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汉族订婚礼仪动物是什么
《礼仪·士昏礼》云:“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古时婚姻六礼之中,除了纳征不用大雁之外,其余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等五礼都要用到大雁。
据传说,雁一生只配偶一次,失去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中-国民间用雁多取此意,以表达对婚姻缔结忠贞不二的思想愿望。
这是研究礼俗变迁者的推论。
《礼记·曲礼》云:“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
可见当时贽礼是天子用香酒,诸侯用玉器,公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平民百姓只用布帛。
又因为对婚礼的重视,所以一般士民也假借大夫之礼而用之,故遂为统贽雁礼了。
从以禽为贽一点来看,此礼当是狩猎时代的一种遗俗。现今已很少能见到用雁为贽礼的了。一般改用鸡、鸭或者鹅代替之。
无论雁、鸡、鸭还是鹅,作为纳采礼都要用活的,忌讳用死物。
问名,六礼中第二礼,指的是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准备合婚的仪式,也要贽雁而问。
《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
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
纳吉,即订婚,六礼中第三礼。在问名后,把占卜、合婚,卜得适合结婚的吉兆通知女方的仪式,也叫“订盟”,是婚礼中的关键礼仪。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纳征,又称“纳币”,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是成婚阶段的重要仪式。
征,是成的意思;币,是所指的财物,成婚礼仪又称为“完聘”,叫“过大礼”。这项仪式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𫄸,故不用雁贽。”
请期,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六礼中第五礼,指的是选定并通告迎娶吉日的礼仪程序,要送雁。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
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即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俗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亲迎为正式的婚礼,也要用雁。
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
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B. 古代人曾用什么鸟为婚配礼,鸟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么
提起古代人曾用什么鸟为婚配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鸟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代表爱情的鸟有哪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鸟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和[隹]这两个字,在古代一个代表短尾巴的鸟的意思,一个代表长尾巴的鸟的意思。
鸟: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长尾飞禽,后引申为能飞的昆虫、地名等。
隹:短尾鸟的总称,与“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
在古代,带隹字的鸟类多是短尾巴,带鸟字的鸟类多是长尾巴,如:雀是小的短尾鸟,喜鹊是长尾鸟,但在漫长的汉字发展历程中,隹和鸟也产生了混用。
隹既然代表短尾巴鸟,除了鸟这个含义,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短小”,所以[雏]字就代表幼小的动物意思,雏鸟是小鸟,雏菊指比形小的一种菊,雏形是初步的规模和形式;
还有一个字[稚]也表示幼小只不过多指人,“蓬头稚子学垂纶”,稚子就是小孩子,幼稚、、稚气都是形容孩子气的一些词语。
有一种特殊的鸟[雅]:这个雅,是楚地一种鸟的名字,楚鸟对周燕,因为它的很像“雅”的发音,所以居住在秦地的人用秦地方言就称这种鸟为“雅”。
1、鸳鸯:鸳鸯为中国着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作为经常出现在古代中国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鸟类。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2、喜鹊: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象征着喜事临头。当然,美的还是“鹊桥相会”,因为这个,银河也被称为“鹊河”,而中国的“情人节”,也被定在了农历七月初七。这,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贡献出羽毛和身体,填河成桥。因此,可以说喜鹊也有一定爱情的象征和寓意。
