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玫瑾:如何给孩子找对象,睁大眼睛看清这2点
孩子找对象,挑对人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说: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一个人的成长在家庭,所以探究他的来历,我们往往要追溯到他的家庭成员。李玫瑾教授表示掌握这2点,将对孩子的婚姻至关重要。
大多数人二三十岁时谈恋爱,他们的父母通常是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大概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家里的基因不错。哪怕家里只有一位长寿老人,也是能说明这家人有长寿基因的。
这是从生命 健康 上来考虑,而且,老人的长寿还能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良好,饮食合理。
最主要的是,家有长寿老人,说明子女对待老人不错,这家人秉性没有太大问题。试想,如果子女不孝,啃老或是算计老人钱财,对待老人态度恶劣,老人生活得战战兢兢,又怎么能活得开心长寿呢?
老人长寿,也意味着老人教子有方,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好的家风,是可以代代传递的,进了这样的家庭,又怎会不安心呢?
了解过家里老人之后,就需要了解对方父母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两人结婚,婚床上睡的是六个人,除了夫妻,还包括对方的父母。
这就足以看出,婚姻,其实是2个家庭的事。
一个人的根在原生家庭,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和对方聊一聊他的父母。如果他谈起自己的父母,一脸幸福,滔滔不绝,比如说到:他父母感情很好,爸爸幽默、妈妈贤惠。
这种人的家庭就非常好,说句夸张的话,可以闭着眼和他结婚。
因为大家在这一点上都能达成共识,那就是幸福有爱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同样有爱。
如果对方谈起父母,一脸不耐烦,还总是抱怨:“说他们有什么意思,你是跟我过,跟他们没关系,我们家的事你少管。”
又或者是“我爸是酒鬼,一发疯就打我妈。”“我妈就爱打麻将,输了钱就和我爸吵。”
这种要么是原生家庭带给了他创伤,要么就是家风不好,父母酗酒,母亲不顾家,这些情况的家庭一定要慎选。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孩子站着父辈的肩膀上看世界,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睦的家庭背景,会让孩子拥有一个 健康 平和的好心态。
这样的孩子一般心理 健康 ,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会比较好相处。
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完美的伴侣。
即便婚前精挑细选,处处考察,经历了考验步入了婚姻。但并不代表婚后的生活就能够一帆风顺。
再好的恋人,再浓烈的亲密关系,都需要两人共同维系,用心经营的。
婚姻生活里守住底线,把握大原则和关键问题,其他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不必计较较真。
婚后生活相处慢慢磨合,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两人互相包容,携手前行,才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② 年轻人的婚姻全靠父母在维持,父母真的应该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吗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对双方都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也会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不会有感激
因为年轻人的婚姻如果全靠父母来维持的话,时间一长就会被子女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不出来什么感激之情。尤其是如果父母有一天失去了帮助他们的能力,反而会得到他们的埋怨甚至憎恨。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帮他们,让他们自己独立的生活,在他们有实在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一把,反而能够让他们感激父母。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有时候老人不遗余力的帮忙,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到子女,反而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最好的方法是放手让他们自行成长,能这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能够让他们成长起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③ 李玫瑾教授:养儿有三忌,养女有五忌,父母若懂孩子能少走弯路 ,怎么了
经济情况好了,一个家庭的孩子也少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各位家长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有时对育儿理念的错误理解,反而可能“办了坏事”。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教育儿子和女儿的差别,她认为养儿子和养女儿不相同,包括性格塑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因材施教。
但具体怎么教,许多家长心里也犯懵,要么溺爱生祸端,要么矫枉过正。
01案例
王先生夫妻俩结婚比较晚,30多岁才有了一个儿子。
妻子对儿子十分疼爱,不求有什么大出息,只要平安健康就好,以至于事事包办,生怕孩子有什么危险,宁可自己多做点。
其实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教养过程中,父母都不能大包大揽,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心,为长远发展做打算,别让孩子走弯路。
切勿为了一时的爱,耽误了孩子的一生,这便是“害”了。
举报/反馈
④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儿女的婚姻大事
作为父母,如果希望好好对待儿女婚姻,必须先摒弃虚荣之心。必须拥有:宁可拆座桥,不毁一桩婚的态度。客观为子女提出建议,让子女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最终选择。
⑤ 李玫瑾告诫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才不会让孩子一直否定自己
作为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父母的培育至关重要,对孩子的期望是压力,也是动力。但是有些父母完全枉顾孩子的自身水平,给孩子超出自身水平的期望,一旦孩子表现得不够好,就处处否定孩子,甚至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女孩问她妈妈:为什么你看不到我的努力,只看得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呢?妈妈回答:我怕你骄傲。女孩听完就哭了,她很委屈父母总吝啬他们的夸奖,从来不会去肯定自己,总是对她的要求非常高。
爱孩子,从肯定孩子开始,不要用否定来让孩子的一生耿耿于怀。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父母培育孩子要不间断地强化他们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是用否定来不间断打击孩子,让孩子的内心黯然无光。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以为,你的严厉与打击是为了孩子好,教育是循循善诱,从来不是盲目的严厉。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肯定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⑥ 李玫瑾:12岁以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再向父母倾诉心事?
