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自由恋爱的爱情是日久生情,而如果包办婚姻中也有爱情的话,就只能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跟林黛玉这个恋爱的发生并不是一见倾心,虽然第一次见面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好像见过似的,这是写的一种心里的感应,一种好感,但是并没有发生爱情,相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很长很长时间,也不断吵架,吵架又友好了,中间加上一个薛宝钗还有后来的史湘云。贾宝玉跟这些人在一起,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定的写他喜欢那一个,这就显得《红楼梦》的恋爱方式已经不是一见倾心,已经是在长期生活当中渐渐地了解,最后在长期的了解过程中间最后形成他们的爱情。
薛宝钗给他讲到仕途经济,他翻了脸,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标准。这个标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就是要漠视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一些选择的标准全对他无效,他必须自己选择。
所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婚姻,一个是选择不是一见倾心式的,是要长期的熟悉。第二个是思想要一致,如果思想不一致,无法结成终生的伴侣,这在《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也反映出了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㈡ 你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
在大家观看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贾宝玉是非常的喜爱林黛玉,并且在林黛玉去世的时候,贾宝玉也是非常的悲痛。贾宝玉跟林黛玉的爱情可以说是非常悲观的,两个人想要去反抗封建礼教。但最终还是没有反抗成功,又被封建制度进行了迫害。贾宝玉本身想要跟林黛玉结婚,但因为自己被家人合起伙来进行了欺骗,在林黛玉去世的当天跟薛宝钗结婚。小编本人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非常悲哀的,但也可以发现,两个人是非常相爱的。
两个人之间确实是非常悲剧的,但这也是因为两个人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原因。
㈢ 怎么理解《红楼梦》里的“情”呢
其实,《红楼梦》里的“情”分为很多种,有爱情、亲情、友情等等,这些情感在小说里随处可见,同时每一种情感又都包含着不同层面与程度。可以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情”,无论是人物个体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都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对于小说里的各种“情”,作者都有对应进行场景情节的细致描绘,并与其中注入他对这些情感的独到看法。
所以,若说理解《红楼梦》中的各种“情”,其实研究范围很大,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人生体验的深刻认识,还因为“情”字本来的广泛含义,要想把所表达的情感展示出来,只得凭借其中或显或隐的标志性事件或人物的交流交往来实现。因此,理解其中的“情”,实际上就是了解把握作者描述情感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作者创作的用意。
㈣ 红楼梦中多爱情角度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亲好像有点粗心,这张图片照的并不全啊...我就按照自己的揣测认为是“选取一个角度”然后我就选取爱情角度来说吧...如果不是的话可以继续追问,我会尽我所能的(建筑神马的我并不是很擅长,如果给你带来不便的话非常对不起!)
《红楼梦》是一部女性人物的塑造为主的小说,对于当时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就是唯一的归宿,所以小说中讲述了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结局大部分是悲剧,从上层阶级的宝玉的长姐,贵为贵妃的贾元春,到贾迎春,贾探春,再到香菱,尤二姐,再到鸳鸯,司琪这些女子,无一薄命,无一失败,居于其中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而我觉得书中最为让人震颤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具有让这本书超越一般小说的格调。黛玉对宝玉的爱,就好像杜丽娘一样“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这种“情”并不是基于对方的地位,财产,才貌,这些东西在一般人眼中是珍贵的,而黛玉爱宝玉,仅仅是因为他本身,我觉得这才是真爱,真爱并不是被外在的条件左右,甚至不仅仅是因为和他在一起觉得快乐——有时候爱也是煎熬,带来甜蜜的同时带来痛苦。爱一个人是因为爱本身,因为你对那个人知之甚深,这样的描写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说,体现了作者对爱情本质深刻的理解,对真爱的追求也是一种理想。同时这部小说也体现了爱情和婚姻的种种冲突,可以看到《红楼梦》中“情”和“理”的世界的冲突,宝玉追求“真情”,他期待一个知己,期待真爱,所以他选择了黛玉,但是世俗的世界并不同意他的选择,世俗世界的人追求利益,追求实际,所以世俗的世界选择宝钗,这个人也许是美丽温柔的,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她同时也是不合心意的,在真心和实际不容调和的冲突中,人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也许这将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吧,而且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曹雪芹给了我们他的答案,宝玉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之中,最终选择忠于他的内心,也许曹雪芹同样在告诉我们,即使追求真情最后的结果是一无所得,但是你曾经爱过,而那些生而从未真心爱过的人,他们才是可怜的。
