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历史上情诗流传千年的人是谁,还是个花心大萝卜
古代诗人多是风流才子,其中不乏“渣男”,当然也有一些深情的诗人,只不过在那个时代占少数。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大诗人元稹的感情,他究竟是属于“深情派”,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渣男”呢?
提起元稹的情诗,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很有代表意义,而且也很忠贞,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元稹是一位非常深情的诗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才女刘采春剧照
后来元稹又被调回京城,这时也许元稹已经厌倦了刘彩春,随便找了个借口丢下刘采春。看到这,也许各位就要愤愤不平了。如果之前几段婚姻都不能说元稹渣,但他对刘采春的做法真的让人无法忍受。只能说“渣男”形象此刻暴露无遗。
通篇看下来,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元稹确实不是一个深情的人,虽然写过深情的名句,但是元稹却并没有做到,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遗憾吧。
‘贰’ 贫贱夫妻百事哀,能哀到什么地步
当人在贫穷的时候,心底便会燃起一团物欲的火苗,当这火苗一旦遇到导火索,便像浇上了汽油一样,猛烈燃烧。
而这个时候,身边离你最近的人,自然会第一个被这火焰灼伤。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种哀,不是一种突然的爆发,而是一种长年累月的渗透。
因为贫穷带来的辛酸是细小的,它们会潜移默化地撕裂夫妻之间的感情,最终使得整个婚姻生活直接崩溃。
贫穷,是婚姻最恐怖的敌人。
贫贱夫妻百事哀,能哀到什么地步。
我觉得,这个得根据夫妻俩个人的爱情基础如何。如果,俩个人都深爱着对方,他们就不会为一些烦心琐事吵架,不会为贫穷吵架。他们应该是共同面对困难,想办法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使家庭脱掉贫困,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是,社会上,生活中这样优秀的夫妻还是少数。大多数夫妻一旦家里的日子,过得贫困了,就开始吵架了,互相埋怨。老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叁’ 写出最美情诗的诗人,为何现实生活中却是渣男
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都写过情诗,其最经典的莫过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情诗读起来的确是浪漫又深情,可谁能想到这句诗是一个渣男写的呢?
这句诗出自元稹之手,从这句诗我们也能看出他很会说情话。的确也是如此,他就凭借自己的嘴皮子功夫,撩了不少良家女子,很多人都把他称之为渣男,在历史上的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韦从去世之后,元稹没难过多久,又恢复了自己的本性。他依旧非常花心,最出名的便是和才女薛涛的恋情,或许当时的女子都喜欢那些会写情诗的男子。
当时的薛涛已经四十一岁了,可遇到元稹后她依旧心动不已,不得不说有才华的男人,还真是容易勾搭女子。后来元稹也说过自己错过薛涛后,以后很难会遇上这么好的女子了,这句话不就和他写给韦从的差不多吗?不得不说他实在是太渣了。
‘肆’ 元稹与他妻子韦丛感情有多深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伍’ 元稹的在韦从死后有没有再娶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唐代着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他8 岁丧父,少年贫贱。15岁时因为明两经擢第。23岁时和白居易一同中了进士。早年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元和四年(809)做了监察御史。 因仗义执言,触犯了宦官权贵,次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后来,元稹在不断受到打击后,渐渐失去了气节,投靠宦官崔潭峻,当上了祠部郎中、知制诰。直到长庆二年,达到了他事业上的顶峰,当了三个月的宰相。 元稹在文学上以写传奇和艳诗闻名,但他的悼亡诗也同样让人感动。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给元稹(元稹二十二岁),那时元稹没有功名利禄,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却“野蔬充膳甘长藿”。两人恩爱有加,渡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 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分司东都,韦氏却离他而去,元稹十分悲痛,为她写了很多可称为千古绝唱的悼亡诗,包括<遣悲怀>三首及那首着名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妻满月日相唁》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元稹亦为风流才子,曾写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后来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莺莺本为良家淑女,元稹可令其深宵抱枕而来私会,此子之风流可见一斑。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及遇元稹,忽然就把那一点温柔的女性之花爆放了开来。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刺激。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因为我们都爱诗。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薛涛激动万分:“你也是。”两人相互依偎微笑着。他俩知道,他们都不是吹捧,当时称得上诗人的也只有这两人。如此这般,两人开始日日谈诗,日日游玩在锦江边上,相伴于川中各地。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那段日子里,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然而元稹也算是既风流又有头脑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之后,元稹要回京城了,临别时笑咪咪对她说:洪度,我走了,我会尽快回来的。薛涛心灰意懒随口道:勿忘我。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男人就这样自私,总要叫女人写信给他,生怕他先写信被人耻笑。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薛涛的爱情。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而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元稹早薛涛数年辞世。这个男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的婚史,一条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风流才女谈情说爱的情史。这样的路很多游宦的男人都走过,但是元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令那些高贵典雅的婚礼和隐秘欢娱的情感并行不悖,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是高尚君子,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 世人皆善流传元稹莺莺之风花雪月,且乐于想象薛涛与元稹的姐弟情史,以为元稹在薛涛生命中占有很重的地位,而不愿细思薛涛与韦皋那一种真正符合儒家君子之道的敦厚感情。元稹也许确实能挑动起一个40多岁女人的激情,但是中国的男人有几个能承担起这样的激情呢?他们愿意像李靖一样,把一个陌生的愿意追随他的女人带入一场轰轰烈烈的逃亡吗?如果生命的激情并不能把人带入生机勃勃的新世界,而是把人带入随之而来的枯寂与死亡,不如学韦皋发乎情而止乎礼。 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64932&pid=262006&h=1&age=0&bpg=104 ______________ 始乱终弃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名句的是才子元稹。我要说的是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与王实甫改写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不同,这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更让人不齿的是,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我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 莺莺并没有挽救自己注定成灰的爱情,她知道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该抱枕而去,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人妻,但她没有露出恨意,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不用牵挂她。 这是一种悲凉的清醒,她愿赌服输,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她看着自己的爱情成了废墟,掩埋了这些,淡出了。倒是元稹还很无耻地追忆着,因为这个女子没有纠缠他,很安静地走开了。有一些类似于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态度。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唐朝,还是公元2003年的今天,同居对于女子始终弊大于益,除非一开始就不想要结果,否则,最好还是不要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与一个男子演绎现代版西厢记。 回楼上,元稹就是那个……怎么介绍呢,你看完上面的文章就知道他是一什么人了。
