的根在原生家庭,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和对方聊一聊他的父母。如果他谈起自己的父母,一脸幸福,滔滔不绝,比如说到:他父母感情很好,爸爸幽默、妈妈贤惠。
这种人的家庭就非常好,说句夸张的话,可以闭着眼和他结婚。
因为大家在这一点上都能达成共识,那就是幸福有爱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同样有爱。
如果对方谈起父母,一脸不耐烦,还总是抱怨:“说他们有什么意思,你是跟我过,跟他们没关系,我们家的事你少管。”
又或者是“我爸是酒鬼,一发疯就打我妈。”“我妈就爱打麻将,输了钱就和我爸吵。”
这种要么是原生家庭带给了他创伤,要么就是家风不好,父母酗酒,母亲不顾家,这些情况的家庭一定要慎选。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孩子站着父辈的肩膀上看世界,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睦的家庭背景,会让孩子拥有一个 健康 平和的好心态。
这样的孩子一般心理 健康 ,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会比较好相处。
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完美的伴侣。
即便婚前精挑细选,处处考察,经历了考验步入了婚姻。但并不代表婚后的生活就能够一帆风顺。
再好的恋人,再浓烈的亲密关系,都需要两人共同维系,用心经营的。
婚姻生活里守住底线,把握大原则和关键问题,其他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不必计较较真。
婚后生活相处慢慢磨合,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两人互相包容,携手前行,才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2. 怎么对待婚姻是正确的
不随便结婚也不随便离婚,这种态度才是正确对待婚姻的态度。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情,选择一个人来度过余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面对婚姻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勇敢的,也不是所有的勇敢都能有回报的。
可能随着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离婚好像已经变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婚姻中有矛盾了,离婚,两个人不是那么爱了,也选择离婚。结婚的越来越多,离婚的自然也不少。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文章,看了一些网友的经历之后才懂得:结婚真的不能太随便!
最后是彼此扶持着度过一生。人生的旅途只有一个人难免寂寞,还是要有一个可以陪你共度余生的人相互扶持着。突然想起了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一个老奶奶对她的孙女说:你们现在的人啊,东西坏了就想着要换,我们那时候,东西坏了都是要修的。婚姻,是大事,还希望你要谨慎,再谨慎。
3. Z123、幽微的人性--李玫瑾--四星荐读
依恋之后紧跟着发展的就是亲情。慢慢地,他走出了家门,那就是伙伴情了,再发展就是同学情了。同学交往的话,先是同性,再是异性。到什么时候他情感发展完整了呢?当他对陌生人也有一种情感,就是我们讲的博爱。博爱,就是我见到不认识的人,我看他很可怜,我也会去帮助他。这个情感叫社会情感,有它就特别好了。
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出生后第一年,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前,不让他离开你的身边。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有条件的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如果你知道哪些东西对孩子是特别重要的,那么补上这一课的话,可能孩子今后的人生就会很顺畅。
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乎父母事业有多成功,父母多有知识,多有钱,只有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即12岁之前。
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
因为我是一个学者,我的想法是只要你自己的内心纯净就好。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第二,你觉得你的研究是否有任何私利在里面,如果你没有私利的话,你真的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在说话,拿别人的误解你不要怕,因为这个社会是多元的。
--------------一不小心又花了差不多五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原本是没计划今天读完的。特别是读第一章的时候,我忍着强烈的不适感,因为李老师说的都是真实的案例,大部分是我们有知道的案件。感觉特别多的负面情绪在影响阅读者。所以也是这本书我推荐的程度较低的一个原因,四星。如果单从内容和文字的角度,是够的上四星半或者五星推荐的。但是到后面,我的情绪又缓和过来了,一个原因是后续的案情刺激虽然也有,但是第一章节给我的冲击已经够了,其次,对于真实的细节的案例,我都选择跳过不读,只读理论性的建议性的,结论性的。李老师的专业水平不用质疑,她的专业着作我也没太大兴趣。但是她的追根溯源,对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成长和行为的研究我特别喜欢。国内是比较少有这么专业,权威水平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学术研究作品,而且是非常和实际情况接轨的。所以李老师的家庭教育相关作品我后续也会再找来阅读。最后总结,这本书适合全部家长阅读,也适合大学生,只要不是特别反感和被案例刺激就行,或者学我跳过案例细节。大学生以下的年纪也没时间读这个闲书, 就不建议了!