刷微博时看到一个热门话题: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的理由。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
只因为:“ 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种因得果的。 ”
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杯水。
这件小事处理起来原本很简单:把水渍擦干净,把杯子碎片清理干净就行了。
可一般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轻则对孩子大吼大叫,重则把孩子暴打一顿。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以后不一定就不再毛手毛脚打翻东西了,但一定会记住:犯错,会让父母生气,也会让我受惩罚。
于是,等孩子再遇到问题,为避免冲突和惩罚,他就会不想再让父母知道,哪怕自己委屈得要死。
于是,孩子和父母间的那道门,就这样,重重地关上了。
而这一点,也在众多网友纷纷的留言里得到了印证:
“我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咳嗽了,被我妈听到以后,直接冲我大吼大叫,骂我没用为啥老是咳嗽。
所以, 以后生啥病都不敢说 。”
“我现在20多了,在家里盛饭端饭都小心翼翼怕摔了,怕听到玻璃/陶瓷摔碎的声音。
不知道为啥小时候我爸妈那么大反应,什么粗心大意、马大哈、不仔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学校里发生的事 我从来不会跟父母说,他们会从中挑毛病 。
即使这件事和我无关,他们也会说不好好上课,净关注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会指责你这件事做的不对那件事做的不好……”
当孩子跟父母求助,当孩子跟父母坦露心迹,当孩子跟父母真诚聊天时
他们得到是冷冰冰的说教、蛮横的指责,甚至是自取其辱的感受。
一而再,再而三,那孩子自然就没了沟通的欲望。
每一个不想跟父母交流的孩子,只不过是,在心里积攒了太多的失望和疼痛。
别让你的沟通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沉默,不过是孩子,担心遭到喋喋不休的批评、说教、指责。
寡言,不过是孩子,害怕遭到劈头盖脸的责骂、讽刺、羞辱。
作家七堇年就曾在写给妈妈信中袒露心迹:
有时候我宁愿你打我,也不要说那些语言暴力 。三天两头的每一句“我是真后悔要了你/你看人家XXX再看看你自己/你能不能少给我添麻烦/没有你我过得好得很/.......”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从小生活在父母不会好好说话的家庭里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有网友回答说:即使如今我已经为人父母,回首往事,感觉自己依然是一个咬着拳头、强忍着抽噎的孩子。内心永远都有一个小小的黑屋,门外响起粗重的敲门声,那个熟悉的嘲讽和打击不停剜着他们的心。
更多的网友自卑、孤僻、冷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有爱好好说》一书指出:
当听到父母那些伤人的话时,34%的孩子变得意志消沉,不愿开口说话;
而高达80%的孩子会愤怒的反抗,心生仇恨。
而他们的反抗方式,通常比较极端。
前不久,江苏扬州一个11岁女孩,因寒假作业没做完和妈妈发生争吵,一气之下跳楼了。
花一样的年纪,就这样没了,真的太可惜了。
有人批评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
可事实上,每一次过激事件的背后,都不只是当下的冲动,而是无数次情绪的累计、无数件小事的堆积。
一直的批评、否定、指责,让孩子根本没有和家长倾诉的想法,甚至会觉得说也说不通,只能全憋在心里。
可人的情绪总需要一个出口,孩子的世界就那么大,他们找不到出口,就只能撕开自己当出口。
你指责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是会放弃爱自己。
别让你的沟通方式,毁了孩子一辈子。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从来不是暴力沟通
海明威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以十分孤独。”
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心事,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事可以说。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对父母其实有很多方面的诉求。
而且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
因为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更需要家长的支持、陪伴、指导。
暴力沟通,显然不是解决亲子问题的有效途径。
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打通亲子关系的关键渠道。
如何促成这样的沟通呢?
(1)情绪第一位,不要在情绪激动时做无效沟通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呢?
