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法国作家如何描写爱情

法国作家如何描写爱情

发布时间:2022-04-11 18:42:05

A.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简介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莫测,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达尔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而史达尔夫人则具有民主倾向。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致力于传播浪漫主义理念,不遗余力的抨击法国的古典主义传统。 法国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包括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年-1869年)和阿尔弗莱·德·维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长写抒情诗,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笔法;后者则以哲理诗着称,《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 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他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在法国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中鲜有的全才,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其小说《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悲惨世界》等具有史诗般雄壮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国。在诗歌和戏剧领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笔法,极大的丰富了法语诗歌的修辞技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雨果逝世的时候,全欧洲共有逾200万人来到法国参加他的国葬。 和雨果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还包括女作家乔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文学阴柔的特性,尤其擅写女性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真挚情感。曾和乔治·桑有过短暂恋情的青年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1810年-1857年)是这一时期法国诗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组诗》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第一次将“世纪病”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年-1855年)的抒情诗奇诡深邃,形式精美绝伦,对20世纪现代诗歌影响深远。大仲马(1802年-1870年)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将通俗小说的发展推向极致。
俄国和东欧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出现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军人的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复兴。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创办《北极星》,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俄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后来转向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国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说《当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余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 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和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合起来。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抨击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揭露卖国贵族的行径。裴多菲则以《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等诗作歌颂为争取自由的斗争。
美国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历史、文化上的种种不同,以欧洲通行的文学流派的概念来衡量美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但由于美国文学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一个部分,因此通常人们也将美国文学史放入整个西方文学史的框架内来研究。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爱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罗(1817年-1862年)是超验主义理论家,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他们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盛顿·欧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库柏(1789年-1851年)和爱伦·坡。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爱伦·坡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他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共同被尊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美国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1864年)、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对“隐秘的恶”进行挖掘,《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以及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象征手法运用纯熟。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经历编纂、扩充诗集《草叶集》,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白鲸”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

B. 法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法国人眼中的爱情观进化史 -评《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九百年来的激情与罗曼史》

文/信实的精灵

“让女性获得完全的平等是文明最不容置疑的标志,这将让人类的思想力量和幸福机会翻倍”,这是索莱尔斯笔下的妙不可言的米娜最喜欢的司汤达的一句话。对于法国人而言,爱情和性似乎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让我们来评价世界上哪一国人最浪漫,那应该是法国人无疑。法国人已经从骨子里面继承了来自于祖祖辈辈的浪漫血统和优雅天性。

法国人,在美国作家玛丽莲·亚隆的笔下,似乎是从十二世纪开始就隐隐约约有着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对于爱情的勇敢追逐,不管是骑士对于自己所钟爱、所衷心服侍的女主人的爱情,抑或者男子对于自己喜欢的女人的强烈爱情,这都在亚隆的这本书中为我们一一呈现出来。

玛丽莲·亚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法国文学教授,这就是在这本书中为何她能够对法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一样的原因。对于一本书,她能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去反复阅读,同时给出我们关于她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悟。她也曾着有《妻子的历史》、《乳房的历史》、《象棋皇后的诞生》、《干姐妹:女性记忆中的法国大革命》、《母性、死亡和癫狂文学》、《暴风时代:女贵族、女资产阶级和女农民的故事》以及《美国人的安息之地:公墓和墓地的四百年历史》等多部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玛丽莲是一个对不太入流尤其是看似冷门的学问尤其是关于女性角色、女性身体,甚至于女性定位颇感兴趣的人,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女性作家,本书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

C.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关于“爱情只是一种感觉”的名言的完整版本是什么

你好,这是普鲁斯特关于“爱情只是一种感觉”的名言的完整版本: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D. 法国十大爱情名着

1.《巴黎圣母院》

名列“世界十大爱情故事”的浪漫爱情经典世界最杰出的浪漫派小说家“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2.《高老头》

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产物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魔沼》

法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女作家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乔治·桑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

“艺术的使命就是感情和爱的使命”

4.《欧仁妮·葛朗台》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的网络全书《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巴尔扎克最着名的作品”巴尔扎克本人认为是他“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5.《茶花女》

法国着名作家小仲马笔下凄婉的爱情故事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着“茶花女将是我们的世纪之女”以小说、话剧、歌剧三种形式出版和演出三者都以其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传世佳作

E. 求法国诗歌,比较浪漫抒情一点的爱情诗歌,只要是法国诗人的就行,谢谢了!

雨果(1802—1885),19 世纪法国杰出文学家,创作涉及诗歌、小

说、戏剧等,反映了法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历史。他的诗歌色彩浓烈,语

言激烈,感情奔放。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

既然我把我的唇镲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进你永远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苍白的额贴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时呼吸到你灵魂温柔的气息,
一种沉埋在暗影里的芳芬;
既然我有时从你的话语里
谛听你散布你那神秘的心声;
既然我看见你哭泣,既然我看见你微笑,
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头上光芒闪耀,
唉!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觌面无由;
既然我看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
掉下来,坠入我的生命的波流;
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
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儿一齐消逝吧,
我心灵里有朵花儿谁也不能把它摘掉。
我这只供我解渴的玉壶已经盛满,
你的翅膀掠过去,也溅不起其中的甘霖半点。
你的灰烬远不足以扑灭我的灵火!
你的遗忘远不足以吞没我的爱恋!

