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泼水节的过程,他们都干什么
前面介绍,后面有你要的,给分。
泼水节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泼水节,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西双版纳、德宏的传说都是由“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得来,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还有,传说诸葛亮曾经来过这,并教会傣族人民洗澡、造高房、种植等,所以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大家会相互扑水表示祝福。
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泼水节活动
划龙舟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 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 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② 泼水节是怎麽来的
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采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采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③ 泼水节的来历几十个字
泼水节来历: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泼水节习俗: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3)溧阳第二届爱情泼水节来了多少人扩展阅读:
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④ 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关于泼水节,傣族人民有着这样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恶魔,它做尽了坏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恶魔还霸占了7个美丽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个姑娘决心为民除害。一天,在恶魔酒醉的时候,用话套出了杀死恶魔的秘诀,趁恶魔熟睡的时候,杀死了恶魔。不料,恶魔的头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恶魔的头举起来,大火才会熄灭。于是7个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劳,轮流举着恶魔的头,并相约在每年傣历新年这一天交换。傣族人民举行泼水节仪式就是纪念这7个姑娘为民除害并表示对她们的感激和祝福。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泼水的时候用它沾满清澈的泉水,洒向亲戚,洒向朋友,洒向远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奉献给别人。傣族人认为,在节日里谁被水泼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傣族人民信仰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每到泼水节,人们纷纷向龙泼水,预祝生活美好,年年五谷丰登。
泼水节期间,男女青年最喜爱的活动是丢包。丢包是傣族男女青年互相求爱,选择对象的一种娱乐活动。
欢乐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泼水节,让我们一起泼一盆吉祥、幸福的水,让快乐浸透我们的每一个毛孔……
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 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趁父亲酣睡时悄悄拔下父亲头上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心弦弓”,当她们把“心弦弓”对准父亲的脖颈时,捧麻点腊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邪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只好把头颅轮流抱在怀里,直到它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怀抱头颅的姑娘身上,冲去她身上的污迹遗臭。
捧麻点腊死后,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泼水习俗。
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中国的傣族才有,它是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和大部份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节日。它是德昂族的新年典礼,邻近国家如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也分别有类似的节庆活动。
一、德昂族泼水节
德昂族泼水节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崩龙族寡妇,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把儿子抚育成人时,眼睛已经瞎了。儿子见妈妈做活不如以前,非常不满,经常骂她。有一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儿子上山干活,看见一只羽毛刚丰满的小乌鸦,来回找虫子喂一只又老又瘦的乌鸦,儿子被感化了。他诅骂自己不如"含食报娘恩"的小乌鸦,决心要好好服侍妈妈。就在这时,又病又饿的妈妈给儿子送饭来,半路上一阵头昏跌倒了。凉风把她吹醒时,她想到儿子一定饿极了,急忙挣扎着往山上爬。爬着爬着,妈妈听见儿子从山上跑下来,她怕来迟了被儿子痛骂,心一横便撞死在路旁的大树上。儿子是来向妈妈认错赔礼的,见妈妈被他吓死了,哭得死去活来。儿子把妈妈埋葬后,砍一棵大树,用树干雕刻成妈妈的像供在家里。每年清明节的第七天,儿子上山采来花枝,蘸着清泉水洗木像。以后,这一天就成为崩龙族人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崩龙族青年寻觅意中人的好日子。清明节快到时,小伙子砍来最好的竹子编制竹篮。泼水节前三天,把精心编好、装有二至四个竹筒的竹篮送给自己看中的姑娘。到节日时,姑娘若把竹篮背在身上,则表明她已接受小伙子的爱情。节日的早上,大家围在庄房边喷水的彩龙周围,姑娘们依次登上高高屹立的彩龙旁的木架上,拿出背着的竹篮里的竹筒,把清水倒进龙身。彩龙喷珠吐玉,激动的人们手舞足蹈,象脚鼓越敲越响。泼水开始时,人们用花束在竹筒里蘸上水,轻轻地互相洒在肩上、身上、表示祝福。泼水节历时三天,最后是向老人手上泼水,祝其长命百岁。年轻人还要背水到各家,为老人洗手洗脚,请他们吃泼水粑。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
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二、泰国泼水节
中国有句俗谚"遇水则发",对泰国人民来说似乎也是如此。每年4月13日开始3天的新年假期,不但为各项庆祝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并习惯以泼水的方式互祝新年快乐,因此也称"泼水节"。这段时间是观光客造访泰国的旺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顽皮小孩与游客追逐打水仗的有趣画面。
