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都有哪些爱情节假日

都有哪些爱情节假日

发布时间:2022-01-25 22:30:52

A. 中国都有那些特殊节日呢

1、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2、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中国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教师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常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B.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基本与原始信仰、祭祀神灵与祖先、天文历法、物候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那么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岁除(年尾最后一天) 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岁除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C. 中国有哪些节日

1、春节,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2、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5、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D. 节假日都包括哪些

1月1日
新年元旦
国定假一天。按惯例,如果节日是在周末,则周一补休一天。

2月14日
情人节
爱侣的节日。无国定假。

3月1日
圣大卫日

圣大卫是威尔士的守护圣徒。用传统风俗来庆祝,无国定假日。

3月17日
圣帕曲克日

爱尔兰的守护圣徒。爱尔兰传统风俗庆祝。无国定假日。

4月1日
愚人节

通常朋友或同事之间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必须是在中午12点以前。

4月2日
母亲节

送贺卡、鲜花或礼物以答谢母亲。

4月13日
星期五日

国定假日一天。基督教的宗教假日。

4月15-16日
(耶稣)复活节

送给儿童巧克力做的复活彩蛋作为礼物。

4月23日
圣乔治日

英格兰的守护圣徒。传统风俗庆祝。无国定假日。

5月7日
五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5月28日
五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6月17日
父亲节

送贺卡、鲜花或礼物以答谢父亲。

8月27日
八月公假日

放假一天。宗教假日。

10月31日
万圣节(鬼节)

传统以南瓜灯、化妆舞会或游街来庆祝。孩子敲邻家的门讨零钱或糖果。无假日。

11月5日
盖夫克夜 (俗称柴火夜)

庆祝欲烧毁国会大楼的盖夫克被捕并处死。传统烧柴火放烟花庆 祝。无假日。

11月11日
纪念日

每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以纪念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几乎所有商店在此前后都有出售塑料或纸作的罂粟花纪念物。大多数城镇会在烈士纪念塔前举行小型仪式。皇家成员在伦敦出席或如身在海外,则即时默哀2分钟。无国定假日。

11月30日
圣安德鲁日

苏格兰的守护圣徒。传统风俗庆祝,无国定假日。

12月24-26日
圣诞节

国定假日从圣诞日起两天, 但多数人一直休息到元旦过后。一般来说12月份下旬一直到1月上旬不宜安排到英国的商务旅行。

E. 一年中所有的节日。

  1. 正月初一:春节

  2. 正月十五:元宵节

  3. 二月初二:春龙节

  4. 三月初三:上巳节

  5. 节气清明:清明节

  6. 五月初五:端午节

  7. 七月初七:七夕

  8. 七月十五:中元节

  9. 八月十五:中秋节

  10. 九月初九:重阳节

  11. 十月初一:寒衣节

  12. 十月十五:下元节

  13. 节气冬至:冬至节

  14. 腊月初八:腊八节

  15. 腊月廿三或廿四小年

  16.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5)都有哪些爱情节假日扩展阅读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来源:

  1.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2. 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

  3. 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4. 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

F. 一年中都有那些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着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保 挥薪樽油埔桓鋈嗣挥械玫铰晃弧W油朴?BR>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着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 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电影, 诚是憾事。 附: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话虽如此,但这个传说却以其凄美感人,长久以来在我国普通老百姓里流传。 有人说,七月七日这天应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她表现了古代相爱的男女之间 淳朴,真挚和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爱情。。但也许在今天玩世不恭的男女 看来,隔着一道茫茫的天河引颈长望,既不现实,挑着一对“电灯泡”孩子一 年一度的匆匆相会,也实在乏味,倒不如在震耳欲聋的酒吧间里,扭啊扭,或 者春风一度,各别东西,来得实惠,刺激,又不负责任。 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 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 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 遥望星汉灿烂,而天河渺渺,独有天孙(织女星)闪闪烁烁,向着彼岸的河鼓 (牛郎星)传递着她那永恒的爱。而那种“杯水主义”,除了感官的一时享受 以外,实在不能谈到多少精神价值。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 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 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 《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 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 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 “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 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 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 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 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 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 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 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 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 ‘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 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 动更丰富多彩了。 我喜欢乞巧节,她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 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G. 中国节日有哪些

1、春节

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2、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4、七夕节

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5、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阅读全文

与都有哪些爱情节假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单位公合公固是什么意思 浏览:903
转业后转事业编怎么样 浏览:861
世界上什么故事最好 浏览:202
八卦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浏览:881
如何改善事业思维 浏览:282
凤冈事业单位编制生孩子报销多少 浏览:988
短篇暖心爱情到底是什么 浏览:136
95美女秀是什么软件 浏览:225
29爱情谐音是什么 浏览:584
什么叫做踏实的幸福 浏览:529
有哪些游戏里面全是美女 浏览:135
美女叫什么名字翻译成文言文 浏览:419
永顺有什么地方有美女 浏览:660
西安美女是什么类型 浏览:187
如何对待冷淡期的爱情 浏览:528
唐代有哪些爱情故事 浏览:380
如何化解婚姻失误 浏览:933
海南屯昌健康证办理多少项 浏览:850
规范经济行为的法律有哪些内容 浏览:697
情缘和姻缘哪个是爱情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