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爱情是一切的根源是哪个古人说的

爱情是一切的根源是哪个古人说的

发布时间:2022-04-22 18:28:38

Ⅰ 孔子对爱情,是怎样看的

《孔子的爱情观

——从《关雎》原始谈起

胡一帆

摘 要:本文循着人性释放和张扬的线索,通过男女双方从偶遇、相识、交往、相知、恋爱、热恋以至谈婚论嫁过程中所引发的生理、心理、情感及行为交互衍变规律的实证分析,验证并揭示了《关雎》中困扰国人千百年的诸多疑难以及整首诗所表达的真实内涵及其寓意,得出了研究《诗》三百本义必须立足于释放人之本性、回归真实生活、细心体悟周遭、透彻文字张力和立足人文陶冶才能体悟和精准把握人性之真善美、人性之辉煌和人性之道的方法,初步界定了《诗》三百是一部集“恋爱指南”、“婚姻生活手册”、“性学普及报告”……于一体的诗歌总集,并深入阐述了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爱情婚姻观

关键词:人性;兴;方法论;孔子;爱情观

流传久远,影响至深且大,最富盛名,被公认为“国风”之始,《诗》三百之冠,文、义、声、情俱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千百年来却因未解而呈现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美“后妃之德”耶?因情制礼耶?爱情诗、赞美诗耶?举贤诗、讽刺诗耶?抢婚背景下贵族婚姻的教育诗耶?反映贵族阶层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耶?祝贺新婚的歌耶?抑或描述男子的单恋情歌耶?……真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奇特之处:尽管说不清楚,但其魅力居然也还历久弥新。所以,要通晓看似晦涩难懂之《诗》三百甚或孔子思想,就这首《关雎》的典型意义而言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

那么,理解整首诗的切入点为何?优美辞章背后的承载物究竟是什么?其艺术魅力恒久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本文将试着跳出那些林林总总的观点,不再一味纠缠于那些浩瀚无当的考据与训诂,直接实证以拨开表象,寻求隐匿其间经过凝炼升华的生命体验,进而辟出一条理解《关雎》以至艰涩难懂之《诗》三百本义的有效路径。

《关雎》凡五章,每章四句。为叙述方便摘抄全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众所周知,素来以物起兴的《诗》三百,其多数诗歌的起兴句是困惑、妨碍后世解读时的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突出瓶颈,使得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沉湎、困惑、迷惘其间。那么上面诗中首句的雎鸠即鱼鹰/鸬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性内涵呢。通过近当代以来的不断深入研究: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开创性地把鱼连及食鱼的鸟作出男女求爱隐语的解释[1];其后,孙作云在《诗经恋歌发微》中,提出了《关雎》以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的观点[2];再后,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论》认为鸟与鱼分别象征男女两性,雎鸠在河洲求鱼,乃是君子执着求爱的象征。[3] [4]……看来,问题的答案渐渐有了些许眉目。

接下来,试着轻轻挑破那层窗户纸:

首先,鱼鹰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渭水、黄淮、江汉流域一带甚至于今都是一个及其普通和普遍的水鸟,3000年前的那个年代即便有渔网,其材质和牢固程度几乎也不具备现今渔网的品质,因而利用驯养的鱼鹰进行捕鱼就成为非常现实而高效的一种选择。作为民歌,远古先民们浪漫到舍近求远去找什么虚无的爱情鸟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真的认定是什么爱情鸟的话,那鸳鸯、凤凰之类倒真的应该成为首选;

