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情侣间有什么不为人知、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爱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正如着名作家所说:“谈恋爱不是一个人的火花其碰撞另外一个人的火花,而是两个人的火花相互碰撞。”爱情里有很多知识,但也有一些对爱情的冷知识,即使是相爱的人,可能也不一定知道。关于恋爱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呢?
3.心碎真的存在。如:离婚、被背叛和分手都会造成心脏部位有疼痛感。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心碎综合征”。如果“心碎”的症状不能缓解,建议尽快去医院,持续性血管痉挛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4.在男人的潜意识里面,其实他们更喜欢另一半说不。虽然很多男人有时会对一些挑剔的女生感到恼火,但从长远来看,他们不会喜欢一些保守的女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女生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独立有主见的女生会更受男人的喜欢。
‘贰’ 人到中年,婚姻疲惫不堪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人到中年的夫妻,大多数的感情都已从轰轰烈烈走向了平静,生活成了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上班下班,谈话的内容也多是围绕着孩子、房子、车子和票子。
很多人感慨中年夫妻淡的像是白开水,握着伴侣的手如同左手握右手,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激情,甚至怀疑当初爱得死去活来,究竟是对方哪里的魅力。
其实平静的婚姻维持着相敬如宾的现状还算是好的,倘若一方特别强势,让自己在婚姻中很憋屈很委曲求全,那种感觉真的是很煎熬。
《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的母亲没有经过她和父亲的同意,私自做主去交了20万的定金买房,从而引发出一场家庭危机,齐明月父亲提出来要离婚。
那一场戏让很多中年人深有同感,疲惫的婚姻,原因真实得让人听了心酸。
‘叁’ 你们觉得婚姻最大的讽刺是什么你对婚姻的看法是什么
婚姻最大的讽刺来自于婚姻的本质和真相。
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说王子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从小到大,在我们的认知里,婚姻就是恋爱的延续,是比恋爱时更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讽刺的是,婚后你才能看清婚姻的真相,了解到婚姻的本质。
‘肆’ 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见解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很多的年轻人因为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在对待自己的人生,在对待爱情,对待婚姻上也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思考。因为现在不再会为了物质条件而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更多的是随着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年轻人对于婚姻的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婚姻感到恐惧。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是恐婚一族,因为很多的家长都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中国有着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并且年年都在不断的向上攀升。再加上生活当中也发生了非常多,夫妻之间不好的事情,从而为现在的年轻人做了一个更加差的示范。导致了很多的人对婚姻都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在婚姻当中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待遇,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婚姻,而选择了单身状态或者是只谈恋爱。
‘伍’ 婚姻给女人带来了什么
也许婚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两个人生活到了一起,柴米油盐、谈情说爱,慢慢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个人会把烦恼唠叨给你听,会对你嘘寒问暖,这便是极好的。
婚姻不是结束,更像是开始,和另一个人后半生的开始,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千万别着急。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事。婚姻是一件小事。这是第二件需要明确的事。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婚姻更不是。它无法把你从孤单中拯救出来,也无法把不够好的你变得更好。你要做的是先把自己变成成年人,让自己足够强大,然后和一个同样是成年人、同样内心强大的人一起生活,才会真的快乐。
如果一直是一方拯救一方,一方依赖一方,那叫慈善,不叫婚姻。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满的象征,不是爱情的坟墓,不是温柔的港湾,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件人生小事。
‘陆’ 婚姻法的变革
1:1950年,掀起“休夫”高潮,因为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和党的政策宣传,让广大妇女解放了思想,从本质上认识到了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以至于到1953年当年这一年的离婚案件在100万件以上。
1950年5月1日,《婚姻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付诸实施,这部只有27条的新中国首部国家大法,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第一条上明确写着:“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2:1980年,第一次修改后的《婚姻法》,放宽了离婚条件,并将计划生育写入法律。
从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1950年婚姻法建立起来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成为“被遗忘的法律”。
