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婚姻制度包括
我国婚姻制度
婚姻二字来源于《礼记·昏义》,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日入后二刻半为昏,以定称之。”汉班固在《白虎通》中也说:“昏者,昏时行礼,故日昏。姻者,妇人因夫。”所以,古时候结婚重在亲迎,亲理必定在黄昏之时,所以称为昏。
中国的婚烟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杂婚、氏族内同辈血缘的群婚、排除同兄妹血缘的伙婚、同姓不婚的族外对偶婚以及一夫一妻的专偶婚。
一、杂婚
杂婚,顾名思义,没有规定。在原始社会,生产能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那时候,没有所谓的亲属关系之别,不分兄弟姐妹,不分父辈、子辈,男女之间没有固定的配偶,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列子·汤问》所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说的就是杂婚形式下,人们的婚烟形式十分自由、随意,血缘和辈分上毫无限制。
二、群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有了辈分区别。杂婚逐渐演变成部落内同辈的血缘群婚。血缘群婚取消了不同辈分之间的杂婚形式,遏制了父辈、甚至隔辈发生关系。血缘群婚阶段,最常见的婚姻关系,就是兄妹婚。伏羲女娲即是例子。
三、伙婚
由于血缘群婚繁衍的孩子大部分会出现先天疾病,对繁衍不利,《左传》有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也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于是,伙婚取代了兄妹群婚。伙婚是同一氏族内不同血缘的男女之间发生关系。不过,这个时期经常出现男子共妻、女子共夫的情况。
四、对偶婚
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女人随着生产力发展处于支配地位,氏族之间也开始通婚,一般是女方娶男方,这个时候出现了对偶婚。男人可以选择一个女人作为他主要妻子,女人也可以选择一个男人做她主要丈夫,一对男女长期或者短期在一起共同生活。
五、专偶婚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主妻主夫的对偶婚逐渐消失,慢慢转变成男人对女人的独自占有。子女有固定的的父亲,人类迎来了专偶婚。即一夫一妻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奴隶社会的一夫正妻制
奴隶主贵族中流行一个正妻,多个小妾。正妻掌有一定权力,所生子女有继承权。妾的地位与物品无二,可以任由处置。西周时,天子家中出现了正妻媵妾婚,这里的媵妾是皇后陪嫁女身份,有一定的地位,例如《芈月传》里的芈月,身份就是媵妾。
普通人,主要执行一夫一妻制。
奴隶,依然实行对偶婚。
这个时候,无论男子娶多少女人,正妻只能有一个!
2.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嫡制
从战国一直到鸦片战争,我国都实行这种婚姻形式,影视剧中多有记载。男子无论娶多少女人,什么时间娶,有一个女人肯定是要“明媒正娶”,视为嫡妻。所生的子女为嫡子嫡女。嫡妻掌握家里大部分权利,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小妾的生死,庶子庶女的婚姻问题。
3.近现代的一夫多妻制
这个时候,还存在一妻多妾制度,甚至有的人家出现了一夫多妻。正妻还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不如封建社会那么强硬了。有的小妾地位甚至可以与正妻相提并论。社会对于嫡庶之分没有那么强烈了。庶子庶女甚至私生子都有了一定的身份。
一些开明人士,已经开始了执行一夫一妻制度。
4.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夫一妻制
就是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了。男人如果重婚,会犯法滴~~~
历经千年,我们才拥有了现在的“婚姻”。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维护。婚姻不易,请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让。且行且珍惜,相濡以沫,一人、一城、一生、一对人!~
❷ 结婚的法定条件与程序是什么
法定条件:
(一)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三)要符合一夫一妻制。
(四)当事人一方或者是双方之间不存在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
程序:
(一)申请
1.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
(1)户口证明;
(2)居民身份证;
(3)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离婚的当事人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
在实行婚前检查的地方,申请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婚前检查证明。申请复婚的,可以不再进行婚前检查。
2.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1)中国公民须持有:本人户籍证明;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2)外国人须持有: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的证明。
(3)外国侨民须持有: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还必须提交婚姻登记机关指定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凡证件齐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和男女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二)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查明结婚申请是否符合结婚条件,不明之处,应当向当事人询问,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登记
1.予以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对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即时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离过婚的,应注销其离婚证。但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的登记申请,应在收到申请后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涉外婚姻的结婚证须贴有男女双方当事人照片,并加盖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婚姻登记专用章。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受单位或者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查明确实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
2.不予登记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1)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2)非自愿的;
(3)已有配偶的;
(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❸ 婚姻法有哪些
1、《婚姻法》已失效,目前取而代之的是《民法典Q》婚姻家庭编。
2、过去的《婚姻法》,整篇只有一个“爱”字:“家庭成员应当尊老爱幼、互相帮助。”