其次,在古人性观念中,鱼的外形是女阴崇拜的象征,鱼的多子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至今在有些文学作品比如肖复兴的《八大胡同捌章》或坊间或中医里都有把女阴称作“鱼口”的说法。另外,众多鸟衔鱼或鸟啄鱼形[5]的出土文物或绘画,一方面验证了鸟作为男根崇拜的象征;另一方面也确证了鸟衔鱼代表着男根和女阴也即男女之间的交合。如果理解仅仅停留于此的话,那么以鱼鹰捕鱼起兴的真实用意依然如雾里看花而不得要领。这里的关键,也即以此物来起兴的最根本原因源于不管是出于求生存、活下去、物种繁衍传承的本能诉求,还是像问猫为什么天生就捉老鼠这样几乎没答案的自然现象一样,鱼鹰捕鱼几乎是勿庸置疑、天经地义之事。对比之下,除了具备能动性的特有思维之外,人和动物并无本质差别,那么“食色性也”的男女之事就再自然不过了。基于这种考虑,选择常见的,有点黑不溜秋,一点也不光鲜的鱼鹰之捕鱼来表现那层特殊的寓意,显然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其三,仔细观察鱼鹰捕鱼前的动作,下水前的鱼鹰一般都会发出“关关”的鸣叫,捕到鱼之后,口中有鱼当然也就不再、也无法鸣了。当然,多少赋予“关关”之鸣为男性对女性的渴慕之意的理解或发挥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鱼鹰必须呆在河边或河滩上,如果把鱼鹰圈到渔民家的后院里、放到树林间甚至沙漠中,那这个鱼鹰再如何疯狂、歇斯底里的“关关”也是枉然,严重的话非给折腾成神经病不可。因此,配合上“在河之洲”这个先决条件,它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也给整首诗早早地渲染出了一幅青水灵动、鸟鸣河洲、色彩斑斓、尽情收获想象力的美好意境。至于把“河”解读成“黄河”则赋予了一首简单民歌太多或过于崇高的内涵。

至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起兴的内容已经非常清晰:它以最常见的鱼鹰捕鱼来隐喻男女之间最初的交往动机甚或诱因是以自然赋予的性——这种不能遏制甚或压制的天经地义的人类本能——为起点,并在具备合适环境因素的条件下而得以渐次展开的。

紧接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就由前面单纯的物象描绘转向了人。否则,鱼鹰是鱼鹰,鱼还是鱼;君子是君子,淑女还是淑女。鱼鹰捕鱼或君子追求淑女还天天照常发生,白描下来也仅仅是忠实的记录而已。但经过人的思维以“赋、比、兴”等手法加工沟通后,此时的物及物象便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情愫,也即,男女在互相倾慕与交往下的单纯传宗接代式的动物本能,被超越并升华为综合肉体和精神享受的情感交融,此交融糅合在美妙的自然意境下,人物一境的审美情趣也随之油然而生。

这时,人们就大可发挥丰富的想象空间了:是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佳人?还是女子春心荡漾下有意或无意的诱惑?抑或是?……总之,在本能驱使之下,容貌娇好、风情涩涩抑或品德贤良的好姑娘对情窦初开的小伙儿显然一再印证着那天然的不可抗拒的磁吸效应。那股魔力,一下子把潜意识里贮存的直觉美感——触电、激颤、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在瞬间激活了。因此,渴望与其成为相悦的伴侣,则成为小伙儿极其自然的“非分”之想。这种念想或原始的冲动就像“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看见了就要躲开,但结果呢?小和尚偏偏说喜欢老虎”这个小故事反映的异性相吸之自然规律一样,是无法遏制也是堵不住的,况且,堵——往往是最愚蠢的办法。至于把“君子”解读成“贵族男子”之类,则明显把阶级意识形态等强行引入单纯的民歌之中,如此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人性中人之本能的普遍性,离题也就更远了。

既然有“非分”之想,那就是一个正常男性应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就是“君子”了。否则,看见“窈窕淑女”居然没有一点儿心思或是硬生生压抑那天经地义的人类本能,那就跟把鱼鹰拽离河滩,与河水隔绝,到河边也不让下水,甚至鱼的影子也不给瞅瞅一样危险,直至心理的扭曲甚或变态,若把这时候的男性称为“小人”,实在是不但滥用了“小人”这俩字,而且还污蔑了那鱼鹰,更奢谈“君子”!想想千百年来被假仁义、非道德的封建礼教残害、毒化了多少代的国人心灵及其性压抑的程度,心里就恐怖得直打寒噤。

当然,男性的“非分”之想如果再进一步深化甚或落实到行动中时,则就是后续各章所表述的内容了,否则就只当是欣赏擦肩而过的风景时心起涟漪而已。遗憾的是,虽说闻一多、孙作云、赵国华诸先生跨着了解读《关雎》的门槛儿,但后续的阐释依然陷入了前人刻板教化、牵强附会、不知所云的窠臼,原因在于第二章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再次祭起以物起兴的大旗,平地突兀出来成为阻碍理解的第二道屏障。