(闻家驷译)

诗人走到田野上

诗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赏,
他赞美,他在倾听内心的竖琴声。
看见他来了,花朵,各种各样的花朵,
那些使红宝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些甚至胜过孔雀开展的花朵,
金色的小花,蓝色的小花,
为了欢迎他,都摇晃着她们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礼,有的做出娇媚的姿态,
因为这样符合美人的身份,她们
亲昵地说:“瞧,我们的情人走过来了!”
而那些生活在树林里的葱茏的大树,
充满着阳光和阴影,嗓子变得沙哑,
所有这些老头,紫杉,菩提树,枫树,

满脸皱纹的柳树,年高德劭的橡树,长着黑枝杈,披着藓苔的榆树,就像神学者们见到经典保管者那样,向他行着大礼,并且一躬到底地垂下他们长满树叶的头颅和常春藤的胡子,他们观看着他额上宁静的光辉,低声窃窃私语:“是他!是这个幻想家来了!”

(金志平译)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在果园里悠悠地响。——最和平的歌儿是牧童的歌儿。橡树下,一池平静的水,掀起青黛色的微波,——最快乐的歌儿是小鸟的歌儿。但愿没有任何思虑搅扰你。相爱吧!永远相爱!——最称心的歌儿是爱人的歌儿。

(闻家驷译)

统一

在棕色群山超伏的地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伏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对它说道。

(闻家驷译)

波德莱尔(1821—1867),19 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其诗集《恶之

花》堪黍“开现代主义先河的划时代之作”,诗人多用丑恶、恐怖、疯

狂的意象再现社会现实。他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

忧郁之一

雨月,对着整个城市大发雷霆,
向着邻近墓地里苍白的住户,
从它的罐里倒出如注的阴冷,
又把死亡撒向雾蒙蒙的郊区。
我的猫在方砖地上寻觅草茎,
不停地抖动瘦而生疮的身躯;
沟壑里游荡着老诗人的魂灵,
带着一个瑟瑟的幽灵的苦语。
大钟在悲叹,而那冒烟的木柴
用假嗓子伴随着伤风的钟摆;
一局气味污浊的牌正在进行,
这患水肿的老妇的不祥遗留,
英俊的红桃侍从和黑桃皇后
正阴沉地诉说着逝去的爱情。

忧随之四

当低重的天空如大盖般压住
被长久的厌倦折磨着的精神,
当环抱着的天际向我们射出
比夜还要愁惨的黑色的黎明;
当大地变成一间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啊,希望如蝙蝠般飞去,
冲着墙壁鼓动着胆怯的翅膀,
又把脑袋向朽坏的屋顶撞击;
当密麻麻的雨丝向四面伸展,
模仿着大牢里的铁栅的形状,
一大群无言的蜘蛛污秽不堪,
爬过来在我们的头脑里结网,
几口大钟一下子疯狂地跳起,
朝着空中迸发出可怕的尖叫,
就仿佛是一群游魂无家可依,
突然发出一阵阵执拗的哀号。
——送葬的长列,无鼓声也无音乐,
在我的灵魂里缓缓行进,希望
被打败,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
在我低垂的头顶把黑旗插上。

秋之十四行诗

你的眼水晶般明净,它对我说:“怪情人,你说说我有什么好处?”——可爱些,别说话!除了太古动物老实天真事事刺激我的心窝,不愿向你把可怕的秘密展陈,还有它那火写的黑色的传奇,你的手邀我长眠,催眠的女子。我恨激情和令我痛苦的精神!甜蜜地爱吧,哨所里爱神拉满那张宿命的弓,阴郁而又隐蔽。它那武库里的家伙我都熟悉,罪恶,恐怖和疯狂!——哦雏菊淡淡!你不也像我如太阳进入秋季,我的玛格丽特,这样苍白冷淡?

(郭宏安译)

魏尔仑(1844—1896),着名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仑的诗歌在思想上宣扬悲观和颓废,但在艺术上则有开拓性贡献,他所提出的诗歌“首先是音乐”,其次则是“明朗与朦胧的结合”,被奉为象征派的理

论宣言。

月光

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
那假面和贝加摩舞施展着魅力,
弹奏着诗琴,跳着舞,在他们
奇异的乔装下面,却几乎是忧郁的。
正当他们歌唱着爱情的小调,
歌唱那胜利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
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
而他们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宁静的月光,忧郁而又美丽,
她使鸟儿们在林中沉入梦境,
使那些喷泉醉心地啜泣,
喷泉在石雕中间,苗条而又轻盈。

(罗洛译)

F.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本文集里,有一篇描写两片叶子的爱情故事,大家谁有请提供一下,多谢!

