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家到底怎看待婚姻,为了什么而结婚
请网络大德开示:《净空法师讲婚姻》《净空法师谈爱情婚姻》《净空法师对结婚的开示》,讲的比较详细,这里摘录一点点。
净空老法师:
--所以,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这个字,所以我很反对简体字,简体字是把中国文字破坏掉了,中国文字是智能的文字,叫你看这个字你就开智慧了。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这是糊涂事情,不会干的。你看中国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这个字叫你觉悟,你不要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
今天儿女结婚,最好提醒当事人,你们结婚的目的何在? 如果是为了两个人相爱,这个婚姻是非常脆弱的。为什么呢?到哪一天不爱就完了。他的婚姻寿命也就死亡了。这是最危险的。今天社会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就是结婚的目的错了。至少结婚的目的是有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志愿、共同的生活目标,这样它才能维持长久,这必须要考虑到的,所谓是志同道合。双方的兴趣相同、志愿相同,在社会上愿意从事某一种行业,有这样相同的志趣,维持这个婚姻就会久一点。这是在现实状况之下,讲道义,说不上了,道义现在没人懂啊。 所以希望这个小孩婚姻美满,必须提醒他不能够纯粹为感情。要为前途,要为事业真正找到志同道合、互相帮助,这样的结合,比较上好一点。
所以,要以一生这个生活目标,为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保得了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变化太大,靠不住。
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谁?佛与大菩萨,他们不会变的,他不叫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世间人讲爱就是迷惑颠倒的慈悲,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同样一个意思,一个是从感情里面生的,一个是从理性里面生的,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
----●古礼婚配是为人伦:
“爱欲荣华”,“爱”是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爱情,这个事情麻烦,欲望!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于这些事情非常透彻、非常清楚,一点不迷惑,不像西方人。西方人对于爱欲荣华真是迷惑颠倒,我们中国人不迷惑不颠倒,中国人对这个事情早就提出警告了。你们看看古礼,古时候婚配是不是为了爱情?不是的,是为人伦,这个题目就正大光明。为人伦,为传宗接代、为家族幸福为这个。
婚这个字很有智慧,教你男女结合要记住不要昏,不要搞得昏头昏脑,见了女人就昏了就完了,这个字的用意在此地。所以我从前在台北有一个老同修,他到台中认识一个女朋友,大概谈到婚嫁的事情,他写了封信来问我,他说结婚好不好?我就写了一张明信片,写了一个婚字,写了大字回了他,他就不结婚了。
我也没有叫他结婚,也没有劝他不结婚,就教他把这个字好好的看一看,其实他也搞错了,这都是偏在两边不知道中道。中道是结合之后不昏,这就对了。婚了是错了,不结婚也错了,昏了就是凡夫,不昏是小乘不是菩萨,菩萨是结而不昏这就对了。所以他没有完全懂得我的意思,现在差不多也是五十多岁还没有结婚。
所以中国的文字不得了,真正智能,是真实的智慧。这是会意,要体会字的意思。所以这是要记住的,“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这个乐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不是真乐,真正的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大乘无量寿经大意02-22-08
)
●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的:
前两周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说他想结婚,问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对象。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要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六和敬里面的,必须跟自己在一生当中,奋斗努力的方向相同、目标相同、兴趣相同,这样的结合,彼此互相是一个帮手,互相是一个助手,你的家庭一定会美满。
我说:不可以谈爱情,这个爱情,今天你爱她,他爱你,你们两个一结合,住上三天,毛病都露出来了,他也不爱她,她也不爱他了,家庭悲剧就产生了。我说那个是虚情假意,是决定不可靠的。他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家庭也建在六和敬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有幸福。不懂得这个道理,要想一生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是非常非常不容易。(认识佛教17-01-04)
●婚姻是道义的结合:
……第四、用现在的话来说,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古时候男女结婚跟今天意思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我们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古时候没有?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
说实在的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所以他是义理的结合。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是现代婚姻跟古时候的婚姻完全不相同,在义理上讲完全不一样。(大方广佛华严经12-17-0265)
B. 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的
佛家认为感情和婚姻和世间万物一样,本质上都是“空”,是形形色色的幻象,是稍纵即逝的波动。
佛家不反对红尘中人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认为这对于少数有慧根或者觉悟的人来说,没什么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更应该追求人生和世界的真谛,追求永恒,而不是把人生消耗在这没有意义的举动中去。
