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爱情诗闺怨词原文及赏析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
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闺怨诗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了。它既可渲泄爱欲被压抑的苦闷,又符合儒家家庭人伦的教义,因为双方的名分是“合法”的,是旷夫怨女间的思念,它的深层结构,在于维持家族这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细胞。况且,她还具有一种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比兴”作用,就是以男女喻君臣,借闺思来曲折表述作者政治上的追求和苦闷。所以,从《诗经》的“自伯之东,首为飞蓬”等作品开始,绵绵不尽,汇成江河。到了白居易的那个中唐时代,闺怨诗的优秀作品已不胜枚数,难以为继了。这首诗算不得出色的作品,但白居易还是颇费了点心思的。
诗歌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诗实质上是从制寒衣的场面展开的,据唐代制度,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所以一到秋天,征人的妻子便忙着为夫婿捣练、制衣和寄衣了。这种景象在李白《子夜吴歌》中曾经有过简略而出色的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白居易不在景色上着墨,而是刻画了思妇制衣时左右为难的心情。按说,夫婿的身材是为妻所熟知的,但我们这位女主人公却下手踌躇,唯恐裁得过宽,因为夫婿在边地,过着茹毛饮血,朔风吹寒的生活,加上征战繁忙,身体怎能不日趋消瘦呢? 然而,究竟多宽合适,这位巧媳妇又实在难以料定,于是陷入了沉思冥想之中。
这时,思妇的眼前不由展现了另一个画面,那就是与征人惜别的场景。“关山”句意味着山重水复,路途遥远;“一身去国六千里”,有千山万水之隔。而且,夫婿是去“征戍”的,是去鏖战于狼烟弥漫、刀光剑影的边塞的。“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知他能否平安归来。为妻的不免忧虑万分。
然而唐代社会又洋溢着一种“不斩楼兰誓不还”的尚武精神,赴边地从军,也不失为平民士子的一种出路,所以,在送行的时刻,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气氛中,主妇不该也不愿嚎啕啼哭,她只是默默地祝愿夫婿平安,希望夫婿衣锦还乡。
于是,对生离死别的惶恐,对爱情失去寄托的怨思以及对夫婿的良好祝愿,对家族兴盛的遐想,纠葛在一起,撞击于主妇的心头,使这位少妇左右为难,心浪叠起。
如果以时间为序,少妇的思绪是由制衣难想到别离难,由制寒衣场景想到送别景象,但是诗歌却将顺序颠倒过来,这便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了。诗人沈德潜《说诗晬语》评唐诗时,曾提出“起首贵突兀”之说,诗歌,尤其是短诗的开头,是很重要的,开篇引人入胜,便容易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反之,则大为逊色。沈德潜曾标举王维《观猎》为例,开始两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谓城。”认为倒转过来,“便成凡语”。白居易这首诗固然与《观猎》的艺术风格有异,成就亦相差一截,但诗人的匠心运用,确有相似之处。
Ⅱ 古代爱情诗贾妇怨原文及赏析
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
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
这是 一首代言诗,是诗人以贾妇的口气来写的。诗中写了贾妇的怨与情,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不辜妇女的同情与赞扬。
诗的头两句直接写贾妇的怨,这与一般同类题材的诗没有多大的区别。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与商人结合有年,到现在她的头发都快花白了,但两人从来都没有在一起走过路。这当然是夸张的一种说法,但唯其如此,便足以表达她对以往夫妻很少团聚的深深的抱怨。
本来,按一般的闺怨诗的写法,以下接着就得写怨妇自己的孤独、凄清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样写得好,当然也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但这首诗却不这样写。 随着诗句的展开,我们看到的则是这位女主人公由对丈夫的抱怨而变为对他深切的关心。
第三句埋怨经商的丈夫为了追求利润而轻视在无情的江海上行船,这在内容上可看作是对一、二两句的深入。也就是说,丈夫之所以很少在家,其原因不在别的,而是因为他身为商贾,到外面“逐利”去了。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古代有一个轻视商业的传统,本诗题目“贾妇怨”的拟定看来与此不无关系。另外,第三句除了承上以外,还有启下的作用,即由商人的“轻江海”而引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关心和嘱咐。
如果说前三句是写“怨”的话,那么第四句就是在写“情”了,至此,我们看到这位贾妇并没有一味地抱怨丈夫,而是突然换了一种面目,改了一种口气,说的是明知丈夫在外久久不归是因为看轻自己,但她却仍要嘱咐丈夫在江海上行船时不要看轻了无情的风涛,而要注意安全。这样,诗中风涛的无情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多情。于是,一位不幸而多情的高尚妇女便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虽只四句二十八字,全是以贾妇的口气娓娓道来,但由于构思巧妙,特别是突破了一般闺怨诗的思路,将“怨”引向了“情”,因而全诗委婉曲折,感情深厚。随着女主人公感情波澜的变化,我们读来便觉得本篇诗情不同一般而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Ⅲ 爱情闺怨诗
闺怨诗多为爱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情有独钟,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
1、闺怨诗
大致说来,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着名的闺怨诗有:张仲素的《春闺思》,王昌龄的《闺怨》、朱庆馀的《闺意》、李白的《子夜吴歌》《玉阶怨》、金昌绪《春怨》、温庭筠《忆江南》等。
宋代闺怨诗以词为主,着名的闺怨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也是值得一提,感情细腻,更贴近于女子的心理思想,比如《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欧阳修的《蝶恋花》、
2、宫怨诗
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着名的宫怨诗有:元稹的《行宫》、朱庆馀《宫词》、司马札《闺怨》、杜牧《秋夕》等。
Ⅳ 古诗的题材有哪几种分类(完整)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着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着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