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复旦女神陈果解读:好的爱情!什么才是长久的爱情(一)
长久的爱情,就是一次有一次的爱上同一个人
陈果:”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
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平然心动
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关于情与爱
青春期的心里、年轻人的心事,往往脱不开一个”情“字。一般而言,青年人比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更容易多情。换言之,”多情”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上年轻的标志。
但是,在这里说的 “心理上年轻”并不一定是褒义。
因为年轻固然意味着朝气蓬勃,敢打敢冲、激情四射、天真浪漫,我们称之为:率真,质朴,同样意味这鲁莽草率、轻薄肤浅、不知深浅、不明是非等等,我们称之为“幼稚”或者“愚蠢”......
我们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似乎过于抬举了年轻的价值,而没有给予其客观公平的评价。这样贸然地褒奖某一个特殊年龄段,相对地,也就意味着对其他年龄段抱着偏见,这不但有违自然针线,而且对社会有害无益。
一、当我说多情可以被当做心里年轻的一个标志时,并不是在为多强歌颂,
事实上,我想表达的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爱与情这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当做一个词来处理,就是所谓的爱情! 这就造成了我们很多时候错将“情”混淆为“爱”!误以为有情及是生爱。
于是,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情的时候,我们会以为那就是爱, 当我们对一个人心生牵挂的时候,我们就以为自己坠入了爱河, 当我们与一个人谈情的湿时候,我们以为彼此一言一行都传递的是爱意
二、情不是爱,两者不但不应相提并论,而且想去甚远
情 字从心从青,我将它理解为 心理青葱。
而辩证地看,心理青葱本就蕴含着一层幼稚、愚蠢、轻佻、善变的意思。
情正是如此,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与情有管的词语:情绪、情窦、情愫、情欲、情场......
它们往往哪个停留在一种感觉、感触的层面上。
感觉或者感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们总是浮动的, 善变的,在时间上来的快去得快 ,所以它们在数量上难免数量繁多
情和爱截然不同,相对而言它总是比爱更多,更浅,更短暂。比如我们常说的“情人”“爱人” “多情”“挚爱”
三、他们的“多情”往往源于“无情”
换言之, 花心只是因为无心
这些人在任何爱情关系中,没有自身情感的真正的投入,只是比较擅长利用他人的新人或者诚意,玩弄一些情感的技巧。 所谓的情感技巧,说直白点,就是欺骗!
他们发展的一段恋爱关系的动机,有时只是打发时间或者寂寞,有时候甚至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
前一种人: 需要找一个对象,来填充自我情感世界的空窗期,让自己业余时间有点事情做,百无聊赖的时候有个人陪。
后一种人: 则需要外人的甜言蜜语,极力讨好,拼命追求来验证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的魅力值。
他们内心需要的不是温情,而是自信,这自信不是来自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准确的自我评估,而是来自于其他人痴情或者迷恋所造成的“高高在上”的自我优越感。
四、他既爱“甲”有爱“乙”难以割舍,其实真正的是一个都不爱
俗话是说:“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很多“多情种”将自己的情愫从一个目标专享下一个目标,从一个章节跳到下一个章节,他自以为自己爱国很多人,其实那是自欺欺人,事实上他谁都不爱,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一心一意的爱对他而言那么难做到。
究其本质, 这一类“多情种”最读不懂自己的心, 找不到那颗能点燃自己全无热情的火种,浑浑噩噩的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向往, 终将情难有归处。
五、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
爱需要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用生命来垫付那极其高的成本。
爱就是这样一种义无反顾,心无旁骛,自我奉献, 所以爱的对象怎么可能多的起来呢?