显然,仅仅是“吹皱一池春水”倒也罢了。一旦那“非分”之想欲要掀起滔天巨浪想刹车都难。所以,情节的发展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像《清明上河图》“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所描述的序幕阶段,剧情肯定会穿越序幕向着不断呈现人性精彩和光辉的篇章继续演绎和深入。

小伙儿萌生爱意,“来电”时的电压徒然加大,那么与“窈窕淑女”成为相悦伴侣的强烈渴望足以促使他必须和一个几乎陌生的或从未由此出发点交往过的姑娘建立起所谓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但懵懂未开、初陷爱河的他对于该如何接近自己倾慕的姑娘,显然毫无经验,甚至看一眼、想一念心跳就加快、手心就出汗、脸色就潮红、激情就荡漾……至于如何再深入行动起来就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犹如对付水里长得或蔓延分布得高高矮矮、长短不齐(即“参差”)的“荇菜”一样不知怎样着手才是,甚至根本无从下手。尽管业务如此的不熟练,如此的“参差”,小伙子们通常会开动大脑,积极想办法开展情报收集、情况分析、火力侦察,观察她、靠近她、接触她、试探她……等“左右流之”的一系列业务。常见之“流”、秘密之“流”、悄悄之“流”的活动大致如下:

壮起胆子若无其事地跟踪姑娘直至其家记下街道门牌,然后调动一切可能的关系或渠道查找到姑娘的详情,转悠徘徊于其家、工作地或附近;如果是校友或同学,就会有意无意地尾随女同学又保持恰当距离地出没于倩影留痕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小路以及各类场合;如果是同班,条件就更优越了,诸如故意借些学习用具、请教一些“难题”、有一搭没一搭的没话找话、制造一些小事故……来创造一些时机或借口展开接触;如果场合恰当,利用一些事件(学习、竞赛、演讲、竞技等)展示自己的某些才华以引起姑娘的关注也是常有的;甚至策划不期而遇或英雄救美式的逼真场景也在情理之中,……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总之,不管怎么“左”,如何“右”,林林总总的这些只不过是进入实质前的外围工作罢了,其“流”向的目标始终是令其怦然心动的“窈窕淑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所兴之事:实际上是活灵活现、极其逼真地描绘了小伙子在追求心仪姑娘前期因面临的情况复杂自己经验又匮乏,通常会表现出单纯、矛盾、无措、情怯的“参差”心理以及极富灵活、跳跃、创新(即“左右”)的观察、靠近、接触、试探等“流”之行为的变迁规律。至于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解释成少女在河边左采荇菜、右采荇菜的实景,实在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和发挥!

通常,上述“左右‘流’之”的开展异常隐秘,甚至小伙儿自身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就进入了角色陷进那种状态,被“流”的姑娘可能根本不晓得自己已经遭到小伙儿的强烈关注并被落实了那么多的计划或方案。其实,随着观察、靠近、接触、试探……估计姑娘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言一行早已塞满、占据了小伙儿的全部世界,刹那间觉得(也明白)她就是那朝思暮想的情人了!这时“窈窕淑女”的概念恐怕就要赋予或放大至更新的内容了——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表达姑娘在小伙儿心目中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大致相距不远。否则,也就不会有《情义无价》这首歌所唱:有谁知道情义无价,能够付出不怕代价,任凭爱在心头挣扎,几番风雨几丝牵挂,走在你身后,矛盾在心头,……我爱你,爱你,却难以开口,只好偷偷地走在你身后!

接下来,也可能那姑娘不经意间的一瞥一笑或正常友好的表示或动作,往往鼓舞着小伙儿浮想联翩,以致不管白天或黑夜、不论睁眼或闭眼、不讲干活或学习,……总之,小伙儿满脑子都是姑娘的音容笑貌——魂牵梦绕之,不可自拔之,欲罢之不能,以致往往会陷入自我臆想的或积极策划的如何追求姑娘的一系列一幕幕场景之中,也即“寤寐求之”。当然,这里的“求”尚未付诸行动,更多地表现为单恋或单相思。

