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儿国”原来真的存在,就在中国四川境内,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起女儿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女儿国又名西梁女国,是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纯阴之国,女人在那里有着至高的权力,女人们只要喝了子母河的水就能怀孕。但很多人也都在心里就觉得,“女儿国”是作者吴承恩的想象世界。
居住的碉楼越高的女人,就代表身份越高,最高身份是九层碉楼,居住的人地位等同于女王,而普通的堡垒则给男人居住。除此之外,男女在服装上也有明显的区分,男人只能使用普通的布料,而女人则可以穿着上好的衣料。
03
当然“女儿国”中男女之间也可以缔结婚姻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基于女性的权力之上,男人要进入到女方家生活,适应女方的家族习惯,孩子生下来随母姓,也无法担任任何官职,不能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家中的经济权和话语权都默认为女方所有。至于喝神水而怀孕的说法,只是缥缈无疑的传说罢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所谓的女儿国,主要指女性地位较高,国度内主要是女性,就算有男性也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而我国古代大部分都是处于一种男权社会形态,女性作为掌权人比较罕见。因此有人在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女儿国“之后,都十分好奇。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猪八戒的人间天堂,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情关,是被压迫女性心中的反抗男权社会的象征。但无论是女权的社会还是男权的社会,都意味着男女双方,会有一方的权利会受到损害。好在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个人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
2. 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着融合而形成。纳西族婚俗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此外,还有非常具有特色的摩梭人“阿夏”婚。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着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着融合而形成。
纳西族婚俗简介: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
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徙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演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纳西族婚嫁特色:
祭祀女神找爱人
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泸沽湖边,有座狮子山。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这位女神不仅主宰着这个地区粮食收成的好坏,而且还影响着女子的恋爱、婚姻和生育。居住在这个地区的纳西族人民用最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每年夏历二十五日,纳西族青年男女,都穿着民族服装,到狮子山祭祀女神。在狮子山,男女青年相互接触,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在狮子山物色爱人,被认为是吉利的事。据说,姑娘和小伙子在祭祀女神的狮子山恋爱,将来女神一定会成全他们。
冷水泼新娘
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在行婚礼时有一种冷水淋头与用酥油贴脸的习俗。 当新娘子身着艳装,外罩红大褂,头蒙红头巾帕,在伴娘及其他送亲队伍的陪伴下,来到男家门前时,伴娘当中的一位便抢先跑到男家,舀一瓢冷水泼在新娘子的头上。伴娘一边淋一边用手揉搓新娘的头发,呐喊:“大吉大利”。连喊数声,泼水淋头仪式便告结束。
冷水淋头之后,新郎新娘便双双在祖堂前艳下,东巴(巫师)便取来两块碗口大的酥油,切成两片,分别贴在新郎新娘的前额。贴好之后,东巴即领唱“媒歌”,主人提壶,逐个向客人敬酒、打锣、上茶。但是,新郎新娘都还得长跪在地,任凭额上酥油熔化成油花,弄得酥油满面,油汗齐流。长长的“媒歌”唱完之后,东巴才会“开恩”让一对新人站立起来,揩油洗脸。
摩梭人的“阿夏”婚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生产生活,只是男方暮来晨往,仅在女方家过夜。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其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子与女方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联系,男子无法定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与子女经常往来。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阿夏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
