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报道说,在中国每年选择跨国婚姻、嫁到国外的女性多达四十万人,有这么多吗
随便说几句吧马上结婚五年了,上海认识,定居北京,不排除未来几年回欧洲。 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半岁,老大现在一口中文和中国孩子一样利索,爸爸的语言偶尔蹦点词,反倒是爸爸妈妈天天说的英文只能靠幼儿园老师教。 婚后有不少朋友问我,你会觉得和外国人在一起有文化障碍么? 怎么说呢,语言文化差异,有时候是障碍,有时候也是一个缓冲区。 比如,英语都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我们俩都会的语言就这一种,日常我俩都是英语聊的,但是生气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表达不出来那么微妙的情绪啊,于是我生气的时候就憋着,憋着憋着自己想明白了就不吵了。 换成中文的话,不知道多少扎心的句子扔过去了。 还有,语言不太通(他能说简单中文), 和丈母娘也吵不起来,少了很多麻烦事。有时候有些话题我知道说的太明白了可能有一个人会生气,抓我翻译的时候我就开始两边糊弄,浆糊捣捣基本就没事了。基于此,我对让他好好学中文的事情一直很不上心。我怕他学会了中文和我妈吵吵啊。BTW,婚后我父母和我们一起住的,虽然婚前我俩的设想是自己住,但是生娃之后我要上班,国内的托育服务一言难尽只能给老人帮忙带。 他也认识到父母帮了多大的忙,现在开始给我叨叨他的国家爷爷奶奶不带孩子是不对的。。。文化差异是有的,比如我妈对我以女朋友身份第一次去他家没收到见面红包耿耿于怀,我一次次解释他们只会给礼物不会给钱的, 我妈还是理解不了。我老公就对每年春节我们收红包发红包表示一脸诧异(也就私底下给我说,该发红包还是发红包的),说你把钱给出去,别人又给你包回来,为什么。 这个老外估计是理解不了我们的人情往来了。 还有,我们在一起没多久,遇到他奶奶去世了,他们那边人去世了都要在当地报纸上发讣告,和咱遗失声明差不多大的几行字,在写名字的时候,不光是奶奶的儿女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孙婿孙媳, 二话不说我的名字也是列上去的。 那会我俩还没结婚,在一起一年左右吧,那感觉,就像是男朋友奶奶去世,你的名字已经作为立碑人,写在了墓碑上。我悄悄问这个咋回事,人家给我一个莫名其妙加理所当然的表情,是我女朋友,当然要列上去的,难道你不是么?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原则,谁的地盘谁说了算,在中国听我的,在他家听他的。 彼此尊重,相安无事咯。 中间的那一方,比如我在连接他和我的家人,他在连接我和他的家人的时候,要做好桥梁作用,好好沟通,偶尔做好屏障,免于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吃饭也好解决,我比较好养活,在他们家一个月吃面包也能吃的好,吃腻了沙拉想念炒菜了就自己下厨,想吃什么自己做,面点米饭炒菜炖汤都能弄,他们爱吃不吃。吃了我高兴,不知也不生气。大家的胃都是有记忆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能太勉强。 在北京多数我做饭,我做了就得吃,不喜欢就自己弄去。 没那么多唧唧歪歪。 他为了让他儿子知道他家的美食,一直坚持在周末做饭,也是不错。 异国恋,最后走到婚姻,能成的关键,在于我俩的想法都不多,没有一认识就想着哪里定居哪里买房什么时候结婚生娃婚后工资卡要不要上交要不要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之类的。如果一开始就想这些,这恋爱没法谈了。当时能开始,能继续,只是觉得在一起彼此都可以放松做自己,喜欢一起呆着一起说很多话,轻松愉悦。 这就足够走向下一步了。有了这些,就可以对其他的琐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我的脾气比较大,现在为了孩子教育我俩也开启对吼模式了。
B. 为什么在跨国婚姻上,中国女性比中国男性更受欢迎
这是因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优势。因为欧美是强势文化,拥有对时尚、美、优雅等等的定义权。你看看就不是很多女性愿意嫁到非洲、印度等等地方。此外,中国男人由于国家整体处在最激烈的竞争阶段而导致男性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也没太多心思可以花在打扮上。
我们这一代中国男人肩负的是复兴华夏,我们每一个男人都应该去努力奋斗,我们会很累,我们还没有条件像外国男人那么无所顾忌的生活,没有时间像他们那样的炫酷耍帅,甚至没有时间健身与打扮,没时间长得更高,因为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因为我们先要创造我们更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我们要变得更强大。