㈤ 分析红楼梦里的爱情悲剧
四大名着之一《红楼梦》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在清代文学中,《红楼梦》的地位无法撼动,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峰,作者曹雪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小说的优势的创作经验,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书中描写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谱写了一曲关于爱情和理想的动人乐章。
具体分析如下:
一、时代背景造成宝黛悲剧
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社会正在走向没落,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并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时代的悲剧,封建婚姻观严重束缚着两人追求真正自由爱情的步伐,在讲究三纲五常封建社会,青年的爱情、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意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结合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封建阶级利益的贾府决定的。
二、家庭背景不相称造成的悲剧
“门当户对”是封建贵族家长为子女选择配偶的基本原则,贾宝玉和林黛玉则是门不当户不对,这决定了他们不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其一,林黛玉虽曾是娇生惯养的小姐,可在父母死后家道败落,孤身一人,又体弱多病,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家族可以依靠,哪一个封建家族都不会娶这样一个孑然一身的弱女子,他们需要的是能巩固家庭地位的筹码,而不是在他们看来时刻需要人照顾的累赘。
其二,封建社会青年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己任,贾宝玉是贾府的唯一继承人,贾府的掌权者们赋予了贾宝玉更多的承担振兴家业的重任。而在这方面,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表现与观念完全不同,宝钗和这个家族所有的人一样,总是劝宝玉多读书,以考取功名。而只有黛玉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其三,贾府的家长们考虑到了薛宝钗的出身与个人性格,薛宝钗出身高贵,家境殷实,性格稳重端庄,是他们所喜欢的理想结婚对象,反观林黛玉,家境中落,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一人,根本不能胜任贾家的媳妇。
三、独特的性格特征造成的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两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贾宝玉多情、软弱,不喜欢仕途道路却有着贵族气息的公子哥儿,他注重人性平等,尊重大观园的每一个丫鬟,喜欢逗丫头们开心。
贾宝玉无视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以及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他只愿意与社会下层被统治阶级瞧不起的人做好朋友,向往美好纯真的爱情,然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搞贾府家长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贾宝玉与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㈥ 红楼梦的爱情观
红楼其实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爱情观多表达为雪芹先生的爱情观。个人读过几次红楼,借鉴前辈们的观点,觉得红楼的爱情观大体总结如下: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昵而近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宝玉也就是红楼中的爱情观。“昵而近之”说的比较传神!昵,多少带有一些性爱的成分。着名作家何其芳就曾说过,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多情”。本人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宝玉的这种多情,不是肉欲的占有,也不是朝三暮四的所谓“多情”,其作为古代作品中的一个新人,新就新在一个“敬”字!唯有爱之敬之,方能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他才能看出所敬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悲剧,把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都放在自己的关注之下,这种感受使得宝玉爱博而心劳。因为宝玉看到了每个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想帮助她们,可是在那个时代,大环境就是不把女人当人的社会,宝玉所能做的努力有限,所以宝玉很累。宝玉这样的“爱博而心劳”,比所爱者本身还要心累,还要忧虑深远。在宝玉的眼中,几千年被封建社会否认的女性的价值被宝玉这个“爱博”之人发现并通过“昵而近之”体现出来,而宝玉个人能力又有多少,所以悲剧也就难免,宝玉的无助才会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所谓的“负心薄幸”了,其实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理解宝玉。
㈦ 《红楼梦》是否“大旨谈情”对它所谈之“情”应该如何理解
