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爱情小说与文学是什么关系
交叉关系。根据查询作业帮显示,爱情小说通过文学形式表达则属于文学,而文学有的是爱情小说,有的不是爱情小说,文学不代表就是爱情小说,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是交叉关系表现形式,所以爱情小说与文学是交叉关系。
Ⅱ 文学中的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有何不同
1、省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们的爱情,我们是从书籍文字中读到看到的,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文学中的爱情。我们从书中、从文字中读到的他们的爱情是省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爱情,而不是生活中的平淡,他们的爱情之所以能够成为被我们熟知的爱情,成为文学中的爱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是爱情中的榜样。
2、对的人还没出现
对的人还没有出现,自己在现实中的爱情总是充满了争吵,充满了无奈,感受不到爱情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而书中他们的爱情却是那么美好,两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于是,我们便会觉得两者是有差距的。
他们的爱情是幸福的,同时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幸福的是他们彼此爱着对方,幸运的是他们遇见了彼此,遇见了那个对自己来说对的人。
3、故事虚构
故事更多的是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也被进行过一定程度上的过滤,但他们的爱情绝不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感叹两者差距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反思。
当我们有一天和自己那个对的人一起享受柴米油盐带来的幸福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差距了。
Ⅲ 为什么文学不适合用作爱情教科书
“阿兰·德波顿在他的每周专栏中写道,文学总是渴望描述一种得不到回报的爱,这些作品会使我们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一现实问题时误入歧途。”
从刚步入青春期直至年过三十,我最强烈的爱情感受都来源于那些不太想爱我的人身上。
那些已经有了男友的女人,她们本应回我的电话却总是有“找不着号码”的习惯,总是温和地向我解释她们需要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或者不希望让性毁掉一场珍贵的友谊。
面对这种情况,我本应对我的命运感到惋惜,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我竟觉得自己其实是被祝福的,因为这些明显的不幸遭遇让我感受到了所有爱情中最为强烈的一种 - 得不到回报的爱。
一个人即便只读过几本有关于爱情的小说,也能够迅速发觉文学中的爱情几乎总会被一些因素所阻挠。那些被称作爱情故事的小说讲述的无非都是爱情被干扰或拖累的故事。它们总是记录人们如何成功的克服种种障碍(父母、社会、害羞、胆怯)而最终迎来幸福大团圆的过程。当爱情最终修成正果,作者就只剩下一件事可以做了 - 写结局。
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文学关注于“爱情不可回报”显然是一种极大的慰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会被反复激起和证实。久而久之,他们被训练得开始依赖甚至庆祝这种感情,这种因为等某人来电话或者只给自己一个人热饭而带来的苦乐参半的情感。
因为文学的熏陶,我自然会对30岁出头时那场突如其来又出人意料的遭遇毫无防备。至少对于我这个一直以来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因为求爱不得而自杀)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同上)奉为挚爱的人来说,这场遭遇太出人意料了。
我遇到了一个人,她成功的回了我的电话,没有“希望我们只做朋友”,也没有“必须赶回家准备明天的工作”。我们恋爱了,结婚了。
突然间,文学再也不能对我的生活有任何指导作用。我看过的所有书一直在教我去期待一场完美的恋爱,一场不必付诸行动就能得到的“幸福之爱”。爱情是一幅我想象出的静止画面,就像在想象远方的旅游目的地一样。想象中的画面与现实相去甚远,有如明信片与实地旅行的区别。
文学和哲学总是喜欢这样描述爱情:和挚爱相遇之后不久,我们就会被一种神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所包围。就像我们之前在哪里遇到过他们一样,在前世,或是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