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父母总是着急孩子的婚姻呢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父母催着孩子结婚也是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的,这一现象在农村尤为明显和迫切,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成家立业,而成家是在前面的,一个人的孩子总给人不成熟稳重毛糙的感觉,没有家总像没有根的浮萍在飘着,不能让父母放心
第一,在农村如果孩子下学的早,父母总想尽早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对象,农村普遍认为先找可以调好一些的,如果找的晚了,好姑娘都被别人挑走了,剩下的女孩不咋好,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吧,好女孩什么时候都有,关键还是提升自身的品质,去吸引更加优秀的人
我对于孩子婚姻的观点是,第一孩子要喜欢第二不限制结婚时间,哪怕是不婚主义我也能接受,只要孩子能开心就行。有时候父母催婚可能是为了自己的想法,觉着孩子该结婚了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过得开心痛快就行。
‘贰’ 子女三十岁没有谈对象,为什么家长会担心
子女30岁没有谈对象,家长当然会担心了。一个是年纪越长,可选的范围更窄。就像是你年轻的时候挑别人,等你年纪大了就是别人挑你了。如果是女孩子的话,还要考虑将来生育的问题。像年纪太大生孩子的话,一个是危险系数高,另一个就是年纪大的母亲生下的孩子各方面不如年轻母亲的孩子身体好,皮肤都会比同龄的孩子差,身体也会特别容易多病。再者,超过适婚年龄却还不结婚,父母在街坊邻居面前也是没面子的。会有人指指点点说闲话,要知道人言可畏。
‘叁’ 父母为什么那么渴望你结婚,你知道吗
我个人认为父母渴望我们结婚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无非就是父母了。
当然,不论怎么说,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爱才是主题,他们永远希望我们是幸福的,更担心的是我们将来找不到媳妇儿或者嫁不出去,孤独终老一辈子,这是他们放心不下的。
‘肆’ 为什么父母们很着急地让我们结婚呢
第一,如果你的年龄过大,你的父母一定会在这样的问题上频频给你试压,面对这样的试压,可能你在自己的方面上没有做好准备,而你的父母却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样的心里上的反差,对你造成了觉得父母老是着急要求自己结婚的想法。
第二,观念上的差距,我们这个年代被父母着急结婚的人,多是80后,90后了,我们的观念在现在的社会上已经发生了改变,虽然说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但是我们更多的希望我们自己得到足够的准备时间再去面对结婚,而不是像我们父母的那辈人的感念样,到了20多岁的节骨眼就一定要结婚了,无论你到底有没有做到自己的成熟,或者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结婚这个问题上去考虑。
第三,你们的父母一定面对你工作上的原因离开自己的父母,而感到十分孤独,他们已经在之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习惯了家里有你的位置,习惯了有你的陪伴,他们面对这样的孤独,就是希望你早日结婚,给自己抱一个孙子或者孙女,用一个新的生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的感情上来带一个新的寄托。
第四,你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年龄日益增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担心,他们担心害怕自己的年龄大了之后,没有足够的精力或者能力帮助你抚养一个小孩,毕竟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力气太大了。现在的孩子要接受以及要求的东西更多,他们可能担心你一个人无法对孩子做到随时陪伴,他们希望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给你多一点的分担啊。
‘伍’ 怎样回应父母对婚姻的催促与担忧
1、在成家问题上达成共识
告诉父母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可以说服父母,说明现阶段自己先以事业为主,暂不考虑婚姻大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让他们给自己一点时间,约定一个期限,没有找到合适的就让他们物色对象安排相亲,在成家问题上达成共识后,同时也让父母帮自己应付其他长辈。
2、凡事点头应付就过去了
反正一年只有一次而已,听他们说点头应付过去就好了,不要放在心上,他们又不会把你强拉去民政局,长辈初心也是好的,而且他们可能也是随口一说,在这事上要是和他们对着干,大过年的难免会发生争吵,气氛尴尬。
3、转移视线
“表哥都30多岁了还没有结,我着急啥”“大姨,你在哪做的头发,好显年轻”,把战火引到别处,要是实在转移不过去,就凭空捏造,说自己有交往的对象,目前正在考察对方,等时机成熟两人关系发展稳定再带他回家。
总之,婚姻不是儿戏,为了结婚而结婚大可不必,但长辈催婚也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虽然你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也要尊重他们。
‘陆’ 为什么你的父母总是干涉你的婚姻
一 、你的父母总是担心你的婚姻大事吗?