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那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健康,想到他受着病魔侵蚀的身体,他精神的健康就更可惊讶了。——他的健康在于所有的机能都得到平衡,而且差不多是绝无仅有的平衡:一颗样样都能感受,样样都能控制的灵魂;一种镇静的、甚至心里有着最深刻的感情(例如母亲的死,对妻子的爱)的时候令人觉得冷酷的理智,那是一种目光犀利的聪明,能抓握群众的趣味,懂得怎样获得成功,懂得一方面保持自己骄傲的天性,一方面把这个天性去适应社会,征服社会的聪明。所谓各种机能的平衡,就是这些因素的平衡。......

他的活泼的,时时刻刻都在流露的温情,纯粹象女性,甚至于象儿童,使他喜欢流泪、傻笑、说疯话,和多情的小娃娃一样作出疯疯癫癫的事。
往往他还有一股永远兴高彩烈的劲儿:对无论什么都大惊小怪地觉得好玩;老是在活动、唱歌、蹦跳;看到什么古怪的,或者往往并不古怪的事,便弄些有意思的,尤其是没有意思的,有时还是粗俗的,但并不缺德的,也不是有意的恶作剧,说些毫无意义的字儿,让自己发疯般狂笑一阵。
他在1769年的信中说:“我简直乐死了,因为这次旅行太好玩了!……因为车厢里热得很!……因为我们的马夫挺好,只要路稍微好一些,他就把牲口赶得很快!”
这一类莫名其妙的兴致,这种表示精神健康的欢笑,例子多至不胜枚举。那是旺盛而健康的血在那里活动:他的敏感绝无病态的意味......。
他是个极有情义的朋友,只有穷人才可能做到的那种朋友:
“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的人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友谊。” (1778年8月7日信)
“朋友!……只有不论在什么情形之下,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想为朋友好,竭尽所能使朋友快活的人,我才认为有资格称为朋友。”(1778年12月18日信)
他给妻子的信,尤其在1789一1791年中间的,充满着甜蜜的爱情和狂欢的兴致。那个时期是他一生最困苦的时期,象他所说的“老是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挣扎①”,又是病,又是穷,又有种种的烦恼;但这些都不能把他狂欢的兴致压下去。而且他也不是象我们所想的,特意鼓足勇气来安慰他的妻子,不让她看到真实的处境;那是莫扎特不由自主的,情不自禁的需要痛痛快快的笑;即使在最惨痛的情形之下,这种笑的需要也非满足不可②。但莫扎特的笑是和眼泪很接近的,那是抱着一腔柔情的人必然有的,乐极而涕的眼泪。
***
他是快乐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的生活象他的那么艰苦。那是一场无休无歇的,跟贫穷与疾病的斗争。这斗争、到他三十五岁才由死亡加以结束。那末他的快乐是从何而来的呢?
第一是从他的信仰来的。他的信仰没有一点儿迷信的成分,而是富于智慧的、坚强的、稳固的,非但没有被怀疑动摇,便是极轻微的怀疑也不曾有过。他的信仰非常恬静,和平,没有狂热的情绪,也没有神秘气息,他只是真诚的相信着。父亲临死以前,莫扎特在信中和他说:
“我希望得到好消息,虽然我已经养成习惯,对什么事都预备它恶化。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的终极,所以我多年来和这个真正的最好的朋友已经相熟到一个程度,它的形象非但不使我害怕,反倒使我镇静,给我安慰。我感谢上帝赐我幸福……我没有一次上床不想到也许明天我就不在世界上了;然而认识我的人,没有一个能说我的生活态度是忧郁的或是悲观的。我有这种福气,真要感谢上帝,我真心祝望别人也有这种福气。”(1787年4月4日)
这是他以永恒的生命为归宿的幸福。至于尘世的幸福,他是靠了亲人对他的爱,尤其是靠了他对亲人的爱得到的。
他写信给妻子的时候,说,“只要我确实知道你生活周全,我所有的辛苦对我都是愉快的了。是的,只要知道你身体康健,心情快活,那末我即使遇到最困苦最为难的境况也不算一回事。”(1791年7月6日)
但他最大的快乐是创作。
在一般精神骚动的病态的天才,创作可能是受难,他们往往千辛万苦,追求一个不容易抓握的理想,在一般象莫扎特那样精神健全的天才,创作是完美的快乐,那么自然,几乎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对于莫扎特,作曲和演奏,是跟吃、喝、睡眠,同样不可缺少的机能。那是一种生理的需要,而且有这个需要也很幸福,因为这需要时时刻刻都能得到满足......。
奇妙的是,他的艺术老是倾向于争取成功,同时却绝对不牺牲他的信仰。他写作乐曲的时候,始终注意到对群众的效果。然而他的音乐决不丧失尊严,只说它要说的话。在这一方面,莫扎特得力于他的机智、聪明和嘲弄的心情。他瞧不起群众,然而他自视甚高。所以他永远不对群众作一些会使他脸红的让步;他把群众蒙住了,他能支配群众①。他使听的人自以为了解他的思想,其实他们只有听到作者特意写来博取掌声的段落,才报以掌声。他们了解与否,对莫扎特有什么相干②?只要作品能成功,使作者有办法从事于新的创作就行了。
***
莫扎特在一七七七年十月十日信中说:“创作是我唯一的快乐,唯一的嗜好。”
