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爱情是怎么来的
爱情就是肯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永远快乐永远不要让对方担心,因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对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从爱情的角度来说,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因为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而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一种令对方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付出和牺牲。如果你是爱对方的,那么你应该愿意为对方付出和牺牲,你应该让他快乐和幸福,你也会因为他快乐所以你快乐,因为他幸福所以你幸福
爱情是什么?在我眼里,爱情是美丽的白雪世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感动与惊喜,是澎湃的激情,是极地绝美的景致。爱情最公平,好比皑皑白雪,无论现实的你是怎样的富有或贫瘠,在爱情中都将获得同样的美丽与感动。
而现实是阳光,终将会慢慢消融洁白无暇的银色世界,使之袒露出原有的——或美丽或荒凉的真实。
所以,爱情又是一种短暂的激情,一种一定会很快过去的激情。无论心灵曾怎样为这份相遇感激过命运,爱情的那份震颤人心的激情依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像阳光照射下的茫茫雪原般恢复它本来的面目。——是的,是本来的,原有的,真实的,自然的面目。
但是,当你置身于阳光下不再洁白无垠的世界时,你不能说曾经的白雪世界是不真实、不存在的,因为,她确实存在过,美丽过,装点过也丰富过我们的人生,就像爱情,拥有过,便不能说曾经被爱情欺骗。失去她,只是因为现实的阳光已将她融化——总是要融化的,总是要回到生活原有的轨道。
如果一个人只能爱、只会爱、只爱雪后的世界,那么,他将永远走不出一次次令他失望的境遇。
我从不向往那种激情式的、令理智脱轨的爱情。我要的、等待的,只是激情过后、冰雪融化后真实的山川和田园。——如果,阳光
照耀下真实的家园依然是我爱的;如果,激情褪去后的那份感情依然是我无法割舍的,那么,这样的感情就是我
的渴望和梦想,这样的牵挂就是属于我的——爱情!
‘贰’ 爱情产生的原因 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
爱情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东西,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里;爱情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控制着每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和心理,而且力量巨大,大到往往不是理智可以控制的,或根本无理性可讲。然而,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亲人之间的感情可以理解,血浓于水啊,可是,原本陌生的男女之间也会产生比这还浓厚、深刻的感情,这是为什么呢?
一、爱情问题的提出
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是因为它太熟悉了、太显而易见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是因为荷尔蒙的原因;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男人与女人都需要爱;是因为男人的阳刚之气需要女人的阴柔之气来增加其弹性,女人的阴柔之气需要男人的阳刚之气来增加其硬度;是因为人类有两性之分,异性相吸;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会有七情六欲吧;是因为两个人的生活态度,加上化学作用产生的现象;是因为没有了爱情,也就没有了人;等等。
之所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是因为上述所有答案,都只是阐述了爱情的外部联系或外部表现,而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出爱情产生的内在动因。而要了解爱情产生的内在动因,就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爱情的本质。
二、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而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主观的东西必然对应着某一种客观的事物,那么,“爱情”这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形式,所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客观事物?