C. 佛教是如何看待婚姻本质的
其实佛法是这样看夫妻、子女及男女关系、朋友关系的。佛教发现,今生作为家人、夫妻子女、亲友、恋人的关系,前世都有莫大的因缘。能够在一起,一般分属下列三种关系:
1、来报恩的:彼此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彼此来报恩的;
2、来讨债的:彼此之间彼此吵吵闹闹,矛盾不断,却又不离开,这是彼此来讨债的;
3、来还债的:彼此之间彼此关系冷冷淡淡,凑合着过日子,这就是彼此来还债的。
D. 佛学如何看待婚姻问题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不仅众生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惑。再说“婚姻”基本上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且相伴一生的,有的婚姻幸福美满,有的婚姻互相折磨,有的想结不敢结,有的想离不舍离,自己痛苦的同时也在折磨着对方,归根究底到底是放不下。所以说该结还得结,该离还得离,这是缘分的事
E. 佛教如何看待二婚请问在佛教里面如何看待
佛教允许第二次婚姻。理由如下:
“不违国制”是佛教的基本教规,也就是说国家法律规定的,佛教都遵守。
佛经中没有禁止二次婚姻的记载。在家居士的戒律中,只是禁止婚外情,没有禁止二次婚姻。
古印度的婚姻,与我国古代婚姻有相似之处,比如一夫多妻制。
以下是圣严法师关于佛教中离婚和再婚的开示:
离婚的问题,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确的根据。不过,佛教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婚姻的责任,既然结为夫妇,结婚之后,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尊敬,各守各的本分,各尽各的责任,佛教严禁邪淫(私通),婚姻破裂,多数是由夫妇之间的不能互守贞节,夫妻之间既然都能坚持邪淫一戒,婚姻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破裂了的婚姻,佛教也主张破镜重圆;所以,佛陀虽不许比丘弟子们介入婚嫁的事件,但仍许可比丘们为‘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四分律卷三)。因为,男女的离婚,对于彼此的心理,都有不良的影响,尤其对于儿女的抚育,更要负起道德上的责任。根据这一论点而言,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
不过,佛经中也没有说离婚是犯戒的行为。所以,万一由于感情的冲突,趣味的不投,乃至是出于虐待等的重大理由,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是可以离婚的,如果是为了满足情欲的理由而离婚,那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佛教所许可的,故也是罪恶的。因为,夫妻的离异,最倒楣的是他们无辜的儿女。
在中国的古俗,男子丧妻可以再娶,称为续弦,以为那是道德的,如果女子丧夫,唯有守寡终身才是值得表扬的美德,这种‘贞操’的观念,实在是由于轻女重男的习尚而来。在印度,并不如此,以印度教的科多马法典而言,主张丈夫他往六年而仍不得其音讯者,妻即可与其他男子通。佛经中的俗人出家时,必先舍其妻子,任妻自由,所以,失去丈夫的女子改嫁,在佛教是允许的,也是道德的。
F. 佛法如何看待离婚
关于离婚的问题,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确的根据。不过, 佛法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婚姻的责任,既然结为夫妇,礼成之后,就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尊敬,安守本分,恪尽责任。 佛法是严禁邪淫(私通)的,综观天下之婚姻破裂,多数是由于夫妇之间的不能互守贞节,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不善宽容 ,隔膜渐增,最终离弃的。也就是说,真正达到离婚这一步的,多数是因为有了婚外性行为,而不能彼此相容。如果夫妻之间都能够坚持邪淫(私通)一戒,那么婚姻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破裂了的婚姻,佛法也主张破镜重圆,而不是常人所理解的覆水难收。其原因在于,夫妻是缘,子女是债,珍惜缘分、不赖债务的本身,也是一个人修炼宽容、忍耐、看破、放下的功课。一家人都不能互相理解、宽容,那么,就更谈不上利益众生了。即使离婚后再和其他人结合成家,也必定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之上,佛说自私是恶,因此,这样的结合必定是恶缘,以恶为因,又怎能指望结出善果呢?所以,佛陀虽不许比丘弟子们介入婚嫁的事件,但仍许可比丘们“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四分律卷三)。 男女的离婚,对于彼此的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对于儿女的抚育,更要负起道德上的责任,让无辜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里,其罪大焉。根据这一论点而言,也可以说,佛法是反对离婚的。所以,民间有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这个说法未必正确,但至少反映了世人对婚姻的看重,庙拆了可以重建,婚姻破裂了,人心逆变,骨肉分离,再合起来就难了!何况,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随着婚姻的破裂,家庭也随之破碎,这就好比人的身体,如果破碎的细胞多了,身体就会得病,甚至癌变,因此,离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讲,也是需要特别慎重而不宜提倡的。 不过, 佛经中也没有说离婚是犯戒的行为。所以,万一由于感情的冲突,趣味的不投,乃至是出于虐待等重大理由,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是可以离婚的,这样的婚姻应该是双方的缘分确实已经到了尽头;但如果是为了满足情欲的理由而离婚,那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佛法所许可的,故也是罪恶的。因为,夫妻的离异,最倒楣的是他们无辜的儿女,若为情欲而不顾子女,何其自私啊! 按照中国的古俗,男子丧妻可以再娶,称为续弦,以为那是道德的;如果女子丧夫,则唯有守寡终身才是值得表扬的美德,这种“贞操”的观念,实在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习尚而来。在印度,并不如此,以印度教的科多马法典而言,主张丈夫他往六年而仍不得其音讯者,妻即可与其他男子通。 佛经中的俗人出家时,必先舍其妻子,任妻自由,所以,失去丈夫的女子改嫁,在佛法是允许的,也是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