这个幸运的天才仿佛生来就是为创造的。历史上很少见这样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因为莫扎特的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的才华,不能与洛西尼那种不假思索的铺陈混为一谈。——巴赫是靠顽强的意志写作的,他对朋友们说:“我是被逼着用功的,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的成功。”——贝多芬永远和他的天才肉搏,朋友们去看他而正碰上他在作曲的时候,往往发见他困惫不堪的情形无法形容。兴特勒说:“他脸上的线条都变了样,满头大汗,好象才跟一支对位学家的军队作了一场恶斗。”不错,这里说的是贝多芬写作弥撒祭中间的“吾信吾主”的一章;但贝多芬老是拟稿、思索、删削、修改、添加,从头再来;而等到全部完成以后,又从头再来;有一支奏鸣曲,久已写好而且已经刻好版子的,他在Adagio开头的地方又加上两个音。——莫扎特可完全没有这种苦难①。他心中的愿望,他实际上都能做到,而且他只愿望他所能做到的。他的作品有如生命的香味:正如一朵美丽的花,只要拿出劲来活着就是了②。创作在于他是太容易了,不但双管齐下,有时竟是三路并进,无意中表现出他的不可思议的,惊人的手腕。1782年4月20日,他写作一支赋格曲,同时还在写一支序曲。某次音乐会预定他演奏一支新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在上一天夜里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急急忙忙写了小提琴部分,没功夫写钢琴部分,更没时间和合奏的人练习一次;第二天,他把脑子里作好的钢琴部分全部背出来演奏。(1781年4月8日)——这种例子不过是百中之一。
一个这样的天才,在他的艺术领域内自然无所不能,而且在各个部门中都发展得同样完美。但他特别适宜于写作歌剧。我们不妨把他主要的特征重述一遍:他有的是一颗完全健康而平衡的灵魂,一颗平静的、没有热情的风暴、可是非常敏感、非常婉转柔顺的心,受着坚强的意志控制。这样的一个人假如能创造,必然比别人更能用客观的方式表现人生。热情的人精神上有种迫切的要求,无论作什么非把自己整个放进去不可。莫扎特可完全不受这种要求的牵掣。贝多芬的作品,每一页都是贝多芬;这也是最好不过的,因为没有一个英雄能象贝多芬那样引起我们兴趣的。但在莫扎特,由于他的感觉、温情、细致的聪明、自我的控制等等的优点混合得非常和谐,所以天生的长于抓握别人心灵中许多微妙的变化;并且他对当时贵族社会的形形色色感到兴趣,能够把那个社会活生生的在他的音乐中再现出来。他的心是平静的,没有任何渴求满足的声音在心中叫喊。他爱人生,也善于观察人生;要把人生照他所看到的在艺术中刻划出来,他不需要费什么力气......。
***
他在1781年9月26日信中说:“因为感情——不论是否激烈——永远不可用令人厌恶的方式表现,所以音乐即使在最惊心动魄的场面中也永远不可引起耳朵的反感,而仍应当使它入迷,换句话说,要始终成为音乐。”
可见音乐是人生的绘画,但这人生是经过净化的。反映心灵的歌词,必须对心灵有诱惑的力量,但不能伤害皮肉,“引起耳朵的反感”。音乐表现生命,但是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②。
这种情形,不但在莫扎特的歌剧是如此,在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①。虽然他的音乐表面上象是刺激感官的,其实并不然,它是诉之于心灵的。莫扎特的音乐永远表现某一种感情或是某一种热情。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所描写的感情往往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在别人心中观察得来的。他自己心中并没有这种感情,而是在别人心中看到这种感情。——他倘若不亲自说出来,我们简直不会相信......。
***
现在放下莫扎特的书信,让他音乐的浪潮把我们带走罢。他整个的灵魂都在他的音乐中间。我们一听,就能发觉他的本质,——他的柔情与聪明。
到处都有他的柔情与聪明:所有的感情和思想,都被这两样包裹着,浸淫着,象一道柔和的阳光般沐浴着。因为这缘故,他描写反派角色从来不成功,而且他也不想在这方面成功。只要想到《莱奥诺拉》中间的暴君,《自由射手》中魔鬼般的人物,《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可怕的英雄,我们就可以由贝多芬,韦柏和瓦格纳的例子,相信音乐是很能表现并引起仇恨与轻蔑的。但正如莎士比亚的《十二夜》中的公爵所说的,音乐主要是“爱的养料”,而爱也是音乐的养料。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样。因为这缘故,喜爱他的人把他看作亲人一般。并且他是用多好的礼物回敬他们的!仿佛是连续不断的柔情和长流无尽的爱,从他那颗仁慈的心中流到他朋友们的心中。——他很小的时候,对于感情的需要就到了病态的程度。据说他有一天突然问奥国的一位公主:“太太,您喜欢我吗?”她故意和他打趣,回答说不;孩子便伤心得哭了。——莫扎特的心始终是儿童的心。这一类天真的央求,永远用着“我爱你,你也爱我罢”这种温柔的音乐,重复不已的提出来。.....
莫扎特说过这样的话:“啊!要是人家能看到我的心,我是差不多会脸红的。”(1790年9月30日信)
***
对于一般有过爱情的心和一般平静的灵魂,莫扎特是最好的伴侣。受难的人是投向贝多芬的怀抱的,因为他最能安慰人,而他自己是受了那么多苦难,无法得到安慰的。