阿夏关系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年轻时不大稳定,中年以后日趋固定,甚至保持终身,但无论保持多久,男女双方都各居母家。任何一方不愿再保持关系,或女方闭门不纳,或男方不再登门,阿夏关系即可解除。另一种阿夏同居婚特点是男女双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产生活,养育子女。这种婚姻同样以情为主,自愿结合,离散自由,双方一旦终止关系,各自回自己原来的家,其家庭成员都会欢迎她(他)回来,子女问题也由双方协商解决,不会引起双方的冲突。另外,摩梭人地区也有部分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但有不少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绝大多数家庭为母系大家庭。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这种家庭的特点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无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关系,家庭权力分工形式为舅掌礼仪母掌财,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极少分家现象。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女儿国里的走婚奇俗
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生活着四万多的纳西族摩梭人,那里是个奇异的“女性王国”。这个民族的社会和家庭基本上仍是女权制。 每当暮色降临,就能看到一些男子在匆匆忙忙赶路,他们是到女“阿注”(朋友)家宿夜去了。有的“阿注”就在同村,有的要赶几十里路。待到第二天天刚亮,男子再返回自己的母系家庭,跟母亲和姐妹一起劳动,这种形式称为“走婚”。
摩梭人在进行田间劳作、上山放牧、赶集过节时,都是男女结交阿注的好机会。比如:秋天打场时,男女各自站成一排,挥动连枷打稻谷,而且合着连枷的节拍唱歌。这时,男子也为自己物色意中人,如果他看中了哪个女子,就会放下连枷,突然跑上前去抢走女子的毛巾、头帕或者腰带。如果女的不要回自己的东西,就说明他们两个可以结交阿注了。
男女结交阿注时,通常要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来确定关系。有时双方交换随身的首饰;有时女子给男子赠送自己亲手做的鞋垫或腰带,男子则回赠她一条围巾或首饰。还有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会很庄重,男子通常请一位自己信赖的人,带上新衣服、裙子、茶叶等礼物到女方家互换礼物。送礼的人到了女方家后,向女方的母亲说明自己的来意。母亲征求女儿的意见后,才能做出收不收礼的决定。男女一旦交换了礼物,就成了阿注情侣。晚上,男子就可以到女方家走婚了。
起初,男子在走婚时还得避人耳目,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去女家敲门或往房上扔东西。这时家里的大人和其他姐妹都不会干涉这件事,有的还主动回避。约会的女子则会下楼开门,接待自己的阿注。第二天天亮之前,男子就要匆匆离去,返回自己家。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感情已比较深厚。此时若女方家人表示欢迎男子,他们就可以公开彼此的阿注关系。这时,按照当地风俗,男子要给女阿注赠送上衣、头帕、鞋等东西,还要给女子的母亲和舅舅送一些盐巴、茶叶作为见面礼。送过礼之后,男子可以公开到女方家,有的甚至带着生活用品住到女阿注的房间。但是,依照当地的习惯,男子还必须在早上离开,回到自己母亲家里劳动和生活。
在摩梭人中,也有不少男子在开始的时候就公开走婚。这些男子在首次去女阿注家时,必须带上自己信赖的一个朋友,随身携带着给女阿注的衣裙和一些茶、糖等礼品。男子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人要盛情款待,把男阿注带来茶和糖的一部分拿出来祭祀自己的祖先,一部分送给村里人,并且向亲族宣布自己家的女儿有了男阿注。当天晚上,男子在女方母亲或姐妹的带领下,来到女阿注的卧室。女阿注在自己的房里用酒招待男阿注。男阿注在走访之初,需要回避女方家的兄长、舅舅等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结交阿注的事情完全公开后,双方家庭就成了亲家,男子也就不再回避女方家的男子了。每逢节日的时候,两家人还要相互送礼拜访,遇到其他什么事则互相帮忙,如果对方家里死了人,亲家还必须去奔丧。如果男阿注要出远门,女方家里还要在篾制礼品盒内装一些鸡蛋、香肠、猪膘肉等,送到男阿注家里去。
男女经过走婚生了小孩的第二天,女方家人就要为孩子取名,然后带上向神灵和祖先供奉的食物和甜酒等,到男阿注家道喜。这时候,男方家的女家长就派一个女子带着丰盛的食物去看女阿注。孩子满月的时候,男方家要杀猪宰羊,准备好酒席,到女方家举行隆重的满月酒仪式,招待女方村里的父老乡亲。阿注走婚所生的孩子,全部都随母亲住在一起,并且随母姓,由家庭中的母亲、舅舅或姨母共同抚养。因为男阿注不是女阿注家的成员,所以他没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在生产劳动和经济方面要给予一些照顾,还要经常看望和帮助孩子。
男女之间维持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们一般是合则聚,相互不合就解散关系。由于男女阿注都住在自己家,男女阿注之间,在经济上互不依赖,在关系上谁也不属于谁,这使阿注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不稳定。而且在地域上,男女阿注的距离越远,关系就越不稳定,所以大多阿注走婚都在邻近的村子间进行。
在男女阿注中,有从一而终者,但是大多都结交过几个或者多个阿注。男女在青壮年时期,都拥有一个稳定的阿注,同时又拥有几个临时阿注。一些美貌的女子,有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男阿注,她们还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女子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也以此为荣,因为他们可以从走婚的阿注那里得到新衣服、盐巴、茶叶和钱财等礼品,而且在农忙的时节,还能多一些帮忙的劳力。男女阿注到了中年时,通常会找一个公开而长期固定的阿注,过比较稳定的生活。
阿注双方结交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品性不好,或者两人之间的感情破裂,他们就可以解除阿注关系。因为不需办理手续、不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的归属等问题,所以解除阿注关系时很自由,双方也不会引起争执和纠纷。男方不想维持阿注关系了,就请人捎个口信通知对方,两人开始终止阿注关系;有的只说一声自己不来就可以了;有的则不再到女家走婚,或把行李带走,他们的关系也就自然解除。女方不愿维持彼此的阿注关系,就直接告诉男方不要再来了,或者在男阿注来了之后,拒绝与他同房,也可故意躲到别人家里,男方就不会再走访了。