‘陆’ 元稹一首写出了爱的最高境界,人真的会为爱如此痴狂吗
元稹,唐代着名诗人。提到他,大家都会想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被世人认为是爱的最高境界,成为千古绝唱,而广为流传。
世人也自然而然的认为,写出这句诗的作者,会是一个用情专一的情痴。谁知竟是恰恰相反,元稹不但不是个用情专一的人,反而是个风流成性的浪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稹其人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1年。着名诗人、文学家。代表诗作《离思五首》《菊花》,代表文学作品《莺莺传》(后被改编成西厢记)。现存诗830多首,唯一一个,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都有存诗的人。
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元稹年少成名,并于公元793年(贞元九年)与白居易同科明经及第。从此与白居易结为终生挚友。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
事实上,元稹除了以上三人,还与裴淑有过一段婚姻,还与浙东歌妓刘采春,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同居。元稹与白居易一道,长期厮混于各个青楼。
所以说,我们都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被元稹此人骗了,哈哈哈。
‘柒’ 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上一句揭露的道理更现实,是什么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俗语,就是集结了老百姓们生活智慧的口语化的词句,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很多俗语的含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被后来的人曲解和片面理解,例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其中一例。提到它,现代人想到的意思是,如果夫妻间的经济基础不好,就会产生比较多的矛盾,在生活中也就过得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许多人在家庭碰到困难时,还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因此,“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原本要肯定的是患难夫妻的深厚感情,而后来的人却遗忘了它前面这一句,断章取义,使其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在令人唏嘘。夫妻往往因为感情走到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情潜移默化成亲情,一起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最后在面对另一半离去时,痛苦必然是钻心的,可见“贫贱夫妻百事哀”和它前面的半句连在一起时,要揭露的道理更加现实和深刻。
‘捌’ 真的时贫贱夫妻百事哀吗
“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怀》。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并称名篇。
诗词原文
《遣悲怀》其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生乱世,八岁丧父,家贫,他随母亲居凤翔。十五岁在长安应试明经科及第。贞元十九年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同年,娶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婚后六载,韦丛病故,其后元稹非常怀念亡妻,写下了很多诗作,包括着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等。
韦从病故时,元稹为监察御史,后仕途不顺,升沉不定,曾为相三月。元稹幼年家贫,25岁及第后一直做低级官吏,韦从为大家闺秀,委身下嫁元稹七载,相亲相爱,无怨无悔,心甘情愿。“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元稹终于升为监察御史的高官时,韦从去撒手人寰,令元稹伤心不已。
元稹随幼时家贫,但及第后生活只是略有窘况,并非赤贫,即使没钱买酒了,贤妻尚可拔金钗沽酒。贫贱夫妻之云是与后来为监察御史俸钱十万相比而已。韦从生性善良,施贫怜苦,故诗中有云“衣裳已施行看尽”“也曾因梦送钱财”之句。
由此可以看出,诗中最后两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为: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
可叹世人望文生义,将“贫贱夫妻百事哀”理解为夫妻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是很不幸的,容易在生活上产生痛苦和争执,让人同情。甚至有人说:“富绕结发千秋悦,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读书的岂止是刘项!
不过,也许生活的压力让人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句诗,元稹没有想到,他随手写下的这句千古名言,恰恰是世上贫贱夫妻生活的心声,百事哀,的确面对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每天过的都不容易。
‘玖’ 贫贱夫妻百事哀能哀到什么地步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物质生活上能哀到几天都没有一口饭吃。但不知精神生活上能哀到什么地步?
也有很多百事哀的贫贱夫妻,父母赡养不了,儿女养活不起,亲戚走不起,朋友交不起,房子住不起,甚至还有贷款还不起,更别说别的了,可谓百事哀呀,但他们在精神上并不贫穷。
两个人依旧能互相尊重,彼此关爱,依旧能凡事为对方着想,依旧能对父母孩子敞开心胸,对父母给不了金钱上的帮助,但没有少跟他们聊天儿给他们宽心,对孩子给不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物质基础,但没有少和孩子们沟通以及给予正确的人生引导。
我想这样的夫妻,岂会惧怕贫贱?岂能百事皆哀?他们能够如此真心面对彼此勇敢面对生活,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生活迟早是会富裕的。
祝福每一对夫妻。
‘拾’ 唐朝最渣的诗人,却写下最深情的悼亡诗,说的是谁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其中有一位着名的悼亡诗人元稹,他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并称元白。
元稹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作,他的代表作有《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菊花》等。元稹有一首着名的悼亡诗《离思》是写给他的妻子韦从的。这首诗辗转传颂千年,被称为悼亡诗中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韦从去世之后写的,全诗流露出元稹对亡妻的痴心一片,不改情深。读之感人至深,令人久久回味。
刘采春就更惨了,原本她与丈夫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不知怎的被元稹看上。元稹就花钱将刘采春买来。原本以为,夺来的应该会珍惜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元稹始乱终弃离开了刘采春。刘采春最终投河自尽。
元稹有如此丰富的感情生活,一生辜负了这么多位女子。就是以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也要被称为渣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