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婚姻有什么特点
随意和随便,合合分分是自然。变数增多,不求常在,只求拥有过。能过则过,不能过离了再说,管他和谁睡过。
2. 新奇的婚姻爱情风俗有哪些
世界上各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示爱情的风俗习惯。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男女青年恋爱时,常以手帕作为礼品相互赠送。
刚果青年常常把一只烤熟的鸟送给爱人,并且说:“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
马来西亚沙捞越的伊班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青年男女总是在迎远客庆佳节的时候,在由酋长主持的民族舞蹈中用舞姿倾诉爱情,只要两厢情愿就可以成亲。
雪茄作为信物
在拉丁美洲苏里南的东部,有一个名为嘎利比的印第安人部落,约有600多人。他们以捕鱼、游猎和种白薯为生,住的是四面敞开的棕榈棚,睡的是吊床。
青年人的婚姻,必须由父母做主。小伙子如果爱上了姑娘,由父母出面,带着雪茄拜见女方的父亲。雪茄有各种类型,说媒时带的雪茄越精致,情义越重。
如果女方父母接受了雪茄,说明同意这门亲事。如果不同意,两家父亲会避开婚姻问题而闲聊起天气或捕鱼来。当然女方家不会收下雪茄。
扔石子表达爱情
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男女双方在挑选对象时,由女方采取主动。如果姑娘往一个小伙子家里扔石子,就表示他看中了这个小伙子。
此外,还有在过“特斯吉纳达”节日时,姑娘偷偷抢小伙子头上裹着的汗巾或脖子套着的项圈,然后赶紧跑开。如果小伙子在姑娘后面紧追不放,就表示他同意了这门婚事,就可以双双来到部族长老处,要求为他们证婚。
相亲不能相见
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婚丧嫁娶的习俗也十分奇特。按照埃及人的传统婚姻习俗,婚前男方不能直接去会见女方,只能托自己的母亲或姐妹代为相亲,回来再向男方转告。
如果对女方满意,就把订婚礼物送到女方家去。
迎亲的那天,新娘坐在一辆用华贵的克什米尔毛绸以及玫瑰、蔷薇等鲜花装饰的花车上,由新郎的母亲在前面开路,新娘的母亲在后压阵,在一片吹吹打打的鼓乐声中到达新郎家。
新郎冒冒失失前去迎车,但新娘却扭扭捏捏不肯下车,经新郎再三恳求才下车。这时,为使来宾们顾不得细看新娘新郎,新人的亲戚就将大把大把的小金币和银币撒向众人。
夜幕降临时,人们手持花束和彩灯簇拥着新郎向清真寺走去,新郎在那里做两次跪拜礼后再回到新房。这时急不可耐的新郎揭去新娘头上蒙着的面纱,紧坐在新娘的身边,小两口亲亲热热地共饮一杯甘甜的泉水,以示永生相爱,白头偕老。
一杯咖啡定终身
在南斯拉夫中部地区,如果哪一位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就可以到她家里去求婚。女方家一般热情接待。接待小伙子的东西都是用好吃的食物。
小伙子在吃喝的时候,尽情地倾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尽情地谈论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小伙子的倾吐和憧憬无论如何好,并不意味婚事成功。那时他还往往充满着希望。
当主人家把一杯咖啡端到小伙子面前,让他品尝时,成功与否才见分晓。原来,咖啡的味道含着成功与失败的信息。咖啡如果是甜的,那么,这门亲事就算同意了。如果是苦的,则对不起请你另找别的姑娘吧!