自反右运动开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处于一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婚姻亦循此规律。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这个时期的离婚极度不自由。想离婚的不判离婚,不想离婚的由于政治的原因被迫离婚。
1978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现在要拨乱反正,就应该让中国恢复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同年,由全国妇联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等单位联合成立的婚姻法修改小组成立。
1980年9月1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这是我国第二部《婚姻法》,首次将“实行计划生育”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并将结婚年龄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规定“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从而彻底废除了表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
3: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规定,同居不再非法,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中国人离婚也再不需要审查期和介绍信,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离婚最自由的国家之一。
‘柒’ 最高法院最近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改变婚姻的定义在美国
反对同性婚姻阵营已表示,将釜底抽薪推动修宪,把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结合条文化。只是修宪案须国会参众两院三分之二议员或全美三分之二州议会发起,并获四分之三州议会通过,可见“反击”门坎极高,通过不易。反对阵营并举1973年联邦最高法院Roe vs Wade堕胎合法化裁决、撕裂社会遗患无穷例子,说明最高法院不应对应归各州民意决定的敏感议题,做出全国统一的法律决定。
保守观点认为,婚姻是人类为维系保障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自然进化发展出来的最久远社会制度。它不只是两人组建家庭,还涉及父母、子女间的代际传承、社会稳定和种族文化延续,使婚姻制度具有崇高神圣性质,要接受它被改变很不容易。各国虽都承认民事结婚仪式的效力,但多数把婚姻仪式交给教会,就是以宗教的神圣性强化个人和社会对婚姻制度的责任感。而教会强烈反对同性婚姻,未必是出于宗教偏见,而是出于维持社会文化传统的稳定和存续。
美国社会比西欧传统保守,如今这个裁决颠覆世人印象。法国对同性恋、婚外情等非传统的性议题,远比美国开放宽容,但今年5月18日法国总统签署同性婚姻合法化法律,却激起巴黎街头至少15万人示威,左右派一致站出来反对,主要基于对同性婚姻组织家庭、抚养儿童是否合适的顾虑,可见即使世俗化很深、性很开放的法国社会,对涉及下一代教养的社会制度变革,仍充满不安和犹疑。
赋予同性恋者平等权利,避免歧视是潮流,也该受宪法保障。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推动民权运动,各式各样平权运动相继而起,同性恋者反对被歧视,争取尊严与平等,算是较后起的一波,但进展快速。16年前,美国国会高票通过只承认异性结婚的法律,自由派的克林顿马上签署,如今克林顿为签署该法道歉,奥巴马邀宴提起诉讼的两对同性伴侣,华邮报道,其捐款大金主有六分之一属同性恋者,可见风气转变之快速。但自由派庆祝胜利的欢欣鼓舞,会不会反而激起保守派反弹?堕胎议题民意如流水的变化就是教训。
同性配偶有法律保障后,举凡税务、福利、移民、医疗、保险、教育、继承、职场等,无不涉及配偶的新认定标准,随之而来的政府和社会制度“被颠覆”,譬如移民同性配偶的认定、税务优惠、保险福利等,据说达1400项,每一项都是今后政府和企业执行力的挑战。美国是否已准备好接受它,或将造成紊乱失序,让违法、钻空子的不肖之徒更有机可乘,值得美国政府留意。
另外,在美国的华裔多数较保守,重视家庭和子女教育,对这些争议公开讨论较少,对性问题相对保守,或许可不必坚定支持或反对同性婚姻,更不能歧视同性恋者,如能用平常心看待美国开放社会的演变,未尝不是一种新的社会经验。以加州为例,亚太裔“出柜”同性伴侣就有66000人,还不包括隐密未公开者,可见判决也影响许多亚太裔移民权利。
‘捌’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们才实现的婚姻自由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时代背景,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说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下,这种婚姻制度的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制度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自然也酿成了不少爱情悲剧。
虽然,这一时期关于婚姻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高,但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还是越来越多的,很多年长的人群也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幸福而重新出发。可以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这60年以来,中国人的心中“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这一不变的目标。
这里,我们再综合看来,婚姻是一种自然法则,当
‘玖’ 年轻人的离婚率很高,会有哪些影响呢
以上就是分析的,离婚率高可能对年轻人的影响。
这已经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了,逐渐发展成社会问题,我们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哪怕你已经结婚了。
特别是做父母的,一定要避免儿女被这种社会现象所影响,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能及早发现问题所在,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对婚姻的偏见,也必将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年轻人也要坚定自己的意愿,当下时代充斥着各种鸡汤和言论,但始终都要记得,一条河的深浅,要由自己趟过以后才能知道,每个人的身高都不同。婚姻本身是客观的存在,好与坏都是经营的结果,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但不能拿别人的婚姻来肯定与否定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