犯罪心理画像的描述不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单一描述,而是对心理特征的综合性描述。
犯罪心理画像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非常像那个不知名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传记式的描述。
情绪刺激,就怕一来二往地持续发生。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侦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实际上是人性出了问题,也可以说他们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了解他们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路径,也就是它怎么发生的,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帮助其他人不再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失去了这种因经历而形成观念的机会,从而造成他们一生的心理空缺:缺乏暖意判断的根据,从而形成潜在的心理危机。
他几乎没有留下过多少被疼爱和被细心呵护的心象记忆。
观念的缺失。
伙伴关系好,他就会有一个群体交流的过程。这就是人初期一个社会性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经历,这个孩子就话少,后面和社会交往就会有困难。
博爱,就是说他能够对陌生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真正好的母亲,优秀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如何替别人考虑,要善待别人。其实,教会孩子善待他人,这有时是救命的东西。
很多时候,被报复者往往不知道报复的存在。
这种人生活范围比较小,心胸也比较狭窄,一点事都会被放大。
见多识广也会变得心胸宽阔。
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接触。
这种稳定的抚养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年。
现在我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爸爸妈妈不要离开孩子,就六年。
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
我们一般认识问题都是从空间开始的,而最优秀的思维是长度,是历史的思维,是时间的思维。
我们要把人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搞明白。
人心理的痛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只能认识外界而不能认识自己,能认识自己的人不痛苦。
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什么叫循环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这个。
信念和观念的区别在哪?
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
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
我也想告诉那些成天担心,害怕孩子出问题的父母: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
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越早年的观念,越会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从观念到信念,最后就是信仰问题。
跟现在比起来,中国古代的生活环境可能都不像现在这么艰难。压力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不过那年代的生命安全和物质匮乏肯定是有的。
过去中国是村落式的,叫熟人社会,叫家族社会。
我们真的需要一批人能坐下来潜心研究中国十年,二十年后该怎么样发展。
学生太乖,能提出问题的太少。
我们的高考把穷地方的人全部拿走了,穷地方就没有可以改变的因素了。穷地方最活跃,最优秀的人都走了。每个村子都被掏空了,就剩老幼妇孺。回不去了,乡村在消失,故乡在消失。不光是物质环境被掏空了,心里的东西也被掏空了。
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现实一点,让精英教育只占一小部分。
你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
休闲创造文化,如果没有闲人,是不可能出文化的。
语言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宽恕别人也在宽恕自己,善待自己。
青春期这个阶段更容易出现暴力。
现在连成年人的是非观都是乱的,怎么教育孩子呢?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尤其到了中学,如果他孤立一人的话,就很容易被欺负。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在淡化,削弱。由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生活都市化,职业社会化的趋势,使得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其形成的主要时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间。
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
每个有幸福童年的人都会回忆起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父母的修养水平又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格。
这些非知识性的内容大多涉及行为,而不是言语内容。它们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强迫人学习,复习而接受,只有靠影响,潜移默化来进行。---李玫瑾--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我们的三大教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过去最好的情况是三项指向一致,家里的话和学校,社会的话是同一个方向,现在则是三个方向,所以孩子就很功利地选择什么对他有用。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许多经验可以给我们知识,但在家庭教育中,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机会已经错过。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其弱小和被动决定其一切是成人造成的。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对子女的爱护,其前提是尊重,家长要知道儿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改变孩子的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被人们敬佩和记住的成功者一定是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同情心,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性格,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如何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大人们如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先调整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李玫瑾--家庭教育的六个理念。