以勇订婚
乌干达的卡拉莫贾人到了16岁,经部落的长老许可就获得成人地位,从此便可物色伴侣了。每逢喜庆日子或求神求雨等重大活动时,部落的长老便组织全部落的人出来跳舞。这是青年男女们求爱的最佳时机。
小伙子们在短短的卷发上插着一根色彩艳丽的鸵鸟毛,身披他们亲手杀死的最凶猛的野兽,如狮、虎、豹的皮,踩着鼓点,在姑娘们面前欢快地跳呀、唱呀,如数家珍地重复着他们的战绩,如某年某月杀死过几只猪兽,抢过多少头牲口等,以显示自己的勇敢精神。
姑娘一旦被小伙子的赫赫战功所打动,就会倒向他们的怀里,以示愿终身相随。要是姑娘不露笑容,表情冷漠,这说明小伙子尚欠勇猛。
这时小伙子在一激之下猛地冲出人群,直奔深山去斗猛兽,或只身闯入其他部落去抢牲口。说不定在当天晚上就背着一只豹子,或赶着一群牛羊去见姑娘。
姑娘一见到小伙子的战利品,就会堕入情网从而定下终身。
婚礼中的新旧借蓝
新,就是新娘结婚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做的,标志着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就是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表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借,就是新娘手里拿着的白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蓝,则是新娘身上披着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象征着新娘对爱情的忠诚。
3. 中国婚姻习俗
中国省市较多,每个地方的结婚风俗都不一样,现在大多数的结婚流程都比较的固定。在古代,结婚要讲究的风俗就会多了。
各地结婚风俗之北京:
男方送彩礼—然后女方送嫁妆—出嫁,婚车接新娘—婚礼婚宴—洞房—回门,这是目前大部分地区比较常见的婚礼风俗和流程了,南北方的不同可能在婚宴时间的不同。
各地结婚风俗之重庆
重庆只有4金,没有彩礼一说,一般男方会给1-2万给女方,少的几千,不给也可以的,之后也不需要订婚,直接就结婚了。另外结婚的新房是双方出钱买的,如果男方没有钱,女方多出一点也是无所谓。
重庆土家族结婚风俗:哭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各地结婚风俗之山东
新娘出门不回头也不能哭,新娘新郎同一侧下车,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
各地结婚风俗之上海
新娘出门前吃一碗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寓意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女家需要全福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各地结婚风俗之广东
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新娘梳妆打扮好之后,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婚礼上父亲为新人送上亲手酿的女儿红
4. 谁知道全国各地都有哪些婚嫁习俗
这个要看你到底要知道那个地方的,因为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都是大不相同的,我说的是中国式的婚嫁。
上海:定亲———排定“八字”,准备彩礼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颠轿
纳彩———金芽玉尘,早生贵子
迎妆———送“子孙桶”,忌讳送钟
拜堂———吉时成亲;吃暖房———宾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门———三天后回娘家
北京: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 " 过礼 " ,但这只是 " 小定礼 " ,婚期前一个月,得送 " 大定礼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 " 催妆 " 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妆 " 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帐 " ,并一起吃 " 子孙饽饽 " (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贵州侗族: 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来是颇觉热闹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门两旁的红双喜字,嫁女之家贴的单喜字,向人们宣告了新婚的喜讯。这红纸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红火喜庆气氛,把人们的欢乐心态都浓缩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红喜字贴出之前和结婚之日,却有着繁琐讲究的婚姻礼俗过程。那时天津民间的婚姻俗基本遵循着古代六礼程序。先是媒人说合,然后下聘礼定亲,最后择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实行新的文明结婚方式。
那时富裕人家办婚事,最爱铺张奢华,追求体面热闹。男家下聘礼时,有的女家还请吹鼓手吹起唢呐接,亮礼给亲友看,吃一顿喜面。下聘之后,如果男家礼聘重,女家也要准备很重的嫁妆。嫁妆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妆也必有一个喜桶一对灯台。临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嫁妆。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轿。晚上要让童男童女围着花轿边转边唱喜歌,叫童子转轿,引来观者满巷。
迎亲结婚之日当然是最热闹的时候。男家的花轿在旗罗伞扇仪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门口打催妆。头蒙红盖头、上下里外一身红的新娘坐进花轿,怀抱一只装着枣、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迎到男家。花轿后面跟着的送亲人中还有一个夹着凉席、抱着公鸡的童男和一个抱着大瓶的童女,据说抱鸡意在拍鸡使鸣以避邪,凉放到新房窗台表喜泰吉祥。两只瓶寓双双平安之意。黄昏时,花轿停男家门口,男家大门关闭,以为避邪气,新娘喊妈妈开门,实际也是改口称妈的仪式,这时门才开。一对新人拜堂行礼之后,各抱包着贴金红纸的金砖一块,并肩坐帐,交换金砖,放进斗里。然后新郎用秤杆挑开新娘的盖头,一对新人正式见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闹洞房、分大小等细节。在亲、拜堂等仪过程中,司仪、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个仪式细节中念这祝福的喜歌。