C. 盘点名人跨国婚恋 为何多是中国女配外国男
有人说,嫁老外也要嫁好的,免得嫁了个素质比国男更差的,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确实,找个外国男人也许需要你处理的细枝末节事情就更多了。 当你们为了把家安在国内还是国外争吵时,为了让孩子接受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较劲时,为了信仰差别而伤透脑筋时,你才发现自己选择了一道不好解的婚姻难题。同时,你也会发现相处中也会有些麻烦,比如总不免面临在两地分居,飞来飞去中消磨了感情;外国人开放些,你可能婚后也需要更要同众多竞争者PK魅力;还有的老外喜欢挑剔你的细枝末节,比如着装、品位、气味与偏好等……当然也有人处理得很好,特别是那些老外“中国通”们。 今天,让我们从名人明星的跨国恋成败中来吸取智慧,让跨国恋真正成为你人生的美好点缀,而不是尴尬鸡肋。 离异失败型:名人范例:李玲玉&杰瑞 李玲玉和杰瑞结婚后定居加拿大。两人都是二婚,对这次姻缘格外珍惜。两年后李玲玉生下儿子杰西。三年海外生活,李玲玉完全从歌坛消失,家庭主妇的生活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东西方家庭的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却日益明显。比如,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李玲玉会采取“打是亲,骂是爱”的方式,而杰瑞却很反对打孩子,希望让他面壁思过,直到他承认错误为止。最初李玲玉与丈夫还能平和的商量,后来却发展到为了某件很小的事也会互相指责。这段曾经幸福的跨国婚姻终于宣告破裂。2005年,李玲玉和杰瑞正式办理离婚手续,独自领着五岁的儿子回国定居。 中美心心专家点评:为爱情丧失自我,家教文化冲突难以解决 有调查表明,再婚家庭的离婚率普遍比初婚高。可能因为双方对婚姻的信心降低,而且更不愿意放下自我来包容对方,更容易在小事上较劲。具体到李玲玉和杰瑞,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文化差异,后来集中爆发在孩子教育方式上。在西方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如果父母体罚或辱骂孩子,孩子或邻居都可以报警,国家也有责任更换孩子的监护权。而在东方家庭中,有着相对稳定的长幼尊卑的次序,长辈对晚辈实施处罚很常见。尽管法律上也有相应的儿童保护条款,但是一般也是“民不告,官不究”。 文化传统观念毕竟难以改变,李玲玉也接受不了自己犯错还得给孩子说“对不起”的平等教育法,她希望维护家长的“权威”;最后,李玲玉无法适应家庭主妇生活,令她丧失了自我,她还需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中美心心技术支招:1、拒绝全职主妇,坚持独立自我人格。同老外结婚,最忌讳就是为了对方而放弃了独立自我发展,从此定居外国,成为家庭主妇。只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个性自我,拥有事业和经济来源,才能赢得老外对你最大的尊重。 2、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建立兼容化文化环境。跨国婚姻面临的文化分歧非常常见。分成生活观念、情爱观念、宗教信仰、育儿观念等多方面。建议你们每周设立一个家庭日,针对发生的文化冲突进行探讨,还可以请教文化心理专家出面指导,让家庭建立起双文化兼容的环境。 3、培养兼具东西方优势性格的孩子。在育儿方面,东西方文化各有优势。西方文化下的孩子更加独立自主,但可能跟父母关系不亲;东方文化下的孩子则依赖听话一些,但却比较孝顺。跨国恋家庭中的孩子可以吸取双方的优势,变得既很独立,又很孝顺。 坎坷丧偶型:名人范例:张爱玲&赖雅 在美国,张爱玲邂逅了美国白人作家甫德南·赖雅。在优雅的环境和浪漫的心境中,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产生了忘年之恋。婚后两个人确实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情,但新婚刚两个月,曾有过中风史,身体羸弱的赖雅又一次中风,并接近死亡。为了爱玲,他保证不死。此后两人饱一顿饥一顿,住处也没有保障,为了糊口,张爱玲不得不写一些“烂”剧本。年老多病的赖雅却越来越依赖她,甚至根本无法离开她。后来,赖雅瘫痪了两年,全由张爱玲照料。她为此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才华全都浪费在繁忙照顾中。1967年,赖雅在张爱玲的身边走完人生。 中美心心专家点评:恋父情结导致拯救心态,精神至上带来生活缺憾 赖雅身上所闪耀的才学、仁慈与人性光辉感动了张爱玲。