哪怕仅仅是对一个人的爱,通常就足以燃尽我们的所有,包括我们自己。
爱集中了这世界上的最多的“绝对”虽然我们常说“绝对”的东西不存在——爱就是据对忠诚,绝对无私,绝对纯粹,绝对真诚,绝对深刻,绝对美好,绝对深刻......爱,是绝对的爱。
爱是生命中最基本的需要,也是生命最奢侈的享受。我们因爱而活,为爱而死。
B. 陈果关于爱情语录大全
陈果说:现代人的爱是一种商品交换,很多人的爱都需要回报,于是他们经常问对方:你爱不爱我?以此来判断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一旦看不到回报,立马掉头,选择其他。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陈果关于爱情语录,希望你喜欢。
1) 朋友应该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2)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尝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3) 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4)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5)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6)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
7)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
8) 人是有“贱”性的。
9)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0)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 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它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2) 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 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朋友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
4) 朋友应该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5)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6) 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7)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得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水波就越会相互干扰。
8)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9)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
10)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
11) 人是有“贱”性的。
12) 漂亮的人到处都是,美的人寥寥无几。
13) 当你还没有找到你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14) 不看见寻常人看不见的,不经历寻常人不经历的,就是一种寻常的幸福。
15)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是疲惫,是相看两生厌。
16) 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 “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17) 马克思告诉我们,只有爱才能播种出爱,只有信任才能播种出信任,所以只有给予才能播种给予。
18)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自我寻乐的消遣方式。
1) 人需要孤独独处的时候,精神的自由会给你一个正真的自我你的绝大部分时间不属于你,被其他东西占用外在世界占用了我们的五官孤独使我们能自如的生活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丰富的人自我选择的一种自我消遣方式在孤独中始终自得其乐取之不尽的乐趣,不断给生活提供新鲜的资源。
2) 包容心和忏悔心:忏悔时不应指望对方能包容你、原谅你,这样的初衷证明你没有任何的抱歉,你只是希望使自己早日摆脱掉对方的指责,这是一种自私、功利的目的。当被伤害时,如果这种伤害能在时间中被抚平,那么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原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了此一生。
3) 关怀心和感恩心:当我们作为一个关怀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期待他人的感恩。因为我们之所以施予关怀是因为我们抱有这样的信念:助人为快乐之本,关怀是要证实我内心的富足。同时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怀有感恩之心。他之所以去帮你,是他的自我奉献,而他这种奉献是值得你去铭记的。
4) 感恩心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爱。他对你的好,是因为他爱你,落实到行动是对你的理解、包容、奉献。爱,归根到底是只付出、自我的牺牲、对他人的关爱。爱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在距离之外的暖意。但是我们往往容易铭记一个陌生人对我们的一点帮助,但却记不住离自己很近的人对自己付出。
5) 不能包容对抗不幸、挫折、苦难就会出现不自由对抗本身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束缚和解时才是真正达到自由对抗时的力量的实施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统摄对方直面困境,不能改变命运时,恭顺的领受这命运,这是与生命的和解,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大气的姿态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大气的姿态。
6) 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就像情侣一见钟情也是很少的。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来输出烦恼、抱怨的人,否则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无原则的相互扶持、分担,要替对方思考,而不是作为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自己觉得烦恼、痛苦的事为什么要加诸到对方身上?抱怨是一种毒气、债务。
7)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最低档次的。当只有通过说话才能沟通时,你们两个的关系很远。关系亲密、你知我知时,一个眼神、一次握手足矣。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时,无需语言、无需刻意的矫饰、无需动作。因为朋友是健康而安宁的空气。在一起时,安静但不冷清。基于长年累月的信任和相互的理解,形成一种宽松的氛围。
8)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是为了奉献。有爱要付出为什么要爱他?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朋友如空气、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往往不会找朋友帮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较明晰的人帮忙。友情跟爱情一样,如此晶莹通透、纯洁美丽。
9) 中国人的功利之用——传统思想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庇护、或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朋友是如此重要,不会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友情之中不可以存在任何非友情的因素。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朋友不是实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10) 孤独不是姿态,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心灵的一份诗意的栖居。因此不需寻找什么特定的安静的角落。孤独或许表现出沉默,但孤独与沉默没有必然关系。孤独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抽烟或是饮酒,只是用一种麻痹的手段或是摆酷的手段,来营造一种孤独的虚假的表象。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而已。