婚礼后的第四天,还有四回礼仪。新娘带新郎回娘家。旧时四回时,新娘要带回贞节红(处女红)布,当众交给亲娘摆到祖宗供桌前,这是特殊的习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国租界地外来的习俗的影响,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结婚方式。介绍人把男女青年及双方父母带到戏院看戏,双方借机对面相亲。然后按旧例下聘礼订婚。迎亲不用花轿用轿车。新娘不是旧式打扮,而是头戴白纱,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纱,在教堂或礼堂举行结婚典礼。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轿,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经人介绍在公园或电影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备住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仍然是简化的趋势,男女双方量力而行。
云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种被称为"跳跳菜"的婚宴. 这种喜宴上菜的过程仿佛是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为首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双手拱揖,面对宾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唢呐的诸乐师,向他们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后是鲜明、嘹亮的唢呐齐鸣,大师傅们次第从厨房鱼贯而出,臂搭肩顶,头顶置案,表演着哑剧,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后,一张一合,互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进入宴席。动作要轻松、优美、流畅、连贯,落菜时先放哪碗,后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时,大家紧张,兴奋的心弦刚一松弛,后边又接上来第二对、第三对……。 险哪!多达一二十个盛满了菜肴的碗,放在一双手臂上还兼跳着舞步,弄着怪相,别小看托盘,分量可不轻,非一个壮汉绝托不起来,稍有不慎,扣地一盘,那可要在众人面前丢脸,这真是顶尖民间大师级的表演赛。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顶一碗菜,叫"空手叠塔跳",上菜时,双手两肘要有各种动作,前伸,侧展,左拐右扭,双脚踢踏节拍,在乐曲中跳着舞上场,此时,宴乐达到高潮,两位搭档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保驾护航,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着看,但却没有一滴油汁溅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衔两柄铜勺,内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齐用,绝不亚于杂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韵。
僳僳族有趣的婚礼
婚礼,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云南腾冲僳僳族的婚礼分 “送亲”、“婚礼”两部分举行。
送亲
随着数支火药铜炮枪齐鸣,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婶娘等直系亲属二十四人组成的“高亲”队伍陪伴着,在一位穿着打扮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朋友伴随下,向男家出发。一路上,人马浩浩荡荡,铜炮枪遇水鸣几次,过桥放几枪,充满热闹的气氛。将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几口又继续进发。随后第二批迎亲队伍又到来,送来了晌午饮食,“高亲”队伍吃喝之后,又风尘扑扑,赶到新郎家。
婚礼
随着阵阵鞭炮声,热闹非凡的婚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总管”的指挥下,双双向祖宗行礼,然后共同吃两碗饭、两碗肉、两碗酒,再与亲属:“高亲”共进晚宴。宴席以吃肉(“高亲” 特别受优待,一人一斤)喝酒为主。凡是参加婚礼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饭饱后,婚礼便进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头”的领唱下,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里围绕着火塘,手拉着手,载歌载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头”领唱(梆梆头一般五、六个。少者二、三,多者十几个,由长者或本寨有声望、懂舞的人充当)。领唱者一般只唱两句,每句七个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复“梆梆头” 领唱的词。结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词内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长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优点和一些庆喜的词句。
对客人的招待,根据主人的财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饭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继续跳“梆梆舞”。第三天亲朋吃了早饭,纷纷告辞。到此,欢乐的婚礼才告结束。