张爱玲有着浓重的恋父情结,父母离异后,父亲另娶,同她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张爱玲其实一直在寻找一种父爱的感觉。而大她接近二十岁的赖雅则正好具备这种特质。但同时赖雅也具备张父的羸弱多病等特点。张爱玲抱着拯救父亲的心态,想要帮助赖雅。 然而,东西生死观大不同。西方人将生死看得比较超脱,如果身体确实恶化到难以挽回的地步,很多人愿意坦然面对死亡,希望有尊严的离开人世。东方人尽管有着“死者为尊”的习俗,却比老外更加“惜命”,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患上不治之症,无论代价有多大,有没有希望,都会将生命尽可能延长。张爱玲拼命为了赖雅的病而拼命挣钱,让她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中美心心技术支招:1、不做对方的拯救者,也不让对方来拯救自己。张爱玲与赖雅间的婚恋透露着拯救色彩。恋爱时,张爱玲总是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资助赖雅。在赖雅生病后,张爱玲更是担任了拯救者角色。但再是亲密的夫妻,都难以掌握生老病死的盾牌,我们要先服务于自己的生命,发展出最好的自己,然后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 2、了解并平息潜在的恋父情结,不要轻易地做出自我牺牲。张爱玲对大她三十岁的赖雅依然有一些恋父心理情结,这无形中让赖雅多了心理负担。而为了救治赖雅,她不断奉献,最后导致自己文学天分的耗尽,这种自我牺牲有点过多了。也许以不牺牲自我的心态去对待对方,对方反而会更快乐轻松。 3、接受并顺应跨国恋情问题,学习平静接受死亡。由于中西方文化对生死的看法不大一样,西方人更为超脱,他们也并不像东方人这么惜命,更看重生命的质量。因此,他们养生方面不如中国人,寿命也不如国人。嫁个老外,常会碰上对方“先走”的情况。此时,你要学习抱着同样超脱的态度,感恩彼此曾有过的精神收获。 成功圆满型:名人范例:沈丹萍&乌韦 号称“跨国恋”第一人的沈丹萍,嫁给外文出版社编辑德国人乌韦,两个人安家北京,已经携手走过25年,并有了两个女儿。这么多年,虽然有磕磕绊绊,但是乌韦总是高姿态地主动和解。乌韦也说:“我不怕别人说怕老婆。”乌韦平时钱包里全是妻子和孩子们的照片,走到哪儿都不忘给人介绍并赞美家人。而沈丹萍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赢得了他外国朋友的喜欢。他们也会有一些小摩擦,比如,乌韦比较浪漫,经常安排旅行,回来可能就会喝上一杯当地的小酒,放点音乐回味;而洁癖的沈丹萍可能就打扫起屋子来,破坏了气氛。但是,乌韦也能从中国女性性格的角度加以谅解。中美心心专家点评:认同接纳对方文化,抓大放小高姿态 双方融合得不错。西方人往往会有些理想主义,热衷于追求艺术、宗教、爱情的浪漫等;东方人则比较“入世”,会活得更加实际一些,希望为自己谋求更多财富,更高地位等。但乌韦在中国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通,双方这方面的差异兼顾得不错,在现实的基础上兼顾了浪漫。 德国男人总的来说,做是非常严谨守规则,他们认为爱就是百分之百的理解,相互妥协。乌韦又是一个高知识分子,比较冷静有素养,遇到事情不急不躁,能够用“打太极拳”的迂回战术哄老婆,自己先吃点亏,换来老婆开心,家庭和睦。而在大方向上,两人也实现了自我价值,沈丹萍对老公的工作也有帮助推动作用。同时,双方做到了让对方文化氛围中的人基本满意,这成了婚姻幸福的基本保证。成功法宝:1、功利现实与浪漫精神两不误。中国人讲的是一种实利主义的浪漫,很难纯粹。而西方人则在讲究精神化时可以很超脱。这样文化的两个人相处,得学习化解差异:对方祷告的时候你最好保持安静,别拿柴米油盐说事;而当你拜关公财神的时候,对方也能帮着烧柱香,如此相互理解。 2、尊重双方生活习惯,日子顺风顺水。他喜欢安安静静度周末,你可能喜欢呼朋唤友卡拉OK和麻将;他喜欢跟你探讨“爱情”,你也许拉他一起看《金婚》……学习欣赏这种差异,同时为了对方生活也适当服务奉献,生活就会顺风顺水一些。 3、建立协商机制,约束双方行为。在跨国恋家庭中,一定要建立协商机制。比如,双方分开最长不超过多久,红颜(蓝颜)知己达到什么样的度能容忍,对双方父母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当,对孩子怎样教育可做,怎样不可做。对于老外那种逻辑性很严密的头脑来说,他们很需要这样的协商去约束行为。 HER深度分析:跨国恋,为何多是中国女配外国男? 09年伊始,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张结海出了一本《中国男人调查》。对中国男性的形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中国男人几乎在所有正面形容词上得分都低于西方男人。中国男人唯一打败了西方男人的一项是“顾家”。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多A等女人愿意找一个外国男人来共同生活的原始心理原因。从心理根源来讲,中国独特的以家为中心的集体主义文化,很容易让中国男人显得依赖性有余,独立性不足,很难富有高创造性,高野心,高勇气。个体主义文化的西方家庭则更容易培养出独立性高,有担当能力,心理成熟的男性。同时,西方拥有传统的绅士情结,对待女性更懂得情趣,富有吸引力;而中国几千年来的男权主义传统,让一些男人不太懂得照顾女性的内心世界,显得粗糙有余,细腻感不足。当然,中国男在顾家方面确实略胜一筹,但在其他素质方面还是要向西方男人多学习的。
