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姻资讯 > 当婚姻不顺的时候曹操怎么说的

当婚姻不顺的时候曹操怎么说的

发布时间:2022-08-04 12:07:57

① 什么叫婚姻不顺

婚姻不顺的意思是指夫妻二人生活不称心,即夫妻生活没有满足到个人需求

“不顺”[bù shùn]的释义:

1、不称心。

2、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3、不顺理。

个人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基础与推动力,这些需求必须获得满足,下列的需求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尤其重要:

1、爱:在婚姻中最重要,最先满足的应是爱情的渴求,婚姻中的爱也应包含着诚实、责任心和给予的态度,及柔和的适应能力。

2、安全感:男女双方相互得到依赖。道德操守与经济能力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

3、自信: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赞美或平等待遇,夫妻间更有此需要。婚姻生活中彼此鼓励,增加对方自信,才是正路。

4、生育:正常的婚姻也满足彼此性欲的需求,生儿育女更是自然的发展,完全拒绝性生活很多时候会导致婚姻生活的裂痕。

5、家庭权威:家庭中权威职责分明。儿童在家庭中学会接受权威,才能长大后在社会上尊重法律及权威。

(1)当婚姻不顺的时候曹操怎么说的扩展阅读:

化解婚姻的危机,得要了解以下的几个原则:

1、相信自己

每个人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力求从正面去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要相信自己,一定有方法可以把不良的婚姻转变到正确的方向,并作出行动的选择。

2、真爱无敌

真爱是改变世界最强有力的武器。要有耐心和信心去付出真爱,帮助配偶和自己一起找到好的婚姻节奏。

3、影响他人

坚信我无法改变别人,但我可以影响别人。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互相影响,配偶之间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一样容易生效。

4、控制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整和控制的,不要用负面情绪控制我们的生活。

5、正面态度

相信态度影响行动。正面的态度可以带来正面良性的行动。

6、承担责任

承认自己不完美不等于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婚姻的问题,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但我们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婚姻

② 求两则曹操对待下属的故事

一、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

二、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

三、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还有另一面:

曹操欲除孔融,辫子一抓一把。曹操篡汉之心昭然若揭,他自己也不讳言,公然说:“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所以曹操羞于谈“忠义”,只好倡导以孝治国。孔融偏偏在这“基本国策”上也与曹操唱对台戏。孔融与狂士祢衡交好,互称“仲尼不死”、“颜回复生”,放言“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其寄物瓶中,出则离耳”。即是说,父母之生育子女,不过是情欲发作的结果,子女对父母不必感恩,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言。这种离经叛道的论调即使在今天也够得上大逆不道了,从当时的礼法制度看,曹操以非孝之罪杀之也实在算不得枉杀。
杨修出身名门,非常聪慧,博学多才,思维敏捷,而且与曹植交好。一开始,曹操对杨修是相当欣赏和信任的,任用他做丞相府仓曹主簿,主管钱谷财帛。由于曹操架空了东汉朝廷,朝廷的权力中心实际上在丞相府,所以杨修的职位品级虽然不高,实际权力却很大,位置相当重要。据《三国志》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事情出在杨修的聪明上。杨修似乎有点自恋情结,对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有一种无法遏止的炫耀的冲动,所以总是不分场合地抢曹操的风头。曹娥碑上的隐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他先于曹操猜到答案“绝妙好辞”;曹操题在花园大门上的“活”字,被他猜中曹操是嫌门太“阔”,敦促匠人改造;曹操在点心盒上写上“一合酥”,他就召集众人“一人一口酥”,把点心分而食之。这让曹操的智力游戏玩得越来越无趣。不仅如此,曹操随口说一个“鸡肋”,杨修竟然也能窥测到其准备退兵的潜意识。这如何不令曹操惊出一身冷汗!真正给杨修招来杀身之祸的是他不恰当地介入了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他积极支持曹植夺嫡,为曹植出谋划策,但每到最后都由于事不机密而弄巧成拙。当曹操最终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时,作为反对派的曹植一党自然是逃不脱被清算的命运,旧账新账一起算,杨修被加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罪处死。
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杀士的手段也表现出相当高超的艺术性,绝不搞没有技术含量的“一勺烩”。孔融、杨修是朝廷官员,曹操以丞相之权,明刑正典,公然法办;而对那位击鼓骂曹的狂士祢衡,因其乃一介布衣,曹操就借刀杀人,将其派给荆州刘表。刘表是有修养的人,不想背杀士的恶名,又把祢衡送给黄祖。黄祖乃一介武夫,终于按捺不住火气,将对谁都傲慢无礼的祢衡打发了。
最显手段高超的是杀荀彧。荀彧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极具战略眼光,是货真价实的“王佐之才”。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就是荀彧的手笔,使曹操占得天时;官渡之战时,正是荀彧极具穿透力的分析坚定了曹操的决心,最终赢得了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地位。所以,曹操曾盛赞荀彧:“吾之子房也。”其实荀彧是拥汉派,当曹操封魏公受九锡,篡汉之心袒露无疑之时,荀彧就站出来坚决反对。此后不久,荀彧生病,曹操以探病为名,派人送去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食盒是空的。于是,荀彧就很自觉地服毒自杀了。
所以说,爱才如命也罢,思贤若渴也罢,归根结底,人才不过是曹操实现霸业的手段,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一旦手段妨害了目的,那么,无论是学富五车的孔融,还是才高八斗的杨修,抑或是“吾之子房”的荀彧,都逃不脱被扫除的命运。曹操的爱才和杀士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