可是莫扎特也同样的受到苦难的鞭挞。命运对他比对贝多芬更残酷。他尝过各种痛苦,体会到心碎肠断的滋味,对不可知的恐怖,孤独的凄惶与苦闷。他表现这些心境的某些乐章,连贝多芬与韦柏也不曾超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钢琴写的几支幻想曲和b小调Adagio。在这儿,我们发见了莫扎特的一股新的力量,而我称之为特殊秉赋的。我并非说除了这些作品以外,我们还没有领教过他的特殊秉赋。但我所谓的特殊秉赋,是那股在我们的呼吸之外的强大的呼吸,能把一颗往往很平庸的灵魂带走,或者跟它们斗;这是在精神以外而控制精神的力量,是在我们心中的上帝而不是我们自己。——至此为止,我们所看到的莫扎特只是一个富有生气,充满着快乐和爱的人;不管他把自己蜕变为哪一种灵魂,我们始终能看出他来。——但这儿,在刚才所说的乐曲中,我们到了一个更神秘的
世界的门口。那是灵魂的本体在说话,是那个无我的,无所不在的生命在说话,那是只有天才能表达的,一切灵魂的共同的素质。在个人的灵魂与内在的神明之间,常常有些高深玄妙的对白,尤其在受创的心灵躲到它深不可测的神龛中去避难的时候。贝多芬的艺术就不断的有这一类灵魂与它的魔鬼的争执。但贝多芬的灵魂是暴烈的、任性的、多变的,感情激烈的。莫扎特的灵魂永远象儿童一般,它是敏感的,有时还受温情过盛的累,但始终是和谐的,用节奏美好的乐句歌咏痛苦,临了却把自己催眠了:泪眼未干,已不禁对着自己的艺术的美,对着自己的迷人的力量,微微的笑了(例如b小调Adagio)。这颗鲜花一般的心,和这个控制一切的精神成为一种对比,而就是这对比,使那些音乐的诗篇具有无穷的诱惑力。这样的幻想曲就象一株躯干巨大,枝条有力,叶子的形状十分细巧的树,满载着幽香扑鼻的鲜花。......
***
还有一些场合,莫扎特超升到更高的境界,摆脱了那种内心的争执,到达一个崇高与和平的领域,在那儿,人间的情欲和痛苦完全消失了。那时的莫扎特是跟最伟大的心灵并肩的,便是贝多芬在晚年的意境中,也没有比凭了信仰而蜕变的莫扎特达到更清明的高峰。
可惜这种时间是难得的,莫扎特的表白信仰只是例外的。而这就因为他信仰坚定的缘故。象贝多芬那样的人,必须继续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信仰,所以口口声声的提到信仰。莫扎特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信心是坚定的、恬静的,他从来不受信仰的磨折,所以绝口不提信仰;他只讲到妩媚可喜的尘世,他喜好这尘世,也希望被这个尘世所爱好。但一朝戏剧题材的需要,把他的心带往宗教情绪方面去的时候,或者严重的烦恼、痛苦、死期将近的预感、惊破了人生的美梦,而使他的目光只对着上帝的时候,莫扎特就不是大家所认识而赞美的那个莫扎特了。他那时的面目,便是一个有资格实现歌德的理想的艺术家,那是如果他不夭折一定能实现的:就是说,他能把基督徒的灵魂和希腊式的美融合为一,象贝多芬希望在“第十交响曲”中所实现的那样,把近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调和起来,——这便是歌德在第二部《浮士德》中间所尝试的。
莫扎特表达神明的境界,在三件作品中特别显着;那三件作品是《安魂曲》、《唐·璜》和《魔笛》。《安魂曲》所表现的是纯粹基督徒信仰的感情,莫扎特把他那套迷人的手段和浮华的风韵完全牺牲了。他只保留他的心,而且是一颗谦卑、忏悔、诚惶诚恐、向上帝倾诉的心。作品中充满了痛苦的骇怯和温婉的悔恨,充满了伟大的、信仰坚定的情绪。某些乐句中动人的哀伤和涉及个人的口吻,使我们感觉到,莫扎特替别人祈求灵魂安息的时候,同时想到了他自己。——在另外两个作品中,宗教情绪的范围更加扩大;由于艺术的直觉,他不受一个界限很窄的、特殊的信仰拘束,而表白了一切信仰的本质。两件作品是互相补足的。《唐·璜》说明宿命的力量,这力量压在一个被自己的恶习所奴役,被许多物质形象的旋涡所带走的人身上。《魔笛》所讴歌的,却是哲人们恬静而活泼的出神的境界。两件作品,由于朴素,有力和沉静的美,都有古代艺术的特色。《唐·璜》的不可动摇的宿命和《魔笛》的清明恬静,在近代艺术品中(包括格利格的悲剧在内),也许是最接近希腊艺术的。《魔笛》中某些纯净到极点的和声所达到的一些高峰,是瓦格纳的神秘的热情极不容易达到的。在那些高峰上,一切都是光明,到处只有光明。
***
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五日,莫扎特在这片光明中安息了。我们知道《魔笛》的第一次上演是同年九月三十日,而《安魂曲》是他在生命最后两个月中间写的。——由此可见,死亡袭击他的时候,就是说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他才开始泄露他生命的秘密。可是我们不必诅咒死亡,莫扎特把死亡叫做他“最好的朋友”,而且直到死亡将临,死亡的气息迫近的时候,莫扎特才清清楚楚意识到幽闭在心中的一些最高的力量,才在他成就最高,写作最晚的作品中把自己交给那些力量。但我们也得想到,贝多芬三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写《热情奏鸣曲》,也还没有写《第五交响曲》,根本没有什么《第九交响曲》和《d调弥撒祭》的观念。
就象死亡给我们留下来的,在发展途程中天折了的莫扎特,对我们成为一个永久的和平恬静的泉源。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激情的波涛把所有的艺术都冲刷过了,把音乐的水流给搅混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到莫扎特的清明的天地中去躲一会,的确是很甜美的;他的清明之境,好比一个线条和谐的奥令匹克山峰,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眺望平原,眺望贝多芬与瓦格纳的英雄与神明在那里厮杀,眺望波涛汹涌的人间的大海。

