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人的爱情故事
总的来说爱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爱情方面的作品,简直数不胜数。其中,我个人认为文学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爱情悲剧性,我国文学历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体《孔雀东南飞》,讲的就是汉末时,名为刘兰芝的少妇与焦仲卿结婚。夫妻本恩爱,却被焦母百般挑剔,还威逼仲卿逐爱妻出家门。仲卿无奈劝说其妻暂回娘家。两人也“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和“誓天不相负!”但是兰芝回到娘家后,其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知道后,就决定与妻“黄泉下相见”。就在迎亲当日,双双殉情。
另外,可参考《梁祝》。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出自www.loseai.com W r b l M4R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高八斗的辞赋大家,一个是孀居在家的美艳惊人的靓丽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着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西方的有着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莎翁的戏剧创作,其实有参考源——《十日谈》的作者乔万尼 薄伽丘还有另一部着作《西方名女》。里面有篇故事讲古巴比伦有位少女叫提丝比(Tisbe),她爱上了住在隔壁和她同龄的青年庇穆斯。也是双方父母反对,然后决定私奔。他们分别出逃,约定相会在尼诺斯国王墓地附近的水泉旁。提斯比先逃离父母。当时他裹了一件斗篷,到达约定地后,恋人还没有来。在等待过程中,来了一头母狮子,结果就到国王墓地去了。斗篷则留在了原地,母狮子其实是吃饱了来泉边喝水,喝足了在嗅那件提斯比拿下的斗篷的时候,把血迹留在了斗篷上,还用爪子把斗篷撕破。这时候,恋人又来了。庇穆斯看到破烂又满是血迹的斗篷,顿时伤心的大声哀叫。他以为自己心爱的人被野兽吃掉了,谴责痛恨自己害死了自己的爱人。当即就用随身携带的短剑刺进自己胸膛,奄奄一息等待死亡。过了一会,提斯比猜想母狮子应以离开,就回到泉水边,结果看见恋人倒在血泊里。震惊之余,悲痛万分,扶起恋人长久的吻了一下。当然,提斯比也就殉情了,追随着恋人的脚步一起离开了。
19世纪末,英国着名画家约翰.威廉.沃塞豪斯画了一副油画,就是《提斯比》
莎翁的经典爱情诗《十四行诗》————推荐!
另外还有一个那喀索斯(Narcissis,水仙花,自恋者),他留下的不是一个作品,而是一个经典的代名词!——参见网络,那喀索斯
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生下一子名叫那喀索斯。那喀索斯出世以后,他的父母去求神示,想要知道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神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可是谁也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光阴茬苒,日月如梭,不觉那喀索斯已经长到十六岁,他成长为一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他的父母因为记住了那句神示,一直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那喀索斯并不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模样。他常常背着箭囊,手持弯弓,从早到晚在树林里打猎。树林中有许多神女在游玩,她们都很喜欢那喀索斯的美貌和风姿,都愿意与他亲近。其中有一个神女,名叫厄科,一见了他立刻便爱上了他,紧紧地追随在他的左右。
厄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她喜欢高山和森林,终日里流连于山林之间。她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爱说话,不论谁在讲话,她都要插进去说上几句。
有一次宙斯来到树林里同神女们游玩,被神后赫拉发现了,便到树林里来寻找。厄科惟恐赫拉找到,便故意地缠住赫拉唠叨个没完没了,这样,神女们便赢得了时间,一个个从宙斯身边跑掉了。赫拉得知实情以后非常生气,便对厄科说道:“因为你的舌头欺骗了我,你将永远失去讲话的权利。我只给你留下一种本领,就是跟在别人之后不断的重复别人说过的最后几个字。”
从此厄科纵然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张口结舌,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有一次,那喀索斯同他的伙伴走散了,他高声喊道:
“有谁在这里?”
厄科应声道:“在这里!”
那喀索斯四下望望,不见人影,便又喊道:“你过来!”
厄科又应声道:“过来!”
那喀索斯回头望望,仍不见人影,便大声说道:“你为什么躲避我?”
厄科又应道:“躲避我?”
那喀索斯一定要见见这个同他说话的人,便说道:“让我们在这里相会吧!”厄科心里乐得什么似的,她一面回应说:“相会吧!”一面急忙的从林子里跑出来,一看见那喀索斯,便伸出双臂去拥抱他。
那喀索斯大吃一惊,一面连连后退,一面高呼:“放开手!我如果接受你的爱,还不如早死的好!”
