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布木布泰十三岁就嫁给了皇太极
这个你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在清早期的时候,普通人的寿命也就是40多岁,能活到60岁,那都已经是很稀少的了,而现在,人的寿命基本上能达到70到80岁,比过去的岁数翻了一番,所以说,布木布泰13岁的时候,你算算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岁?而且古代人结婚那么早,也是跟他的寿命短有关系,恶性循环了,寿命越短,越想着早早的生孩子,越早早的生孩子,对身体的损伤越大,所以说不木不泰13岁嫁给皇太极,很正常的
Ⅱ 姑侄三人共同嫁给皇太极,作为姑姑的哲哲更喜欢庄妃还是海兰珠
哲哲和侄女海兰珠以及布木布泰三人共同嫁给皇太极,成为清朝历史的一大奇谈,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哲哲是她们的亲姑姑,姑侄三人都来自科尔沁部落,作为侄女两人的姑姑哲哲皇后,对待两个侄女应该都会有深厚的感情,毕竟都是来自自己的母族科尔沁,然而侄女两人,还是有喜好之分的,哲哲更喜欢两人中的哪位呢?相比而言,我认为哲哲更喜欢庄妃布木布泰,原因有以下几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哲哲更喜欢布木布泰多一些,不过,真实的历史上,她们姑侄三人在后宫中应该是很友好的存在,不会存在宫斗,因为她们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宫的,相比儿女情长,自己更关心家族的利益,你们说是吗?
Ⅲ 孝端文皇后婚后11年没能诞下男丁,又让两个亲侄女嫁给皇太极后结局如何
16岁的哲哲远嫁给了妻妾成群的皇太极,接连生下3个女儿,却迟迟未生下男丁。而她竟成为了大清建国后的第一位皇后。
又相继将自己的两个亲侄女嫁给了皇太极,姑侄三人共侍奉一夫,致力于打造清朝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是大清王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也是个清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后。
皇太极驾崩后,年仅九岁的福临登基称帝,是为顺治皇帝。而哲哲不仅是顺治的嫡母,也是顺治的姑祖母,被顺治皇帝尊为了母后皇太后,布木布泰则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对于哲哲来说,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大清的第二位皇帝有着科尔沁部的血统,还有出自科尔沁部的皇太后布木布泰,不枉自己苦心经营这么多年。
六年后,哲哲皇太后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一岁,谥号为孝端文皇后,哲哲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清第一后。
Ⅳ 布木布泰为什么嫁与皇太极﹖
亲,你好!
庄妃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的小女儿,她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31)二月初八,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年方十三,而皇太极已经三十四岁了。
这桩婚姻之所以缔结,与庄妃的亲姑妈、皇太极的皇后哲哲有密切的关系。
哲哲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当满蒙开始通好联姻之后,她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六月来到赫图阿拉,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当时的皇太极刚二十出头,但是早已妻妾成群。除了元妃钮祜禄氏,还有继妃乌拉那拉氏。而其中早在哲哲成婚之前五年,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就已经出生了。
由于嫁给努尔哈赤的两位蒙古妃子都没有所出,嫁给皇太极的哲哲就承担着为爱新觉罗氏生儿子、维系科尔沁草原在后金宫廷中未来地位的重要责任。她盼子之心极其殷切,可是送子娘娘却一直不曾光顾她,别说儿子,就连女儿都没能生出一个。虽然努尔哈赤对蒙古亲戚们厚待隆遇,但科尔沁草原的王公们仍对后金没有出一位带蒙古血统的王子,表现得既失望又担忧。
成婚十二年后,对自己的生育能力已经没有了信心的哲哲决定从草原上再接一位博尔济吉特氏到后金,替自己完成这个生儿子的任务。征得家族的同意之后,她选中了自己的侄女、弟弟宰桑的女儿布木布泰。
Ⅳ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到底是什么原因
苏麻喇姑,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在清宫的严格规定下,她以宫女的身份享受着只在内廷以上有主要作用的皇帝养生的资格,死后则在皇帝陵寝附近的清朝东陵以妻子的资格下葬,她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女人。康熙与苏麻喇姑相爱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一生都没有结婚。
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之间的沟通从这一刻开始。孝庄命令她教导康熙皇帝,而苏麻喇姑则担任了皇帝的启蒙教育。不久之后,一场意外加深了他们的关系。当时,天花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这使得天花成为皇室选择继承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一岁多的康熙与所有未患天花的皇子一起被送入天花收容所。苏麻喇姑承担了康熙的老师和家人的角色。康熙。章世祖皇帝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出过痘,所以命令我在紫禁城外保护我的母亲。父母膝下,非一日之欢。