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性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性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性价值包括生理性性价值(即生殖价值)、个体性性价值(即生育价值和养育价值)和社会性性价值(即生殖互补价值、消费互补价值和劳动互补价值)三个基本层次。性情感也相对地分为生理性性情感(即性欲)、个体性性情感(即性感)和社会性性情感(即爱情)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生理性性情感(即性欲)的本质是人脑对于生理性性价值(即生殖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个体性性情感(即性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个体性性价值(即生育价值和养育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社会性性情感(即爱情)的本质是人脑对于社会性性价值(即生殖互补价值、消费互补价值和劳动互补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男女之间的爱情主要建立在异性之间价值互补性的基础之上,男女之间在生殖能力、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上的互补性越强,彼此所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是能相互依赖、相互爱恋、相互尊重。如果有一对男女,尽管他们各自的生殖能力、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都较高,但彼此的互补性并不强,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彼此就难以产生强烈的爱恋。爱恋异性是人主动选择异性的过程,是人对于异性的能力及其互补性的承认与肯定;被异性所爱恋则是人接受异性选择的过程,是异性对于他人的能力及其互补性的承认与肯定。
三、男女之间的价值互补性
男女之间的价值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生殖价值特性上的互补 。生物界由无性繁殖发展成为有性繁殖,实现了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这是生物界一次重大飞跃,大大加快了生物的进化速度。对于无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只能通过自身的生与死来被动地、痛苦地接受自然的选择,没有任何主动性。对于有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配偶之间的优化选择来主动地筛选,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传信息的积累速度,加快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在人类的生殖活动中,男人完成授精的生理行为,女人完成受精、怀孕、哺乳等生理行为,男人与女人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殖价值特性,从而实现人类在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
劳动价值特性上的互补 。男女在生殖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决定着他们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互补。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男人必然更多地承担着其它方面的劳动义务,因此女人在其它方面的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生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高强度、高速度的体力劳动,其体力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养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户外活动,从而缩小了她们的见识面,限制了她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了解,阻碍了她们对于事物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其脑力劳动能力通常也要低于男人。但是,女人在人口的生育、养育和培育过程中,逐渐培养了高度的细致心、耐心、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
男女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互补具体体现在:
从劳动的体力强度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强度劳动,女人则善长于低强度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活动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动态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静态性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复杂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复杂多变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简单重复性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发生特征来看,男人善长于突发性、随机性劳动,女人善长于渐变性、常规性劳动。
从劳动场所来看,男人善长于室外劳动,女人善长于室内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运动幅度来看,男人善长于粗犷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细致性劳动。