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与社会变化有关。
情绪就是人的需要在满足与否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和外部表现。情绪问题涉及生理上的问题。
6岁之前的性教育在于灌输给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的观念。告诉他为什么只有爸妈能给他洗澡,这是因为身体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看的。身体的敏感部位是不能让别人摸的。如果有人要摸的话,你回来一定要悄悄告诉我。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好吗?---李玫瑾
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有力量,那么他就会显得比较文雅。
中年男人的生活阅历足够丰富,他对女性已经非常了解,很容易吸引少女的注意。
人在缺少心理力量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使用暴力。
找对象一定要慎重,结婚不要太早,更不要过早地生孩子。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家教。
一个人的人格问题当中,有一部分源于生理,有一部分源于环境,剩下一部分则源于家庭。人格的扭曲很多在于后天,纯生理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
恋爱很容易,但婚姻确实是需要选择的。
我们的很多爱情都是电影教的,小说成为我们谈恋爱的一个教材,但它是不用负责任的,代价是你自己去体会的。
传统的东西在人类社会能够延续这么多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18岁以下就犯罪的人,基本上家里都有问题。我认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质量和家庭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婚姻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涉及整个民族的质量。
意识这种东西,更多的是心象。心象即人通过外部感知觉获取的事物刺激形象在内心呈现的一种心理图像或心理景象。
想象解决的是现实问题,而幻想解决的是心理陶醉与心理满足的问题。
4. 婚姻心里专家(婚姻复杂的情感之处)
余生很短,别人占用的时间多了,自己的就少了。经历过的人的才会明白,对待感情拖沓就是对彼此的不负责。
好的感情态度在我看来,不过就是简单地概括为这6个字:
深情而不纠缠。
01
赵丽颖在电视剧《知否》里扮演的明兰,她聪颖谨慎,对感情的态正是如此。
对待初恋小公爷,当她不知道对方成亲,两人再无可能的时候。
她即便心中伤痕累累,但也又能在受伤后清醒自知。对对方的求见解释,她自知这段感情就再也不需要继续,她选择的是不见,不纠缠,不给自己任何期待。
嫁给顾廷烨后,得知小公爷因感情对顾廷烨心怀不满多番刁难,她亦是果断对小公爷说了很多绝情的话,劝他往前走珍惜眼前人。
最后,两人决意斩断牵挂,和自己的良人共度一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何尝不是这般复杂?
02
晓敏24岁,是一家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就被家里的亲戚唠叨要给介绍对象认识。经不住长辈们的“关心”,本来生性犹豫,害怕拒绝的她,就奔着多认识一个朋友的心态去相亲了。
175的个子,长相还可以,白白净净,比晓敏大2年,外表看起来中规中矩的,作为一个90后的人,在晓敏的眼里,他活成了一个“老干部”的样子。
说他是老干部,晓敏也是后来才知道。
“别人怎么看?”
“我要问问我妈。”
“我妈说。”
类似这样的话,不难看出对方就是一个妈宝男吧?可即便如此,晓敏也把对方的好记在了心里,看在了眼里。
在相处不到4个月以后,对方父母就一直催婚,而晓敏和他也因为催婚压力而争吵不断。两个人就这样顶着催婚压力一直相处着,分分合合了两次,感情非常不稳定。
感情的事情只有两个人才知道。而晓敏她清楚自己没有结婚的冲动,她深知自己没有那么爱对方,可对方爱她啊,并且对她也不差。
就在这无数次的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外婆去世,对方父母还是不断地向他们施加了结婚的压力,晓敏屈服了。
最终,在摇摆不定,自己都还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对未来一片迷茫的时候,她踏进了婚姻。
03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我们走进一段婚姻的前提,是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晓敏并没有准备好,就这样匆忙地走进了一段婚姻。
在结婚后的半年里,晓敏一直都在和他相互磨合,但仍然在三观上很难融合在一起,思想难以交流,矛盾和分歧就会多了。
不久后,晓敏便提出了离婚。但他并没有同意。后来听晓敏说,两个人就是这样一直拖着。哪怕对方清楚晓敏不爱他了,甚至抛出“那就互相耗着呗的话。”
他并没有那么爱晓敏。虽说爱是自私的,但不是绝对的占有。他爱的,就只是自己而已。
04
心理学家李玫瑾在电视访谈上谈到有关婚姻的话题。
“就是说如果你看到他很愉快,他看到你也很愉快,那这两个人是共同愉快。如果你看他很愉快,他看你很痛苦,你试想这俩人在一块什么感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如放手。因此我觉得无论多少年。但前提是不要有孩子,如果有孩子就另当别论。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是第三个人了。”
确实,在感情世界里,不管是愿意放手的那一个,还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一个,如果一直相互消耗折磨,其实对对方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剪不断,理还乱。
有去者,有来者,有纠缠,有回忆,任何一种情绪,都可能给自己的生活掀起一次次的涟漪,带来无数次的彻夜难眠和一场场的争吵。
很多人为情所困,其实是为自己所困。
伤害过的,还忘不了;求而不得的,总戒不掉;错过的,心有不甘。
没有谁真的铁石心肠,但你总要学会对自己狠一点,未来才能少一点牵绊和痛苦。
-END-
5. 孩子恋爱了,担心对象不可靠李玫瑾教授: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朋友玲玲的孩子2个月,正处于哭闹最严重的时期,在场的另一个朋友说:“2个月大,差不多是哭闹最厉害的时候,家里人只能辛苦点了。”
然后,玲玲问:“那孩子什么时候才好带一些呢?”
