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路遥的妻子在其病危时,却打算离婚的原因是哪些
路遥病危,妻子却送来一纸离婚协议,看完路遥之所为其实他不冤
自古红颜薄命才子情伤,以《平凡的世界》享誉中国文坛的路遥也没能逃脱这一千古宿命,1992年,在他名满天下时他意外收到了病危通知书,也收到了妻子的一纸离婚书。
㈡ 平凡的世界——那几种爱情
《平凡的世界》作者在写爱情部分是丝毫不吝啬的。少平和晓霞轰烈又凄美的爱情,让读者潸然泪下;少安和秀莲为了生活,饱经波折打击让我们为之心疼……
路遥笔下所有的爱情都是令人深思的。这几类爱情是他以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地位精心铸造的。
一、平淡式爱情
我们知道少安和秀莲开始是没有爱情的。他选择和秀莲在一起也是出于种种目的——为了隔断他和润叶的感情纠葛,由于家境贫困,他需要一个不要彩礼的婆姨。秀莲对少安却是一见倾心,她不要彩礼,更不嫌弃少安的家境。婚后秀莲帮助少安操持着家,养儿育女,陪着少安走过砖厂低谷期。少安对秀莲感激又心疼,慢慢爱上自己这个为自己舍弃一切的女子。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很常见的,正如我们的长辈,大多都是没有爱情基础,却也相互扶持撑起一个家。由此看来少安选择秀莲是正确的的。
二、凄美式爱情
少平和晓霞在某些方面精神是产生共鸣的。在高中时候,晓霞完全清楚少平的喜好,经常借给少平稀有的书籍。少平的思想境界一半都要取决于晓霞 ,一直是晓霞影响着他。晓霞能够洞察他的内心,经常以借书的理由庆备制造二人独处的机会。一直照顾着少平脆弱的内心,才使二人冲破一切走到一起。
金波在青海当兵时邂逅那位藏族姑娘,因为姑娘一首藏语歌被深深吸引。二人语言不同,素未蒙面,第一次交流是金波用汉语唱起那首歌,等待姑娘来合。果然,金波歌声刚落,便传来姑娘的声音。金波违反纪律和这位姑娘见面时,两人都听不懂彼此说什么,却早已通过那首歌在彼此内心扎下根。因为金波违反部队纪律被迫复员,走时,他没有看见心爱的姑娘,姑娘留给他的只有一个白瓷缸子和毛巾。复员的十年,金波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冲淡那份爱情,反而时间越久他却爱的更深刻。当他十年后拿起信物再次前往青海,那里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试图用他们唯一可以交流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渴望和之前一样,等着姑娘来合,最终带着遗憾而归。他这十年之中身边也出现过其他女孩,只是那个藏族女孩一直占据了他的内心,哪能容下其他女子。我们无法理解他对藏族女孩的爱,可能就像路遥书中所写的: 爱,就能使人到如此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
三、怜悯式爱情
润叶在少安结婚后迫于二叔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得已嫁给李向前,她内心仍然放不下少安,不愿意履行一个做妻子的义务。面对向前的百般顺从她视若不见,甚至极度反感,也因此造成了向前双腿截肢的悲剧。向誉指毁前截止后,润叶开始履行一个妻子的责任,决定一生照顾服侍他,更多的是可怜眼前这个濒临绝望的男人。和向前生活在一起后,被向前的细心和无微不至所感动,爱上这个身体残缺的男人。她对向前的爱是充满了怜悯、同情,也有几分感动。
田润叶的弟弟田润生,跟着向前学车,目睹姐姐和姐夫婚姻的悲剧。李向前和润叶一开始只是名义上的夫妻,一直在相互折磨,却丝毫没有影响向前和润生的关系。他一直把润生当亲弟弟照顾着,这让润生对这位姐夫满怀感激又觉得亏欠。姐姐和姐夫婚姻的不幸,使他对自己的婚姻观念造成影响,他不希望和姐夫一样爱的那么卑微。因此他在遇见落魄郝红梅时对她起了怜悯之心,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都可以帮助郝红梅。也许很享受这种被依靠的感觉。直至现在我依然不明白和他郝红梅在一起是怜悯还是纯粹的爱情。
第四类、“补缺”式爱情
杜丽丽和武惠良之间的爱情开始是完美的,令所有人都羡慕的。在杜丽丽认识古风铃之前,她也认为自己和丈夫间是最完整的爱情。丽丽是女诗人,丈夫武惠良一直从政。当丽丽因为诗歌认识了古风铃,才意识到她和丈夫之间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上的交流和互通。她情不自禁爱上了古逗谈风铃。她和丈夫之间已经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只能以离婚收场。
金秀和顾养民相处中发现顾养民太过于书卷气,二人连约会都是在图书馆。他缺少的正是少平身上所具有的男子气概。少平身为矿上的班长,在工作时具有威慑众人的气度。能打架,甚至爆粗口。但只要回到宿舍,在自己蚊帐里那片天地,他却活在高尚的精神世界。金秀可以为了少平辞去省城的工作,跟随少平到矿上医院。少平是却理智的,他清楚自己对金秀的情感完全是和兰香一样的。至于金秀最后有没有和顾养民在一起,就给我们自由发挥!