周末相亲,老妈一手安排的。
先去了小姨介绍的张阿姨家,在他家开的小卖部见,我没洗头,套了件舒服的短袖。
170的男孩,带了眼镜,站着打了个招呼,我一个人站到门外,长辈在里面聊的不亦乐乎,他在偷偷看我,我假装不知道,低头玩手机。
后来因为赶时间,小姨赶紧把我送回家,接着老妈带着我和表哥表弟去了县城。
远远看到一个50岁红色衣服的阿姨,旁边站着个肚子像怀了5个月的胖小伙。
我们进了奶茶店,我和他单独坐在一个位子,长辈在隔了3桌的地方聊天。
我和胖子都低头玩着手机,全程没人主动说话。
周六从早上的10点到下午的6点换了4个地方,见了4个陌生人。
回来问我怎么样,我说你喜欢就好,然后母女开始无休止冷战。
今年的我还没到本命年,今天的相亲也不是第一次,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直接不经过我同意,亲属各种带男孩和我偶遇,到出门吃饭都会莫名看见家人安排的陌生男性。
二、父母总是以他的方式在干涉着我们的择偶
现如今,不想恋爱,不想结婚的人比比皆是。
但我是一个期待爱情,希望遇到合适的另一半的普通女孩。
那你肯定在想,既然父母和自己都希望你能找到合适的伴侣,那父母的举动只是爱操心,想早点帮你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只要能遇到合适的另一半,什么样的方式都不重要。
刚毕业喜欢一个在读研究生,老妈说,你上班他上学能有什么结果;
后来遇到了心仪的同事,母亲又说,外省的还有个兄弟,家庭关系太复杂。
年纪小的不能谈因为不成熟,上学的不能谈因为等不起;
外省的不能在一起因为见面不方便,家里兄弟姐妹的不能谈,因为家庭复杂日后矛盾多。
用她老人家的话:
他不高不帅,家境一般,工作一般,你看上他什么了,不要看他对你好,刚谈恋爱谁还不对你好;你看看人家姑娘,让谈哪个就谈哪个,我是你亲妈还能害你不成,你要坚持谈的话,就当没有你这个女儿,以后的苦日子多着呢。
父母想要的不是建设性建议权,他们想要的是绝对性的决策权。
中国式相亲里,中国妈妈们,把她们的远见发挥的淋漓尽致:
媳妇要什么样的?
勤劳肯干的,就是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
刘阿姨,你觉得你儿子看上的这个女孩怎么样?
首先她宫寒,你不知道,宫寒的女孩如果生男孩子,就容易得小肠疝气,生女孩呢,就容易有营养不良,牵扯到下一代,我是比较介意的。
到底是谁谈恋爱啊?
都是第一次为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又过的足够幸福?
有过来人的资历来给你指点你想要的未来,谁来给你确保你所谓的幸福?
有一期的《世界青年说》问对于父母逼婚的潮流,大家是怎么看的。
詹皇说:
我觉得催婚是自私最大的一个表现,因为我觉得爱情是人生最美妙的一个事情;为什么应该为了另外一个人安排我的爱情生活呢,这是特别特别的自私。
想起之前微信里的一个段子:
一个女孩晒了一张结婚照,是和宋仲基的结婚照,附上一句,终于嫁给了我的男神。女孩的父母不知道宋仲基是谁,打电话来质问,你和谁结婚,为什么我不知道?批头就是一顿骂。
为什么子女结婚,父母一定要知道?
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择偶干涉欲望强,择偶标准存在很大代购,那父母强势决策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三、 父母的远见是否可行?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 你妈都不看好的男人,就别嫁了 》。
当时是一篇微博热门讲述了一段真实经历:
一位家庭条件不错的女孩遇到一个与她条件相差很多的男孩,恋爱期间,男孩对女孩百依百顺,为女孩跑前跑后,最后获得女孩的认可,决定要嫁给他,双方家长见了面之后,女方父母表示“谈恋爱可以,结婚不行”。
父母反对态度坚决,女儿却执意要嫁。
女孩和男孩在一起的第三个月,女孩怀孕了,她告诉父母,以为他们会因此同意她与男孩结婚,却没想到父母决定收回车子房子,让他们自力更生,女孩一再恳求父母不要如此绝情,用了各种方法,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是没用。
两个月之后,男孩对女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终于,在女孩大哭两天之后,跟她爆发了争吵,各种讽刺、各种脏话,男的喝醉后还打了女孩十几个巴掌。甚至,女孩打电话给男方父母还遭到他妈妈的大骂“不给男人面子算什么媳妇?反了天了”,让女孩失望至极。
底线已崩塌,她幡然醒悟回到父母家,打了胎,离开了一心想过一辈子的男人。
显然, 女孩是沉浸在爱情里,没有了自我判断力和正确的决断力。父母的做法让她自己看清楚了对方的品性,避免了一波婚姻悲剧。
相比任佑宰和李富真的婚姻,就是没有听取家人给的中肯的建议,造成了婚姻的悲剧:三星公主离婚被索赔70亿,爱情开始的时候家人也是万般阻挠,结果他们打败了所有不支持的人,最后输给了彼此。
无疑经历过家庭琐碎,体验过生活困苦的人,总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一心为我们的长辈总会以他们的方式来尽全力护全我们,就怕我们走弯路。
父母的建议要听么,当然要听,要采纳么?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和自己的观点都有相应的局限性,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处,我们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别人的,所以会有不理解和误差,所以要采纳么?