3、黑颈天鹅:黑颈天鹅是世界上感情最专一的动物之一,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很多天鹅宁可孤独终老也不随便找个配偶了事,一旦结成连理夫妻非常恩爱,出双入对,相伴一生,他们一起觅食、休息、戏水,甚至在的途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黑颈天鹅是着名的爱情鸟。
4、鹦鹉:野生鹦鹉几乎灭绝,它们是世界上体型的鹦鹉之一,并且能够学习模仿人类说话。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几乎成双成对,曾有一次猎人用枪击中了两只鹦鹉中的一只,而另一只鹦鹉并没有逃,而是对猎人无畏的发起了攻击。
5、牡丹鹦鹉:牡丹鹦鹉又名情侣鹦鹉、爱情鸟。因其羽毛,常似乎充满深情地双双偎依栖息而着名。失去配偶后会悲伤而死,但这说法未能证实。牡丹鹦鹉会与伴侣形景不离,相依相偎,而且多是会厮守终生。
6、红嘴相思鸟:红嘴相思鸟有“爱情鸟”之名,它不仅是古代婚庆活动的馈赠礼物,也是历代花鸟画家喜欢描绘的对象。红嘴相思鸟雌雄总是成双成对、恩恩,像小夫妻一样。据说,当雄鸟与雌鸟婚配之后,红嘴相思鸟便终生相伴,如果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不鸣不舞,郁郁寡欢,甚至拒绝饮食,以身殉情。
以上就是与鸟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鸟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么的分享。看完古代人曾用什么鸟为婚配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C. 哪种鸟类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只有大雁是属于聘礼,聘礼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而提到聘礼就不得不提一物,其名为鸿。及至如今许多地方在男女双方成亲的洞房中都会张贴有“鸿鸾添喜”字样,更有些女方家中会张贴有“鸿喜”、“鸿禧”或“禧”(略去鸿字),此鸿即为大雁。
及至汉朝,聘礼就稍稍复杂了起来,除去远古就有的大雁,周朝时期的布匹,还有羊、粳米、清酒、白酒等,凡三十样。而更为重要的,自此时起,金钱已经成为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大雁的特殊含义
在古达大雁是很受推崇,因为大雁在古时被认为是为“仁、义、礼、智、信”的象征。这是跟大雁它们的习性有关,因为大雁只要成群,这群里的成员出现任何情况都不会置之不理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得“仁”;大雁挑选伴侣的生活习性是像天鹅一样都是从一而终的,这是“义”也是婚姻中比较注重的寓意;
大雁雁飞行时,会有自己的规矩,从来不会乱飞,各自礼让恭谦,这是他们的“礼”;大雁的警戒性非常高,特别很捕获,这是他们的“智”;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南北来回往来,这是他们的“信”。所以古代的人们在婚姻大事中选择大雁作为聘礼,也有具有非常美好寓意的。
D. 古代用什么鸟做聘礼
大雁作为聘礼,在古时候,婚姻最为讲究的就是三书六礼了。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则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而大雁,就是这六礼中经常出现的重要角色。
大雁是终身一侣,天涯共飞,是世间最有感情的鸟之一。它最懂乡思,冬去春来,飞行十分有序。古人看中雁的这一习性和美誉,将大雁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大雁作为聘礼的起源
聘礼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而提到聘礼就不得不提一物,其名为鸿。及至如今许多地方在男女双方成亲的洞房中都会张贴有“鸿鸾添喜”字样,更有些女方家中会张贴有“鸿喜”、“鸿禧”或“禧”(略去鸿字),此鸿即为大雁。
如果双方是相熟的人家,一般会提前将生辰八字拿去相合,纳采就是男方带着大雁委托媒人跟女方商议婚事,如若女方愿意,则会收下男方所带的礼物——大雁。第二步问名,就是在纳采当天,女方应婚之后,媒人带着男方写好的书信与一只大雁前来询问女子的姓名与生辰八字。
E. 在古代,男子提亲时,为什么要用雁作为礼物
因为在古代的文化中,大雁的有着美好感情的寓意,讲究的就是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之意,除了这层意思之外,大雁本身自带一种礼制规则,大雁飞行讲究礼数,正是照应了当时的社会礼教,所以古代男子提亲之时常常用雁作为礼物。根据《仪礼·士昏礼》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提亲的礼节需要雁,雁的存在本身就有婚姻的一部分内容。
2.雁群并飞照应了民间的礼制雁是结群而行的生物,他们有着严格的队列排行,队列整整齐齐,按照次序排列在自己的位置,共同起飞,不允许落队。这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长幼有序”这方面内容最好的照应,由于长途跋涉的过程,所以雁群会选择最强壮的雁位于最前端,抵挡住更多的劲风,老弱病残在后方。而民间的礼制讲究家中人娶嫁有序,有着伯仲叔季,这二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关联。