从劳动时间的长短来看,男人善长于短时间劳动,女人善长于长时间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技巧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技巧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技巧性劳动。
从劳动行为的合作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合作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合作性劳动。
从劳动成果的创造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创造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高传统性或继承性劳动。
1从脑力劳动的思维特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逻辑推理性脑力劳动,女人善长于形象思维性脑力劳动。
消费价值特性上的互补 。男女在生殖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决定着他们在消费活动的分工与合作。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就必须消费大量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因此女人对于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男人,而男人对于其它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女人。
男女在消费能力和消费特性上的互补主要体现在:
根据消费速度来区分,男人重“暴饮暴食”消费,女人重“细水长流”消费。
根据消费行为的活动性来区分,男人重动态性消费,女人重静态性消费。
根据消费场所来区分,男人重家庭外消费,女人重家庭内消费。
根据消费资料的时间特性来区分,男人重新潮性、创造性产品消费,女人重传统性产品(家具、居室、服饰除外)消费。
根据消费的动机性来区分,男人重客观目的性消费,女人重主观感受性消费。
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内容来区分,男人重价值内容性消费,女人重价值形式性消费。
根据消费的计划性来区分,男人重计划性消费,女人重随机性消费。
根据消费的价值效用来区分,男人重发展性消费,女人重生存性消费。
根据消费资料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精神性消费,女人重物质性消费(表达感情和体验情感的消费除外)。
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层次来区分,男人重高层次消费,女人重低层次消费。
1根据消费的合作伙伴来区分,男人重与朋友合作消费,女人重与亲人合作消费。
1根据消费主体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集体性消费,女人重个体性消费。
1根据消费活动的自主性来区分,男人重独立自主性消费,女人重被动诱导性消费。
1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来源来区分,男人重借贷性消费,女人重贮蓄性消费。
1根据消费方式的互补性来区分,男人重求异消费,女人重求同消费。
四、爱情的价值动因
生殖方面的价值动因 。正是由于男人与女人在生殖价值特性上存在着互补性,就构成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共同利益——维持和发展人类的生命。这种共同利益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就形成了两性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感,这就是性欲。性欲是人在纯生理意义上对于异性的向望,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性情感形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致力于人口的生产,以确保人类物种的繁衍。其它形式的两性情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性欲,任何两性情感都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劳动方面的价值动因 。正是由于男人与女人在劳动价值特性上存在着互补性,就可以通过男人与女人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加大了劳动的总力量,扩展了劳动的总功能,提高了生产资料、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劳动时间,扩展了劳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劳动行为的价值率。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生产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两性情感又一重要的客观价值动因。
消费方面的价值动因 。男女在消费活动上的分工与合作,可以确保消费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深刻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矛盾,提高生活资料的利用率,提高消费活动的价值率。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消费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两性情感的第三个客观动因。
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再生子的发展过程,在主观上讲是男女之间性情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客观上讲却是男女之间建立、维持和发展互补性价值关系的运动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存在巨大的互补,但必然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那么,男女异性之间爱情的价值动因是什么?男女之间通过异性情感(即爱情)的引导,从而形成、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生殖、劳动和消费方面的合作关系,实现男女双方在生产、消费和生殖活动上的优势互补,使自己所组建的家庭具有最大的劳动能力和最强的生存能力,使这个结合体(即家庭)的本质力量大于男女单个本质力量之和,这个差值(或盈余值)就是男女结合并组成家庭的客观价值。