自己的人生,决策还需自己衡量。
韩东秀和中国大妈PK脱口秀《中国逼婚有没有必要的时候》,一位妈妈说:
身边一位同龄人,当时也是一心想忙工作,三十大几结的婚,也生的晚;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他是不是孩子的爷爷,他很尴尬。他说,早知道早点结婚了,现在孩子正闹,以后孩子长大点,怕自己精力跟不上,不能陪伴孩子,也给不到更好的教育。
那位妈妈就觉得“ 就该在适合的年龄做年纪该做的事情,顺应传统总不会错的 ”,30岁就该是成婚的年纪,约定俗成的婚龄是自然规律。
何炅更是说对于身边出现的催婚,逼相亲的现状,压力更多的来源于身边,而不是自己。
中国式婚姻认为结婚就等于生孩子,而30岁后,女人就被归为高龄产妇,错过了最佳育儿期,所以在30岁的阶段,所有人都会出现所谓的韩国的“思秋期和五春期”就是,在这个阶段,普遍出现焦虑,暴躁,不安的症状。
现如今,不婚,丁克越来越普遍,逐年降低的结婚率,告诉我们生活多了很多可能,我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设定了新的路线,然而部分子女依然逃脱不了家庭逼婚桎梏。
四、 社会大环境在变,逼婚依然形势紧迫,四种状态将逃脱不了家庭桎梏
民间调查表明:父母过度关注以及强制干涉子女择偶,独生子女经济不独立是主因。
1、经济不独立
这个排第一是因为相当重要。
毕业前从未试着自己去赚钱,衣食住行包括玩游戏都是父母的钱。
毕业后工作是父母托关系找的,婚房、婚车是父母掏家底买的;
你现在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拜父母所赐?
当你坦然接受这一切,就失去了决定自己人生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人生自己都不敢去承受,何谈精神自由?感情自由?
2、人格不独立
父母的世界除了孩子,精神生活一片空白,那是因为前半辈子都耗在孩子身上了。
只有在孩子面前指挥这,指挥那,孩子会听,指挥别人,人家也不听啊;
只有担负起孩子的生活,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孩子在控制型父母的养育下,已经习惯了没有发言权,只要听父母的就不会出错(不会挨父母骂),最起码不用负责任(不用负父母指挥失误的责任)。
同样父母也习惯了去给孩子安排他认为合适的人生,所以无论子女孩子父母,形成独立人格尤为关键。
3、相互依赖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父母活不下去,结婚生子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
因为有的指望父母带孩子,有的甚至还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甚至做饭打扫卫生这样的事情也要父母帮忙。
这么依赖父母,在选择的时候,必然处于被动状态,势必会被迫听话。
4、孝道的约束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我是你的爸妈,你就有义务向我汇报你的事情,就要按照我说的去做。”
百善孝为先,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孝。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也往往以“孝道”来惩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
这也是中国农耕文化所致,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等到谁离开谁都能活的时候,这种现象才会弱化。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写的是: 《现在不努力以后你是要结婚的》。
好像结婚都被默认为解决生计,解决经济的最佳途径;
更是有结婚是第二次重生这样的说法,“生的好不如嫁的好”更是被大肆推崇;
出生有父母养,结婚老公养好像就成了完美的对接。
想要摆脱被管束,被安排的无奈,经济,人格独立才是关键。
别怪父母管的宽,别怪生活没有主动权,自我永远是自己争取来的。
就问你,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谈什么自由,无法独立的人,又如何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先把自己养活了,再来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吧。
‘柒’ 妈妈担心我的婚姻不幸福,如何让她放心
要说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肯定是我们的父母,从我们生下来到我们长大,付出了太多,在我们小的时候,担心我们磕磕碰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担心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在我们结婚后,又怕我们婚后过得不幸福,父母一辈子的心思都在我们身上,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别让他们担心。
其实父母有这样的思想,真的是多虑了,就算是没有父母这样想,我们也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婚姻,把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起来。不过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有摩擦的地方,有的人一吵架就收拾收拾东西回娘家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往往让父母非常的担忧,也会很伤心,所以只要在生活中遇到小事争吵的话,最好是和平的解决,不要让父母双方知道,要不然他们会越来越担心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