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我的形状、人的形状、众生的形状、寿者的形状。出自《金刚经》
一、我相:“我”是指我的这个感知性主体。你用锥子刺到我肉里,我痛得跳了起来,我感觉到疼,我生气了。这时候我就能够意识到有“我”的这个存在。
二、人相:人相不是指我以外的你和他这些人。是指我以外的一切。你、他、它都是人相。别人、狗、猪、石头、空气、虚空都是人相,因为他们都在我之外。
三、众生相:众生相也不是说一切有生命的生灵。而是说一切存在的生长灭相。简单点说,不是“众生”,而是“众之生”。
四、寿者相: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佛教成立的根本理论。即无和有,有常和无常等对立的基本理论。世界是恒久不灭的,这是一种寿者相。它秉持的是有和有常的认知形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此经的注疏很多,在印度,除弥勒所造八十偈释本之外,尚有无蓍《金刚般若论》、世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功德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相不坏假名论》,以及未被汉译的师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论释。
在中国,从东晋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绝,主要有后秦僧肇《金刚经注》、隋吉藏《金刚经义疏》、隋智顗《金刚经疏》、唐慧净《金刚经注疏》、唐智俨《金刚经略疏》、唐窥基《金刚经赞述》、慧能《金刚经解义》《金刚经口诀》、唐宗密《金刚经疏论纂要》等书。近人注释亦有印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等多种。
❷ 众生相的意思
一是指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二是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1、《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龚自珍《五重证义》第六重烦恼亦假立也,众生相亦假立也。陈世宜《孟硕入狱不获探亲诗以慰之》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惘从今开。2、《人民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充分展示了十九世纪初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众生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❸ 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众生相就是一切含灵众生事相上的显现。我相、人相、寿者相都是如此
❹ 什么是“众生相”请举例
净空法师---佛菩萨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佛菩萨彻底放下,心里头不执着这些相,所以他见性。
1 凡夫最大的过失、错误,就是处处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为别人想,但是为自己想的多,为别人想的少。纵然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里头还是有自己。
2 佛菩萨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佛菩萨彻底放下,心里头不执着这些相,所以他见性。
3 佛菩萨全是为众生,没有一点私心,所以他对于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楚。你有私心,智慧就没有了。为什么智慧没有了?因为私心里面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东西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开悟。
4 完全没有私心,完全为众生,这叫真实智慧,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你要想成就真实智慧,你要想跟一切众生圆融自在地相处,你向他学习,你就得到了。
❺ 众生相什么意思
众生相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描写相貌的好句子:
1、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极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2、有一头像猪鬃一样粗硬的黑头发太硬,怎么也弄不倒,只好留个寸头,任它们像鞋刷子毛一样立着。
3、硬撅撅的像把钢刷子似的小辫儿挑战似地翘在后脑勺上。
4、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就好比顶着一头高梁花子。
5、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下去,分开头发,头发黑乌乌的,光溜溜的,两半边都像一块整东西一样,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盘到后头,挽成一个大髻,又像波浪一样起伏,朝额角撞了出去。
6、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
7、他脑袋上的头发密密匝匝像是一顶厚实的帽子,要很大的劲才能把弯曲的手指头伸进头发里。
8、他剪着平头,灰色的短头发有种说不出的冷血动物的蠢相。
9、他的头发很长,很浓密,如一股黑色的激流向上抛溅,又像瀑布似地悬垂于半空。
10、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毛楂楂地直立着,像团起来的刺猬。
11、深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一个个沉甸甸的仿佛是青铜铸成的发卷围着她的双颊,一直垂到浑圆的肩上。
❻ 众生相的意思是什么
众生相zhòng shēng xiàng,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二是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❼ 我相 人相 众生相到底什么意思
佛学用语,对应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我相: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意识”,很多时候,因为你的心里有一个“我”,使得你在处事待人上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想要和陌生人搭话,你会感到害羞和胆怯,因为你在意别人对你这个“我”的看法,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怎么办,自己搞砸了怎么办。在恋爱关系中,由于你也很在乎“我”,希望对方心里有你,所以会去求“我”,对“我”产生了执着,即“我执”。实际上都是“我”的观念太重,离“我相”就是去除这个观念,如果没有一个“我”的观念,那么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无所谓了。只要不做伤害别人的事,离“我相”的人一般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人相:就是“别人一定不如自己的”想法,“这件事肯定是你这儿出问题”的想法。离了“人相”,你就不再区别人我,你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包容别人。即使遇到确实不怎么样的家伙,你也会因为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生而产生悲天悯人之心。人相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相”,因为你将“我”,“你”,“他”区别地太开了。
众生相:说实话就是群体意识,比如前些日子,各地进行反日游行。参与者很多因为被这种气氛冲昏了头而盲目而为,做了一些不冷静的事。因为群体行为会使你失去个人思考的能力,这一相也相当严重。实际上归根结底是”我相”,因为比起冷静思考,你更愿意被群体吸纳,被群体接受这个“我”。
寿者相:就是贪恋生,贪恋年轻。这仍旧是“我相”在作怪。
所以修佛离四相,最关键的就是离“我相”。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利用这些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改善人际关系,看淡一些,包容一些。完全去除“执着”,“我执”等,似乎又会失去一些有趣的东西呢。
以上是我的想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我相 人相 众生相,金刚经里有阐述。你也可以参照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
❽ 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众生相解释
1、众生相是汉语词汇,拼音zhòng shēng xiàng,有两个意思,如下。
2、一是指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清·龚自珍 《五重证义》:“第六重烦恼亦假立也,众生相亦假立也。” 陈世宜 《孟硕入狱不获探亲诗以慰之》:“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罔从今开。”
3、二是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巴尔扎克 的《人间喜剧》,也充分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 法国 新兴资产阶级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