五、实现爱情价值目的的三个基本手段
爱情的价值目的就是为了使男女共同所组建的家庭具有最大的劳动能力和最强的生存能力,而要实现这个价值目的,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手段来完成:一是要使男女双方分别都具有最大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劳动能力,二是要使男女双方的劳动能力具有最大的互补性,三是要使男女双方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密切的价值联系,从而具有最大的利益相关性。
1、通过“优胜劣汰”的原则,实现男女双方各自具有最大的个体劳动能力 。由于人的外部形象、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劳动技能、道德水平、财产状态和家庭背景等可以模糊地、概率地反映其劳动能力或扩展劳动能力(即借助于前人、亲人或他人所体现出的劳动能力),也就是说,漂亮、聪明、地位、财富、能力、经验、素质、道德、家庭背景等价值特性,可以作为一个人的劳动能力的直接或间接的、概率的或模糊的体现,因此人总是强烈地追求那些漂亮的、聪明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有较多财富的、有较强工作能力、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有较好家庭背景的异性。
2、通过“自然特性互补”的原则,实现男女双方的个体劳动能力具有最大的互补性 。人的劳动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然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精神特征,来概率地、模糊地表现出来,因此劳动能力的互补性通常表现为人的某些自然特性(包括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和精神特性)的互补性。例如,皮肤细腻的人通常适合于从事低强度、低速度和高细致性工作,皮肤粗糙的人通常适合于从事高强度、高速度和低细致性工作;身材瘦小的人适合于从事低强度、高灵活性工作,身材粗壮的人适合于从事高强度、低灵活性工作。因此男女在劳动能力上的互补性通常会概率地表现为自然特性上的互补性。保持男女在自然的生理特征上的适当互补,有利于提高劳动能力的互补性和共同生活的和谐性,因此:年长的男子通常爱恋年少的女子,稍胖者倾向于选择苗条、纤巧者,身材高大的男子通常喜欢低于中等身材的女子,“巨人”往往把“袖珍”的女子理想化,而矮小的女子往往喜欢高身材的男子,中等身材的男子倾向于中等身材的女子,身材不高的男子往往喜欢身材高大的女子,南方黝黑色皮肤的男子和女子在北方引人注目,南方人对北方型的男子和女子“评价”也很高,性情急躁的人愿意和性情温和的异性相处,等等。不过,男女在自然的生理特征上的互补并不是越大越好,当这种互补大到一定程度时,男女之间的互补性将会下降,矛盾性将会上升。
3、通过“社会特性对等”的原则,实现男女双方具有最大的利益相关性 。劳动能力的互补性也必须建立在劳动者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共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之上,劳动者必须首先认可、适应和能动地运用这些共同的基础条件,然后才能确立各自的互补性和互补性。由此可见,男女双方较高的个体劳动能力和较高的互补性,并不能确保男女两性价值关系的统一体达到最大的本质力量,如果双方没有更多共同的志趣、相近的生活空间、相关的工作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就维以建立较为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密切的利益联系,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合作,因此,恋爱双方总是力求在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生活习俗等社会特性上保持一致或相近,以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相互联系、亲密和谐,从而确保双方在人生道路上步伐一致。“社会特性对等”原则意味着:恋爱双方在世界观与价值观上讲究“基本接近”,在理想与信仰上讲究“志同道合”,在审美情趣上讲究“气味相投”,在社会地位上讲究“基本匹配”,在家庭背景上讲究“门当户对”,在文化修养上讲究“旗鼓相当”,在道德标准上讲究“求大同,存小异”,在生活习俗上讲究“步调一致”。显然,男女之间只有具备较高的社会特性的对等性,才能具有较大的利益相关性。
六、关于爱情问题的若干说明
爱情具有相对独立性 。任何情感都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感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为核心而上下波动,但是,情感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同理,虽然爱情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爱情是以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为基础,并围绕它上下波动的,但是爱情本身却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并且可以与两性互补价值关系相对脱钩。例如,人有时可以为了“爱情”而牺牲一切,人甚至可以在“爱情”的驱使下,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
爱情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方面,爱情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价值条件,总是因为对方在某些价值特性方面(例如,相貌、财富、才华、健康、地位等价值方面相对于其他人具有明显的优势,才会产生爱情;另一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此时,如果对方在某些价值特性方面(例如,相貌、财富、才华、健康、地位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男女双方的爱情仍然可以维持原来的强度与深度。