纳西族的恋爱方式:
纳西族青年男女由于恋爱自由,因此,婚前大多数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和心上人。但是根据传统婚姻,得由父母来包办,而父母又讲究门当户对等,因此,不征求子女意见,不让有情人成眷属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特别突出,因此,父母不同意结婚的恋人往往采取逃婚和徇情的方式表示反抗。有的相约逃到偏僻的地方去隐姓埋名,安家落户,待若干年后再返回原籍;有的干脆就永远定居在外,不回原籍;有的反抗方式更为惨烈,即双双殉情。殉情的方式有跳水、滚山崖、自焚、自缢、服毒等。他们相信,人世间不能成婚,只有死后到"玉龙第三国"永远相守,才能有美满幸福的生活,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时有发生。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现在,纳西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逃婚和殉情已成了令人喟叹的历史。
纳西族的结婚流程: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处张灯结彩,写贴婚联等,同时要杀猪宰羊,挂一红纸或纸绸裹扎的筛子,上插三枝柳箭,并写"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并请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当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压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亲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亲,并备一空轿或马匹,在归来时让新娘乘、骑,同时带去酒席两桌和其他部份礼品。到达女方有门口时,接亲的队伍高奏喜乐,连奏三次后,女方的大门敞开,接亲者才得以进入,随后受到热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时前后,男方接亲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轿中。这时,新娘使劲挣扎,一副不愿去的样子。经安慰和劝说,才告别父母和亲友,由舅舅、叔叔、妹妹等陪同乘轿或骑马上路。
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可男方家的门是关闭的。这时,送亲的人们在门口讥唱纳西调子,让男方家开门,金驼子来不来?银驼子来不来?女方家的人在门外唱道:“金驼子来了,银驼子来了,快快开门。”一番对唱后,大门开了,新娘新郎要双双从红纸糊的马鞍上跨过去,才能进入大门。这时,东巴要念经,同时在新娘的脑门上点几滴酥油或泼点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
新娘进屋后,要送公婆各一双鞋。这时,送亲者故意把新娘送给新郎的鞋丢到新床底下的深处,让新郎弯腰将芏捡出穿上,这种习俗称为换脚鞋。接着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先和公婆,再拜见家族中的长辈,接着夫妻互拜。拜堂时,新娘手握盐巴,新郎手持一个茶水罐。拜毕,新娘要象征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红柜,锁上后把钥匙随便在红柜一丢,孩子们顿时争抢起来,因为夜班抢到角匙,谁就可以向新娘赎喜糖。
傍晚晚时分,在新房里摆上由女方家带来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几个孩子陪同共进晚餐,其余宾客则由男方家盛情宴请。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闹房,可以欢聚在一起跳纳西舞,纳西东巴们则一刻不停地唱(结婚调),充满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这一天,女方家也同时宴请亲友,请东巴唱(嫁女调)。
第二天,婆婆要亲自端来并喂新媳妇一碗莲子粥,一碗面条,以示对新娘的关心。这一天,还要举行认亲仪式,即把男主家族中的人全部请来,按长幼顺序,让新娘一拜见。长辈们也向新娘致以祝福,并送新娘见面礼物。
第三天为回门。新郎新娘要带礼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见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长辈,并同他们共同进餐。按习俗,不管路途多远,新婚夫妇要当天返回男方家。
第四天,新娘由小姑等陪同,上街买鱼、葱和松明等东西,分别表未鱼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聪明等含义。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送喜神的仪式。
3.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唐僧离开后,最后她嫁给谁了
大美南方君来回答。在西游记里说到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女儿国。这个国家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个男人,据说成年的女子喝了女儿国的河水更可繁衍后代。
当唐僧师徒路过女儿国时,唐僧偶遇女儿国国王,只见一个如“潘安”再世,一个若“貂蝉”重生,男才女貌,天造地设。他俩一见面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她心里是容不下别的男人的,最大的可能是女儿国国王还留在女儿国,每日沐浴焚香,为她西行的“丈夫”祷告,盼望唐僧早日取经成功,好回来看她,日夜思念着唐僧哥哥,直到终老。
唐僧到西天取经成功后终于修得正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只可惜他再也没有去见过女儿国国王!
