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莫里哀简介_李渔与莫里哀_保罗莫里哀忧郁的爱情
莫里哀简介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1622年,是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被誉为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对欧洲戏剧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很快宣布放弃世袭权力,投身戏剧事业。他创立了“光耀剧团”,经历了许多困难,曾因负债而被指控,甚至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社会对演戏的蔑视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并演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喜剧。最终,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并在那里继续他的创作和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兴起、封建统治日趋衰落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他的作品揭露了昏庸腐朽的贵族、狡猾欺骗的僧侣、虚伪骗人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以及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等等。他从各个角度刻画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阶级,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笑声中受到批判。
1659年,莫里哀创作了《可笑的女才子》,尖锐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这部作品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此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了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然而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中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
莫里哀 -生平创作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43年与朋友组成“盛名剧团”。1644年起取艺名为莫里哀。1645年剧团倒闭,受到债主控告,一度入狱。出狱后加入一老艺人的剧团,到法国外省巡回演出13年。1650年起担任该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早期剧本有《冒失鬼》、《爱情的怨气》等。1658年率剧团返回巴黎,在卢浮宫为国王路易十四演出喜剧《多情的医生》(失传)。
1658~1664年是莫里哀回到京城后戏剧创作活动的第一个时期。1659年公演的独幕剧《可笑的女才子》讽刺17世纪贵族矫揉造作的风气,奠定了他作为现实主义喜剧家的地位。接着,他演出反对封建夫权思想、歌颂恋爱自由的社会问题喜剧《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后一部分幕诗体喜剧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他同保守派文人长达两年以上的论战。莫里哀接连写出短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驳斥对手们的污蔑。这次“喜剧之战”在法国舞台上开辟了喜剧以及歌舞剧的新时代。
1664~1666/1669年是莫里哀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阶段。1664年1月演出的《逼婚》,嘲笑了唯心主义的经院哲学和不可知论的荒谬悖理。同年5月,在凡尔赛宫的盛大节逗棚日晚会上演出《达尔杜弗》(初演时为3幕)。这部喜剧大胆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一——天主教会,被国王下令禁演。莫里哀经过5年不懈的斗争,利用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诏书的机会,使这个剧本以5幕诗体喜剧的形式于1669年公演。在这部思想深刻、艺术成熟的政治喜剧里,莫里哀塑造了一个性格突出而又有极大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骗子达尔杜弗,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语。在此期间,莫里哀还写了两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剧本《唐璜》(或名《石宴》)和《愤世嫉俗》。
1666~1673年是莫里哀创作生涯的最后阶段。他对喜剧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取笑的主要对象是上层资产阶级,批判他们努力把自己贵族化的可笑企图。主要剧作有《屈打成医》、《乔治·当丹》、《吝啬鬼》、《浦尔叟雅克先生》、《贵人迷》、《司卡潘的诡计》等。《吝啬鬼》是莫里哀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剧中致富的渴求和吝啬强有力地支配着放高利贷的阿巴贡老头,他宁可放弃想娶的姑娘,也要要回被人偷走的金币,在法语中他的名字已成了“吝啬鬼”的同义语。1673年,莫里哀在主演他最后一部杰作《没病找病》时病逝。
莫里哀 -大事记 1622年1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年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取艺名为莫里哀。 1645~1658年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出 1659年起,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 *** 期。但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换上了严重的肺病 1662年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年2月17日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自编剧目《无病 *** 》。他在舞台上的种种虚弱表现被观众认为是切合剧目内容非常真实的表演,因而赢得了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死后,由于生前的创作中和个人的行为得罪了不少权贵,特别是教会,教会拒绝给他坟地。由于路易十四出面,才勉强允许将他埋在墓地的菜园后面,葬礼非常冷清。这位喜剧大师的死可以说是一个悲剧。 莫里哀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1659) 《伪君子》,(1664) 《唐璜》,(1665) 《愤世嫉俗》,(1666) 《吝啬鬼》(1668)是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 《浦尔叟雅克先生》,(1669) 《贵人迷》,(1670) 《没病找病》,(1673) 莫里哀 -作品评价 莫里哀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莫里哀 -成就影响 莫里哀共留下33部剧作(其中1部与高乃依、P.基诺合写)。他的喜剧种类和样式是多样化的,已超越古典主义的范围。他强调喜剧要反映现实,寓教于乐,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莫里哀的喜剧已成为典范性作品,影响了许多国家喜剧事业的发展。在法国,人们认为莫里哀代表着“法兰西精神”,他的剧作常演不衰。中国已出版李健吾、赵少侯等的译本,多次上演过《太太学堂》、《达尔杜弗》(一译《伪君子》)、《吝啬鬼》(一译《悭吝人》)等戏。 莫里哀 -人物评价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