3、爱情具有时间差异性与价值差异性 。爱情的时间差异性是指:男女之间爱情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和两性之间互补价值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向对应的”,但不是“同步对应的”,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即爱情的建立需要时间,爱情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爱情的价值差异性是指:男女双方有时虽然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结了婚),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男女双方有时虽然已经消除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离了婚),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失去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
爱情是男女之间性情感的最高形式 。人的性情感可分为性欲、性感与性爱(即爱情)三个层次。性欲是人在纯生理意义上对于异性的向望,是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的两性情感,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致力于人口的生产,以确保人类物种的繁衍;性感是人的较高层次的性情感,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致力于寻找最大生殖能力、养育能力的异性作为自己的伴侣;爱情是最高层次的性情感,其客观目的在引导人致力于寻找具有最大生殖价值互补性、最大消费价值互补性和最大生产价值互补性的异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爱情有完整与零碎之分、深刻与肤浅、真实与虚伪之分 。完整的、深刻的、真实的爱情能够促使男女双方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即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与家庭;零碎的、肤浅的、虚伪的爱情只能使男女双方建立局部的、肤浅的、短暂的两性互补价值,即建立崎形的、痛苦的婚姻与家庭。
‘叁’ 爱情产生的原因
人类的种种激动和情绪,来源于我们体内一些确切的生物化学反应,于是就有了爱情的种种征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爱情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爱情,由人类神经系统一连串奇妙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 爱情是激素引发的暴风雨。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只有那么一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就隐入了对一个人的迷恋,不可挽回,无可救药,像一个奇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个人出现了,也许仅是偶然的一瞥,我们却马上开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放大,心里仿佛装满发了疯的蝴蝶,我们将这种反应称之为“来电”。米兰内分泌学院的卢齐阿诺马蒂尼解释道:“这些都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而手心出汗、口干舌燥则是肾上腺分泌的其他激素作用的结果。”实际上,一对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相互吸引,从生命更深更本质的层次来讲,是一场激素所引起的暴风雨。
人的身上,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器官,叫鼻犁骨。动物靠嗅觉来选择对象,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在这个器官上,也存在着动物本能的彼此交流性愿望的化学成分。我们爱上某个人,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在芸芸众生中辨认出了他(她)的味道,气味在两个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相互撞击,而这种味道,本身就是一种传递性愿望的分子,这分子被我们的鼻犁骨器官捕获,而鼻犁骨器官实际上是一种分体电话,作为外在的感应器官,它将收到的信息深入传导到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个总机上,在这个总机上,有大脑中控制情感和支配人感情冲动的区域——丘脑、焦虑系统、下丘脑等。由大脑的这些区域发射出的电脉冲传向垂体,即而转为激素,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我们焦虑、激动、狂喜、痛苦、失望、恐惧或者逃避,这就是激情。
在爱人身旁,我们通常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心理学上将这种感觉称之为“欣快反应”。欣快反应也来源于垂体分泌出来的激素分子,这些分子令人在爱情来临时产生愉快的感觉。让人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爱情的冲动和狂热,反过来又可以促使另一种激素产生,这种激素是一种负责加强大脑感觉的神经介质,即让大脑接收某种东西,令其重复感受到愉快。这种激素又和烟、酒及其他麻醉品联系在一起,就如同人们所说的,爱是一种毒品。
性欲是爱情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动力
青舂期是性机能发育成长期,在此阶段由于性腺的功能开 始变化,性机能逐渐趋于成熟。丘脑下部分泌出促进性腺素,促使脑垂体分泌出性激素,再促使人的生殖器官中的性腺发育并分泌出性激素。性激素的功能在于刺激性器宵的发育、成熟,激发副性特征的发育。性器官的变化称为第一性特征,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性特征,即副性特征的出现。第二性特怔是指青春期男女特有的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所出现的身体内外部的一系列变化,如男性喉结突出,肌肉发达,长出胡子,声调变低,身体逐渐变高;女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骨盆增大,皮下脂肪丰富等。 性激素分泌增多,性机能迅速发胰,男女开始强烈意到两性区别和性意识的感觉,通常称之为“情窦初开。