F. 在古代,人们在纳吉议婚的时候,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送的是雁,取其阴阳且贞洁之意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
基本对的
雁有三种象征意义:
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纳采 --->问名 ---> 纳吉---> 纳征---> 请期--->亲迎,前后共 6 种礼节。
【纳采】
采纳、采择的意思。是古时婚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便会请媒人做媒[提亲]。古代[提亲]的礼物用[雁],取大雁随阳之鸟,随时南北,代表妇人从天不失时,不失节,不相跨越,从一而终。除了【纳征】一个环节,其余都要用‘雁’。
【问名】
询问女方父母的姓名,以及女方的生日时辰。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会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四条信息(每条两字,总计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媒人会将准新娘的八字、姓名、籍贯及三代资料等写在红纸上(称为"庚贴")交给男家以占卜吉凶,目的在于占卜其婚姻是否适宜,亦即 *夹八字*。
【纳吉】
男家根据男女二人生辰八字确定婚姻吉祥之后,告知女家。又称[过文定]。男家会在祖庙灵位前卜问,或者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互相配合,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男女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冲相克,便可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议婚可以进行并商量订亲条件。有人称这种仪式叫[小定]。
【纳征】
征,成的意思;先接纳聘礼,而后婚成。又称过大礼。此举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爱护与尊敬,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也就是既有丈夫、儿女,而且公婆、父母都还健在。因为其有妇德,自然也遇不到无德无福之夫君,故上能安利父母公婆,下能养育儿女双全。反之,如果能找到这样家庭上下安详和睦的人,她也自然是吉祥有德之人。)会同媒人,带备聘礼到女方家中。点收大礼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长辈代办。男家备礼金和礼物送到女家,作为订亲仪式。聘礼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男家聘礼送到后,男家的女宾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金饰(戒指、耳环、项链之类)为新娘戴上,边说吉祥话,之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过大礼的仪式便算完成。
【请期】
男家挑选成亲的黄道吉日,请问并告知女家做好准备。亦即[择日]。挑选吉日良辰,便于安排筹措,以及婚事顺利。 商量请问女家,表示不敢自专。如非例外情况,女家一般也会听取男家的择定,以示阴从于阳。也或者男家会提前挑选两三个黄道吉日,让女家看方便选择。
在古代,以上 5 个环节都是主人在祖庙灵位前告知祖先,并且都是在门外拜迎对方客人等等,都是存心郑重敬慎之意。
【亲迎】
到了吉日,男方父亲命新郎儿子到女家迎接新娘。阳倡而后阴随,所以是新郎先动身。新郎没到之前,新娘不可以先有动作,导致阴阳紊乱。新娘静静听父母训诫交代之类的叮嘱。新娘父亲在告知祖先之后,在大门外迎接新郎,新郎拜见之后带着‘大雁’揖让升堂,再拜的时候把‘大雁’放到茶几上,表示亲受于父母。从堂上降出的时候,新娘由大妗姐(能以妇道教人者)带出来交给新娘的父亲,再由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新娘在全福的大妗姐或未婚贞洁的伴娘搀扶下跟随着新郎,新娘上轿或车的时候,新郎掀起轿帘或打开车门,并授之以绥,新郎御新娘车轮三周,然后先回到家门迎接。新娘到了家门口,新郎掀起轿帘,揖新娘一起进入家门,同食共饮(‘共牢而食,合卺[jin3]而酳[yin4]’。现在演化成交杯酒),表示从此以后夫妻合体相亲,尊卑荣辱一起。
礼郊特牲云:“婚礼不贺,人之序也”。又曾子问云:“娶妇之家,三日不举药,思嗣亲也”。
序之义,嗣亲之义,今人忘之久矣,故婚礼无不贺者,无不举乐者。
[妇盥馈]
盥手洗盏以奉食,故曰盥馈。第二天早上,新娘沐浴,等待天明的时候,新娘先给舅姑(新郎父母)奉食,妇道既成,成以孝养。此随身饭所由来也。
[舅姑飨妇]
妇盥馈后,载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夫阼阶,古宫室制之东阶,说文所谓主阶也。礼,宾先行,主人从之;今舅姑先降自西阶,妇从其后,降自主阶,是舅姑为宾,新妇为主)象征以旧日家主之位,将传于其新妇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春秋左传》公子‘翬’为鲁桓公如齐逆女,必系有大故或疾病。娶妻本来是吉利的事情,不行亲迎,而与有大故或疾病之人同例,这样不吉祥。