青岛婚礼习俗
青岛的旧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笔者对目前的青岛婚俗的略记,共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新娘出门不得回头招手
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会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坏新娘妆面,
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车的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利
有身孕这不宜参加婚礼
在新娘家吃水饺时,碗内要留双数。
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与山东省其他地区大体相同。男子结婚称“将媳妇”,女子结婚称“出门子”。结婚礼仪除特殊情况外,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等多道手续。
说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为男女两家介绍,缔结婚姻关系。媒人可以是亲友、熟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媒婆,他们按照门当户对、年龄般配、家境相当等基本条件,往返男女双方家中说合,一般是对男方要求条件要高一些。若双方有意,则由男方向大家提亲。向女家提亲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荣耀,即所谓“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亲,则会被讥讽为“闺女嫁不出门了”。旧时,若双方满意,两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各写在上面,字数还必须是双数。请算命先生“合婚”,推算双方属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如不相克,才可商议结亲的事。
相亲
旧时,新婚夫妻在侗房揭盖头时方能见面。为了防止受媒人欺瞒,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听,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龄与媒人说的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打听男方的为人和家庭境况。如今相亲己成为公开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温州婚礼习俗
讨欢彩
结婚求吉利,讨好兆,称红喜事,庚贴用红纸,礼品中必有红喜蛋,蛋呈圆形,谐为“状元”,并与红枣(早)、花生(生)、桂(贵) 、莲子(子);合成“早生贵子状元郎”彩话。婚后,将此蛋果连同喜糖分送亲邻。嫁妆、重盛、门窗均贴上红双喜或吉祥图案剪纸。
请庚帜
旧时,媒婆奔走于男女网家之间说合,并代男方往公家请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将庚帖置于灶神香炉前,三日后卜吉合婚。七日内家中平安无事,由媒人将男庚贴送至女家,亦经卜吉,合则议聘,不会将庚帖退回。
定亲
旧时定亲分“小定”和“大定”。定亲前议定聘金,聘金多寡决定嫁妆丰薄。“小定”聘物多为金戒指一对,及糕饼、鱼肉等礼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只,以“碗”谐“稳”,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红枣、花生等、“大定”为正式定亲,主要送聘金和龙凤婚书、女方收起男婚书,另一份填写后装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与“送日”常并合进行。即男方同时将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设宴待客。择吉辰在中堂为新娘绞去面毛,谓“开额”,母亲为女儿加笄,谓“上头”、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妆。而后迎亲队伍启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别、内容通常为:留恋父母,劝勉女儿或诉说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传。
花轿至男家,由傧相念赞,按赞诗内容举行拜堂仪式。新娘由两个“利市人”用贴有红双喜的新米筛遮护,跨过火盆至中堂,与新郎同拜天地,众撒以红绿米,红花生。礼成,入洞房,吃“和同饭”,饮“交杯酒”。毕,中堂开筵、第一桌左上首,谓之“头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闹调房
谚云“七日洞房无大小”,结婚之日闹房尤烈。亲友至,新娘敬烟奉茶。客人瓷意调弄新娘,出难题,索礼物,常发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欢悦情事。建国后,闹洞房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轨言行,陪人或长辈出面调解。近年此俗已趋淡化。
部分地区有唱歌祝贺习俗,如“三字竖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缘;夫妻双双成好合福禄寿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仪式,婚后三日举行。中堂设筵,上为朝天主位,下为关封位,旁设女宾席。吹班乐作,新娘立主位,婆立关封位,女宾人座、乐曲声中,婆媳互换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宾客行见面礼。
文明结婚
“五四”运动后,部分人结婚仪式仿效西万国家,请地万名流为证婚人,主持婚礼,双方家长称主婚人。婚礼开始,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白色礼服,在乐声中并肩 进场。证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书上盖章,婚者互换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继而证婚人、主婚人与新致词。