③ 多疑的曹操

楼上的真是矛盾啊
易中天乃是为曹操反案的
请看易教授是如何评论曹操的:

易中天:

今天我们讲曹操,讲三国是不可能不讲曹操的,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嘛,而魏的开
国皇帝实际上是曹操。当然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才称帝,
追认他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实际上的开创者。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
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
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可以说
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
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但是当我们弄清楚曹操的历史形象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历史
形象它也不是那么好弄清楚的。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欢曹操。苏东坡
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
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
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讨人喜
欢的事呢?那么也无非是三条:

一个是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但是这个不能算数,因为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
要诈它一诈的,不过你说敌人你就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足智多谋,实际上一回
事,兵不厌诈。

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
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

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
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
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
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
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
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
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这个故事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的是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吕伯奢家里
的那些客人看见曹操带着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马,这个
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来把这些人杀了。这个叫做正当防卫。这个故事记载在什么史书里
面?在《魏书》里,《魏书》是他们魏国人写的史书,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曹操
是他们的太祖啊,那他们可能要给曹操打一个圆场,这个也很难讲。

那么第二个记载是说,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听见吕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锅碗瓢盆,
有声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缉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图己”,把吕伯奢
一家杀了。这个叫做误杀。

第三个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说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里人要害自己,然后把他们一
家都杀了。杀了以后,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们现在来看第三种情况,
就算我们相信曹操是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也说了那句话,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是
曹操怀疑这些人要害自己,当然这个疑心太重了一点,太过分了,然后把他一家人杀了。
杀了以后发现是误杀,然后凄怆曰,“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就是杀错了人,然后,
唉,他也是很难过的,算了算了,宁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啊。我们体察一
下这个语境,曹操说这个话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
为做了一个辩护。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面他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我负人,毋
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曹操当时说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
虽然我错了,我错杀了人家我对不起人家,我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
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这里面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意
在里面,而到了《三国演义》变成理直气壮说我对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对不起我,
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

所以曹操的奸险歹毒这一点,应该说是有疑问的。但是即便如此,《三国演义》的
毛批还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什么呢,他说“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他说即便是这样,
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一样的、超过我们的地方!他说为什么呢,他说如果换了别人一
定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的。他说换了别人都会这样说,
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干的就是曹操的勾当,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
这个话。那么也就是毛批认为,曹操虽然奸诈,但是奸诈里面也有坦诚,他至少敢把奸
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他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
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是太多了。

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
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我们就来看看曹曹性格当中矛
盾的地方。