以上是‘六礼’。以下是其中细节。
G. 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
古代大雁作为聘礼。
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除了纳征是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纳彩古代规定要送大雁,问名也要贽雁而问,纳吉,《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吉用雁,如纳采礼”,请期要送雁,亲迎为正式的婚礼,也要用雁。
成都晚报:“订婚礼金论斤”并非“爱情买卖”
订婚有礼,这在有古代常识大网络之称的《五礼通考》就曾记录,自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都要经过六道程序,先是求亲,再是问名,再订盟,然后就进入到了订婚仪式。
那时叫送聘礼,古时最先是用活的大雁作为聘礼,是因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意为忠贞。后来又兴送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羊猪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成都晚报:“订婚礼金论斤”并非“爱情买卖”
H. 为什么古代聘婚时男方要送女方雁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嘉礼”。《礼记�6�4昏义》中说:“昏礼者,礼之本也。”意思是说婚礼乃是所有礼仪的根基。直到现在,婚礼仍是非常隆重的,目的是为了给新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古代的婚礼基本沿袭了周人开创的“六礼”的制度,即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阶段的礼俗。纳采,为六礼之首礼,就是当男方想与女方结亲时,就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古时通常用大雁,后世有所改变。
问名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通常也执雁而问。纳吉就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称这阶段仪礼为“订盟”,现代称“订婚”,是婚礼中关键的仪礼。男家卜吉之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古俗仍然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纳徵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徵(征)在这裏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聘金。这项成婚礼又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等。男方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抬,有的地区伴以鼓乐,在媒人和押礼人护送下前往女家。
这项仪式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请期是在送完聘礼后,选择好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女方同意时的仪式,古时通常也用雁,现代多用红纸笺写迎娶日期时辰或口头通知协商,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正式的婚礼,也用雁。以上婚礼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特别是以雁为贽见之礼具有特殊的含义,可以看到以上“六礼”中竟有五礼用雁贽。为甚么要用雁呢?郑玄注《仪礼》中称:用雁为“取其顺阴阳往来”,意思是说大雁是一种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南来北往定向迁徙的鸟,用雁为礼,象征顺乎阴阳之意。
《白虎通�6�4嫁娶》中说用雁为“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也就是说,大雁南北往来守时守节,那么男女结婚也不要违背婚时;而且大雁若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以此告诫妻子结婚后要忠于丈夫;同时,大雁飞行有序,以此说明女子结婚后要遵循长幼有序,不能违背。可见,“六礼”中作为礼物的大雁具有劝示和教化的功用。
不过,近现代用雁作为纳采等礼仪的礼物已经逐渐消失,有些地方则以家鹅代替。除了用大雁作为贽见之礼外,古时,在中国的南方,茶叶也是重要的聘礼。这一习俗大概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形成。旧时茶以瓶计,所送聘礼最少十瓶,多则上百瓶。一般女方收了“茶礼”,婚姻就算定了,不得反悔。为甚么要送茶叶呢?
《七修类稿》中引《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也就是说,茶树不可以移植,必须用子下种,其生长的特性用于比附婚姻的缔结,茶叶成了婚姻无悔的象征,也隐含着传宗接代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