随着倾慕的积累和发酵,加之那么多“左右流之”的活动铺垫,作为一厢情愿的小伙儿可能自己都觉得时机气氛成熟了,可能某一天某一时刻小伙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勇气或豪气,以满怀希望的忐忑心情向姑娘勇敢表白时,结果常常是自己心目中美丽梦幻般的肥皂泡“破灭”了,也即“求之不得”。

原因在哪里?除非一见钟情或芳心早已戚戚焉式的一拍即合,一般情况下,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的姑娘面临小伙儿或莽撞、或愣头青似的、或从不熟悉的人的求爱或表白时,其第一本能反应是觉得太突然害怕,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或出于其他考虑,羞涩含蓄的姑娘往往会选择谨慎、理性或“冷水泡茶慢慢浓”式的“拒绝”,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拒绝”绝非也不同于断然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或故意的拒绝。因为,任何一个女孩子在被人追的时候,都有着复杂的、开心的、惶恐的、欲拒还迎的、和自己斗争的、怕受到伤害的矛盾心理。然而,不明就里的小伙子们往往被这种“拒绝”“打”得直发懵,随即陷入“寤寐思服”式的相思之苦和爱的煎熬之中。

……

煎熬,似乎凝滞了时空,似乎停滞了思想,似乎天崩地裂,似乎世界的末日已降临,……小伙儿整个身心都处于一种恍恍惚惚、思维木然、天地唯我苦难、像丢了魂儿似的“半神经病”状态(即“悠哉悠哉”),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反反复复的猜测(即“辗转反侧”)那究竟是不是真的。殊不知,“拒绝”之后,那芳心也像怀揣着小兔子一般扑扑乱跳啊,也在暗自思忖,那个小伙儿是谁啊,他真的喜欢我啊,什么时候再出现啊!也许心里升起一连串的遗憾、后悔呢!因此,“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何止是小伙儿一个人啊——一副伟大、纯真、摇曳多姿的初恋画卷扑面而来。

即便是处于“悠哉悠哉”的“半神经病”状态,但在小伙儿的自我思想斗争中则通常会出现一会儿满怀的希望一会儿彻底的绝望、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忽而痛不欲生忽而甜蜜陶醉、忽冷忽热……交织、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此心理的消极方面,则会使面临挫折的小伙儿,选择离开,把自己紧紧保护起来,默默地舔舐伤口,再次遇到那姑娘,眼神多半漠然起来,不再搭理那姑娘;但,也许在蓦然之间,发现自己生活的全部幸福、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看到她,听见她的声音,和她在一起。如此,整个“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周期就会缩短许多,这时,最初姑娘的“拒绝”反而会引发小伙子强烈的征服欲望、不甘失败的勃勃雄心、背水一战的铮铮豪情,也往往会促使他重新思考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这种思考依然处于那种交织、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而且小伙儿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全新、崭新和陌生的,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之策也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他再一次进入了“参差荇菜”的棘手境地,只不过,此“参差荇菜”非彼“参差荇菜”罢了。

Ⅱ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谁说的啊

因为生活就是存在着爱,没有人记得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但是这句话说出来生活蕴含的一种情感,没有爱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因为有了温暖才发现,每个人的身边都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在生活的边缘,拥有才是幸福!爱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么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一个人,害怕孤独,于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这样,你才有了希望的勇气和信念,得到了是一个幸福,失去了才是你寻找更好的一个动力,希望你找到属于你的爱情!