D. 为什么跨国恋不被人看好,跨国恋什么时候也成了原罪
只是,无论男同胞们有怎样的不满,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类似的跨国恋情会越来越多。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远赴非洲大陆工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到中国淘金,这种双边的人员流动,只会越来越多,随之而产生的跨国婚姻、混血子女,也会越来越普遍。
而一个正常的大国国民心态,对此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相反。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全球的触角越来越广,我们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深。
即使抛开国家民族这样的大道理,哪怕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时刻牢记这样的道理:他人的生活,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不理解,可以不喜欢,但是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种起码的修为。
E. 和外国人结婚的利与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就业,很多外国人因为旅游来到中国,最终却被中国吸引而选择留下,中国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不断加大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现在有机会有条件走出国门去外国生活、旅游和学习,在这一来一回之间,很多跨国的恋爱就自然的产生了。谈恋爱总免不了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和外国人结婚如何呢?F. 中国女性嫁老外、跨国婚现象会不会朝着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庞大的方向发展
这个问题是两面性的,男性也可以和外国女生结婚。这些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跨国婚姻已不再单纯的是中国女性嫁老外,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到了跨国婚姻的行列。东南亚泰国、老挝、越南等国,都是典型的女多男少的国家,当地女性很多都无法在国内找到另一半,所以她们也都接受跨过婚姻。
G. 在美国两年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抢着嫁老外
在美国呆了将近两年,也看到很多中美联姻,而且不少人过得很幸福。前些时候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来自台湾,在美国求学后在一直在摩根斯坦利上班,我们也聊到中美婚姻,他说从他的了解看,中美婚姻,如果一方不是为绿卡或为对方的钱财外, 甚至比中中婚姻更稳定。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女性对跨国婚姻的憧憬是来源于对现实的考量: 1)比如绿卡。即使求学在美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绿卡依然是很多人奋斗多年还是渴望而得不到的东西,就更不要说那些以访问或旅游为名然后滞留在美国希望哪天能变成合法移民的人了。和美国人结婚,就是合法取得绿卡最便捷最顺畅的手段了,当然其中有些人被骗财骗色,因为婚姻目的不纯,就难免保证婚姻的质量,连对方的人格也保证不了。 2)美国人身后的国家吸引力。美国的整体富裕程度和社会文明度、有序性、社会福利(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的保障)等也是很大的吸引力之一,尤其是对国内的非富非贵群体而言。