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爱情就像是一棵树
我觉得爱情就应该是一棵树。
两个人相遇,就像在土地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如果时间和环境恰好,种子便会在心里生根,然后随着日后的接触,根也开始蔓延,也许是越扎越深,也许是仅仅向外伸出了一点点根须,每个人都不一样。
根扎好了,就开始想着发芽,于是去表白,运气好的话,有水也有阳光,爱情开始野蛮生长,一切看起来都充满希望和美好。当然也有运气差的,或是季节不对,或是种子上面是铜墙铁壁,反正就是命不好。
刚开始的树苗,养分全部来自根,这时候只要浇水就行了,有句话叫“有情饮水饱”,大概是这个意思。但是光靠喝水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的,比如需要足够的空间让它成长,又要有阳光让日子每天都过的快乐,要有养分生活才会有滋有味,要及时除虫让感情日后没有隐患。
有的种子可能永远看不到天日的,就像暗恋。暗恋就像是杂草的种子,生命力顽强。暗恋如果是无用的,还是要把根去掉的,不然怎么给别人腾出位置。这时候你要是强行去拔起来,势必将整颗心弄的千疮百孔,日后需要无数的时日来疗伤。怎么办呢?切断所有供给。这样根就会萎缩,也许种子会一直存在泥土里,日后也许一点点刺激就会再次疯狂生长,不过你已经掌握了遏制它的方法了,不是吗?
培育一棵树是漫长的过程,中间无可避免会有其他状况发生。比如,双方或者一方开始懈怠,不愿意继续培养,认为这颗树长不大了,就算长大了估计是颗歪脖子树,最后只能用来给谁上吊,然后树就慢慢死掉了。当然也不排除双方觉得既然树都已经长这么大了,要不就凑活着养好了,反正也死不了。
最危险的是藤蔓,它紧紧的缠绕着树,将自己的肢体扎进树脉,吸取树的养分。这时候树就别想长大了,等着慢性死亡吧。藤蔓是很难处理的,就算你中断了对它的养分,它枯萎之后留下的东西还是会像烙印一样附在树皮上,长时间内都会让你觉得难看。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爱情才能最终长大,开枝散叶,遮风挡雨,成为一颗生命之树。
② 柏拉图式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着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