解放后,婚札更简朴。干部结婚只摆茶点。70年代,婚俗趋繁。订婚时男方要送金饰,女方回赠衣、鞋。双方分喜糖给亲友。结婚时,女方多数带缝纫机、自行车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攀比之风严重,聘礼高者,金饰达500克、聘金万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档西服、摩托车等;结婚时,女方还带彩电、电冰
箱、立体双频道收录机等“新五大件”。
闽台婚俗-茶礼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着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总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
5. 中国婚姻有哪些习俗
闹 新 房
闹新房,亦称看新妇、戏新妇等,是传统婚俗中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闹新房的重点在于戏弄新娘;但也有称弄新婿的,是把对象转移到新郎身上。四川部分地区的闹新房习俗更奇特,是撇开新郎新娘,专寻做公公婆婆的开心。而各少数民族的闹新房习俗,益呈姿彩多异。同样,有关这一习俗的起源问题,也有多种答案。
明代学者杨慎曾提出闹新房源于晋代,依据见晋人葛洪《抱朴子·疾谬篇》:“俗有戏新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谩对。甚为鄙黩,不可忍论。”但是近世学者杨树达先生则提出,闹新房之俗汉代已有,依据之一便是《群书治要》引汉末仲长统《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山东莒县沈刘庄汉墓中,曾有一幅被原考古报告称之为“男女亲吻图”的画像石:
下格刻三人,一男一女居
中对立,二人引臂相互拥抱,
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侍
女,举手推亲吻女子的头部。
人物的上端似为帷帐,用以表
示室内之事。
刘玉新先生经实地观摩后判断,这幅“亲吻图”应是“闹洞房图”,是弥足珍贵的反映汉代婚姻习俗的实物资料。其实,《意林》辑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里,还提供过汉时闹新房闹出人命来的一个案例:汝南人杜士家娶新娘,宾客们喝完喜酒后戏闹取乐。张妙把杜士捆绑起来,捶打二十下,又将其倒悬,以至死亡。地方官受理杜家告状,认为此乃乐极生悲,非故意杀人,故未判张妙死罪。原文没有点明是杜士娶媳妇,还是替儿子娶媳妇。倘若其身分是公公,则四川闹新房之俗,可谓古已有之了。
清人龚炜认为闹新房习俗起源于战国晚期,由河北一带向其他地区传播(《巢林笔谈续编·嫁娶恶习》)。近年来讨究闹新房话题的学者,多赞同此说。依据出自《汉书·地理志下》等。大意是,燕太子丹广纳宾客,搜罗勇士,以维护燕国的安全。为此,宾客们调戏他的姬妾美人,亦无所谓;太子丹甚至主动献美以结宾客的欢心。这种看重宾客轻视女眷的行为,对民众影响颇大,导致一国形成愚悍轻薄的风气。“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所谓闹新房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形成的。
王绍玺先生对上述看法提出疑问:燕太子丹的“阴养壮士”是燕王喜二十七年(前228)的事,下距六国被灭,仅七年时间。因燕太子丹的行为而演成一种社会习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同时,王绍玺根据《诗经》、《九歌》及《仪礼》、《礼记》中的有关描述,指出闹新房的原型,应是曾作为一种新婚礼仪的“看新妇”,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里,就有庄公娶回哀姜夫人时,让朝臣和同姓妇女一起看新妇的实例。早先的看新妇,很可能是行礼如仪,文质彬彬,但“看”与“闹”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闹新房是看新妇的发展,由“礼”变“俗”的时间,至少比燕太子丹的养士早半个世纪以上,而其雏形则形成于春秋时代(《闹新房小考》,载《国风》第三卷第三期)。
还有一说,把闹新房习俗的起源时间更往前推。如有的学者指出,它是原始时代掠夺婚的遗迹。“那时一个部落的男子确实是用暴力到外边从别的部落为自己抢劫妻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8页)。抢回妻子后,马上举行婚礼,女方部落则循迹追踪而至,企图抢回,此即“闹新房”的原初意义,实质上是大打出手。随着掠夺婚向交换婚、聘娶婚的过渡,“抢婚”、“抢亲”逐渐流于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侦察、下手、袭击、追赶、接应等一系列原始婚俗的再演,最后仍免不了“闹新房”:由女方部落追踪而至者(其实是前来参加并对婚礼给予认可的客人),对新郎实施种种象征性的惩罚。所以,早期的闹新房概以新郎为戏弄对象。如正史上记载,南北朝时入主中原的鲜卑族,就保持着这种传统:参加婚礼的女方的妇女,用木棍抽打新郎,新郎不得还手。甚至北齐文宣帝高洋娶段韶的妹妹时,段韶之妻元氏也照样使用“俗弄女婿法”,杖打皇帝。皇帝不便“免俗”,又因此怀恨,事后对段昭说:“我会杀尔妇!”吓得元氏赶快躲藏起来(见《北史·后妃下·段昭仪》)。至于鲜卑族后来受汉族文化影响,闹新房的内容由“杖女婿”变为“戏新娘”,这当然有一个进程,而这一进程对汉民族自身而言,不过是在此之前就早早完成而已。
又有人认为:从人类婚俗的发展轨迹看,掠夺婚现象的大量出现,当是在对偶婚制度已趋向稳定之后。在此以前,曾有过一个族外群婚制阶段,人类文化学者称之为“普那路亚家庭”,即几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或姊妹几人拥有一个丈夫。这种婚俗,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迹可寻。而闹新房的源头,就根植于从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转折的过程中:平辈的兄弟或姊妹,在新婚之夕,用戏弄新娘或新郎的方式,借以伸张他(她)们已经失去的权利。纵观目前某些民族中流行的闹新房习俗,也确实多由同一家族、同一村寨的平辈男女青年充当“闹”的主角。这一观点似乎不但能使“戏新娘”、“弄女婿”的现象得到合理解释,而且对解开闹新房起源之谜也具有理论意义。