来美国前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他是当地闻名的医生和教授(在全国他也小有名气),他就坚决反对我去美国,他的理由是我自己本身就过得不错想找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为何要到美国,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已经足够富裕能够给一些群体提供很好的物质生活。单纯在物质方面,很多中国人的生活确实远比美国人富裕,甚至阔绰,但是离真正的品质生活还差得很远,社会大环境也还需要多年的提升。 当然也有人爱慕对方的钱财,还有很多人因为对异国生活和异国文化的不了解而导致的盲目向往,比如很多人认为跨国婚姻浪漫,以为老外都很富裕,嫁给他们就衣食无忧,甚至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对于因为绿卡,因为钱财,或者因为虚荣等而嫁给老外的女性,我想婚姻是否幸福她们有些人也许不介意(国内的某电视征婚节目上,不是有女孩说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再自行车上笑吗),也许她们也觉得幸福,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对于幸福的界定就不一样。 我也看到不少纯粹的婚姻,不为对方的绿卡,不为钱财,不为虚荣,真的只为在人群里找到了那个尊重自己,爱惜自己并懂得自己的人。还有一种跨国婚姻,最初女方是出于无奈而被迫找老外的,但是最后不少人过得很幸福。我两年前去广州办签证就遇到不少的例子,她们大都40以上,带着孩子,相貌一般,身材一般,在国内的婚姻市场上,她们显然是无望的那种。 我问过一些嫁给老外目前生活的很幸福的人,他们如果以后离婚,希望找老外还是老中,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找老外,在家庭经济上矛盾很大的就希望找华人。以下是她们为何还要嫁老外的原因: 1) 美国人重视家庭,乐于陪伴伴侣和孩子。 国内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美国人随便,以为美国男人下班后就是夜夜笙歌的生活,这是对美国人最大的误读之一。笔者在国内时,曾经也有这样的看法,证据就是美剧《欲望与都市》,来美国生活两年后才发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与之相去甚远,我还曾经告诉我同事说我以前以为他们也是那样疯狂生活的,她们大笑,说,在你们中国人的眼里我们那么随便啊!她们说市区里也的确有少数人过着那样的生活,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下班就回家,做做家务,陪伴妻子和孩子,哪个家庭的丈夫有外遇,连邻居都会瞧不起。 从我了解到的美国人看―我先生的同事、朋友、家人,我的同事,全都是下班就回家,尽管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所谓的事业成功人士,当然客观上讲,这除了和美国重视家庭生活超过事业、朋友的文化有关外,美国社会少有应酬、少有公款吃喝的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多的回归家庭。 国内的有些成功男士忙着应酬,吃喝,按摩,甚至包二奶的时候,他们的美国同伴却在家里帮着带小孩,煮饭,修剪草坪,和妻子一起看电视,看书,或者去看音乐会,这两种生活,作为妻子的你,选哪样?国内不少男同胞视事业地位为重(因为有钱有权美女就会自来),美国男人更重视家庭幸福,有时间陪伴家人,伴随孩子成长。 2) 美国人真心欣赏、称赞自己的妻子,他们不重对方的容貌、身材、年龄。 咱们同胞也许会带着自己年轻漂亮的妻子到处炫耀,但有多少人会真诚的称赞自己既不年轻又不美貌的妻子?很多人写文章说老外的审美观有问题,因为这些老外总是夸奖,甚至娶那些在他们看来既老又丑的中国女性(这样的刻薄说女性他们倒是应该检查自己的修养和真正的审美情趣的),其实人家审美观没有问题,而是人家更重视女方的情趣爱好,性格和修养,而且他们普遍认为每个女人都是美的,只是看在哪个方面而已。 我认识的那个住在弗罗里达的女孩子(她其实也32岁了)告诉我,她很享受她的跨国婚姻,她说对方除了不像我们男人在经济上那么大方而外,其它的她都很满意。她来自河南,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看就是一般品貌、身材,但是她家先生就是觉得她漂亮性感,即使早晨起床臃肿着一张脸,或是随便穿个体恤在家里闲逛时!另外一个我认识的嫁给老外的华人女性40多岁,她也觉得和美国人在一起很轻松,不必介意脸上的雀斑和眼睛下面的皱纹以及晒黄晒黑的肤色,反正他们都觉得你好看。把你带出去参加Party, 他们不会觉得我这成功男士身边应该有怎样样貌出色的女人。 中国很多男人本身天性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同时拥有年轻漂亮的女子也会在众人前带给他们骄傲。而美国人就不会因为哪个朋友娶了如此的女子而羡慕,他们更在意的是是否拥有真正适合自己,真正幸福的婚姻。