在场的7、8位宝妈,集体沉默了。
在我们当中,有孩子小的,才几个月大,有孩子大的,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孩子什么时候才好带,其实,真的没有好带的时候。即便结婚生子,也要为孩子不断操心。
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父母们非常焦虑的时期,那就是孩子处对象的时候。毕竟,找了一个好对象,那么孩子未来想要幸福,也会很容易。但是,找到的对象不靠谱,那下半辈子也够闹心的。
在孩子谈对象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或多或少会打听一下对方家里的情况。但有时候,打听得太多、太细,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反而会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因此,在孩子处对象的时候,有些问题,要问得有水准。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这本书中,就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担心对象不靠谱,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关键所在。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很多人都以为,家有一老的意义,是在于老人能帮衬家庭,却不知,“老”也会存在别样的意义,比如长寿、 健康 。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是在25左右,父母的年龄会在55左右,家里的老人,至少也得有7、80岁了。
如果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在,那足以证明,这个家庭的遗传基因是非常不错的。
想得更深层次些,说明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饮食等,都是不错的。
如果只有少数老人,那么可以简单询问是什么原因过世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遗传相关的问题,就还好。
这一点,果妈身边就有一个案例。
朋友小珠曾经相亲的时候,遇到一个长相帅气,家里还很富裕的男生。两人相处非常不错,但是小珠爸爸拒绝两人继续交往。
因为这个男生的家族,就没有60岁以上的老人,细问知情的人后,才知道他们家人几乎都有糖尿病,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一种。
最终,小珠还是选择了分手。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如果父母关系好,对方一般都会非常乐于提到自己的父母,并且说起来的时候,满脸都是轻松、幸福。
一般这种情况下,对方会比较可靠。毕竟,一个幸福的家庭,所教出的孩子也不会太差。
但如果是以下这两种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了。
第一种,提到这个话题,对方缄默其口,又或者顾左右而言其他 ,那么,要么是他对你还有所保留不太信任,要么就是家庭关系非常糟糕,这种多见于父母关系极其不融洽、离异的家庭。
第二种,对象非常指责家庭成员的一方 ,比如自己的父亲不顾家乱花钱,比如自己的母亲只顾着打麻将别的啥都不管,那么这样的家庭就要慎重考虑,毕竟家风不是很好。
总的来说,和一个人结婚,其实,就是和一个家庭结婚。
你以为可以努力过二人的小世界,殊不知,对方家庭可能时不时就会参与其中,在过去、现在、将来,依旧会影响另一半。
闪婚,在这个 社会 是常见的,但是果妈真的不建议家长支持孩子闪婚。因为,“赌注”有点大,这会搭上孩子的后半生!
在结婚之前,果妈作为过来人,觉得家长有两件事情是需要做的。
1、让孩子不要着急结婚,静下心来看待一段关系
恋爱,有朦胧期、热恋共存期、依恋与独立期、平淡共生期。
婚姻,最终走向的就是平淡共生期,这时候爱情就已经转变成了亲情。一般来说,最容易产生结婚想法的,就是朦胧期和热恋共存期,这时候,眼里只有对方的优点。
只有在进入依恋与独立期,尤其是平淡共生期之后,才能理性地看待对方,并且对方的缺点也已经逐一暴露。此时,才是静下心来看待一段关系的最佳时机。
所以,让孩子不要着急结婚,要舍得花时间去考察。
2、深入对方家庭,了解对方成长经历与家庭关系
《今日说法》有一期讲过一个男人冒充军官“骗婚”,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用4年时间交往了11个女朋友,和其中4人结了婚,有3个孩子。
骗局揭穿后,这些女性都傻眼了。
骗子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带女孩去部队院校转一圈,然后说是保密单位。长时间不出现,说是去执行任务。
如果,这些女孩在被骗婚前,多去接触他的父母,就能够避免误入骗局了。
哪怕男人和父母串通好,哪怕父母是请来的高级演员,都是能够露出破绽的。比如聊聊父母工作、男人小时候的成绩梦想等等。
生活中,深入对方家庭去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也能看出这个人不一样的一面。比如,妈宝男,也是能够提前看得出来的。
开心果妈妈寄语
婚姻的相守之道,有一点叫做“难得糊涂”。
只是,恋爱的时候,可千万不能“糊涂”,否则,婚后可就不是“难得糊涂”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