由于性生理的成熟,青年产生对性知识的兴趣,这是 青年性意识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正常表现。随着第二性特征的出 现,特别是男子的第一次遗精,女子的“初潮”之后,青年男女对 性知识的兴趣明显增加,渴望了解有关异性方面的知识。如爱 看有关性知识方面的书籍;同性在一起常谈论有关异性方面的 问题,男女青年,尤其是女青年特别喜欢看爱情小说和有关家庭 生活方面的小说,常把描写爱情的语句、诗词细心地摘抄下来, 甚至背熟。随着生理发育慢慢完成,男女青年就会从内心深处 感到异性吸引的存在。因而总是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接近异 性,探索异性的秘密。或者以各种方式引起异性的注意,对异性 表示好感,希望得到异性的爱。就像德国着名诗人歌德说过的: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爱 慕是人们恋爱成功与婚姻美满的基础。
弗洛伊德用性欲来分析人格构成及文明发展的学说受到了 后来学者们的批判。弗洛伊德对男、女两性性心理的发育所做 的研究说明了他的勇气和洞察力,但他把性欲当做是无意识的、 不可捉摸的,而且把它作为人一切性感的起源则是片面的。
在爱情方面,弗洛伊德的学说容易造成人的误导:似乎爱情 的和谐重在性活动的调节。现在,许多杂志纷纷把性调适的方 法作为医治爱情沙漠的好办法^它们不断地告诉人们(特别是 女性)如何做到性感,如穿什么样的睡衣、卧室中用什么样的灯 光才能唤起性爱。然而人们越来越多地忽视的却是精神之爱, 是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能使爱情婚姻充满玫瑰色彩。
本能虽能使人的潜在的感情宣泄出来,但它并不是一匹脱 暹的野马,恣意驰骋。人是不能超越本能的,比如人不能摆脱性 欲。但是,人并不是盲目地受本能的直接作用,他能有目的、有 意识地调节本能的需要,使它更具有人性,更具有社会性。比 如,性能力是人内在的、无目的的力量,它一直是潜在的,人们会 根据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准则控制它。只有获得关于某人的具 体许可后,也就是“心上人”具体出现后,性活动才开始形成,性 能力才开始释放。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观念及道德力量相当 有力地控制着人本能的欲望和要求。
爱情的其他动力
情爱中最根本的因素是性欲,性欲是情爱的原始动力,但 是,性爱仅仅是情爱产生的生物基础,它不能作为爱情的绝对动 力。爱情是集各种感情的综合体。如果仅仅承认性爱的绝对作 用,就等于把爱情庸俗化、片面化了。如果只承认爱情存在于有 性欲的人中,就会残忍地践踏社会上另一些人,诸如基本丧失性 欲的老年人、残疾人的爱情需要。
法国19世纪的着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在《心理学原理》中讲 恋爱是由9个不同的因素合并而成的,各个彼此分明,每个都很 重要:一是生理上的性冲动;二是美的感觉;三是亲爱;四是钦佩 与尊敬;五是喜欢受人赞许的心理;六是自尊;七是所有权的感 觉;八是因人我之间隔阂的消除而取得一种扩大的行动自由;九 是各种情绪作用的高涨与兴奋。他的结论是广我们把所有能表 示的大多数的比较单纯的情绪混合起来而成为一个庞大的集 体^这集体就是情爱的情绪。”
20世纪德国着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 则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解释爱的起因:爱产生于人们对 孤独的焦虑。孤独意味着被割断社会关系,意味着无助,意味着 无力主动地把握这个世界——人和物。人——所有的每个年龄 和文化程度的人——面tt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怎么克服分离,如 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这种对人与人之 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动力。它是最基本 的激情,它是一种保存人类种族、家庭、社会的力量^不能实现 它,就意味着愚蠢或毁灭——自我毁灭或他人的毁灭。没有爱, 人类便不能存在。成熟的爱是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 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种 种屏障的能力,一种把自己和他人接合起来的能力。爱之所以 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正是在于它是给予而 不是接纳o给予并不是放弃、失去、牺牲某些东西,而是指把自 己身上所有的东西如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等给予别 人。正是在“给予”中,人体会到自己强大、富有、有能力。这种 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人备感快乐。使人感到自己精 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弗洛姆认为,爱除了给予的因素外,还包含关心、责任感、尊 敬和了解。爱就是对我们所关心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地关 心,爱的本质就是要为某种东西付出劳动及使某种东西成长。 责任感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对一个人的需要作出反应。 责任感必须有尊敬的因素,否则它很可能退化为支配和占有。 尊敬一个人并不是畏惧这个人,而是指客观地观察一个人并能 发现这个人的独特个性,并让这种天性自然成长。如果不了解 这个人,那么对这个人的关心和责任感便是盲目的,更谈不上尊 敬这个人。爱的本质是深人到内部本质去理解,全面了解的惟 一的办法在于爱的行动。
从生理学上看男女都有异性的荷尔蒙,具有明显相反的两
性物质。性的两极分化导致人们寻找特殊的结合方式,由两性 的生理、心理的结合中,人才具有创造力。在男女的爱情中,两 者各自都获得了新生。不光是人类存在着阴阳两极的动力,自 然界中也同样存在着阴阳的结合,比如大地与雨的相向、河流与 海流的相向、昼与夜的交融、黑暗与光明的交递等等。