Ⅲ 中国古代人对爱情有什么认识

从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的美好的爱情少之又少、乏善可陈。我们可以数得上来的也就几个,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鸿与孟光、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清照与赵明诚、陆游与唐婉、沈复与芸娘。即使是这些人,也并不真正美满。象范蠡与西施这一对,传说的成分大一点,再说即便不是传说,那他们俩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牺牲得太多太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传说的成分也不小,而且据说后来司马相如还变了心。梁鸿与孟光两口子在我看来都很难说有爱情,因为梁鸿当初娶孟光是冲着孟光的丑去的。孟光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丑女。后汉书上说她黑肥丑绝。梁鸿这种动机很可疑,他是以丑为美呀,还是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变态。不论哪一种,他们夫妻之间是否有爱情都让人不敢肯定。再说李隆基与杨玉环,这一对也很可疑。因为杨玉环进宫的时候是28岁,而李隆基已经62岁。一个少妇与一个老翁能产生爱情吗?也许杨贵妃有特别的嗜好那就另当别论了。陆游与唐婉最后离了婚,使唐婉郁郁而死。李清照与赵明诚、沈复与芸娘,这两对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年丧偶。赵明诚和芸娘早早死了。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这些人的爱情美则美矣,満却未必,就是说美而不満。当然美满的爱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是随处可见的。
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虽说,皇帝的女儿嫁人叫“招驸马”,有挑选的意思。可大多也是皇帝拍板。公主们可挑的也只在皇帝老子御笔钦点的人中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或是状元郎,或是大将军,或是皇亲国戚,或是异邦王储,总之,这嫁的是某位可为皇帝达成政治目的的人,因此没有地位的平民面姓即使才貌双全也难睹凤颜。皇家之内如此,普通人家亦难幸免。于是多的是包办捆绑,多的是新娘子洞房花烛夜才知夫君长相,而岳父母却早已将贤婿的面貌烂熟于心。
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
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礼教也发展到了最成熟最完备最严格也最残酷的地步。尤其是对妇女的控制限制和压迫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都出来了。中国妇女的裹脚就是从紧挨着宋的五代开始的。从此,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勇敢、大胆、健康、奔放、饱满、酣畅、淋漓的爱情故事了。文学中不少。但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下层社会的人物。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属于社会最上层的人物的恋爱故事再也不见了。回肠荡气一唱三叹的故事也有,象《西厢记》、《红楼梦》等,但与诗经里边的爱情比,其大胆热烈的程度是差得很远了。从北宋开始,这个界限非常明显。唐传奇中的爱情还让人感到十分痛快、决绝、过瘾。一到了宋,立马就显得疲软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郞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全部出在宋之前,就很说明问题。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象《孔雀东南飞》、《搜神记》中的《韩凭妻》、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长恨歌传》、《莺莺传》、《任氏传》、《步飞烟》等,明三言二拍里的一些故事,最着名的当然是杜十娘,再加上清朝的红楼梦。数量并不多。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喜剧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着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模子。
为什么喜剧对人的震撼力不如悲剧大,我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现实社会中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和谐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案例。反映到文艺上,文人们只能通过虚构来弥补现实的贫乏。那些喜剧中的大团圆,或是通过科举高中、或是通过灵魂不灭、或是假托狐鬼神仙、或是借助皇家或大官的权威来成就,没有一个是完全通过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造成。也因之,人们从虚幻中得到的满足总不如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对自己的印象深。这是爱情悲剧之所以比爱情喜剧更能震撼人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的古代爱情作品中,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所描写的爱情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或者说开放与封闭是中国古代爱情的两面。一种爱情是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那样,当事双方遮遮掩掩,羞羞搭搭,吞吞吐吐,腻腻歪歪,就是不明说,在行为上表现得极为小心谨慎拘谨封闭。一种爱情是如三言二拍里描写的那样,男女双方见面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同居再说。聊斋志异里也有一大批这样的。而这两种爱情描写结合的最典型的是西厢记。在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交往的过程中,先是崔莺莺谨守礼法,对张丝毫不加辞色,甚至加以斥责。后来又忽然主动地投怀送抱,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一点我想也是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法有关的。中国古代对于妇女是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十四藏六亲之说。男女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这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男女双方对对方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女方对男方(大老虎)。另一后果是因长期的阻隔而产生的极度的对对方的渴望。对于受封建礼法禁锢较深的官家上层女子来说,恐惧感会占上峰。对于受教育较少的下层妇女来讲,渴望的成份要更大一点,因其受束缚少故也。