此外,周作人曾有过闹房之俗“即初夜权之一变相”的说法,黄华节亦认为,除非拿“初夜权”的观念来说明,否则闹房的起源问题便无法解决。黄氏的论证方法是:先就闹房习俗的本身加以辨析,可归纳出三个共同点:一,闹房是宾客的权利,无论闹到什么地步,主家都得忍受;二,主家以宾客之闹为荣;三,胡闹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在“越闹越发”、“人不闹则鬼闹”之类的俗语中已暗示出来,这也正是解决闹新房习俗起源问题的关键。再看“初夜权”,是指新婚的初夕,新郎的同族和亲友都有接近新妇的权利,以后新妇才归新郎独占。它和闹新房习俗有同样的特征:一,行初夜权的种族,承认族员亲友在新婚若干日内有接近新妇的权利;二,他们如此行事,并非玩玩而已,而是负有严重的使命;三,人们相信如果不让别人先享受新妇的童身,那么她以后的唯一占有者——丈夫——如首先亲近她,就会有灾殃。这样一经比较,闹新房习俗与初夜权是同一个模型铸造出来的风俗就毫无疑问了。为新郎除邪去煞,是初夜权的根本观念,也是闹新房“越闹越发”、“人不闹则鬼闹”的正当意义。但两者性质虽属相同,形式毕竟两样,所以只能说闹新房习俗是初夜权的遗俗。从初夜权变为闹新房习俗的过程大约是这样,初夜权所从属的社会制度已成过去,一夫一妻制随着私产制度一同成立,人们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妻子供族人优先占有,于是把“初夜权”旧制柔和化、游戏化,把实际的“交接”变为形式的戏谑,那便是古人所谓的“戏妇”、今人所谓的“闹房”。
但是,也有人对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初夜权”风俗表示怀疑。对此,黄华节的研究结论是肯定的。他认为,前述《汉书·地理志》中关于燕国“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的描写,分明就是“初夜权”在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陈迹,亦是“闹新房”的最初的露脸(《闹新房》,原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21、23号)。
在对闹新房习俗“追根寻源”的同时,人们还对闹新房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功能提出各种解说。有的说是借取闹吓退新房中鬼煞的,有的说是通过“虐恋”以满足性冲动的,有的说是夫妻爱抚行为的强制性预演,以除去新娘对夫妻应行之事的羞耻的……但是,以上这些解释是否准确,都要等到闹新房习俗的起源和形成之谜彻底解开后,才能获得答案。
6. 中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7. 中国结婚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包括:三书六礼、安床、闹洞房、嫁妆、上头、撑红伞。
三书六礼:三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六礼是指由求亲到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所有手续。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
安床:即在婚礼前几天,选一个良辰吉日,在新人的新床上铺好被褥床单,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而做这些事的人必须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家庭和睦的好命人,因为这样可以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而且还认为闹洞房可以驱邪避讯,婚后能够如意吉祥。
嫁妆:嫁妆一般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的多少代表着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财富,一般除了衣服饰品,还有一些象征衣衣比较好的东西,比如剪刀象征蝴蝶双飞,花瓶象征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这些都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而定。
上头:婚前择良辰吉日,男女双方在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当天,新娘站在露天处,由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 关于婚嫁的习俗有哪些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9. 婚姻习俗有哪些民俗表现形式
虽然现代社会中西式婚礼非常流行,不过传统的中式婚礼依然受到很多个性新人的喜爱,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中,有着很多吉祥寓意的传统习俗,准备中式传统婚礼的新人必须得了解一下。
中式婚礼习俗一:射轿帘
当新娘的花轿落下后,新郎要持弓箭向天、地与新娘空射三箭,象征逢凶化吉,能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也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让她要守妇道。
中式婚礼习俗二:跨火盆
新郎新娘一起跨火盆,取避邪之意,寓意以后生活红红火火,另外相传是为阻碍“跟尾鬼”的跟踪。
中式婚礼习俗三:挑盖头
这是在洞房中最要紧的事之一,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揭下后新郎用手抚摸新娘头发,取称心如意,白头偕老之意。
中式婚礼习俗四:踩瓦片
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瓦片般要重新开始,另外古人重视男孩,踩瓦片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希望生男孩。
中式婚礼习俗五:交杯酒
新人以红线连着的两个酒杯喝交杯酒,象征夫妻从此之后就是一体,婚后相亲相爱,和谐美满,同甘共苦
10. 中国现代婚嫁习俗有哪些 结婚三书六礼介绍
三书 聘书 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礼书 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迎亲)时用 六礼 纳采 古时相中哪个女孩,请媒人作媒,现代叫提亲 问名 男方托媒人探问女方之闺名和生辰八字,现代叫夹八字 纳吉 八字通过后,托媒人送点薄礼,现代叫过文定 纳征 正式送上聘礼,就是过大礼 请期 一看就知道啦,就是择日成亲喽 迎亲 这个不用解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