《红楼梦》是一部谜一般的奇书。它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好的见解。小说开篇即宣称“大旨谈情”,脂砚斋说“因情得文”,“因情捉笔”,其书也一名为《情僧录》。花月痴人《红楼幻梦自序》为说明《红楼梦》为“情书”,竟一连用了近二十个情字:“作是书者,盖生于情,发于情,钟于情;笃于情;深于情,恋于情;纵于情,囿于情;癖于情,痴于情;乐于情,苦于情;失于情,断于情;至极乎情,终不能忘乎情。惟不忘乎情,凡一言一事,一举一动,无在而不用其情。此之谓情书。”脂砚斋深昧《红楼梦》中的“情”意。他说:“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
作为一部长篇巨着,《红楼梦》的大处在于总体的构思,包括主要的故事、故事的主要环境设计、情节发展和人物配置安排等,这诸多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的风神气韵,应是它煌煌大旨的唯一明证。当然,今见曹雪芹 《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着作,后面的部分我们只能根据前八十回的暗示伏笔和脂批的某些透露有一定的了解,这不能不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精确性。但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无碍于人知其神。现有脂本大半部《红楼梦》已够我们确认其“大旨”的基本需要了。
曹雪芹批判此前才子佳人小说(含“淫词小说”)“千部共出一套”,“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历来的爱情故事“不过传其大概”,多不出“偷香惜玉,暗约私奔”,“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第一回文本写道: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文本接着写道: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既然传统的社会文化无视“儿女真情”,要表现这真实的情感世界就必须“作得奇想”(第一回脂批),在现实社会之外去寻找其源头和来历。《红楼梦》以顽石“幻形人生”为机缘,“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第一回脂批)。这便是《红楼梦》故事起始的两件事:一是女蜗补天所弃的一块顽石通灵思凡,由一僧一道幻缩为美玉携历红尘,去“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一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久得“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概”,修成女体,思报灌溉之德。适神瑛侍者“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便随他下世“还泪”,以偿“甘露之惠”,从而 “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这后一件事是全书故事的主体。
贾宝玉含玉而来,林黛玉带病降生;宝玉以自己的乖僻邪行发展个性,黛玉则以自己幽僻绝尘的诗情与世俗抗衡。宝玉为带玉而恼怒,黛玉为还泪而怨艾。两人是为了前生的约定而来,只不过是为了把前世欠下的还回去,把原本不属于自己而是归结于对方的东西重新交还给对方。来世为人,不过是还回这一份人情,了结这一份情缘。情感心理上的还情在现实世界的大观园中便是还泪,由此他们两人都是“情痴”,所以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他们的性情心意早就相互认同。即使最终以悲剧结束,贾宝玉也只念那“木石前盟”。所以第十九回脂批称之为“古今未有之一人”,“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在贾宝玉、林黛玉面前,中国传统的分析理念和评价准则已丧失言说能力。连深通人情世故的贾母也纳闷:“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其实史老太君看透了一半!
曹雪芹之所谓“大旨谈情”,是指他在小说中所描写记叙的系作者本人“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甲戌眉批云:“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怎么理解“大旨谈情”?大旨,自然与“主要题旨”、“中心思想”基本重合。具体应指两个层面:首先,是说《红楼梦》以爱情为题材,以爱情为框架;叙述爱情故事,咏叹爱情情怀。同时,鉴于《红楼梦》的内涵极为丰富,因此,以上所引鲁迅的概述、一代伟人的认识,或者教科书上叙述的“封建社会末世意象”、“封建大家族败亡主题”、“贾宝玉人生幻灭情结”等重要意蕴也是通过爱情故事折射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框架是小说《红楼梦》表达丰富复杂的人生理念、人生感悟的载体。 那么,这“大旨谈情”,到底又“谈”了哪些“情”呢?简而言之,描写了三个层面的社会人群的爱情生活——贵族的爱情,奴婢的爱情,另类的爱情,三者交叉的爱情。贵族的爱情,主要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才子佳人间的缠绵悱恻爱情,自然也有迥异于宝黛式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大家闺秀之悲、贵族少寡之孤、宫闱嫔妃之怨…… 爱情不是贵族的专利,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爱情。因此,《红楼梦》作者还用他的如椽巨笔触及了社会生活底层的奴婢、下人们的爱情,她们也爱的热切,爱的壮烈,阐释人生真谛,闪耀人性光辉。另类的爱情,那是社会世俗所不允许有爱情的那一类人的爱情。这里指的是僧尼、优伶等。——妙玉、智能的爱情,芳官、紫鹃的爱情,蒋玉菡、柳湘莲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有“爱”而不能“情”,是另类的苦涩甚至的滴xiě的爱情,哀唱着不幸,咏叹着幽怨,从而提供给读者对那个时代那种社会的又一种解读。然而,在《红楼梦》里,无论哪一种爱情,却都涂抹着同一种凄婉的色彩,——叫做悲剧,那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掌管天下所有女子爱情的警幻仙子奉给宝玉的一盏茶、一杯酒的名称所决定的,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