G. 《情人》这本书是谁写的好看吗

仅供参考,我只看过电影,梁家辉主演的,还不错。个人很喜欢梁家辉。网络这样介绍这本书:《情人》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现代法国社会中男女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应该是很好的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H. 法国的诗有什么关于爱情的

爱情在时间里永恒,在空间里坚贞。爱情就是蕴含着快乐与痛苦的过程,也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过程,这样的爱情过程又总是流露出别具一格的风采与魅力。得到爱情和背离爱情是相辅相成的,必要的背离可以使爱情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在两个人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平衡。爱情的升华就像交响乐一样,升华才能奏出一曲爱情和生命的颂歌。一箪的爱情诗始终贯穿着这一辨证的思想,常常把抽象的哲理融入诗歌之中,给爱的追求和转折带来了一种特有的传达方式或思考深度。 [关键词]:本真情思、幽雅意境、快乐痛苦、一箪爱情诗 [content abstract]:: Love in time eternal, in space firm. Love is containing joyfully with the painful process, is also the self-control and the adjustment process, such love process always reveals the elegant demeanor which and the charm has a distinctive style. Obtains love and departs from love is complements one another, essential departs from may cause love to enter a higher level, between two person dispositions same and were different find balanced. Love sublimation looks like the symphony to be the same, the sublimation can play a tune love and the life ode. yi dan love poem is passing through this dialectical thought throughout, integrates frequently the abstract philosophy in the poetry, for the pursue which and the transition loves have brought one unique transmission way or the ponder depth. [key word]: The candid emotions, the quiet and tasteful ideal condition, the joyful pain, yi dan loves love poem 只有两个人内心的相互交流,每个人都从内心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人的真实性只存在于这种内心的感受中,这是活生生的,这才是爱的基础。