先说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
件事。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
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
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
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
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
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
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
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
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
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
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所以
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这个曹操光着脚冲出去以后怎么样呢?抚掌而笑,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哎呀呀呀,
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
问了,说曹公,你的情况怎么样啊,“军粮尚有几何”,还有多少军粮啊?曹操说呵呵
呵,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
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
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
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
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
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
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

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
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军烧
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
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
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所以曹操的这个性格里面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奸诈某种意义上也
是逼出来的。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他如果事事都说老实话,这还能够克敌制胜吗?他
不能不撒谎啊,他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了。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
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
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
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
之所以打败这一仗,是因为他当时得意忘形,他跟张绣的战争没有怎么打张绣就投降了,
投降了以后曹操不但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婶婶是一个美女,
曹操这个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编一些美女,于是把张绣的婶婶收编了。张绣
的面子上就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张绣后来就反叛他,对他进行突然袭击。这次战
争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也死了,丁夫人就不
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你还我儿子,你还我儿子,而且就是你这个家伙,
一天到晚地泡烂妞,害得我儿子死掉的,不依不饶。曹操一烦,滚,回你老家去。走就
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过了,真回娘家了。

过了半年,大概几个月以后,曹操后悔了,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
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小两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
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
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阎王脾气,他也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么,
织布,曹操来了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讪讪地走过去:织
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过去,用手摸着丁夫人的背:唉,别使
小性子了,宝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
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曹
操就很没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
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
。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然后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对不起你女儿,
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这样吧,她还年轻,别让她守着,你把她嫁了,让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种铁石心肠、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说
明他是很重情的。当然,最后丁夫人的父亲也没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没有改嫁,
最后也没有改嫁。估计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
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吗。这个事情曹操一直耿耿于怀,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
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不在
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
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说子休如果哭着闹着跟我要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想曹
操这一生犯多少错误,他居然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这个,就是把她的妻子气走了!说
明曹操是一个多情的人,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是曹操的温情。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
人。比方说我前面说的那个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
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
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满啊,
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
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
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
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
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
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
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比方说有一个人叫做魏种,
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
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
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
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
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
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
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
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
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
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
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
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
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
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
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
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
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着作写得非常好
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
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
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
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
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
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
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
就不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
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吕布。《三国演义》
里面说,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是,史实是曹操杀了边让、桓邵
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
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
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
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
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
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
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
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
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
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所以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他的方方面面,这还不是他
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
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
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
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
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
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
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而且他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曹操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令。当时写这个遗
令,就是遗嘱,写遗嘱,大人物写遗嘱有一个格式的,说说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劳啊,也
检讨一下自己,然后说我要埋在什么什么地方等等,是这样的遗嘱。曹操的遗嘱不是这
样,曹操的遗嘱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
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对的也有错的,总的来说是对的,至于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不
值得你们效仿。就这一句话交代完了,下面讲什么呢?就唠唠叨叨地讲一些家务事,他
说我死了以后,我那个房子里放的那个香,就是熏香,香料,你们把它分掉,不要浪费
了。我的那些小老婆,还有我那些歌女,她们一生都很辛苦,为我服务得很好,很到位,
不要亏待她们,让她们继续住在铜雀台,不要把她们赶走了,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没
有事做,可以学习做什么呢,学习用丝带编草鞋,万一将来我们曹家破产了,可以拿这
些鞋去卖换点饭吃。唠唠叨叨讲了一大堆这种事,所以他这份遗嘱当时很被人看不起,
说一个大英雄临死之前也不说点豪言壮语,也不说点励志的话鼓励一下我们后来人,“
分香卖履,留恋妾妇”,成何体统!连苏东坡都给了八个字的评价,叫做“平生奸伪,
死见真性”,说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临死之前露了马脚,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
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但是我对苏东坡先生一贯尊敬,对于他这句话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这恰恰表现出
曹操的大气。我就不说豪言壮语,我就不谈政治功劳,我就不谈国家大事,我就要谈这
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能把我咋地?你们说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么样?我曹
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们怎么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叫什么?“惟大
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能够如此地本色,说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不过这个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诈的,因此是奸猾的英雄,简称奸雄。而这个奸雄呢,
又是非常可爱的,所以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就是这五个字——可爱的奸雄