厄科轻轻的说到:“不如早死的好!”说完,便羞得满脸绯红,飞快逃入林中。
从此以后,她整天藏在山洞和峡谷里,不再与人来往,忧伤充满她的心,她一天天憔悴下去,可作为一个神女她是不会死的,她的声音永远留在山谷里,不断的回应着人们的呼唤,重复着最后几个字“厄科”的意思就是“回声”。
那喀索斯不仅对厄科这样冷淡,他对所有的神女都很冷淡。他拒绝了所有向他求爱的神女。于是神女们举手向众神祈祷说:“但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命运女神涅墨西斯听见了这个祷告,便答应了她们。
有一天,那喀索斯又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这湖水还没有一个牧羊人发现过,所以不曾有一只山羊饮用过,不曾有一只野兽游玩过,也从没有一只鸟雀飞掠过。湖面上没有一枝枯枝或败叶。湖的四周长满了绿茵茵的细草,高大的岩石遮蔽着太阳的光和热。那喀索斯觉得有些累,又热又渴,便来到湖边,低下身去准备喝几口清凉的水。突然他看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这影子是那么美丽:一双明亮的慧眼,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不大不小的朱唇,妩媚的面容,真如出水的芙蓉一般。
他想这一定是水中的神女在向他窥视。他心中喜悦,竟然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他想伸手去拥抱水中的情人,当他的手一触到水面,那影子便悄然不见了。他用嘴去吻一吻他的朱唇,当他的嘴一接触水面,水面便化作一片漪涟。过了好一会儿,那水中的神女才又重新出现。
他这样在湖边流连,频频望着湖中的影子,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饿。他站得远,她也站得远;他站得近,她也站得近。只要他一想要碰碰她,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得站在湖边,望着自己的影子,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不吃也不喝,痛苦异常。他面颊上的红润消褪了,他的青春活力枯竭了。他轻轻地倒在地上,头枕着岸边的嫩草,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被人赞赏,又被他自己深深地爱着的眼睛。神女们闻讯赶来悼念他。她们发自内心的深深悲痛感动了宙斯。几天后,在湖边的草丛中,在那喀索斯倒下的地方,长出一株株娇黄的水仙花,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在扁扁的,细长的绿叶的映衬下,在白色的花瓣中央装点着金黄色的花蕊。它斜生在岸旁,在晶莹的湖水里清晰地映照出它美丽的影子。它就是那喀索斯的化身,是宙斯为了抚慰那些深情的神女们而创造出来的。今天,在希腊,水仙花就叫那喀索斯。
反正爱情流传的久的,多是悲剧。影视作品就不多说。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自己就是个活例子。她和丈夫本来非常恩爱,硬是被当时的党派之争活活拆散,夫妻两人简直饱尝相思之苦。
她的词里,多数都是对爱情的抒发《如梦令》《浣溪沙》《醉花阴》《蝶恋花》《一剪梅》《念奴娇》《声声慢》出名的很多。
白居易的《长恨歌》结尾两句来结束,“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注:虽然诗里对唐玄宗的荒淫做了严辞,仍然还是歌颂他和杨贵妃的爱情。)
国外作品里,也很多,那些古中文我就不多说了。具体我也没有找到诗歌里人物的原形,方正就是哪个哪个爱情故事。
还有徐志摩,自己本身就是一情圣,所以他自己的诗里面看得到些自身的影子。还有舒婷,《致橡树》就是精品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喜剧类型,我暂时还没有找到相关的具有典型代表人物原形的作品,
这里就不说了。
音乐类里,爱情的也很多,不知道你说哪方面。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还是流行的作品?
绘画类,这里我说下毕加索。也是典型的情圣,这也造就了他的作品中对爱情和母性的特别意境。他个人作品太多了,《阿维尼翁姑娘》《我的美人》《弹曼陀林的姑娘》《绿衣妇女》《格尔尼卡》《梦》等,都是与爱情相关的作品。《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每当画家拥有一份新的爱情,他的画风都会为之一变,而这个阶段他相当喜欢明快、对比强烈的颜色,技法上则是平面化与立体化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梦》就是他一次感情经历的写照。就在1927年初毕加索与德雷莎在火车站相遇。《梦》大部分对德雷莎的肖像画和线描都充满性感。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参考资料网络毕加索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