不要在情绪激动时跟孩子讲道理、争执,更不要咄咄逼人地“吵赢”孩子。
人与人的交流,80%是情绪,只有20%是内容。
孩子对内容的理解力不一定强,但对家长的情绪感受力却一定敏锐。
一旦大人的火气上来了,孩子的脾气也会上来。
湖北咸宁有一个17岁男孩,也因和父母吵架,想从11楼跳下。
消防员将其救下时,他手里还挥舞着水果刀,激动地叫嚷:“让我去死!”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如果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那么跟孩子吵架就是最愚蠢的教育,只会将孩子生生推离自己。
因为,吵得最凶的时候,往往是彼此想要争个输赢的时候。
跟孩子争输赢, 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就算吵赢了孩子,也会输掉孩子。
(2)蹲下来,去理解孩子的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
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女儿参加节日晚会,零食、糕点、水果、还有各式各样的礼物……
妈妈带着女儿四处参观,感受着节日的气氛,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
但女儿全程没有一丝笑容,多次央求离开无果,只能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妈妈一顿训斥,制服了女儿,可在蹲下去,给女儿穿蹬掉的鞋子那一刻,她惊呆了。
因为,她眼前的世界,没有零食、没有点心,只有来来往往、密密麻麻的大腿和鞋子。
原来, 孩子的高度,看见的世界,与成人所见完全不同。
当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
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那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嘴上功夫。
重要的是,蹲下来,站在他们的高度和角度去看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得与想法。
(3)孩子越长大,家长越要少说话
李玫瑾说:“ 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
一句话道出亲子教育的本质,孩子越长大,父母越要少说话,闭嘴比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闭嘴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从说教改为倾听,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不一定想听父母说,但一定愿意被倾听。
因为倾听,就是愿意把他的话当回事,愿意与他建立 情感 链接。
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爱着。
感觉被爱的孩子,才愿意打开自己,向父母敞开心扉。
加拿大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夫·孟说:“在亲密关系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事,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当你和孩子之间不再有责备、羞辱、批评、苛求、一方对另一方的打压。
伤害就消失了,冲突也就不那么尖锐了。
当你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
这样的亲子关系,又能差到哪呢?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关系。
而好的关系,一定有爱的流动、良好的沟通。
作者简介:李核桃,社科图书编辑,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着 育儿 密码。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
⑦ 女儿早恋做父母的如何去跟她交谈
发现孩子早恋,切不可这么做:
1.不可打骂
发现孩子早恋后不可以简单粗暴的对待,不可以打骂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这样做只会加大他的逆反心理。让他排斥你,认为你剥夺了他的真爱,要拆散他们。
2.不可闹到学校
这种事情我们那时候还是比较多的,我高中的时候一个同学谈恋爱了,他的妈妈跑到学校找校长、找辅导员。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两人没毕业就双双出去打工,离开了学校。必将学生还是要面子的。
3.不可私下找对方
如果你私下找对方小孩,如果被自己的孩子知道了,不管你对对方说了什么,自己的孩子肯定会先抱怨你,这样也不好。
4.沟通
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知道他早恋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提出反对。其实早恋交男女朋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交到坏朋友。然后通过一些关系比如:同班同学之类的了解一些对方。如果不是坏人不需要担心。
5.多陪
其实大多数人早恋都是家长造成的,自己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他们在外面需求关注。多陪他们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的结束了。毕竟早恋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父母如何与孩子谈早恋问题
1.父母发现情况,必须要镇静。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现象时,家长不要慌张,更不能大声训斥孩子,要和孩子与朋友般地交流。当孩子没有亲自告诉你时,不能使用威逼利诱形式,否则,孩子不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甚至会寻找精神寄托,更陷入早恋之中。那我们应怎样和孩子交流呢?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你们班谁比较好呀?比较漂亮呀?等等问题。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把班里的一些事情告诉你。你可以转移话题,班里有哪个男孩喜欢我家闺女了?也许孩子会害怕告诉你实情,因为担心被骂。如果她不说,你就笑着说,“我家闺女这么优秀,有追求者是正常的。是吗?“如果孩子回答是,告诉你,你已经打开孩子的心扉了。你可以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对男生的评价,了解孩子所想,我们才能有相对应的引导方式。
2.把早恋问题放在桌面上来说,不要躲躲闪闪。当孩子把身边的一些早恋现象告诉你时,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他们这样好不好?听听孩子说说理由。也许有些孩子说,我好羡慕他(她)哦。你不能马上批评孩子,否则,孩子会不再告诉他真实的想法。你羡慕他们什么呢?用心听孩子说说。然后,你举例子说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让人羡慕的。再以谈话方式说说早恋对中学生的危害。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怎样做。
4.与孩子一块面对早恋问题。当孩子告诉你,班里有女同学喜欢他,写小纸条给他时,你应怎样处理呢?我觉得,我会告诉孩子,不管男女同学,你比较优秀,同学之间喜欢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把这种喜欢表达出来,影响到对方的话,你觉得这样好吗?如果把喜欢埋在心里,以后是一种美好回忆了。然后和孩子商量解决办法。
⑧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孩未来阳光气质好
女孩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她后半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
如何教女孩独立、学会正确待人、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是父母们最应该重视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在讲座上谈到对女孩的教育,她说想要女孩未来更阳光、有气质,父母在教育时要遵循这4个原则。
我家大宝就是个女孩,对她的教育从来没有过松懈,专门为女孩设计的绘本也没少准备,但有些绘本蕴含的道理少,起不到太大的教育作用。
⑨ 父母在对子女的婚姻方面该当什么角色
参谋~~
家长的生活阅历很丰富~~所以对于看人,总会有一些心得~~
所有的忠告都只是参考~~
最终成家的是子女,并非家长~~
所以,最好让子女自己做决定~~
而父母,做个称职的参谋~~
(个人意见而已啊~~)
⑩ 父母该如何解决子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
父母婚姻出现问题,除了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孩子的智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大的创伤,就会导致大脑具备更高级功能的部分暂停工作,他的大脑发育、学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大脑负责思考、学习、控制和分析的部分都会中断工作,让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
如果父母因为婚姻问题离异,作为子女年龄还小,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所以,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许是一生的,抚养孩子的一方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引领孩子,让孩子的心灵创伤尽量得到修复,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孩子同样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