我们看古代的爱情小说,心理描写极少,几乎没有。这与古代男女交往少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是先结婚后恋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爱情心理呢。直到红楼梦才开始有了一些,但与西方同类小说比,就太小儿科了。
所以,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出现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是由当时社会的见与不见的现实造成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讲,男女长期不见也未必全是坏事。两个人谈恋爱,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尤其一个单位的,再好也会觉得乏味了――怎么又是你。西施也看成东施了。相反,如果不经常见面,会给双方以充分的想象的空间,那么东施也会被你想象成西施。这也是网恋的吸引人之处。所以,我认为古代不发生爱情便罢,一旦发生,其质量必高于现代人。因其干柴烈火故也。象卓文君新寡,以前与司马相如见都没见过,就跟着人家跑了。现有,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有所思说的多绝,也是这原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李白诗有名言:“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传奇《步飞烟》里的话:“生得相亲,死亦无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到了宋以后就已经没有了。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天崖何处无芳草、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了。到现在更只剩下:曾经有一段真正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叫什么。爱情正在经受调侃。
在这种更似于父母“嫁给”婿的婚姻制度下(当然也不排除机缘巧合、称心如意,最后子孙满堂、白头偕老的,但想必先结婚后恋爱的观点到底不保险),我不知文成公主婚后是否幸福,但总也是万世歌颂。而貂婵虽说是受指使,但也该庆幸最后嫁了个叱咤风云的主,后人也没忘了她在铲除董卓功劳簿上的位置。可怜的是西施,牺牲了自己与范蠡的爱情,嫁了吴王。虽说于越国功劳一件,最后也与范蠡终成眷属,但女色祸国的骂名至今不绝于耳。为了避免这种命运,就有了站在父母权贵前说“不”的。可刘兰芝的反抗是投河,而杜十娘的反抗是沉江。倒是独孤皇后比较厉害,生前坚决不许杨紧纳妃,成了史上有名的或也是头一个“妻管严”。可也免不了死后戴上了顶大绿帽,杨坚终于还是续了弦。而这位妃子在爱情路上走的也不平坦。她先嫁隋文帝,后又被炀帝霸占,和王位、玉玺一起如东西般被继承了。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我以为这恰是对所谓传统从一而终的贤妇观念的最大讽刺。
而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戕害于女性身上远不止于此。可怕之处在于大多女性不仅顺从甚至已迎合这种爱情形式。《金瓶梅》里潘金莲、李瓶儿虽被作为泄欲工具,却反而“以苦为乐”,于小小的西门府里争宠夺幸;《水浒》中的扈三娘被宰了全家却认贼作兄,还嫁了个五短之人,反而以为幸。封建的思想已将这些女性脑中的爱情细胞灭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是非颠倒的盲从与迎合。
我们再来看看作为封建秩序制定者的男性。作为在封建社会中有权享受教育权利的群体,男性不断受到已有统治思想的浸淫,并且不断使之丰富牢固。男了所谓的“爱”女子,如同商贾爱财、农民爱地一般——以女子是否有价值为前提。不外乎娶一位端庄贤淑的正房炫耀于人前,或是纳几房貌美如花的庶室,满足私欲。与街市之上挑选货物细细筛选无多大不同。梁山伯之类终是少数。而虽有王熙凤持家、武则天治国的事儿,也毕竟是她们貌美得夫君宠幸在先,体弱又软弱的贾琏和唐高宗也毕竟少之又少。吕雉加武则天再加孝庄与慈禧也抵不上中国历史上所有男性皇帝的百分之一。倘若洗衣烧饭生子之事不算权利,那么女子被赋予的真正权利是于亭中听琴、于园中扑蝶、于房中等候月钱。正如梁实秋所说,当男人将家用置于妻室面前时多的是炫耀。有的是施舍而不是爱情。撇开禽兽般的西门庆、孙富之流及李甲之类中庸的,光谈些所谓有“反抗精神”的,贾宝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叛逆者,而焦仲卿也因其的忠于爱情而被称道。可结果前者做了和尚,后者上了吊,都没能和爱人厮守。这所谓反抗不也如同投河、沉江一般。但我们却也不能责怪他们和她们的软弱或是屈从或是反抗得不彻底性反抗形式的消极性。因为作为群体的统治阶级的男性,绝不会允许一种会颠覆自己统治思想的爱情观念存在。而作为个体的少数“痴情汉”及作为整体的受压迫阶级的女性都无力去改变这种局面。
缘何中国古代多的是爱情的悲剧,统治阶级不允许自由爱情的存在罢了。爱情观的自由彰显个性的自由,而普遍的彻底的个性自由将击破一小群人要统治其余人的可能,这恐怕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简言之,自由恋爱触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至于《西厢记》之类看似大圆满的结局也只如同19世纪在一大群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出现个安徒生。以童话的美丽反衬现实之丑恶,呼唤未来之幸福。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一种,爱情观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在封建社会下,古代女性低下的地位及丧失人权注定了她并无真正爱情观可言,若有便是顺从与被逼顺从两类。因此看来,林妹妹这般过高的爱情观显然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正是这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反差,突显社会制度之不公正(想必追求美好爱情的理想都是相同的)。这种不公正的长达千年的积累,以及后来外来先进思想的启蒙,最终使人们群起而破之,摧毁了封建思想的桎梏。