有些感情就是能令我们费解。我们不知道润生对红梅的感情是不是爱情;不明白金波为何会被那个藏族女孩牵绊一生。路遥笔下这几种爱情可能就是为了凸显主题“平凡的世界”正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人,能有多少爱情是完美的?人的一生原本就是不可能圆满的。
㈢ 路遥最后的时光:出轨,妻子要求离婚,和亲兄弟因钱反目
1992年11月17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当太阳才刚刚将黑夜的沉寂打散,万物经历了黑夜的无边无际之后,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希望。
但病床上的路遥却没有迎接到希望和阳光,他的人生永远地停留在了最耀眼、最有希望的清晨八点。
按理说,人在临终前会回顾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也会怀念曾经在自己生命当中的每一个人。而那些做错的每一步,也终究会被释怀。
路遥也同样如此,只是他的人生从最高点开始坠落,他的这场病痛,也没有让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原谅他,于是在路遥临终前,身边空无一人。
这让人值得对他产生同情,但并不能责怪那些被他伤害过的人。因为原不原谅都是应该的,只有被伤害的那个人才有资格决定。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将他本应该灿烂的人生,走得稀碎。
作为一个创作了《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着名作品的作家。路遥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落得一个如此悲惨无人问津的下场呢?他每一次的选择,带给他哪些结果呢?
什么因种什么样的果,为了解开路遥的结果,我们只能去追根溯源,寻找他的每一次选择。
路遥虽然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他的人生却没有那么幸运。
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样,路遥家境不富裕,但他热爱文学,并且自视清高。但好在他得到了贵人的支持,没有落得孔乙己那般凄惨的下场。
他的贵人就是他的妻子,一个叫做林达的女人。而在路遥和林达的婚姻开始之前,他正在痛苦中挣扎。
路遥年轻的时候是有一个女朋友的,他非常爱她,她也是路遥的初恋,名叫林虹。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宛如书中描写的,那惊鸿一瞥,就让路遥深深地为之着迷,林虹的一颦一笑,宛如清风拂面,吹进了路遥的心里。
林虹长相娇美,声音也非常甜美,在路遥眼中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女生,而对方也被路遥的气概所吸引。
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当时人人羡慕的金童玉女,初恋一切都是懵懂的,像蒙着面纱一样,令人一次又一次的心动。
但因为初恋不够成熟,所以结果往往都是悲伤的,路遥也不例外,他与林虹之间的感情敌不过现实的残酷。
爱就是为对方付出一切,林虹是路遥的全世界,但路遥只是灵魂生命中一个美好的过客。为了让林虹过得更加幸福,路遥把职位名额给了林虹。
但没有想到正是这一个决定,让两人分道扬镳,林虹因此爱上了工厂里的军人代表,和路遥分了手。
路遥感情没能得到圆满,还遭遇了背叛,这让路遥从此对爱情不再抱有热忱,也一度在痛苦中挣扎,而林达却是在这个时间认识了路遥,给了他最温暖的救赎。
林达是女知青,家住北京这座首都大城市,而路遥却是一个来自于陕北的大汉子。只是因为林达下乡,而路遥因废除高考被迫返乡,两人才在这种奇妙的缘分中相识。
林达家境非常好,爸爸是曾在华侨办工作的海归,而她的妈妈也是北京城里的大家闺秀。林达作为大城市里来的知青,按理说是不会喜欢这种乡下风尘仆仆,满面黄土的糙汉子。
但在林达眼中,她却觉得路遥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光,他幽默风趣,又富有才华,在人群当中显得格外明亮。情人眼里出西施,路遥的一切都像是镀了一层金,映入林达的眼中。
林达和路遥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文学,因此两人也有了共同的话题。
于是两人谈起了恋爱,在当时很少有知青愿意和当地的人交往的,但林达不介意世俗的眼光,她只觉得路遥是自己的灵魂伴侣。
当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之后,同样都是高材生的两个人,都希望能够进学校去读书,去提升自己。路遥因为经济困难,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所以他向经济富裕的林达,提出了想要读书的心愿。
虽然林达也同样想去学校,但是为了她的爱人,她甘愿放弃这个机会,反而全力支持路遥去完成他的理想。
然而林达这样的爱意和牺牲,却似乎没有在路遥的心里留下痕迹,因此林达后来才觉得一腔热血被辜负,爱的卑微,爱的不值得。