3、并不是说婚房登记在谁的名下就属于谁,离婚后如何分割房产要根据首付款和还贷情况进行判定。
4、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对于起诉离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Q的规定。
5、一般来说,只有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确了,才会判决双方离婚。如果有出轨、家暴、分居、吸毒这些情形,法院一般都要判决离婚。
6、千万不要和已婚的军人和军嫂发生不正当关系,已婚的军人和军嫂也不要和别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7、离婚后,如果子女小于两周岁,抚养权一般都是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严重过错(例如虐
待、犯罪)。
8、如果因一方有出轨、家暴、分居、吸毒这些情形导致离婚,另一方除了可以要求多分财产之外,还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9、女方怀孕期间内,男方是不能提出离婚的。
10、一般来说,工资、奖金、投资收益Q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夫妻也可以订立财产协议,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
11、三种情形结婚无效:(1)重婚; (2)近亲属结婚;(3)未达法定年龄结婚。
12、法律上,私生子和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地位是相同的。
13、男生法定结婚年龄是22岁,女生是20岁。未达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可以等满年龄之后再领证。
14、一方在外所欠的明显不属于用于家庭开支的负债(例如赌债、出轨花费),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一方独自偿还。
15、婚姻内,一方做家务、照顾老人等比较辛
苦的,离婚后可要求另一方补偿。
❹ 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婚姻法》所贯穿的基本原则
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这就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这五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精神。它贯串于我国《婚姻法》的始终。是整个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灵魂。
婚姻自由原则是指男女双方有依法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不受任何人强迫或干涉的自由。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结婚自由是建立婚姻关系的自由;离婚自由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二者互相结合,组成了婚姻自由的完整内容。结婚自由即结婚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强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只有实行结婚自由,男女双方才能按照本人的意愿选择理想的对象,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美满幸福的婚姻关系。但是,结婚自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离婚自由,是指依法解除没有感情的婚姻关系,为当事人重新建立幸福的家庭创造前提条件。但是,离婚自由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内容:
①任何人不论其地位高低、财产多少,都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配偶。
②已婚的在配偶死亡或离婚之前不得再行结婚。
③其他一切公开的或隐蔽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两性关系都是非法的。
男女平等原则《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结婚、离婚问题上,男女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同样享有结婚和离婚的自由权利。
②在夫妻关系上,男女双方地位平等、人格独立。夫妻都有独立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有参加工作、劳动、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都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对共同财产都有平等的所有权;都有互相抚养的义务;都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③家庭成员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兄妹、姐弟等,这些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中都是平等的关系,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例如,在赡养父母问题上,子女的义务是平等的;在继承父母遗产问题上,子女的权利同样是平等的。
④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关怀。《婚姻法》确立这一项原则,对于促进男女平等,发扬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发挥家庭在培养下一代和照顾老人方面的作用,巩固家庭关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行计划生育原则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其意义在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平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人口的质量和保护母亲的健康。具体到每个家庭,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胎。同时,国家提倡晚婚晚育。这不是说只要一达到法定婚龄就结婚生育,而只是说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至于什么时候生育,还得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国家对晚婚晚育者在假期、福利、住房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
禁止结婚与暂缓结婚
我国《婚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通婚,是婚姻遵从自然规律的体现,符合优生学的要求。男女双方如果有过近的血缘关系,所生的后代继承双方生理上的缺陷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对这类行为不加以禁止的话,就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法律规定患有特定疾病的人不准结婚和暂缓结婚,目的在于防止结婚当事人所患的疾病传染或遗传,以保护子女后代和民族的健康。
禁止结婚的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法律明确指明的疾病,即麻风病。我国《婚姻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之男女,禁止结婚。麻风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禁止结婚,对本人、对对方、对子女、对民族都有益。另一类是没有直接指明的疾病,即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主要是指花柳病、精神病、白痴病等。我国法律除了列举麻风病未经治愈,不能结婚之外,对其它疾病均采用概括式规定。这就要求在实践中确定不能结婚的疾病时注意科学性,在认定时要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必要时应进行医学上的鉴定。