④ 曹操的故事

先说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所以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这个曹操光着脚冲出去以后怎么样呢?抚掌而笑,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哎呀呀呀,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你的情况怎么样啊,“军粮尚有几何”,还有多少军粮啊?曹操说呵呵呵,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
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所以曹操的这个性格里面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奸诈某种意义上也是逼出来的。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他如果事事都说老实话,这还能够克敌制胜吗?他不能不撒谎啊,他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了。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败这一仗,是因为他当时得意忘形,他跟张绣的战争没有怎么打张绣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曹操不但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婶婶是一个美女,曹操这个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编一些美女,于是把张绣的婶婶收编了。张绣的面子上就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张绣后来就反叛他,对他进行突然袭击。这次战争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也死了,丁夫人就不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你还我儿子,你把我儿子弄哪儿去了!而且就是你这个家伙,一天到晚地泡烂妞,害得我儿子死掉的,不依不饶。曹操一烦,滚,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过了,真回娘家了。
过了半年,大概几个月以后,曹操后悔了,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小两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阎王脾气,他也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么,织布,曹操来了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讪讪地走过去:织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过去,用手摸着丁夫人的背:唉,别使小性子了,宝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没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然后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对不起你女儿,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这样吧,她还年轻,别让她守着,你把她嫁了,让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种铁石心肠、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说明他是很重情的。当然,最后丁夫人的父亲也没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没有改嫁,最后也没有改嫁。估计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吗。这个事情曹操一直耿耿于怀,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说子休如果哭着闹着跟我要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想曹操这一生犯多少错误,他居然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这个,就是把她的妻子气走了!说明曹操是一个多情的人,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是曹操的温情。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比方说我前面说的那个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比方说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着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吕布。《三国演义》里面说,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是,史实是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⑤ 曹操是怎样的人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回答者:李家思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8-19 16:27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

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体,这也是全书描写曹操的一个纲。作者的意图是把曹操放在汉室正统的对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平定北方之功绩,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复杂是曹操,最难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无论怎样,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演义如此,历史亦如此,这里仅就其具备的领袖气质做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三国志·武帝纪注》)

换了别人,考虑到蹇硕的权势,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则不然,其果决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再来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么扭转局面的: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三国志·武帝纪》)

许攸献劫粮之计,这时“左右疑之”,曹操却敢于一博,亲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军成败系于来投的敌将,实为孤注一掷,与赌徒无异,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了:“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三国志·武帝纪》)可见若不用许攸之计,等于坐而待毙,与其这样,倒不如赌上一把,尚有取胜的机会。从这件事情中,足见曹操当机立断决策之明,比之优柔寡断的袁绍,高下立分。

二.所谓文如其人,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豁达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雄姿英发。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

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志·武帝纪》)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可见曹操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三.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下面举例说明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以上我们探讨了曹操领袖气质体现的三个方面,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⑥ 曹操说的话

宁叫我负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负我
其实 这句话是三国演义改编的 其实曹操的原话是 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
曹操说这八个字的时候 是 “悲怆曰”
凄怆二字表现出曹操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演义中的不可一世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对的,而是觉得自己错了,以愧疚的心情安慰自己。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演义中误作“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其实 曹操当时是知道自己错杀了吕伯奢 说了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这八个字 是为了安慰自己 并不是 蛮横不讲理 的

⑦ 曹操为什么会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无论从哪方面看,一代枭雄曹操都可称之为人生赢家,俗话说的好“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就是这句话最忠实的实践者,而且口味儿独特。

最着名的“人妻爱好者”曹操的妻妾众多,有姓名记载者就多达15位。在曹操眼中,但凡有姿色的女子,不论贵贱身份,也不论婚否,皆想方设法掠之。


这些被载入史册的曹操妻妾,一共为他生育了25个儿子。自古重男轻女的观念,让曹操的女儿都被忽略了,我们不但不知道她们的名字,甚至连曹操有几个女儿都没有准确的数字。

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记载,记录在史册的曹操女儿至少有7人。最令人费解的是,是7人之中,竟然有三位姐妹一起,嫁给了同一个人,这究竟是为何呢?