1978年,路遥和林达在延安结婚,正式成为了夫妻,走入了婚姻殿堂,对于路遥的贫寒,林达父母没有介意,他们只希望女儿过得好过得幸福。
婚后,林达并没有享受到公主般的待遇,相反,因为路遥还在上学,林达还必须进行工作去供养路遥。
每个月赚的钱,林达都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都给路瑶,她希望路遥能够在远方过得好,但路遥没有珍惜这笔钱,反而在挥霍。
林达舍不得吃穿攒下的钱,路遥都大吃大喝,还都花在了烟瘾上,因此路遥一直都是口袋空空。
路遥热爱文学这无可厚非,但是一个男人在结婚之后,就应该对家庭抱有责任心,但路遥完全不会,在他的心目中,事业永远是排第一位的。
因此,林达在和路遥结婚十多年时间里,从没有享受过来自路遥的关怀。对于孩子,路遥也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不闻不问只顾写作。
尽管这种奋斗也终于在《平凡的世界》问世后,得到了成效,路遥赚了一笔非常大数目的稿费,但因为他的挥霍,他仍旧囊中羞涩。
路遥的挥霍只在于自身的享乐,却从来没有为家里奉献过什么,他出门吃饭抢着出钱,吃穿用度毫不节制,却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子、孩子。
事实上,有多少的金钱都不够他挥霍的,他的高消费,还让他欠很多的外债。而林达呢?自从嫁给路遥之后,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她还要拼命地赚钱照顾家人,为路遥还债。
可是就算是这样,路遥也从未心疼过林达,彼时林达因为疲劳,还昏倒过一次,就算这样,也唤不醒路遥男人的担当。
但是即便这样,林达一直没有抱怨过路遥什么,也从来没有怪过他,可是路遥除了不关心家庭之外,就连心也已经飘向了远方。
路遥出轨了。
这也成为了压死林达的最后一根稻草,林达可以忍受路遥不求上进,不顾家庭,但前提是两人依旧是灵魂伴侣,心在一起。
当林达知道路遥出轨的那一刻,她觉得路遥这个人已经不值得她留恋,离开路遥自己反而会过得更好,也能得到重生。
林达提出了离婚。
这并不是路遥想要的结果,于是他恳求原谅,也为之进行努力。
1992年7月份,路遥为了挽回婚姻装修房子,然而他的挽留,在林达看来,已经弥补不了路遥对于她的伤害了。
所以林达毅然决然地仍旧要和路遥离婚。以至于路遥最后病倒在医院的床上,林达也没有原谅他,还是坚持让他签离婚协议。
林达看着病床上的路遥,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林达的心已经死亡了,她觉得说再多都是没什么用的。
最终两人之间的所有恩情,只化作了一声叹息和一张离婚协议。
在这场矛盾中错误的一直是路遥。因为路遥对家庭的逃避,对林达的不管不顾,让林达自结婚以后,就只有无尽的叹息,还有拼命工作累垮的身体。
她照顾女儿,照顾老人分身乏术,而路遥却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与另外一个人你侬我侬,这才造成了这场婚姻的悲剧,路遥辜负了深爱他的林达。
最终,路遥也看到这件事的结果,同意了与林达的离婚。
事实上,路遥走到最后,身边没有一个人,早有预兆,因为他赶走的不只是自己的妻子,还有弟弟。
路遥从小自命清高,在长大有所成就之后,更是如此。
他从小家境贫寒,导致他内心潜在自卑的心理。在长大之后,他急于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成绩,驱赶他内心存在的自卑,于是他表现出来相当的自负,这也映照在了他的过度花销上。
在路遥七岁的时候,他被过继给大伯,于是他的生命里多了一个弟弟,名叫王天乐。自从有了这个弟弟,路遥的创作灵感也多了起来。
两人曾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弟弟也是路遥的救赎,但路遥没有感到感恩,到最后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路遥对文学的热爱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无人能及的,他的所有耐心和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文字和写作。
为了让文字有温度有感情,和读者产生共鸣,每一个字他都会进行推敲,每一个创作想法,都源自于真实。
路遥用了四年的时间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对于这一个作品,就如同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不分昼夜地给予他营养。
甚至当时的路遥身体已经因为写作而抱恙,但他没有放弃,为了写作,他焦头烂额,长期昼夜颠倒,烟蒂也成堆成堆的摆放。
在这样的创作中,作为旁观者,他的弟弟也很心疼他,也一直都很照顾他。
而《平凡的世界》这个作为路遥最疼爱的孩子,在起初确实得不到别人认可的,因此给路遥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路遥看着别人批评他的作品,看着努力付诸东流,他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变得迷茫,整个心理和精神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而这段时间,也是弟弟王天乐陪着路遥一起走出来的,他鼓励路遥,照顾路遥,细心地呵护路遥,才让他心情和 健康 有所好转。