因为《红楼梦》“大旨谈情”, 不知何故,古往今来万千读者,似乎不太留意曹雪芹自己的真心实话,却总是生发出一些议论,什么“言情”“爱情”,什么“情场忏悔”,什么“淫书”,什么“哥哥妹妹吊膀子”。当然,你可以说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复杂的,人人的眼光、心境各有不同,也不足奇怪。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红楼梦》何以“大旨谈情”呢?有两个原因,一是适应市场即迎合读者,二是便于隐伏。
这第一个原因小说写得甚是明白:“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这一段引文所反映的背景是:康熙二十六年,发布了“禁淫词小说及僧道邪教”的上谕。康熙五十三年四月,又发布“严法禁毁小说淫词”。云:“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近见坊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俚鄙……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士子,不免游目蛊心……。”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上谕中未提“僧道邪教”事,可见用武力铲除邪教易,正文化之本难!早在二十四年,康熙曾谕内务府,中云:“今见内务府佐领人员,善射及读书善文者甚少……。”何止内务府?清初,经多年征战而定鼎中原,居功自傲、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不说,就这腐化享乐之风、不求进取之风,已是康熙的心腹之患。试想,后来的《脂评石头记》问世时,又有几个‘愚民’看过?淫词小说有市场就有“作”家,恐怕其中汉族文人为主。这是“康熙之治”重头戏之一。
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凡例》及小说第一回,借“石兄”之口,长篇界定“言情小说”与“淫词小说”的区别,以分清良莠。作者关于“言情小说”、“淫词小说”的看法和界定,比起康熙的上谕可以说是“理高一筹”。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能因“淫词小说”的出现和泛滥而被扼杀 !更何况,“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总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也就是说有它正当、正常的市场需求。如此看来“上谕”似乎有点“左”,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交代透彻。
作者说,在他那个时代的“市井俗人”、“贫者”和“富者”,都少有兴趣、没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唯“谈情说爱”之书“市井俗人”爱看,富者“醉淫饱卧之时”爱看,贫者“避世去愁之际”亦爱看,因为看“谈情说爱”之书不仅可以消遣,“省了些寿命筋力”, 而且还可以“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看这“大旨谈情”的《红楼梦》,还可以令读者即“令世人换新眼目”。
第二个原因——“便于隐伏”亦即便于分层次。说白了,“大旨谈情”是浅层次的,亦即消遣层次。在这一层次上阅读是书,无须动脑筋便可知晓。“便于隐伏”何解?请看文本:“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红楼梦》“大旨谈情”,“伤时骂世之旨”就只能在其他层次中隐写了。
《红楼梦》大致有五大层次:“大旨谈情”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即“红楼解梦”,第三层次即隐写曹氏家族史及主要成员,第四层次即隐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和重要人物,第五层次借用网络语言就是“凭栏观史”。 深入到“大旨谈情”以外的层次,“大旨谈情”层次中的人物就演变为演员(伶人)了。因为有五个层次,所以小说中人物的年龄忽大忽小如贾母、贾宝玉,有的人物如十二钗之十的巧姐儿怎么也长不大,所以小说中的结构、情节有些令人费思忖。
㈧ 如何认识《红楼梦》中三个人的爱情
压抑束缚的时代与人物性格造就了三人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写于清朝---最集权专制的年代。三纲五常是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长幼贫贱富贵,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宝黛钗三人虽出生贵族世家,亦被束缚在条条框框里,挣脱不得,甚至比平头百姓还得规矩。在那种年代里,感情敌不过父母之命。林如海生前没有给黛玉定下亲事,所以黛玉的亲事只能由外祖母做主。宝钗不一样,她有母亲,还能对母亲产生莫大的影响。在母亲、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的谋划之下,宝钗最终赢得了宝玉。宝玉有父母,还有宠他的贾府太君。然而,再怎么得宠,他还是不能违背父母之命。那一场婚事,不过是贾家、薛家、王夫人打着为宝钗黛着想旗的博弈。
从性格方面来看:宝玉,世家子弟,厌弃沽名钓誉的为官之道,只愿在内帏与姐妹们厮混。这种人,说得好听点叫做温柔多情、玲珑剔透,说得难听点叫做不知所谓。那种时代,那种家族怎能容这样的继承人?宝钗劝宝玉走为官之道,而黛玉从不这么说,因此,宝玉倾心于与他同道的黛玉。然而,问题来了。贾家未来是要靠宝玉撑着的,如果宝玉不上进,怎么撑起贾府?所以,在选择未来的贾府女主人时,贾家选择了能提点宝玉的宝钗。
宝钗是个有凌云之志的人,入宫不成,那么,成为贾府宝二奶奶则成为她的最佳选择。为了那个目的,她不仅讨好贾府一众掌权者,甚至对待丫鬟们都很好。她还提点宝玉---这是宝玉疏远她的原因,亦是贾府选择她的原因。然而,她最终只赢得了婚姻,而不是宝玉。
黛玉有玲珑心窍,懂宝玉,却因为想得太多抑郁成疾。那样的小性子,那样弱不禁风的身子,能惹宝玉怜惜,却给了贾府舍弃她而选宝钗的理由。
㈨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
那才是真正的爱,不过没结果。相互是懂心人。你是我知知己,我亦是你知知己!那是最真实最纯洁的爱情。看得懂便明白了,看不懂反以为宝哥哥花心。他心只有林妹妹,绝无他人!