1661年,顺治皇帝患天花而死,顺治选择了从天花中幸存下来的康熙作为其继承人。在康熙的童年,苏麻喇姑充当了老师和家人的双重角色,弥补了康熙童年的孤独。在《清史稿》中,康熙称她的祖母为 "二娘",意思是 "母亲",表明她在康熙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爱情的第三个因素。信仰苏麻喇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她的一生中,"小亭续录 "中载有。顾爱佛教,年老时。终年不沐浴,惟除夕额为洗。饮其脏水,以为忏悔之云。
Ⅵ 海兰珠26岁“高龄”才嫁皇太极,恩宠盛极却遭天妒红颜
帝宫佳丽三千,多的是稀世美女,也不乏佼佼才女。然而能获得皇帝专宠的女子, 历史 上倒是不多。清朝皇太极时期的海兰珠可以算上一个。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大清开国皇帝的孝庄皇后的故事,其中所谈及的那位除哲哲皇后之外独得皇上专宠的宸妃,正是本期【小文观史】想和大家聊聊的奇女子,她就是海兰珠。
海兰珠出生于1609年,是孝庄的亲姐姐,同样来自于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科尔沁部。在海兰珠之前,她的姑姑哲哲、妹妹布木布泰(孝庄)都先后嫁给了皇太极。
1634年,26岁的海兰珠也同妹妹孝庄一样,被哥哥吴克善送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姑侄三人同嫁一国之君,这也就是当时满蒙联姻的盛况。
在古代,女子13岁便可以成年出嫁。海兰珠在26岁的“高龄”才嫁给皇太极,比亲妹妹嫁给皇太极晚了整整9年。那么在她之前的青春岁月里,是否一直待嫁闺中呢?这个在所有史料中均无记载有关她26岁之前的情况,感觉更像是刻意抹去的一笔。
不过有传,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是嫁过人的。而且还是嫁给了蒙古的林丹汗。林丹汗统治的察哈尔部与海兰珠所属的科尔沁也是有联姻合婚的大部。更为巧合的是,1634年林丹汗去世,而也是在这一年,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虽说只是猜测,但是26岁才嫁人的海兰珠,还是带有很多神秘的色彩。
皇太极初见海兰珠时,皇太极就被她成熟丰韵、娇丽动人的外貌和气质吸引。可谓一见倾心。婚后对她自然是极为宠爱。很快就封海兰珠为“宸妃”,赐居“关睢宫”。关睢宫顾名思义,取作《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此等比喻,皇太极对她的爱慕之情,可见一斑。
宸妃虽说在地位上稍逊自己的姑姑哲哲皇后一筹,在后宫稳居第二。但是自入宫后就成为皇帝专宠。很快,宸妃的肚子也非常争气地产下了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甚至有意将刚出生的婴儿立为太子,作为自己的皇室继承人。皇太极还想和天下人一同分享自己喜得爱子的快乐,宴请众臣,还颁发了清朝第一道大赦令,除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一切犯罪监禁的人全部免罪。天子有喜,普天同庆。
除了给平民百姓免罪,作为生了贵子的大功臣宸妃,关睢宫里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排着队地进场。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
皇八子诞生的庆典,蒙古各部落的首领都亲自前来供奉贺礼,整个盛京都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此时的皇太极,已完成了开疆拓土建立大清帝国,各部落顶礼膜拜。再加上宠妃生下贵子,当真是万事顺遂,心想事成。可命运有时候就喜欢开玩笑,也许是应了那句“乐极生悲、好景不长”,海兰珠的皇子出生才半年,未来及取名便夭折了。
丧子之痛让宸妃终日郁郁寡欢,长期的茶饭不思使身体也日渐消瘦,有时候更是卧病在床。1641年,皇太极率领铁骑在松山对决明朝军队,双方数十万大军热血纷争、战争如火如荼。盛京使节匆忙报信,报“关雎宫宸妃有疾”。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皇太极哪里还坐得住,留下一众战士固守战场,自己连夜策马飞奔回宫。一路上行色匆匆,还未赶回爱妃的身边,就已经有了“宸妃病笃”的噩耗传来。未来得及见宸妃最后一面的皇太极,此刻已如五雷轰顶。待他终于回宫,直奔关雎宫,可还是晚了一步,关雎宫里香消玉殒,当时33岁的海兰珠,还未与皇太极进行最后的告别,就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爱妃病逝,皇太极伤心欲绝,怎么也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甚至多次因悲痛过度而昏迷,这让后宫及诸位大臣惶惶不安,纷纷劝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很自责地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虽说皇帝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但是海兰珠的音容笑貌还是让他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哪怕是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人之常情。他给以去世的宸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奠。到了九月廿九初祭之日,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及后宫嫔妃前往祭拜。饱含深情地宣读自己亲手写的祭文:
以后每年的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每一次都非常庄重,富有极强的仪式感。“次次仪典隆重肃穆的祭礼,篇篇文词典雅庄重的祭文”都表达着皇太极的无限哀思。甚至在当年的年底,按照祖制大祭列祖列宗的日子,皇太极率百官及其皇后宫妃顺道去祭奠海兰珠。更夸张的是,第二年的元旦,他也命宫中停止一切歌舞升平的庆贺大典。群臣们为了让皇帝走出哀痛,就多次陪他出京射猎消遣。但海兰珠的墓地离得,皇太极每次射猎经过,都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这种深情在帝皇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但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感情,是从第一次的相见,到天人永隔。她就像海上的明珠,虽有潮起潮落,但永不落幕,她永远地活在皇帝的心里。
Ⅶ 大玉儿若是没有嫁给皇太极,清朝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布木布泰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 哲哲,早已经嫁给了皇太极,庄妃按照辈分就是哲哲和皇太极的侄女。但在政治利益面前,辈分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满清的皇子皇孙,就是蒙古王公的外甥、外孙,蒙古与大清成了利益共同体,终大清一朝,满蒙一家亲,蒙古一直是满清最稳定的后方!了大玉儿加上自己的老婆大福晋的推荐所以就把大玉儿给嫁给了皇太极。娶了她也是场政治联姻平衡各旗势力。所以才会出现以后皇太极死后大玉儿和多尔衮搞在一起的事情。
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大清王朝的孝庄太后。她出嫁到爱新觉罗家族,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天子,最后成为了康熙帝的太皇太后。这个姓氏其实就是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的另一种翻译形式而已,所以大玉儿实际上清末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清朝调蒙古兵南下参与镇压屠杀,最能打的就是咸丰皇帝的表弟科尔沁亲王曾格林沁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黄金家族的成员。大玉儿在历史上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布木布泰完全是在皇太极的满清与蒙古贵族联姻的政治产物,为大清200多年的基业打下了良好的政治联姻基础,消除困绕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金戈铁马的南下掠夺中原的困境。
Ⅷ 清朝最美公主,经历了三朝两次出嫁,她有着怎样的传奇
这个清朝最美公主说的是爱新觉罗•阿图,父亲是皇太极,她的母亲是孝庄皇后。她也是清朝最美的公主,是白富美的典型代表。但是古代女子不管是天之骄女还是普通老百姓,自己的婚姻从来都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特别是生在深宫里的女子,一般都是政治联姻的多。
第二任丈夫色布腾过世后,阿图就没再嫁人了。又过了几年,孝庄皇后身体不适,染上疾病,又想念自己的女儿。于是康熙帝就派人到巴林部落把阿图接回到北京。最后经历了三个朝代,两次出嫁的阿图,69岁的时候在北京病逝。
Ⅸ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过得幸福吗
海兰珠以26岁的高龄,嫁给了皇太极。婚后,宠冠六宫,十分幸福。为什么说海兰珠婚后十分幸福呢?
海兰珠比妹妹布木布泰晚进宫,可是地位却比妹妹高。
海兰珠比妹妹大4岁。妹妹布木布泰13岁嫁给皇太极,被封为侧福晋。9年后,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
海兰珠一来,就力压妹妹布木布泰和娜木钟、巴特玛璪,不仅独宠后宫,而且成为仅次于大福晋的侧福晋。位居后宫第二位。皇太极登基后,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宸妃,赐居“关雎宫”。
皇太极频繁地祭奠海兰珠,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以此来表达对海兰珠的爱与无穷无尽的思念。
为了海兰珠薨逝,皇太极连元旦大贺都免了“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皇太极痛苦不已,他悲痛欲绝,每当想起海兰珠都泪如雨下。
皇太极自己不宴饮,不娱乐,也禁止王公大臣宴饮。据史料记载,在海兰珠的丧期内私自作乐的人,有数十人被罚。其中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差点被夺去王爵和公爵;其余人,有的被没收家产、有的被罚银、有的被鞭笞、有的被贯耳鼻。
从此以后,皇太极的精神和肉体,迅速萎靡不振,他没再带兵打仗。2年后,皇太极追随海兰珠而去。
在封建社会,在帝王之家,海兰珠能得到丈夫如此的厚爱,实在是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她是最幸福的后宫妃子。
Ⅹ 大玉儿为什么嫁给皇太极
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 她的功绩可以是 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⑺持巍⒖滴跞�壑齄,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干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