11) 人是有“贱”性的。我们常常处于拥挤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干扰,缺失了敬意,不断的需要与别人讲话,所以很少跟自己讲话。远离喧嚣是因为对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兴趣,拥挤带来的喧闹波对了我们的闲情、宁静。宁静时,才会以闲情去欣赏生活之美、他人之美。只有当自己不需迫于无奈与别人对话时,才会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时产生智慧。
12) 真正的朋友之间的相聚、精神上的分享一定是二人世界的。两个人之间要找到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已经不容易了,要找到三个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更难了。两个人交谈可以很自然,无须刻意。三个人交谈时,其中必有一人会游离在话题之外,此时其他两个人出于友好会需要把他揽进这个话题,刻意说他会感兴趣的话。真诚无需刻意、无需矫饰,哪怕这种刻意具有善意。交谈最好的状态是:当我跟你交谈时,我的眼里、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13) 朋友间要有“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同情:感同身受的情感。慈悲的心肠:同体大悲。当你没有时间拒绝我的时候,我不会以之为然,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也必然这么做,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你上次因为没时间说相聚特意说声对不起我说太严重了你不说我都知道现在看到这个你懂了吧~~youknow?呵呵)朋友之间,就像跟空气一样,相互共存着,却不会有干扰。不会尴尬、不会拘束。任何人之间很费力的事是解释。朋友间,无需解释,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
14) 学习:“学”是指模仿和效仿,“习”是指操练和实践。“学而时习之”是指把你学来的、效仿来的东西不断投入到你的生活中去,从而从一个外在的标准成为一个内在的需求。孔子和他的弟子是住在一起的,朝夕相处。耶稣和他那个门徒也是,他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所以真正的学习是要谋求榜样的力量,真正的学习是要谋求精神的导师。精神的导师会用他的言与行来无声地告诉你平庸和伟大的区别。老子曾说过:行不言之教。真正的教育是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的。“心领神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就是真理性的东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榜样在生活中。
15)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最低档次的。朋友无需定义。人类的语言是如此庸俗,以至于当我们产生真正的怦然心动和震撼时,我们往往会说“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庸俗的语言难以承载如此丰富无限的情感。而朋友所有的特质都是高悬于庸俗之外的,都是超脱于庸俗之外的。衡量友谊最好的标准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时,内心是满足,更高的是安宁。没有任何需要去做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得不要说的话、没有为了打破冷场而非要投入的热情。朋友带来的绝非热闹的人气。朋友真正做到的,是让我们更好的领会独处的快乐,远大于一个人独处的快乐。因为一个人独处时会恍惚、不安、怀疑。跟朋友在一起时,绝对的安全、宽松、安宁、契合。
16)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17)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18)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19)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20) 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
21) 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22) 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23)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24)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25) 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看就能看清楚。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26)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27)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28) 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它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29) 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C. 关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爱情》
关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爱情》
陈果用哲学的方式将“爱情”分开来讲,从“爱”和“情”两个方面来说爱情:
“情”是惆怅,是欲望,是趣味;而“爱”是力量,是生命,是信仰。
“情”是“爱”的谎言,“情”总是多的,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
在《好的爱情》里,陈果引用了明朝名仕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情”是最难保持长久的东西,所以情感太过丰富的人,终究会变得浅薄无情;
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半句: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说的是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虽然后面这半句未被引用,但是却道出了两种不同性情的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就像“一见钟情”这句话,人们常常一秒钟就可以爱上一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用一生去爱Ta。
那么,什么是陈果哲学理念下好的爱情呢?
好的爱情必是长久的爱情,而长久的爱情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好的爱情就是爱一个人的全部,爱Ta的每一面:美丽的一面,糟糕的一面,得意的一面,失落的一面……
好的爱情就是爱一个人的一生,爱Ta的每个阶段:少年轻狂的Ta,风华正茂的Ta,唠唠叨叨的Ta,白发苍苍的Ta……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充满烟火气的饮食男女。爱情里,每个人都期望能够吃到一块儿,睡到一块儿,想到一块儿,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
能做到这样固然是最好,但是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不遂人愿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何况这爱情还是千变万化。
所以,好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千变万化又始终如一。
我们常常可以在西式婚礼上看到和听到这样的问话:你是否愿意与他(她)结为夫妇,爱他(她),守护他(她),像对待你自己那样对待他(她),不论生病还是健康,贫穷还是富有,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一对璧人应声而答:我愿意。
这就是对爱情最好的宣言:爱Ta如己,一路同行,不离不弃。
爱情里最重要的是“我爱你”,而不是“你爱我”。这与我们常常听到的“与你爱的人谈恋爱,与爱你的人结婚”有些背离,而这恰恰说明爱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非被动的接受。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完美。我爱你,就因为你是你。我爱的就是这个你,真实的你。我爱你,如你所是。
爱情的起心动念很是有些奇妙,不在于客观上你是否比别人更可爱,比别人更漂亮,比别人更出色,而在于我只对你心存依恋、心怀向往,只希望与你朝朝暮暮,长厢厮守。
所以,爱情里“我爱你”比“你爱我”更能体现“爱”的真谛。
“我爱你”的极致是“我懂你”。
“我懂你”,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这几乎是所有饮食男女对爱情的最美好向往。
那么,如何让“爱”深爱不变?如何让“爱”永续?
一个是彼此达成深度的默契,也就是“懂你”;另一个是尽量在精神上俩个人同步而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情里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不过,再相爱的两个人也难免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时候,“吵架”是爱情里最常见的一种。
我们又如何去看待处在爱情关系里的“吵架”?