I. 分析《小王子》中对爱情的描写

就爱情的本质和自身而言,无关乎外在的某一种类或者某一哲学,小王子与玫瑰爱情中的误解与冲突可以有很多解读,如实现自我存在和认同的旅程,如责任的约束和爱情的驯养,如爱情的逃避和回归等诸多阐释和思考的角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法国小说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所揭示的爱情真谛是实实在在、并存在于现实世界和爱情观念之中的,不仅仅是童话爱情故事,不只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爱情本身,包括爱情双方或者多方的相互影响,在驯养与被驯养的过程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参与,人们所选择一个感情的对象或爱或恨,本身就是有许多偶然与必然因素所夹杂着,本质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羁绊。
由女儿安娜归纳整理的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主要的几种为:压抑、投射、移植、认同、否认等等。爱情双方或者多方在日常心理活动中,自居作用表现明显,常常把某人的特质加到自己身上或者反向把个人特质强加到他人身上,也即寻求认同或被认同的需要。复杂的事实情境中,不称心、不对称的心理投射经常发生作用,把某些特征加到他人身上以助于个体防御机制的完善。而遗忘规律、怀旧心理的共同作用,使得个体防御机制存在诸多意识不到或者失去控制的情况,压抑、焦虑、痛苦乃至精神分裂随之而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大多数防御机制是痛感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的。“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在歪曲现实,这种歪曲就不能起到避免或减轻消极情绪状态的作用。”P296爱情心理的复杂与焦灼过程中,不断投射以及寻找他人与自我的心理认同,不断否认与突破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不断选择以及承担选择之后的痛苦、焦灼,周而复始。
偶然的选择而导致必然的结果,因为这份羁绊,所以相互牵连,所以难以舍弃,所以负担责任。重压之下必然会有困倦与劳累。人之所以在爱情中不断摆脱、不断沉溺,恰恰也正是爱情自身的一种规律。每个人的心态和心情不同,每个人的路上的经历和风景不同,但本质而言,不断选择、不断担负选择之后的责任(摆脱、逃避本身也是另外一种担负),自然而然,规律使然。而实际上,遗忘是人和事最为明显的一种规律。恋人别离后重逢的欣喜若狂,折射的也是爱情中铭记与遗忘交替作用下典型的心理。因为羁绊、因为这种不断的摆脱与沉溺的周而复始轮转中,爱情从一开始就具备遗忘的特质。
爱情中所以痴狂、所以忘却,爱情中男女在遗忘规律之中不断选择坚守或放弃,本身已是遗忘特质本身最好的诠释。童话不能掩盖童话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简单本身意味着另一种复杂和复杂之后的缄默。小王子一个人旅程,是经历和沉淀慢慢长大成熟的过程,小王子的爱情和爱情观念的变迁嬗变,也是遗忘式爱情中从羁绊、牵连、驯养、舍弃、顿悟的一系列进程中,用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来完满诠释每一个生命个体追寻自我真正爱情的真谛。
一、爱情的铭记与遗忘主题变奏
个体怀旧,铭记或遗忘的是:一幅画、一本书、一句话、一个词,抑或一种情绪?并不完全是。诚然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童年印象或类似于故土情结的特质存在,而时间、空间的轮转使一幅画、一本书、一句话带给我们的某种意义,带有诸多偶然性和瞬时性。每一个人所以怀旧、所以忘却,根源在于旧有经验的沉淀过程中的些许因子,反复被唤醒,反复因为现实和当下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的实际需要而适时呈现出来。
脑海中的瞬间呈现是一种难能的默契,这种静默的美好和恰当的距离,掩盖了我们每个生命个体惯于遗忘的本质。明月清风的老屋,田园牧歌的语调,仰望星空的宁谧,甘醇甜蜜的爱情,舒畅快乐的友谊……如此种种,铭记的深层涵义亦是一种遗忘。因为惧怕忘却,所以倍加珍惜。因为珍爱有加,所以更加容易流逝。因此无论是客观存在的遗忘规律,还是遗忘本身都自然应该是无法规避的!哪怕是最深沉的怀旧和悼念,这本身已然化作一种祭奠遗忘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仪式。
“小王子重复了一遍,他要记住这句话。”“小王子说,他要记住这句话。”p65小王子需要使用一种重复来加深记忆的印象,需要在情感的咀嚼与沉淀之中,加深彼此爱情的羁绊。客观而言,驯养本身在小王子未经狐狸开导、未自觉意识到之前已然是存在,小王子在旅途之中会时常回忆起自己的星球,属于自己的风沙和星辰,属于自己的默默等待、绽放的玫瑰。爱情始终存在,但爱情所具有的遗忘性特质,使得小王子在另一个视界、另一种视角才幡然明悟。因此,小王子需要不断重复,不断提醒自己:要记住些什么。
二、遗忘式爱情中的焦灼与复杂心态
谈及爱情的遗忘,更是在返观爱情生活中每个生命个体自身。说遗忘的复杂与焦灼状态,更是在反思个体思维与生活。小说中,“我”羡慕小王子金黄色的头发,简单舒畅的心理,像羡慕回不到的过去,恰如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借女主人公之口感叹爱情,“我们回不去了”P345。遗忘式的爱情中,体验之所以刻骨铭心,不是因为爱情本身蕴涵的巨大能量,而是在于一种不可抗拒、不可复制、不可重新来过的境遇。恰恰是“我们回不去了”所揭示的复杂与焦灼心态,才真正诠释了遗忘式的爱情中所需要的一种祭奠仪式,即新的铭记、新的遗忘,周而复始的轮转。这种焦灼而复杂的心态,是一种现实“围城”的桎梏,也是一种心理和生理年龄下的双重“郁结”。
爱情的永恒,与铭记的本质一样,实则是一种遗忘。小王子领悟到与玫瑰之间的爱情,重新回到自己的星球,重新开始接受生活和现实的洗礼,重新用自己的脚印为遗忘式的爱情画上轮转的圆圈。
“你会明白你那朵玫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P64狐狸所要提醒小王子不能遗忘的独自开放在自己星球的玫瑰身上“独一无二”的特质,在于帮助其认识到遗忘式的爱情中呈现的规律性的东西。沙漠本身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动物和植物的言语同样是理性未知或未尽理解的角落,爱情的驯养和情感的羁绊同样客观存在而又客观上被忽视和遗忘。复杂而焦灼的遗忘式爱情中,矛盾和困窘在所难免。 三、遗忘式爱情与个人性怀旧
爱情丢了的时候,人们常在想:那时候,我们还太年轻了。
爱情迟迟不来时,人们又在想:这时候,我们还太年轻了。
“花儿总是这么表里不一!可惜当时我太年轻,还不懂得怎么去爱她。”p26遗忘式的爱情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和确立,常常伴随着爱情本身。年轻与成熟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强烈的相对呈现,所谓的成熟不仅是心智的日趋理性,年轻所具备的清新、朝气、新鲜、明亮、骄傲等等特质并不是负面或需要责备压制的……人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归究有各自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因为遗忘,所以怀旧。因为怀旧的伤感和不可挽回,所以倍显包括爱情在内的情感羁绊的深沉。
爱情的遗忘,以及遗忘之后珍贵记忆的重新搜寻,实际上是个人性怀旧的集中体现。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引用浪漫派作家塞南古的话,“人并不绝对需要一座都城”P3。时代总是缺乏很多理想性,比如仰望星空,比如田园牧歌,比如宁谧安然的自然诗意。以波德莱尔为首的浪漫主义怀旧的思维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选择、认同和逃避。个人性怀旧在《小王子》中遗忘式爱情里所以选择一种星球、星辰、沙漠、风沙情境,是一种趋于对爱情本身弥足珍贵的美好品质在遗忘之后的重新拾取和追寻。选择本身决定了选择内容的特质,也即对个体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在无法获取个体自我价值确立的矛盾漩涡中必然走向逃避,这同遗忘式爱情中所呈现的“摆脱与沉溺”的圆圈内在一致。
小王子的澄澈心性,诗意盎然,惯于一种静默的姿态和痴傻的心情,独自在空旷的视界,仰望星空。“一个能够在一首诗里看出奇迹的人,一个能够从音乐里得到纯粹欢乐的人,他会打开自己的心扉,那是朝来自大海的清新的风打开的一扇窗户。”P229在思与诗的对话中,小王子简单澄净,喜欢诗性感悟体验本身,也焦灼于玫瑰遗忘式的爱情。当然,爱情主体还有热情和希望,还有温暖的诗歌和璀璨的星空,还有一份复杂之下简单的心情――遗忘本身并不可怕。
我们还太年轻,不懂得如何去爱,更不懂得如何沉淀以及遗忘。《小王子》中遗忘式的爱情并不可怕,因为留存下的是更深的情感羁绊,是更具灵犀的感应与默契。