曹宪

与曹节一同嫁与汉献帝的两个妹妹,更幸福不到哪里去。《三国志》记载,最小的妹妹曹华嫁人的时候尚且年幼,甚至还不到早婚的年龄,所以只能够“少着待年于国”,曹华可能终身都没有受到汉献帝的临幸。

另一个妹妹曹宪,是姐妹三人中最有思想的女子,《三国志》记载,曹宪“人美志高,一生无子”,每次在皇宫里感到郁闷痛苦之时,都会回到娘家居住。汉献帝禅让皇位以后,曹宪便借遣散后宫妃嫔的借口,回到了老家亳州度过余生。

曹操将三女共嫁一人的做法,对于他乃至曹家而言,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这种利用婚姻所形成的政治联盟纽带,满足了曹操夺取当汉家天下的目的,可是对于他的女儿而言,却是苦不堪言的一生。

⑧ 曹操是奸雄,还是乱党

讲三国是不可能不讲曹操的,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嘛,而魏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曹操。当然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才称帝,追认他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实际上的开创者。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但是当我们弄清楚曹操的历史形象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历史形象它也不是那么好弄清楚的。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欢曹操。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讨人喜欢的事呢?那么也无非是三条:
一个是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但是这个不能算数,因为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要诈它一诈的,不过你说敌人你就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足智多谋,实际上一回事,兵不厌诈。
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
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这个故事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的是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吕伯奢家里的那些客人看见曹操带着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马,这个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来把这些人杀了。这个叫做正当防卫。这个故事记载在什么史书里面?在《魏书》里,《魏书》是他们魏国人写的史书,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曹操是他们的太祖啊,那他们可能要给曹操打一个圆场,这个也很难讲。
那么第二个记载是说,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听见吕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锅碗瓢盆,有声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缉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图己”,把吕伯奢一家杀了。这个叫做误杀。
第三个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说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里人要害自己,然后把他们一家都杀了。杀了以后,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们现在来看第三种情况,就算我们相信曹操是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也说了那句话,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是曹操怀疑这些人要害自己,当然这个疑心太重了一点,太过分了,然后把他一家人杀了。杀了以后发现是误杀,然后凄怆曰,“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就是杀错了人,然后,唉,他也是很难过的,算了算了,宁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啊。我们体察一下这个语境,曹操说这个话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了一个辩护。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面他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曹操当时说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虽然我错了,我错杀了人家我对不起人家,我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这里面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里面,而到了《三国演义》变成理直气壮说我对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对不起我,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
所以曹操的奸险歹毒这一点,应该说是有疑问的。但是即便如此,《三国演义》的毛批还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什么呢,他说“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他说即便是这样,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谎 摹⒊ 颐堑牡胤剑∷ 滴 裁茨兀 等绻 涣吮鹑艘欢ㄋ担 咸煜氯硕级圆黄鹞遥 豢梢晕叶圆黄鹛煜氯说摹K 祷涣吮鹑硕蓟嵴庋 担 鞘导噬显趺囱 兀渴导噬纤 歉傻木褪遣懿俚墓吹保 挥胁懿僖桓鋈颂孤实厮党隽苏飧龌啊D敲匆簿褪敲 衔 懿偎淙患檎 羌檎├锩嬉灿刑钩希 辽俑野鸭檎┑幕肮 厮党隼矗 钦嫘∪耍 皇俏本 印K 运 嫡馐遣懿俪 渌 说牡胤剑 蛭 飧鍪澜缟衔本 邮翟谑翘 嗔恕?nbsp;
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我们就来看看曹曹性格当中矛盾的地方。
先说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所以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这个曹操光着脚冲出去以后怎么样呢?抚掌而笑,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哎呀呀呀,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你的情况怎么样啊,“军粮尚有几何”,还有多少军粮啊?曹操说呵呵呵,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