在4月13日这一天,泰国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新衣,并带着食物、贡品到寺庙供奉和尚,到了下午则清洗佛像,年轻的一辈会将芳香的水倒在父母和长辈的手中,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祈求神明保佑。此外,此时在芭达雅亦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如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及各式烟火表演,清迈同时也会举行选美及游行活动。
泼水的习俗原是富有宗教意味的祈福仪式,对于不同的对象也有不同的泼水方式,演变至今,成为单纯的泼水祝福之意。因此,此时泰国各地都会举行宗教方面的庆典和各项庆祝活动,让全国民众与造访的游客能一起热闹欢庆。
无论是曼谷、清迈等大城市,还是偏僻的小乡村,到了4月13日这一天,都会陷入与水交战的兴奋中,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本地居民或外来观光客,所有人都忙着泼水互道恭喜与祝福。被水泼到的人不但不会闪躲,还会面带微笑接受,因为被泼得愈湿,表示得到的祝福也愈多。
由于小小的泼水器或水枪已不能满足大众,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自备小水桶,甚至以水管直接泼洒,只见街道上大小水柱满天飞洒,大家相互打水仗,场面欢乐沸腾。正值天气转热的时节,凉透的清水当头淋下,增添不少清凉感觉,更何况还能带着满满的祝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三、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傣族泼水节
A 泼水节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B 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C 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D 泼水节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E 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F 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http://www.dlkanghui.com/bbs/disoldpost.asp?BoardID=3&PostID=881
⑤ 溧阳市天目湖旅游景点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有多少人
天目湖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江南历史名城溧阳市境内,被誉为“江南明珠”,是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
4月最佳,此时茶香鱼肥,春色遍野。
春夏季是溧阳最佳旅游季节。每年一度的天目湖旅游节和两年一届的中国溧阳茶叶节每两年相逢一次,在4月里双节并盛,正是溧阳最热闹的时候。而在炎炎夏季,到天目湖去过泼水节,或是到南山竹海万亩竹园内避暑纳凉,玩水赏竹,也是最相宜不过。
秋季的天目湖自有另一番景色,而冬季在皑皑白雪中围着火炉吃鱼头,也是独具风味的美事。
我的团长我的团,一个人的团队★—————侵日华军—————★
如果答得太好了,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ω^ 谢谢您的支持!!)o(∩_∩)o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o(∩_∩)o
原创只为你,施主的采纳,是贫道修行的动力!!!
⑥ 溧阳爱情泼水节的水深吗 有危险吗
他们搞得成爱情泼水节的水深。没有危险的她也经过自己的初十拆才开启给他们搞这个泼水节。
⑦ 谁知到更多的民风民俗!!!!!
德昂族的泼水节
德昂族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伺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直至1950年后,这些情况才有所改变。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真是流连忘返啊!
婚俗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赞同这门亲事,就不许杀鸡。婚礼通常要进行3天,3天之内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里贺喜,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彻夜不眠地欢歌笑语。
食俗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
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德昂族种茶历史怂久,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德昂族也饮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或沽茶。味酸涩,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饮酒则多是自家酿制的竹筒米酒。
节庆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节日,都要敬佛。
开门节时有寺庙的村寨要进行“格听祭”(庆祝丰收,喜尝新米之意),要从傣历12月13日开始准备,有舂新米、煮新饭、做年糕等活动,并要选出两块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专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开祭,要由本寨里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语称格听),内装年糕,由众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庙朝拜。
烧白柴这天,各家要杀鸡备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还要制作各式糯米糕点,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并随身携带相互赠送,相互品尝各家的风味,新婚夫妻要带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头人和长辈家中告拜。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还有其他的去网络搜索民风民俗就行了!
⑧ 泼水节的时候为什么要泼水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我国云南地区、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的象征意义
1、祝福,"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祝福,尽情的泼向每一个你想祝福的人。
⑨ 泼水节有什么来历泼水节的意义是什么
泼水节最早来自于印度,它是印度着名的传统节日。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一个习俗。后面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泼水节传入了中国云南地区,最后成为傣族的一个风俗习惯。泼水节的意义是为了除新迎旧,将旧的东西抛弃,同时也为了给家人祈福。
泼水节是研究傣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能够体现出傣族的水文化、舞蹈文化等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泼水节还能促进各地区的团结,使得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