而他的最心爱的孩子:《平凡的世界》也终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是所有圈内人都想获得的奖项。
奖项的奖金高达3万元,但对于路遥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认可,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整个人生都熠熠生辉。
但他的骄傲,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弟弟的一片好心,让路遥感觉无比的愤怒和自卑。
路遥想亲自站在台上去领属于自己的奖项,但由于他长时间的挥霍无节制,导致他身无分文,没有钱去买车票到达现场。
弟弟王家乐知道,这是路遥的所有心血,也知道这个奖项对于路遥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他想要帮助路遥,只是他的方法让路遥不能苟同。
路遥十分好面子,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有所名望,就不应该在表现出凄惨的景象。
所以他才会总是请客吃饭,总是无条件地帮助别人。
弟弟为了帮他筹钱,问人处处借钱之外,还让当地的领导为此想办法,帮助路遥完成心愿。
路遥知道后,怒不可遏,他辛辛苦苦,小心翼翼维持下来的形象和自尊,就被弟弟这一个行为,扔得干干净净。
他觉得这样借钱就是一种屈辱,是一种乞丐行为,他已经成为上等人,他需要的是别人问他来借钱。
而现在,弟弟却在打着他的名号四处筹钱,这岂不是在打他的脸。路遥觉得弟弟已经触犯了他的底线。
两人就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弟弟觉得,自己就是为了路遥着想,为了路遥好,但他不明白自己的哥哥,怎么会把面子看得这么重。
弟弟甚至觉得在哥哥路遥心中,面子要大于一切,包括他这个兄弟感情。两人因为这场吵架变得有了隔阂。
但真正让两人决裂的,是路遥生命最后发生的事情。
因为林达要和路遥离婚,路遥病倒在床上,所以是弟弟王天乐一直在忙前忙后。他一边要处理两人的离婚,一边要照顾路遥的女儿路远。
可是即便是王天乐已经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路遥身上,路遥仍旧不满意。
路远知道父母离婚的消息之后一直在闹小脾气,王天乐只能陪着她,帮助她释放不良情绪。
而路遥却埋怨弟弟不来照顾自己,所以在弟弟来医院的时候,路遥控制不住自己对弟弟的埋怨,他说话开始阴阳怪气,尖酸刻薄。
弟弟觉得,自己已经对路遥足够仁尽义至,却还要忍受哥哥对他这样的不满。于是,两人关系彻底决裂,王天乐一气之下离开了路遥,后来也再没有去看过他。
但是即便是这样,王天乐也没有忘记为他请护工,也算是他对路遥最后的帮助。
而路遥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抱怨弟弟因为他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不要他,言外之意两个人走到这一步,全是弟弟的责任。
弟弟请的护工,路遥也觉得不好,觉得对方没有尽心尽力地照顾他。
而这样的态度也彻底断绝了两个人的兄弟情,一直到路遥生命进行倒数,弟弟也再没有来过。
路遥最终就这样遗憾的逝世,身边空无一人。
路遥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不知道这句话下笔的时候,路遥想的究竟是谁。
㈣ 路遥的两位爱人,林虹与林达究竟是什么关系
《平凡的世界》将我们带入了黄土高坡那个充满热情的土地上,向我们展现了七八十年代农民们最真实的生活。当我们震撼于这本小说的恢宏时,也对其作者路遥充满好奇。这个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地道农民作家,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可以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而当我们去探究时才发现,路遥曾仅有过的两位爱人,竟然都姓林,而林虹和林达两个人都是在同一个部队大院长大的,而且还是多年的同窗好友。
而当路遥成名后,一心沉醉于写作中时,她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路遥。比起以前的日子,更苦。但是由于路遥的心只扑在文学上面,忽略了林达的感受与辛苦,二人之间的感情慢慢变淡,在林达两次提出离婚后,他们终于在路遥刚生病时离婚了。而直到路遥去世,由于事发突然,林达也没能赶过去再见他一面。
我们再纵观路遥的两位爱人,同样是北京知青,同样是北大附中毕业的,同样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同样漂亮时髦,可是在对路遥的感情上,在为人处事上,却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