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所以曹操的这个性格里面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奸诈某种意义上也是逼出来的。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他如果事事都说老实话,这还能够克敌制胜吗?他不能不撒谎啊,他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了。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败这一仗,是因为他当时得意忘形,他跟张绣的战争没有怎么打张绣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曹操不但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婶婶是一个美女,曹操这个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编一些美女,于是把张绣的婶婶收编了。张绣的面子上就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张绣后来就反叛他,对他进行突然袭击。这次战争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也死了,丁夫人就不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你还我儿子,你把我儿子弄哪儿去了!而且就是你这个家伙,一天到晚地泡烂妞,害得我儿子死掉的,不依不饶。曹操一烦,滚,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过了,真回娘家了。
过了半年,大概几个月以后,曹操后悔了,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小两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阎王脾气,他也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么,织布,曹操来了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讪讪地走过去:织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过去,用手摸着丁夫人的背:唉,别使小性子了,宝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没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然后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对不起你女儿,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这样吧,她还年轻,别让她守着,你把她嫁了,让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种铁石心肠、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说明他是很重情的。当然,最后丁夫人的父亲也没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没有改嫁,最后也没有改嫁。估计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吗。这个事情曹操一直耿耿于怀,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说子休如果哭着闹着跟我要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想曹操这一生犯多少错误,他居然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这个,就是把她的妻子气走了!说明曹操是一个多情的人,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是曹操的温情。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比方说我前面说的那个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比方说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着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吕布。《三国演义》里面说,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是,史实是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所以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他的方方面面,这还不是他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而且他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曹操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令。当时写这个遗令,就是遗嘱,写遗嘱,大人物写遗嘱有一个格式的,说说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劳啊,也检讨一下自己,然后说我要埋在什么什么地方等等,是这样的遗嘱。曹操的遗嘱不是这样,曹操的遗嘱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对的也有错的,总的来说是对的,至于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不值得你们效仿。就这一句话交代完了,下面讲什么呢?就唠唠叨叨地讲一些家务事,他说我死了以后,我那个房子里放的那个香,就是熏香,香料,你们把它分掉,不要浪费了。我的那些小老婆,还有我那些歌女,她们一生都很辛苦,为我服务得很好,很到位,不要亏待她们,让她们继续住在铜雀台,不要把她们赶走了,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没有事做,可以学习做什么呢,学习用丝带编草鞋,万一将来我们曹家破产了,可以拿这些鞋去卖换点饭吃。唠唠叨叨讲了一大堆这种事,所以他这份遗嘱当时很被人看不起,说一个大英雄临死之前也不说点豪言壮语,也不说点励志的话鼓励一下我们后来人,“分香卖履,留恋妾妇”,成何体统!连苏东坡都给了八个字的评价,叫做“平生奸伪,死见真性”,说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临死之前露了马脚,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但是我对苏东坡先生一贯尊敬,对于他这句话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这恰恰表现出曹操的大气。我就不说豪言壮语,我就不谈政治功劳,我就不谈国家大事,我就要谈这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能把我咋地?你们说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么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们怎么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叫什么?“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能够如此地本色,说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诈的,因此是奸猾的英雄,简称奸雄。而这个奸雄呢,又是非常可爱的,所以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就是这五个字——可爱的奸雄

阅读全文

与当婚姻不顺的时候曹操怎么说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战役怎么开健康码 浏览:56
莆田哪些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浏览:90
事业单位里有多少乙肝携带者 浏览:586
脱皮爸爸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520
怎么旺生肖鸡的工作事业运 浏览:709
健康码金盾多久显示 浏览:703
未婚男士说不要爱情那要什么 浏览:745
丽江靠谱婚姻网在哪里 浏览:557
乐泰亮甲讲的大健康是什么 浏览:429
男士如何快速恢复亚健康 浏览:3
爱情里很听话的是什么性格 浏览:485
微服务怎么提升幸福感 浏览:429
手掌婚姻线短代表什么 浏览:524
中国婚姻法多少年纪可以领结婚证 浏览:961
事业单位辞职申请书不上班怎么办 浏览:650
追忆爱情的歌曲有哪些 浏览:321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在哪里学 浏览:399
幸福时光什么时候拍摄 浏览:286
什么蛇最幸福 浏览:397
江苏经济有多少发达 浏览: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