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国内时曾经交往过一个事业非常成功的人,他就讲过,他热烈追求她的原因除了因为大家很谈得来以及她的素质不错外,他说他也虚荣,觉得如果娶到她带着她去见他的朋友会比较有面子。她后来嫁给老美,也开玩笑问过她先生,带她出去见朋友等有没有觉得一点骄傲,他倒反问为什么,给他讲了理由后,他就更百思不得其解了,他说我娶你不是因为你所谓的“条件”好,而是觉得我们志趣相当,追求相似的生活,他还说你当然漂亮,但是别人为什么要羡慕我呢? 3) 现实原因:对于大龄、离婚带着孩子尤其是相貌、身材普通的女性,老外是无奈的又是最好的选择。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还是国内的男同胞,毕竟跨国婚姻要克服很多障碍,比如语言,比如文化,比如怎样融入另外一个不同的社会,很多人还要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在异乡一切从头开始。漂亮的,或者但年纪轻的在国内的恋爱市场上是很容易找到比较理想的伴侣的,但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离了婚,又不漂亮,还带着孩子的女性会发现自己几乎被挤出了婚姻的市场。40岁的成功男士(或者只是工作好点的)如果再婚,大多数会希望找30岁以下的,如果女方条件好(长的漂亮)就是不在意对方是否结过婚的,大都也会要求对方没有小孩。 而西方的男士更欣赏成熟的年纪偏大的女性,对方有无小孩皆可,很多人还喜欢对方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轻易就能当了父亲,那是多好的事。前些时候MSN报道了一个跨国官司,那个小孩的生母突然去世,于是那个继父和生父就不惜一切打跨国官司争夺孩子的监护权,最后生父夺回了孩子,那个孩子的继父一家都陷于悲痛之中,因为他们已经养育了那个孩子一年多,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我看了这个故事唏嘘不已,而且这样的事在美国很常见。因此,和国内带着孩子的女性非常难找到结婚对象相比,在美国,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积极地生活的女性反而非常更受他们的尊重和爱慕。 4) 外国人比较在意仪表,礼节,谦让女性。大多数美国男性都热衷体育,热爱健身,很多人即使到了50、60岁,依然很在意自己的体重和形体。
H. 跨国婚恋成功率高吗
我觉得跨国恋的话成功率往往不是很高。首先,你要有资本足够的资本。能够漂洋过海。只是为了见一面而已。再者,你要有很高的学历。交流也是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说哦,我在什么网上认识一个外国的朋友。这就算是一个跨国恋情了。没有。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去的各种困难。是不能够以常人想象的。所以。也只是想想而已吧。哈哈。
I. 两性之间吸引力的来源在哪里
第二个呢叫做神秘感,其实这个神秘感呢就是像它对你的探索,就是说你给它展示了只是一部分,他才有神秘感,你不要完全去展示出来,就像现在大家玩手机游戏的话都会找到这么一个规律,就是说你玩完上一关,它才会给你解锁下一关,它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关口都给你公开开放,你想光顾哪一块是不可能的。它必须给你封闭一部分。
J. 戚薇李承铉秀恩爱:跨国婚姻也能幸福,秘密在哪里
不管是戚薇和李承铉的跨国婚姻,还是其他明星的婚姻,还是普通人的婚姻幸福。吃药维持这样的婚姻,保持婚姻幸福的秘密就在于两个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懂得互相尊重、懂得互相忍让、懂得倾听和观察、能够互相信任,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话,那么幸福婚姻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确实,最近看了戚薇和李承铉在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中的表现,被他们不做作而且相对很轻松的相处方式被感动了。在他们的相处过程中,观众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婚姻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所以说,一对夫妻是否能够维持幸福的婚姻,我觉得最关键的应该是良好的沟通,如果沟通上不顺畅的话,那么其他一切都是白搭。如果两夫妻在一起生活缺少应有的沟通,那么可能就没有什么事情是顺利的了同,那么这样的婚姻也不可能会长久的下去同,肯定会走向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