㈩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之痴迷,内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让多少人为之落泪,黛玉可怜,宝玉可恨,宝玉和黛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成人以后追求真正的爱情,可是迫于家庭礼教,他们徒劳地反抗着,但又无可奈何,他们为情所伤,为情所迷,最后一个命赴黄泉,一个出家沦落在外,人们在哀叹两人命运的同时也在思索,如何能够让爱情的悲剧不要再继续重演?
如今家庭包办婚姻已经较少,年轻人大多可以自主婚姻,自由寻找自己的心上人,那种为了爱情以死抗争的事例已经不再多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婚姻却是人们为了繁衍的一种需要。
爱情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爱情是一种感觉,可能在瞬间就会出现,也可能几年都难以找寻。用古代的一首词来说明,那就是: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生儿育女,抚养后代,共享天伦之乐。要两人能够长期在一起厮守,真正能够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也非常不容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不再相互凑合,因夫妻二人不和,从而引起的婚姻解体已不在少数。
爱情既可以产生,同样也可以消亡。爱情可能是短暂的,但婚姻是要长久才行,要爱情还是要婚姻?想必每一个人愿意二者皆要。其实二者都能得到的可能不多,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唧唧我我的浓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互之间恋恋不舍,相互之间火热的恋情,一般都发生在恋爱期间,真正到了结婚以后,面对着生活的琐事,面对着生存的压力,爱情很快会变得泛味。
回过头来再说,宝黛二人的悲剧,如果真的遂了他们二人的心愿,让黛玉嫁给宝玉,他们会幸福吗?看到他们爱得你死我活,爱得以性命相许,更让人们痛恨贾母和王夫人活活地拆散两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他们两人真正结婚以后,按照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性格,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说不定爱之深而恨之切,最后又会劳燕双飞。
贾宝玉不管怎么说,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从小好逸恶劳,喜欢往女人堆里钻,他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宝玉除了有一个好的容貌,除了有一些文采以外,其它地方可能真是一无是处,很难想象结婚以后,他能够做一个好丈夫,除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以外,其它方面看不出他有多少好丈夫的因素。肩不能挑,手不能担,坐吃山空,难以养家渡日。
而林黛玉的多疑,病病殃殃的身体,动不动就发一些脾气,让一般人也难以对付,黛玉很有才气,她的诗寄托着她全部的感情,因从小就寄人篱下,也让她更加的多愁善感,虽然是大户兰闺秀,但是她自己始终感觉没有人真正痛她,把全部的情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当突然得知宝玉已经娶了宝钗,对她的打击确实很重,以至于把自己所写的诗全部毁之一旦。黛玉的这些小心眼,让一般的男人可能都受不了,宝玉短时间可能还能够应付,时间长了,说不定会拂袖而去。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不要轻易下结论,贾宝玉和林黛玉又没有结婚一起生活,咋知道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生活呢?说不定他们一起生活以后,因为相互有爱,能够互相有所改变,最后可能是佳偶天成,幸福美满的两口子。是呀,推测也只是一种推测,其实世界上什么事都有可能,这可能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能预测得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