Ⅳ 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对吗

我觉得不可这样说,爱本身没有错,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爱后之占有之欲,(贪物欲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爱又分真爱与欲爱,真爱者无欲而爱愿为所爱者付出一切(纯真高尚的爱),欲爱者为欲而爱(假爱)为所欲而付出(付出是以得欲为酬劳的并非无条件的付出)此爱无常非真心但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爱都是欲爱所以古人云“真爱难得”。

Ⅳ 古人对爱情的看法和当代人有哪些不同

我记得有句歌词是这么写得“从前车马慢,一生只能爱一人!”。古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大概就是这样吧,一生一场恋爱,只爱一个人,为一人倾尽一生。而当今时代的人,则不是这样,对于爱情持开放式的态度,可以谈许多场恋爱,结婚多次。

我们渴望牵了手就能结婚的爱情,却活在一个上了床都不一定有结果的时代。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宽恕,亦是一种可悲。

Ⅵ 一份爱情的开始都是源于好奇是哪位名人说的

作家张大春 原话是 一切爱情,都是以好奇开始,以不好奇结束。但这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好奇心死了,而是,他(她)又对其他人开始好奇了

Ⅶ 爱情是一切情感的根源,是这样吗

“爱情”是随着人的性成熟而产生的一种对异性的特殊感情。如果把爱情说成是一切情感的根源,是夸大了。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我认为情感的根源是心地的善良。

Ⅷ 古人爱情诗句,古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说两首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读出古人追求爱情的自由和浪漫,与如今还是很像的。追到姑娘的欣喜与求之不得的痛苦都有所体现。
当然古代战乱多,通信不发达,男子都望入仕为官,分离乃常见之事,例如
卜算子——李之仪(他是个男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包括一些李清照的诗,说明爱情在有文学底蕴,在君子心中还是很神圣的。是双方都想守护与追求的。
当然,看过一些电视剧里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这些都已经不属于爱情观了。说俗点,就像现在传的,异性为后代,同性是真爱(大概那意思,别想歪了)并且古代女子出门不容易,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当时环境造就了当时的婚姻政策,但并不表示当时的人没有正常的爱情观。脑洞开大一点可以认为先结婚后恋爱(误!)
不过那些从小受到封建思想的教育的人另当别论,影视作品不可多信,都很夸张。我相信无论是怎样的时代与环境,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都是一样的,属于人的本性,谢谢!

Ⅸ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有木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那部佛经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们的一切畏惧、一切忧愁、一切恐怖都是源于爱,因为爱是一种欲望。要想一个人,你要跟他白头到老,你要跟他结为夫妻 ,

等等,这都是有一种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两个人结合了你又怕不能白头到老,怕他变心等等,所以有了爱就有了担忧,

有了爱就有了恐惧。 因为有了爱,所以有了牵挂,所以就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没有爱时,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没有忧虑和恐慌了。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一切的恩情爱恋因缘际会,都是无常的,难以得到长久。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恐惧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

————————————————————————————————————————
一切聚集。归散会灭。高者必堕。合会必离。有生必死。《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
爱情让你痛苦了吗?
有爱就有痛苦