4. 经历两段婚姻的女儿国国王朱琳,曾与唐僧因戏生情,现在过得怎样
娱乐圈中能被称为不老女神的有很多
比如,刘晓庆,已经60多岁了,因为注重保养,使她整个人看上去,依旧非常的年轻,与娱乐圈中的大美女范冰冰站在一起,颜值一点都不输给范冰冰,可见,现今的刘晓庆颜值依旧不减当年,除了刘晓庆以外,娱乐圈中还有很多不老女神,而朱琳也是其中之一。
2005年朱琳再次遇到了爱的人,结婚至今,两人一直都非常的低调,因为喜欢自由,所以,结婚之后的他们,选择了不要孩子,至今依旧十分的恩爱,经历两段婚姻的女儿国国王朱琳,如今过得非常幸福。
5.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在唐僧离开后,她下嫁于谁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在唐僧离开以后,女儿国国王最后没有再嫁了。
其实看过《西游记》的人不难发现,在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相遇的时候,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确是动心了。当时,唐僧带着自己的徒弟离开的时候,女儿国国王在城墙上面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唐僧不敢回头,利用天气掩盖了自己的神情。倘若没有西天取经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唐僧真的会一直留在那里,和女儿国国王在一起。只是最后以大局为重,离开了女儿国国王而已。
况且,作为一个女儿国国王,人家身份这么高贵,而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人家也是很优秀的好嘛!所以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很正常,要是一般的男性路过女儿国,人家也不一定能看上他啊,更何况女儿国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啊!
综上所述,我认为女儿国国王会选择单身过完自己的余生。
6.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在唐僧离开后最终嫁给了谁
唐僧在见到女儿国国王第一面的时候就被她吸引了,而唐僧带着师徒4人离开女儿国的时候,女儿国国王在城墙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看着唐僧的背影,还冲着唐僧大喊了一声:唐玄奘下辈子一定要娶我!但是唐僧并没有回头,漫天黄沙遮掩住了他的表情,在这个时候,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时,那么在后面还有一件事能够证明。
当唐僧和女儿国国王阔别20年之后,在舞台上又重新相见,当初的女儿国国王委婉的问了一句台下的徐少华:“御弟哥哥别来无恙……”镜头转到台下的徐少华,看到他早已经泪流满面,或许他想到了当初唐僧决绝的感情,也为女儿国国王感到可惜,但是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就是最圆满的结局了。
7.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全部是女性,那她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写道,唐僧师徒四人途经“西梁女国”。在这个王国里只有女人,没有男人,她们繁衍后代都是靠喝子母河中的水而受孕。
当然,这只是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加上自己的艺术创造虚构出来的王国。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我国境内,却真实的存在着一个女儿国。
而且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是怎么回事?
然后双方可以继续寻找相衬的人,建立新的走婚关系。
所以,摩梭族这种走婚形式被称作“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
相较于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摩梭族完整的保留了淳朴古老的母系氏族的社会特征。
让我们看到了几万年前母系社会时候的生活状态。
8. 女儿国在我国四川他们的婚姻是走婚生了女儿留下生了男孩儿怎么办到哪里去
摘要 你好,女儿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有女人的,也有男人,但是她们只有舅舅没有父亲,也就是我们说的摩梭人,她们是母系社会,以女子为主,走婚生下的孩子可以由舅舅抚养,只是需要告诉男方一声
9.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最后她嫁给谁了呢
《西游记》作为收视率最高,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其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得人们的喜爱,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女儿国这一难,考验了了唐僧的佛心,那么你认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最后她嫁给谁了呢?我认为女儿国的国王在唐僧离开后,谁也没嫁。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身份本来就高贵,而且唐僧也是金蝉子转世,两个人都这么优秀,自然要在一起了,所以唐僧走后,国王估计也很难遇到一个这么优秀的人,即使遇到了,再动心一次可能也很难了。所以不管怎么说唐僧离开了以后,女儿国国王不会再嫁给其他人,而是选择孤独的过完一生。
10. “女儿国”原来真实存在,就位于我国四川境内,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想必都看过《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女儿国。女儿国的别名叫做西梁女国,顾名思义,是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国度。女人在这个国家里有着最高的权力,女儿国的女人们靠喝子母河的水来怀孕。有些人认为,所谓女儿国只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自己想象的,并不存在。而事实证明,“女儿国”原来真实存在,就位于我国四川境内,是什么样子的?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对于猪八戒来说,女儿国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而对于唐僧来说,女儿国是他经历着众多磨难中,对于他最具有诱惑的一次磨难。女儿国其实也是旧社会里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一个象征,但无论是女性掌权的社会还是男性掌权的社会,都意味着有一方要接受剥削,接受不平等。现在我们倡导的是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每个人拥有平等独立的权利,并不是女性高于男性,也不是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构建社会,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这样才是一个现代的国家应有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