J. 法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 女的诗人 关于爱情的名诗 有哪些 法语加翻译更佳

DE VIVRE AVEC TOI
— 我欲与你一起生活 ( 法国史上最为浪漫的爱情诗)

J'ai envie de vivre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de rester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耳鬓斯摩

Toute la vie, de rester avec toi
一辈子,与你耳鬓斯摩

Toute la vie, toute la vie, toute la vie
一辈子,一辈子,一辈子

J'ai envie de chanter quand tu chantes
我渴望歌唱当你歌唱时

J'ai envie de pleurer quand tu pleures
我渴望哭泣当你哭泣时

J'ai envie de rire quand tu ris
我渴望笑当你笑时

Quand tu ris, quand tu ris
当你笑时,当你笑时

Mais en lisant ta lettre
但当我读你的信

Je vois qu'il n'y a plus d'espoir
我知道再也没有希望

Je sais que tu ne viendras pas
我知道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vais tout préparé
而我已精心准备

J'avais tout décidé
而我已下定决心

Mais tu ne viendras pas
但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的约会

J'ai envie de parler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说话

J'ai envie de dire n'importe quoi
我渴望随便说点啥

J'ai envie pourvu que tu sois là
我渴望你在这里

J'ai envie de vivre avec toi
我渴望和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que tu sois près de moi
我渴望你在我身边

J'ai envie que tu sois près de moi
我渴望你在我身边

Mais en lisant ta lettre
但读着你的信

Je vois qu'il n'y a plus d'espoir
我再也看不到希望

Je sais que tu ne viendras pas
我知道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vais tout décidé
我都已下过决心

J'avais tout préparé
我都已精心准备

Mais tu ne viendras pas
而你却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i envie de parler avec toi
我想与你说话

De dire n'importe quoi
随便说点啥

De vivre avec toi
说说和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de chanter quand tu chantes
我渴望唱歌当你唱歌时

J'ai envie de pleurer quand tu pleures
我渴望哭泣当你哭泣时

J'ai envie de rire avec toi
我渴望随你一起笑

Quand tu ris.
当你笑时

Paroles et musique: Hervé Vilard, 1966

阅读全文

与法国作家如何描写爱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秤座男生的爱情最像什么 浏览:886
济南市哪个地区事业编报名了 浏览:224
智能手机怎么快捷打开健康三码 浏览:387
为什么美食和爱情都很搭配 浏览:889
沛县经济开发区有哪些乡镇 浏览:866
老年犬吃什么最健康 浏览:97
大美女唱什么歌呀 浏览:430
2020年事业单位高级工考试内容有哪些 浏览:541
在爱情中男女需要什么 浏览:142
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怎么算 浏览:836
感恩幸福快乐成长怎么画 浏览:139
关于宝物在民间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67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归哪个部门 浏览:329
理发店小伙子给美女洗头是什么电影 浏览:800
幸福受伤时如何停止伤害 浏览:803
不开滤镜有多少美女 浏览:255
兰山区有哪些医院办健康证 浏览:133
西方经济学和微积分哪个挂科率高 浏览:483
美女语塞表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234
全民摆摊如何看经济效益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