“吵架”是相爱的两个人之间一种比较“疯狂”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种非常状态下的对话模式,可以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下的Ta,可以更好的了解面具掉落后真性情的Ta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爱的两个人吵架不可怕,我对传说中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一直心存质疑,别说是朝夕相处的爱人,这种客客气气的情形下,连最亲密的朋友都算不上。
而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吵完之后还依旧会是相爱的两个人,情感上不会有任何罅隙。
相信读完这本书,未曾恋爱的你,会知道如何去爱;失恋的你,会再一次相信爱情。
相信无论哪一个时段的你,都能从这本书里学会怎样才能与你爱的人相伴一生。
~·~·~·~·~·~·~·~·~
备注:
陈果是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女教授。曾担任过央视《开讲啦》的主讲嘉宾。2017年,陈果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思政课教师”。
她的“朋友无用论”传遍全国,她的网络视频《关于爱情》、《孤独与寂寞》点击率过亿。
陈果在她的这本《好的爱情》“小”书里,除了用哲学的方式讲述了“好的爱情”外,还讲了成熟与自由,如何客观认识我们自己,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信仰、文化及宗教,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书,不论性别和年龄,如果心中依然有爱,向往爱,希望永远都能获得成长,愿意有所改变,都推荐你来阅读。
D. 陈果《好的爱情》语录(一)
第一次听说陈果,接触这本书,是在听书的时候。她的很多观点我都深有同感,或者说,有些方面我刚开始并没有她的认识,但是读了之后,便生出了一份“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我们整天口中念叨着“爱”,却不代表我们真正懂得了它的真谛。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什么才是“好的爱情”,我们才能得到它的滋养,让生命焕发青春。
1.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
2.爱是稳固的、持久的、坚韧的、厚重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不可须臾远离的精神家园。
3.爱是一团精神与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共存。
4.一旦被丘比特的金箭射中,胆小者都会变得异常勇敢,粗心大意者竟会心思细腻敏感,拙舌者也能吟诵出动人的诗篇,而绝望者将会永不言弃。
5.爱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生命最奢侈的享受。
6.真正的爱情,不单是“我爱你”,也是我们常说的“我爱慕你”。“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层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7.“我爱你”这三个字并不轻松,因为那是一个凡人对神的求告,是一个渺小者对完美者的倾心,是一个黑暗中的行人对太阳的渴慕,那是一种五体投地的顺服,是一份毫无保留的交托。
8.我们绝大多数人内心更关心的可能是:如何使他更爱我,更在乎我,对我更好?如何使他爱我爱到无法自拔?如何使他需要我,离不开我,时时想着我?
9.当我们不知不觉中将爱的问题,转变为“被爱”的问题,当我们的爱情不再是“我爱你”,而是“你爱我”,那么我们口口声声的“我爱你”就会变成一种诡计,我们在用“我爱你”这个诱饵骗取对方对我们的爱,这已经背离了“爱”的本意,那不是真正的“我爱你”,而是我征服了你,统治了你,占有了你。
10.“我爱你”时我是永不衰竭的源泉,“你爱我”时我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11.一个能专注地“我爱你”,而不计较“你爱我”的人,其心灵的力量无比强大。
12.只有当我胸中承载着高贵而美丽的爱,我才能分享它的高贵和美丽;只有当我被爱情的柔润光辉和看不透的神秘所包裹,我才能变得和它一样散发着神秘的闪光。
13.实际上,“我爱你”并不比“你爱我”吃亏,我们从“我爱你”中得到的也并不会比从“你爱我”中得到的少。事实上,爱之所以能令深陷其中的我们焕然一新,使我们满面桃花,并不是因为我们在被思念,被关怀,被爱;相反,是因为我们在思念,在关怀,在爱。
14.“爱”的基础是真正的尊重和爱护,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
15.爱情的三个元素——激情、理解与践行,一个完整的爱情,一个美好的爱情,必须要有这三大元素,缺一不可。
16.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
17.在你越来越懂他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件事也在发生——你会越来越懂你自己。
18.其实,除了精神之间互知互懂的亲密,哪里还有真正的亲密?身体的亲密终究不能消除两个精神世界之间的墙,而理解是灵魂之间唯一的桥梁,它能沟通两个原本互不相关的存在。
19.如果一个人空有爱心,空有爱意,却从来都没有践行,没有爱的实际行动,那也不是真正的爱。
20.爱情是全身心的,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着我愿意陪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当这三者合并在一起,才叫全身心,只有这三个元素都存在的时候,才有了“我爱你”。
E. 陈果语录
不要试图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因为在完美的人身边你是多余的。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了,爱情是爱了你之后他才完美。
什么叫爱情?就是在爱情当中哪怕输,我也要爱,也要认真,这才是爱情。爱情是个高格调的东西,它不是一种征服欲的实现。
你考虑过人为什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吗?因为自由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才能够配的上那些恩情,你要配得上那些真正把你当朋友的人,你要配得上那些不管什么时候与你同在的人。
(5)陈果教授认为什么是爱情扩展阅读
陈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