关于暂缓结婚的法律规定,主要见于民政部1994年2月1日发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患有法律规定暂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至于哪些属于暂缓结婚的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九条的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提出医学意见;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可见暂缓结婚的疾病是指患有指定传染病如霍乱等在传染期内和精神病在发病期内这两类。
至于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是否禁止结婚?1950年《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而现行《婚姻法》未作明文规定。因为考虑到生理缺陷无传染性,也无遗传性,如果双方自愿结婚,对双方、对社会并无危害,所以不必禁止。
我国《婚姻法》还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法律对父母子女间关系的规定,所以,直系拟制血亲间也不得结婚。另一类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亲属关系远近的划分,不采用亲等,而采用符合我国人民群众传统习惯的世代制。这种世代制计算方法,是以己身为一代,以父母为二代,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三代,依次类推。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即与己身出于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开始认识到血缘对后代的影响。在原始社会,辈份就是婚姻缔结上最早的禁忌。我国历来也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因为同姓者有相同的祖先,所以是血缘比较亲近的人,但这些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人加以干涉,是婚姻成立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男女双方自愿,而不是一厢情愿;是本人自愿,而不是取决于父母家长的意愿;是完全自愿,而不是勉强同意。由于受欺诈、威吓、胁迫或重大误解等原因所作的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都是无效的。
当然,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当事人自愿,并不排斥当事人的父母、亲友出于关心和爱护,依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给当事人提出各种有益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的采纳与否,则应由本人决定。
男女双方达到法定的婚龄我国现行《婚姻法》将法定婚龄规定为男不得小于22周岁,女不得小于20周岁,同时鼓励晚婚晚育。
未达到法定婚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结婚证的,一经查实就要收回结婚证,宣布该婚姻登记无效。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法规规定的结婚年龄,一般要低于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定婚龄。另外提倡青年男女晚婚,这个规定不是强制性规定。
符合一夫一妻的原则只有未与他人保持婚姻关系的人才有资格结婚。这就是说,只有未婚、离婚和丧偶的人才可能与他或她结婚。
❺ 民法典规定我国的婚姻制度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即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强制。我国规定的结婚条件有:1、达到法定婚龄,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2、男女双方结婚是自愿的,无人干涉;3、男女双方不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5、双方都无配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❻ 婚姻法最新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婚姻法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❼ 我国实行的婚姻制度的内容包括
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在婚姻法第二条规定中,是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的婚姻家庭制度。
1.婚姻自由。
是指男女双方有依法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不受对方强迫或他人干涉的自由。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婚自由,即结婚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强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离婚自由,即男女任何一方基于夫妻感情破裂而提出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一夫一妻。
是指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妻子,一个女人只能有一个丈夫,无论男女都不许同时有两个或更多的配偶。它要求禁止重婚,反对通奸、姘居和卖淫的行为。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婚”。
3.男女平等。
是指男子和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履行平等的义务。我国婚姻法第10条至18条都有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政治上、经济上、人格上、社会地位上,财产继承上的一律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这主要是考虑到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自身特点,妇女、儿童和老人往往是社会的弱者,因而要给予特殊的关心和保护所作出的重要的规定。
5.实行计划生育。
是指有计划地生育子女。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意义在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平衡;有利于实现国家总任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具体到每个家庭,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胎。同时,国家提倡晚婚晚育。不是说只要一达到法定婚龄就结婚生育,而只是说明只有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至于什么时候生育,还得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国家对晚婚晚育者在假期、福利、住房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