这里说的“爱”,包括了人的种种欲求,当然也包括所谓的亲情与爱情。在现代的影视作品里,总是把所谓的“爱”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似乎有了“爱”,这个世界就充满了阳光,没有纷争,没有痛苦,只剩下欢笑和快乐,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真的这样吗?请看佛陀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以下经文译自《杂阿含经》:
-------------------------------------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一个姓驴的村长,听说佛陀常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就前往拜见请益。
驴村长礼见佛陀后,问佛陀说:
“世尊!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成因,以及如何灭除,这真是太好了,请世尊慈悲,也能为我解说。”
“村长!我如果以‘过去如何如何’、‘将来如何如何’来为你说明苦的成因、苦的灭除,那么,你或许会相信,也或许不信而可能徒增你的疑惑。村长!现在我们都坐在这儿,我就举眼前周遭会发生的事,来为你说明吧,你要好好听着,仔细思惟了。”
“好的,世尊!”
“村长!你想想看:你会因为你们村里的哪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而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吗?”
“会的,世尊!”
“然而,村长!是不是你们村里的任何一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时,你都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呢?”
“不会,世尊!”
“村长!同样是村中的人,为什么你对某人会,而对其他人就不会?”
“世尊!会让我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的那些人,是因为那是我所眷爱、关切的人,我对他们有欲爱的缘故,反之,则是跟我无关的人。”
“村长!所以依此而类推于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不论过去发生的,现在存在的,或是将来产生的,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
“世尊!这真是个殊胜的比喻啊!您说:‘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真是巧妙的解说啊!
世尊!我有一个儿子,名叫智罗瓦西。有一次,智罗瓦西在外过夜,隔天,我起了个大早,马上派人去探望他。当我派遣的人还没回来通报的等待期间,我只能情绪低落地老是念着‘希望智罗瓦西没事’。”
“村长!如果智罗瓦西出了事,那你会不会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
“会啊,世尊!”
“所以,村长!从这件事也可以了解到‘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的道理。
村长!在你还没认识智罗瓦西的母亲前,你会对她有欲爱之情吗?”
“不会,世尊!”
“是当你认识她之后,才有欲爱之情产生的是吧,村长!”
“是的,世尊!”
“村长!如果智罗瓦西的母亲被杀、被捕、被罚款、你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吗?‘
”会啊,世尊!“
”村长!这也可以让你了解到’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的道理。
村长!如果心中有四种爱念,当这四种所爱念的无常变化了,那么,就有四种忧苦生起;如果有三种、两种、一种爱念,当所爱念的起了无常变化,就会有几种忧苦生起。
村长!如果都没有爱念,那么,就不会有忧悲恼苦了。
没有爱念的人,
不会有忧悲恼苦;
没有忧悲恼苦的人,
如出水莲花般的超脱。”

--------------------------------------------
亲情与爱情,是世间人所赞颂与追求的,对于佛陀的观点,也许很多人会反驳说,人生在世,总会有种种希望,或者种种理想,种种欲求,人生的大厦就由希望,理想,和欲求来支撑的,社会也因为欲望或者理想的推动中前进。人没有了希望,生命的意义何在?社会没有了理想,岂不就停滞不前?

其实,佛只是指出“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爱”不仅无法解决世间的纷争,反而是造成一切战争,杀戮,欺骗,罪恶的根源!从古至今,为了权力,为了金钱,为了身体一时的快乐,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例子还少吗?看看自己的身边,科技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但进步就一定好吗?环境被污染,食物被污染,毒奶粉,瘦肉精。。。。。。

人类其实只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梦想里,对于人类的种种追求和努力,佛陀轻轻一声叹息:“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不存在什么永恒的东西。”

归根结底,佛陀说“爱是痛苦的根源” ,是建立在“一切无常”这一大前提上,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的身体,思想,感情等等,每时每刻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得不到固然痛苦,即使得到了,快乐也是暂时的,一切都在变化,爱情也在变化,越是执着的爱,换回的痛苦就越深。

与爱情是一切的根源是哪个古人说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年级小美女的道长什么样 浏览:86
重阳节有关故事有什么习俗 浏览:557
哪些时辰生人有健康年轻的心态 浏览:784
健康证血p点高什么情况 浏览:859
爱情一般是什么样的 浏览:980
什么是幸福源头 浏览:51
婚姻线怎么看婚姻线图文详解 浏览:280
离心离德的婚姻如何进行下去 浏览:918
聪明的牧羊人是哪个地区的故事 浏览:689
健康证明怎么开大连 浏览:739
46岁猪跟46岁猪婚姻怎么样 浏览:955
爱情里的甜蜜是什么 浏览:281
过得最幸福的年是什么时候 浏览:754
图画故事创作思路怎么写 浏览:108
事业编自取自支是什么意思 浏览:439
女士的经济适用房有哪些 浏览:868
lol美女怎么提高水平 浏览:800
蚌端口婚姻律师怎么收费 浏览:667
萍乡市幸福小区是哪个社区 浏览:736
淄博哪里有学健康管理师 浏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