弗洛姆最终的断言是:爱是一种意志行为,是一种把自己的 生命同另一个生命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决策行为。爱某人不仅仅 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还是一种决策,一种鉴赏力,一种诺言,一种 以生命依存的行为。
弗洛姆的观点表明了不能把爱情和性欲绝对化,爱情中精 神与肉体、情感与性欲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若把性欲作为爱 的主要动因,那么,人类的爱情就像动物的交合。假如是这样, 那么嫖客与妓女之间为满足欲望而进行的买卖也可看作爱情 了。反之,如果片面强调精神的因素,贬抑性欲,就不免走向禁 欲主义。
人类爱情的特征是:大脑可以把爱的感受储存起来,在特定 的环境之下,适当的外部刺激可重复感受的情愫。这就是为什 么人到暮年,重温过去的爱情能够体验美的感受。这就是人不 同于动物的本质。意识的作用可以使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肉 体的束缚,使爱情更多地体现为精神的依恋。
总之,爱情的动力不光是性的欲望,其他的如关怀与被关 怀、思念与被思念、尊敬与被尊敬、给予与得到、认识与被认识、 肯定与被肯定、审美与被审美等一系列人类内在的心理及精神 因素都在鼓动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肆’ 爱情来源何方
爱情的三大要素就是爱情的三大因素(根源)。
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一对男女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相互爱慕,渴望共同生活和希望白头偕老的美好情感。爱情是性爱(生理)、情爱(心理)和关爱(伦理)的有机统一:
男女之间仅有关爱是友情,男女之间仅有性爱是色情。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提醒情窦初开的人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也要劝导移情别恋的人不要“错把色情当爱情”。
2、爱情的本质
爱情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无私的,而是互利的;用公式简略表达即:①爱情≠自私的;②爱情≠无私的;③爱情=互利的。
思政课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别相信着名演员张国立的台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久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要倾听革命诗人郭小川的箴言:“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伍’ 爱情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谁知道“爱情”这个词语的最早出处?从哪里出现的,谁提出的,最早是什么意思?
爱情这个词出现在民国后,民国前叫 感情,亲情,真情,民国后叫 爱情,真爱,
“爱情”这个词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着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
‘陆’ 爱情来源于哪些方面
爱情就是肯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永远快乐永远不要让对方担心,因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对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从爱情的角度来说,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因为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而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一种令对方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付出和牺牲。如果你是爱对方的,那么你应该愿意为对方付出和牺牲,你应该让他快乐和幸福,你也会因为他快乐所以你快乐,因为他幸福所以你幸福
爱情是什么?在我眼里,爱情是美丽的白雪世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感动与惊喜,是澎湃的激情,是极地绝美的景致。爱情最公平,好比皑皑白雪,无论现实的你是怎样的富有或贫瘠,在爱情中都将获得同样的美丽与感动。
而现实是阳光,终将会慢慢消融洁白无暇的银色世界,使之袒露出原有的——或美丽或荒凉的真实。
所以,爱情又是一种短暂的激情,一种一定会很快过去的激情。无论心灵曾怎样为这份相遇感激过命运,爱情的那份震颤人心的激情依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像阳光照射下的茫茫雪原般恢复它本来的面目。——是的,是本来的,原有的,真实的,自然的面目。
但是,当你置身于阳光下不再洁白无垠的世界时,你不能说曾经的白雪世界是不真实、不存在的,因为,她确实存在过,美丽过,装点过也丰富过我们的人生,就像爱情,拥有过,便不能说曾经被爱情欺骗。失去她,只是因为现实的阳光已将她融化——总是要融化的,总是要回到生活原有的轨道。
如果一个人只能爱、只会爱、只爱雪后的世界,那么,他将永远走不出一次次令他失望的境遇。
我从不向往那种激情式的、令理智脱轨的爱情。我要的、等待的,只是激情过后、冰雪融化后真实的山川和田园。——如果,阳光照耀下真实的家园依然是我爱的;如果,激情褪去后的那份感情依然是我无法割舍的,那么,这样的感情就是我的渴望和梦想,这样的牵挂就是属于我的——爱情.
‘柒’ 生活中的爱情,都来源于什么地方
生活中的爱情我认为都来源于日常的点点滴滴。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他们自己的关于爱情的相关定义 ,由于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都互相的喜欢是双方爱情最好的选择,生活中的爱情我认为来源于以下几个地方。
爱你真的不如懂你重要,也许现在这个社会会有很多人都会爱上你,但是真正懂你的人仅仅只有那几个。恋人双方你懂我的欲言又止以及对你的言外之意,我懂你各种意图,我们都是互相间最熟悉彼此小心思的人,有些话不用嘴说出来就会明白,还有些事情就靠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对方了解,这就或许是最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